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本刊讯 近日,广西钦州市举办了花卉盆景根艺奇石协会成立庆典仪式和钦州市首届花卉盆景根艺奇石展览开幕式。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韦纯良在展会开幕式上介绍说,花卉、盆景、根艺、奇石是广西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奇石根艺》报创刊于1995年10月。它是一份学术性、艺术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科学性基本兼顾的专业报纸。一年多来,这张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内部小报,却得到了海内外同行的一致赞誉。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赵庆泉认为该报“理论与实用并重,普及与提高兼有,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中国民协根艺专委会会长、中国根艺大师屠一道认为,“所刊内容丰富多采,印刷纸张质量都很不错”。“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交流信息”,他特别指出:“这张报纸,为了减轻读者负担,收费只有同样的根艺刊物之一半。我乐意介绍中国民协根艺委员会会员踊跃订阅。”广东阳春市根艺雅石协会会长廖正炎说:“我爱《奇石根艺》且一见钟情,我们协会几十名会员每个订一份,拜读后无不叫好。”他祝愿该报“茁壮成长,为根石文化作更大贡献”。中国观赏石协会秘书长李维信认为“这是一份理论性强、信息  相似文献   

3.
根艺称得上是一门独特的发现艺术,它以普通植物根桩为笔墨,表现出其它材料所不及的艺术魅力。陈兴旺自幼酷爱绘画、文学,兼攻书法、篆刻、摄影等艺术。后同根艺又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其艺术领域中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追求。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取养分,丰富自己的创作意识,使作品更具艺术及欣赏价值。在他诸多的作品中就不难看出,如作品《古篮》取材奇特(用的是槐树树瘤),造型古朴、拙雅,天然处之,整体凝聚自然。而作品《飞天》仅是常见的一普通山枣树根,在创作中就材取意,把飞天仙女表  相似文献   

4.
我由种花转而喜欢盆景又爱上根艺,已涉猎有年。根艺这种艺术活动,对中老年来说,不但是文化艺术上的一种精神耕耘、而且可称行之有效的祛病之术。我个人曾患有肩周炎与慢性结肠炎,从春到冬常与药物为伍。自从迷上了根艺  相似文献   

5.
成型在人雏形在天少事雕拼多留自然这十六字诀就是根艺创作的基本原则或规范,它也是根艺创作中带规律性的东西。它说明根艺创作成型既不完全是人工所为,也不完全是天工所致(即否定了“这一艺术完全是天然造成的”一说),而是天人默契,共同创作,二者缺一不可。天然根料只是为人们的根艺创作提供了各种艺术形象的雏形和天趣或自然美,同一块根料上可以蕴藏着一个或几个艺术雏形,这些“雏形”要靠有艺术慧眼和技术才能的人去  相似文献   

6.
贵刊去年第五期上发表的《取名“根形艺术”更确切》一文,初读似探讨根艺名称问题,但实质上是属根艺分类问题。我想在此谈一点关于根艺分类的意见,和有关同志商榷。任何一门艺术都具有其不同于其他艺术的个性,正是凭藉这一个性,在艺术风格上,各自独辟蹊径,才成其为迥然各异的艺术门类。否则,没有艺术个性,也就没有艺术生命力,又何以能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根艺创作的新途径,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最近,有些同志试作了“根艺壁挂”,取得了别具一格的效果(见图)。现介绍如下。所谓根艺壁挂,就是将根艺品固定在用装璜材料制成的框架上,再按中国画的传统形式,书上题款,刻上印章,成为树根艺术、书画、装璜相结合的新颖  相似文献   

8.
根艺忌浅露     
根艺,它不同于家什、用具,而属于一个较高欣赏层次的岂术品。综观许多根艺展览及各有关报刊杂志的介绍根艺的摄影,给人这样的感觉——根艺这门艺术,登堂入室的寥若晨星,大多是平庸无奇的作品。它与花卉、盆景比较,显得幼稚些。分析根艺总体水平不高的表面原因是大浅露,其实质可能是制作者大多艺术修养尚需提高。  相似文献   

9.
判断一件根艺作品的艺术价值,最主要的是看其在多大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美。凡是能再现自然美的作品,就有艺术价值,自然美再现得越充分,其艺术价值就越高。如果创作中,不能更多的保留和顺应根的自然,那么根艺也就没有它独特的生命和艺术魅力了。为此,根艺作者应像罗丹指出的那样,遵循“以自然为唯一神明”的宗旨,“永勿矫揉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有其自身的价值。根艺作为艺苑中一个新立门类,目前人们对它的价值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试在这个问题上作一些探讨,以此抛砖引玉。一、根艺的美学价值:根艺有其自身最重要的特性——自然美。这种自然美通过树根的纹理、疤结、孔洞、裂痕和颜色等表现出来,使人们从中探视到大自然的奥秘,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得到自然美的享受。这便是根艺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根艺书法好     
贵刊88年第8期刊登的《略论根艺创作的艺术特点》一文中,关于否定根艺书法的观点笔者有不同见解,在此提出商榷。我认为,借鉴书法形体,利用根系组字,是根艺创作的一大赏试。根书作品的可贵之处,同样是以天  相似文献   

12.
往往有这样的成见,拥有拼接的根艺力作者,主张稍事拼接;拥有自然成型根艺完整作品的,则强调天工的艺术身价,看来后者已占上风。这无疑给众多的根艺爱好者大泼凉水。我认为,艺术最好不要绝对化。那种用古典派的陈规限制现代流派的手法,如今已成笑柄。我们不希望这历史的笑料在我国传统艺术中重演。如果绝对化地排除拼按手法,必然限制根艺题材的广阔天地,束缚人们艺术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避免在制作过程中由于认识不足而采取不应有的手段,以致影响根艺的独特个性,在介绍根艺的制作方法之前,首先谈谈根艺创作的特殊性。艺术创作都是在特定物质材料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手段,从而形成各种特色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根艺创作就是利用树木的根茎、根枝、根须以及形态奇特的树干、枝  相似文献   

14.
台州根艺     
根艺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台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清期间,作品就在民间广泛流传,为百姓所收藏或作为案头摆设。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出现了批量产品,畅销宁波、上海,远销南洋新加坡一带,颇受欢迎。这些作品容量大,构思巧,线条流畅,有着独特自然美和浪漫的抽象特征,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浙东地区传统的根艺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5.
我从85年起订阅《中国花卉盆景》、《花木盆景》。发现凡是有关根艺的文章都刊在《盆景专页》、《盆景篇》栏内。从一些文章中得知根艺作品还能参加盆景艺术展览。显然,根艺是被归为盆景类的。我认为盆景和根艺是概念不同、风格迥异的两种艺术。  相似文献   

16.
自从根艺这一艺术形式有幸中兴以来,不少评论家似乎把它列入工艺美术范畴。近来,北林大彭春生等合著《根艺创作与欣赏》一书中,甚至开宗明义地把“一种独特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形式”说成是“根艺定义的核心”。我以为这一结论未免失当。其明显不妥之处有  相似文献   

17.
每一种艺术都有每一种艺术的创作基点。每一种艺术创作基点,构成了每一种艺术特质。根艺创作似乎并不难,每一个稍许摆弄过树根的人,都会“创作”。然而论及根艺创作基点,大多语焉不详。原因,根艺创作迄今并未形成“硬性”规矩。只要是树根(有时甚至不是树根而是树干、树枝和树瘤等),只要这树根被人们“摆弄”过一下(且不论如何“摆弄”),都可以堂而皇之地称之为“根艺”。根艺“热”于此,也将“冷”于此。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福州市树根造型研究会会员、福州市南台树根艺术研究会副理事长林祥梧同志的根艺作品《天姿国色》、《威震群山》及《仲夏荷花》在“中国首届根艺展览”  相似文献   

19.
艺术强调品味。根艺的品味,窃以为取其错位性为佳。所谓“错位”,即根艺与生活原物之间的不对应性。这类不对应性,无论天然与有意,都闪现着根艺最含蓄动人、最幽远高深的“黄金点”。它如同音乐的休止,国画的留白,雕塑的残缺,令人咀咏不止,遐想不断。错位是根艺作者借以飞跃现实、走向理想的一条缝隙。  相似文献   

20.
《根艺特辑》以她独特的风姿破土而出,成为“艺林”中别具一格的新葩,这是广大根艺爱好者辛勤培育的结果,令人可喜可贺。遗憾的是:这朵“艺林之花”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命名,人们欣赏时众说纷纭,赞叹不一:“根形艺术”、“树根造型”、“根雕”、“根艺” (树根造型艺术的简称)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