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根艺创作中,人们往往利用根材的自然美,因材施艺制作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根艺实用品,如根几座、根书架、根凳,根桌、根屏及根文房用品等,这些根艺实用品之所以很受人们的喜爱,其原因一是实用,二是有定的艺术欣赏价值。我爱根艺、盆景,也喜欢书画艺术,自然就备有文房四宝,把文房用品用根艺的形式表现出来,就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四年,《工人日报》和其它几家报纸、电视台发表了我的根艺作品,之后,我便收到许多根艺爱好者的来信。他们就根艺的一些有关问题求我作答。下面,我以问答的形式写几点体会,也算是对同行的回信吧。问:何时、何地采根最理想? 答:采根的黄金季节是早春和  相似文献   

3.
(三)根艺创作的基本原则根艺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根料自然色彩和形态的限制。这就使根艺在创作及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手段,从而形成情调各异的艺术风格。在根艺创作中,大致有这么两种方法:一种是纯粹的剪裁加工,即只采用“减法”的造型形式,不加任何雕琢、着色和光饰;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4.
毋容置疑,雕琢是根艺创作的主要技法之一。但雕琢是否应有个尺度标准?这是根艺界争执不下的老问题。笔者认为,根艺作品应把“根味、意味、(天)趣味”作为衡量雕琢尺度之标准。这里谈点管见,供研讨。众所周知,根的质感、纹理、色彩、凸瘤、凹洞等因素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根艺家们独具慧眼,巧妙地运用这类令人称奇入迷的形态创造出天趣盎然有意味而又有根味颇浓的艺术品来。在作品中,应使意味、根味、(天)趣味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意味:这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是作者凝注在作品中的情感。根的自然美不是艺术。只有把作者的情感熔铸到赋有自然美的根料中并能以感动人的形式出现,这才是真正的根艺。这也是根艺意味之所在。比如,观赏《龙的传人》、《祖国在我心中》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对中华民族的称颂,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这种情感不能用逻  相似文献   

5.
根艺是美的枯根。如果将鲜活的绿竹与根艺巧妙地结合,采用提根栽培法,将竹与根培育成活,使之离土凌空,出笋长竹,岂不更加新颖别致?田发建经过20多个春秋的探索、实践,终于在2010年将"根艺竹盆景"创作成功,并于当年6月2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为了展示"根艺竹盆景"新作,今选数幅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收集根材、制作根艺中,常常遇到很多根材,只要某个局部施用雕刻手法,就可成为一件很好的作品。但由于有了離刻,往往被说成是“人工气”而加以贬低。其实这是一条不该有的禁令。据考古报道和实物作证:公元前二百多年,荆州马山一楚墓中有一根艺“辟邪”,取根的自然之势,雕有眼、耳、鼻、嘴及动物图案。  相似文献   

7.
品评,包括两层含义:品,即欣赏;评,即评价。根艺的品评,就是欣赏并鉴别根艺品之美丑优劣。通过对根艺的品评,既能提高观者的欣赏水平,也能促进作者的艺术创作。欣赏和评价是相辅相承的,不懂得欣赏,就不懂得评价,或说评价就失去了可赖的依据。那么如何去欣赏和评价一件根艺品呢?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立意:根艺创作巧借天然,因形赋意,一件作品立意的新陈、深浅、广狭,便成了欣赏和评价的主要因素。从作品的立意,可以体察到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8.
福建著名根艺家林祥梧,多年来致力于根艺研究,创作技巧不断提高。大自然的朽木枯根,一到他手,就变成了栩栩如生、动感性强的根艺品,具有了新的艺术生命力。他创作的《天姿态国色》87年获首届中国根艺展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判断一件根艺作品的艺术价值,最主要的是看其在多大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美。凡是能再现自然美的作品,就有艺术价值,自然美再现得越充分,其艺术价值就越高。如果创作中,不能更多的保留和顺应根的自然,那么根艺也就没有它独特的生命和艺术魅力了。为此,根艺作者应像罗丹指出的那样,遵循“以自然为唯一神明”的宗旨,“永勿矫揉  相似文献   

10.
“根艺”、“根型”(树根造型)、“根雕”三者的共同点即都没有脱离“根”的范畴。但从目前已经客观存在的三个名词上分析,它们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所谓“根艺”即包括了树根艺术的全部,而“根型”与“根雕”两者却是“根艺”中派生出来的两个并列的“支脉”,随着创作的不断发展,说不定还会有新的“根艺”支脉出现呢。这在艺术走向繁荣的黄金时代里是很有可能的。如果用一个简单的图来表示他们三者的关系就是:  相似文献   

11.
根艺,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所赏识,每次展览,模禽拟兽的根艺品济济一堂。但单纯追求“像什么”的作品很多,表现物象“做什么”的较少,有哲理、有深邃意蕴的作品就更不多了。故有“千人一面”之感,使人乏味。根艺面临一个“创新”课题。而“根艺组合”则是一条很好的创新途径。如果把动物与动物,静物与静物,动物与挣物,以及根艺品与盆景等组合起来,根艺的形式就更新颖多样,内容也更丰富多采了。下面是笔者对“根艺组合”创新的部分创作实践: (一)动物与动物的组合图(1)《伺机》,是以“鹤”和“小鸟”组合在一起,以树洞作为“阵地”使两者处于冲突之中。鹤  相似文献   

12.
我作为一名根艺业余爱好者,在创作过程中,受到铁画和树皮画的启发,把根艺有机地同国画相结合,制作了一种形式别致的根画挂屏。这可说是在根艺创作上的新尝试。根画是建立在根艺品的基础之上。它的制作关键在于挑选根艺作品。它的正面与背面不宜太厚,最佳视线角度与背面的厚度在三厘米左右为好。作品凸出画面太多不但不美,反而有画蛇添足之感。内容选定  相似文献   

13.
拜读《正本清源,以根为本》一文,笔者对魏先生所提观点实难苟同。现就根艺创作的取材范围,略述浅见,请根艺界同仁赐教。一、根艺概念的理解我们对“根艺”概念的理解,至少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才算辩证合理。其一,根艺是宏观上的一种泛指,是对“根雕艺术”、“树根造型”等称谓的高度精炼的概括和统一。根,指取材范围;艺,指人的创作。其二,根所指范围应  相似文献   

14.
雕塑大师刘开渠指出:根艺是美术领域中一个独特门类,重发现,轻雕刻,删削讲究巧。他一言道破了根艺创作的特点和应遵循的原则。我通过实践认为,“重发现,轻雕刻”这一创作特点是由根之天趣所决定的。这里简单谈一下对“轻雕刻”的认识。能成为根艺品的根材,是有天然造化美的独特的有个性的根。对这些根材的选用和取舍,都离不开根材本身的天趣之美。根艺作者,  相似文献   

15.
根纹,是由树木本身所造成,也是由于受自然环境影响而形成。根纹带着各种各样自然纹理和色彩,有规则或无规则地分布在根质的内层或外表,纹路有粗细,颜色有深浅,十分鲜明、生动、自然,是根艺创作中理想的利用材料之一。但目前在根艺制作中没有得到应有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根艺作品必独体为多。很多作者刻意追求。但是,独件而完整又能具有“三味”(意味、根味、趣味)的作品,就比较难得。其实难就是难在树根素材不容易觅得。作者近年来就苦于这材料问题。而创作出根艺组合——根艺雾化盆景。这也是“三味”。不过这  相似文献   

17.
创作根艺佳品的选材标准有哪些呢? ●木质良好:就是要求根的质地要坚韧细腻、光滑透亮、耐寒抗热,制成的作品不变形、不开裂、不腐蛀,具有保存价值。笔者见过一些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根艺作品,所用材料,无不是质地良好的树根、树桩或树兜。根艺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若真用“腐朽”之根作材料,其结果必定前功尽弃。●形态奇特:就是指自生或环境所造成的根的形态的严重畸变。如盘根错节、曲折凹凸、奇疤怪瘤、裂变空洞等。罗丹说过:“自然中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根艺热”中有一种重自然美、轻工艺美的舆论。而对自然美又往往不从本质上去理解,只从树根的原形外貌去论美丑。这样就把人的思想搞乱了。什么根艺不是工艺品;根艺不同于根雕;在加工中只能用“减法”,不能用“加法”;反对拼接雕琢……。好象每一件好的根艺品都是天生的,无需加工,否则就是劣品、下品,或入另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湖北省根艺的发展,省花木盆景协会于今年9月29日至10月10日在武汉市汉阳琴台工人文化宫,举办了首届根艺展览,除将参加全国根艺展获奖作品向全省人民汇报外,并组织了本省地、市、州广大根艺作者的精品一千多件参加展出,是全省根艺作品的  相似文献   

20.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树根艺术品贵在发现。发现什么?首先,根艺作者要善于发现“先天”条件好的材料,这是好的根艺品的物质基础。一件根艺品的艺术价值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根料“先天”条件的优劣。因为根艺有别于人工巧作的木雕,它是以自然造化之美、天然巧成之趣而见长。所以根料的“基调”要美、雏形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