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泥鳅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且对人体有温补健身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泥鳅还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高,适应环境能力强,病害少等优点。目前泥鳅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网箱养殖、木箱养殖等。现将池塘养殖泥鳅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舒蕾 《科学种养》2011,(12):38-38
泥鳅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温水性底层淡水鱼类,在我国各地的池塘、湖泊、河溪、水沟、稻田等淡水水域都能生存。由于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兼备,因此泥鳅养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开展无公害泥鳅的池塘健康养殖,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保障出口泥鳅的质量安全,能促进泥鳅养殖和对外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现将出口泥鳅的养殖管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鳞副泥鳅俗称黄板鳅,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副泥鳅属。我国常见的泥鳅品种有大鳞副泥鳅、青鳅和灰鳅,其中以大鳞副泥鳅体型最大,生长最快。在北方地区春季投放体长3~5厘米的大鳞副泥鳅苗种进行人工养殖,到秋末成鳅平均规格可达20克/尾左右。现将北方池塘无公害养殖大鳞副泥鳅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修整养殖大鳞副泥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面积不宜过大,以2~3亩为好。池塘应背风向阳、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保持水深0.8~1米,淤泥厚15~20厘米。池壁应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进水口应高出水面20~40厘米,排水口处于池塘最低处,进、排水口和溢水口均应设置防逃网罩,以防大鳞副泥鳅外逃。  相似文献   

5.
苏志坚 《科学种养》2011,(10):10-11
泥鳅,顾名思义,就该生长在泥里,如果离开了泥,泥鳅肯定难以成活。可是,在河南省郑州市郊外的黄河滩上.一位名叫王水章的人却研究出了无土养殖泥鳅新技术,泥鳅根本不需要泥土就能存活,更绝的是,别人养的泥鳅都冬眠,他养殖的泥鳅不仅不冬眠,而且冬天长得还挺欢实。技术创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凭借这个独门秘笈,王水章1亩池塘就能年收入3万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泥鳅养殖发展迅速,养殖模式多种多样。池塘网箱养鳅优点是生长快,病害少,便于管理,易于捕捞,是经济效益较佳、极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模式。 一、池塘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稻田养殖商品泥鳅有半精养和粗养两种模式,不管采用哪种模式都要种好水稻和养好泥鳅。因此,务必重视四季管理工作。一、春季管理春季是翻耕田地、插秧的季节,同时也有很多养殖泥鳅的准备工作要做,要兼顾两者有序开展工作。在投放鳅苗前2~3周,对稻田中的鱼溜、环沟、田间沟进行彻底消毒,消毒时田中无水或蓄少量水。消毒药物用生石灰,可化浆泼洒,也可干撒,用量为150克/米2左右,7天后可进水。  相似文献   

8.
鲢、鳙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主要成员,是城乡水产品消费的主要品种。鲢、鳙鱼具有食物链短、生长快、个体大、易养殖、成本小、市场需求量大等优良生产性能,是我国大水面养殖的最佳对象,也是池溏主要养殖对象。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村草鸡养殖效益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鸡由于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无公害无污染,颇受人们青睐,近年来售价不断攀升。现将草鸡养殖技术简介如下,供农村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冬春季虽然不是泥鳅养殖的旺季,但是是全年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各环节抓得不好,会影响全年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泥鳅被人们誉为"水中人参",是著名的滋补食品之一,也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水产品之一。泥鳅的养殖方式很多,有池塘精养、稻田养鳅等,其中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区微流水或营造微流水环境进行池塘养殖泥鳅值得推广应用。一、池塘条件1.池塘面积池塘微流水养殖泥鳅,以500~1 000米2的长方形池塘比较理想。池塘面积太大,既增加均匀投饲难度,又  相似文献   

12.
正安徽省蚌埠地区池塘泥鳅养殖起步较早,繁殖苗种总量省内领先,将泥鳅引入稻田养殖可以拓宽稻渔种养内涵,实现稻渔种养模式多样化,规避稻渔发展以虾为主模式单一市场风险。现就示范点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稻田选择和田间建设1.稻田选择选择面积15亩,长方形,长宽比为5∶3,周边无污染,水源充足、水质好、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的稻田。2.田间工程  相似文献   

13.
青贮饲料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厌氧发酵来保存青绿饲料营养的~项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将青绿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最大程度地保存下来。青贮饲料适口性好、易消化、营养丰富、耐储藏。青贮饲料来源广泛,作物秸杆、各种野草、牧草、树叶、甘薯秧等都可以作为原料。现将青贮饲料的生产技术及其在反刍动物养殖中的应用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 稻田养殖黄鳝、泥鳅,既有利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又可收获一定数量的黄鳝、泥鳅,提高稻田的产出率和综合经济效率(每亩总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是一项一举两得的生态种养好项目,值得大力推广。1.稻田选择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自如,安全可靠,旱涝保收,且通风、透光、土壤保水性能好的弱酸性土质田块。2.稻田工程建设首先,加高、加宽、加固田埂:田埂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温度和pH值对泥鳅成鱼肠道和肝胰脏3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以Folin-酚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及对硝基苯酚法分别测定泥鳅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活力。研究发现:泥鳅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45℃、35℃;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40℃、35℃。泥鳅肠道及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pH 7.2。最适温度下,肠道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高于肝胰脏、肠道、肝胰脏A/P值均>1。建议在泥鳅适宜的养殖水温内,应随着水温的升高适当提高泥鳅的投饵量;泥鳅的食性为偏植食性,对糖类具有较好的利用能力,泥鳅的饵料中可适当增加糖类的比重,既可满足泥鳅的营养需求又节约了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16.
蟹塘套养泥鳅,既能有效降低养殖风险,又能提高池塘综合利用率,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黄鳝水泥池高密度养殖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鳝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优质淡水产品之一,在我国民间有“小暑的黄鳝赛人参”之说。近年来,由于人为过度捕捞、农药毒害和环境污染等诸多原因,黄鳝天然野生资源日益减少,造成价格高涨,市场供不应求,因此,黄鳝的人工养殖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人工养殖黄鳝,多数为山区天然流水养殖、网箱养殖和稻田养殖,部分养殖户曾人工建造水泥池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黄鳝,多以失败告终,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镇福田现代农业生态园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在水泥池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黄鳝的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创新并形成了“生猪-沼气-葡萄-黄鳝”立体生态健康种养新模式,养猪产生的粪便入沼气池发酵,生产的沼气可供日常生活使用,沼渣可作为种植葡萄和蔬菜的有机肥料;猪粪还用于培育蝇蛆,为黄鳝提供高蛋白饲料;葡萄架搭在黄鳝养殖池上方,以起到遮阴降温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黄鳝水泥池高密度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50年,我国海洋贝类养殖产业,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带动下,有了空前大规模而又广泛的发展。1960年张玺、谢玉坎在《我国一些主要贝类的养殖》(《生物学通报》.1960,5:197~201)一文中,记载了半个世纪前我国贝类养殖的历史概况,虽然我国和埃及都是世界上养殖  相似文献   

19.
李才根 《科学种养》2011,(10):37-38
养成泥鳅,一般需要2年,第一年是苗种培育,第二年是成鳅养殖。现将当年水花苗育成商品鳅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家禽养殖是我国传统养殖业,具有占地面积小、需要劳动力少的优点,农村很多家庭都有养家禽的习惯。但近几年农村散养户发现家禽越来越不好养,多发病,难治疗。在养殖环境和疾病流行情况发生变化的今天,养殖户应改变思想观念,将疾病预防贯穿于养殖全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