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上将其分为呼吸道型、肾型、生殖道型和肠型。笔者就一例柴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治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
<正>一、流行情况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肉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成员。传染源主要是患病鸡和康复后带毒鸡,康复鸡可带毒35天。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用水和器具等间接地经消化道传播。  相似文献   

3.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某鸡场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死鸡的肾脏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SPF鸡胚连续传代、血凝试验、鸡胚矮小化试验、鸡新城疫干扰试验、RT-PCR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初步确定该病毒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命名为SC0911株。  相似文献   

4.
从山西省主要养鸡区分离疑患鸡肾型传支病鸡的气管,肾共39份,经SPF鸡胚传代,电镜观察,对NDV的干扰试验,乙醚敏感性,耐热性试验以及动物回归试验,初步鉴定出10株为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  相似文献   

5.
杭柏林  李杰 《科学种养》2010,(10):46-47
鸡传染性腺胃炎,又称鸡腺胃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腺胃型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是腺胃急性肿胀,腺胃壁增厚,用传统的呼吸型和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不能预防本病。最近,本病的发生呈现出上升趋势,正确地诊断对预防和控制该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及肾型和呼吸型毒株的灭活苗对鸡进行了免疫,根据鸡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动态变化和攻毒后鸡肾脏和气管水平上的保护力,比较了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H120与两个不同致病型毒株灭活苗的免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弱毒苗虽可诱导较高水平的抗体,但免疫效果较灭活苗差。  相似文献   

7.
<正>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一、流行特点该病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以成年鸡多发。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气管和上呼吸道分泌物中,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为高发期,可能是因为天气寒冷有利于病毒的体外存活,致使病毒持续存在养鸡场,加大了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8.
2010年4月从河南省某疑似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场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SPF鸡胚致侏儒实验,鸡红细胞凝集试验,干扰新城疫病毒增殖试验和RT-PCR试验确认该病毒为一变异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该病毒尿囊液凝集鸡红细胞的HA价为0,经胰酶处理后为27;EID50(鸡胚半数感染量)为10-5.5/0.1 mL;能够显著干扰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在鸡胚中的增殖;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可致SPF雏鸡出现肾脏肿大,呈花斑肾。其S1基因全长为1617 bp,经序列分析发现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Massachusetts株、T株、4/91株亲缘关系较远低于78%。  相似文献   

9.
从江苏南京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的鸡场采集病料,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人工感染、SPF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PCR扩增鉴定等,证实了该鸡场发生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且从病料中分离到了纯净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同时,证实该毒株的毒力较强,具有标准毒株的理化特性,免疫原性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血清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标准毒株M41、Gray、Holte、Aust-T株以及MA5,通过气管环组织培养中和试验,采用病毒固定、血清变量法,对山西主要养鸡区15个鸡场分离的10个毒株进行了血清学鉴定。结果表明,待测毒株中1株属M41血清型,5属Aust-T型,2株属Gray型,2株属Holte型,其中属Gray、Holte型的4株待测毒均与MA5有相似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1.
春季适宜许多病毒和细菌的生存、传播,如果饲养条件差,管理水平低,鸡群常处于缺氧、低温、高湿、高氨、高二氧化碳的恶劣环境之中,继而抗病能力降低,易患各种传染性疾病。以呼吸道及肠道疾病多发,如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新城疫、鸡白痢、大肠杆菌病、维生素A缺乏症、鸡球虫病等。在此季节应注意对这些疾病的预防,现将春季鸡群疫病防治要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两病简介,猪传染性胃肠炎(TGE),该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发于深秋、冬季和早春,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1周龄内哺乳仔猪病死率可高达100%。症状:仔猪突然呕吐和腹泻,几天内可波及全群。粪便呈黄白色或浅绿色,内含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患病仔猪很快出现脱水症状,1周龄内仔猪常于发生腹泻后2~4天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30日龄后少见死亡。成年猪的临床症状只限于腹泻、减食,偶尔会呕吐,排糊状至水样粪便,粪便呈黄灰色、灰白色不等,恶臭,通常在1周内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理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危害不仅使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4.
鸡支原体继发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支原体病又叫霉形体病,病原主要有败血支原体和滑液囊支原体两种,败血支原体引起鸡的慢性呼吸道病,滑液囊支原体引起鸡的关节炎和呼吸道病。本病的特征是病程长,通常呈慢性发展,呼吸有罗音,流眼泪和窦部肿胀,死亡率不高但可使肉鸡生长速度显著降低,料肉比明显提高,饲料消耗大。蛋鸡和种鸡感染发病后,产蛋率降低,畸形蛋增多,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BD)是一种由双链双节段RNA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袭雏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肝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在养鸡场中可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控制本病的主要方法仍是免疫接种,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养禽户常遇到IBD疫苗免疫失败的问题.下面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免疫失败的原因作一浅要分析,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建立可在临床上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的银加强金标免疫技术(SECGA);【方法】将胶体金标记纯化的兔抗鸡IgG,然后将IBV纯化抗原包被于NCM上(0.4ug/片),封闭后在膜片上滴加不同稀释度(10×2X)的血清,作用10分钟,洗涤后浸于1:4金标兔抗鸡IgG液中作用60分钟,再银染10分钟观察结果;【结果】SECGA能检出IB阳性血清的抗体>10×27,而不与ND、EDS76、IBD阳性血清发生有意义的交叉反应(抗体滴度<10×22)。对鸡IgG的最小检测量为0.88ng。用SECGA、气管环中和试验、ELISA试验检测IB抗体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银加强金标免疫技术(SECGA)可用于IB抗体的检测,具有敏感、特异、简单、快速、适于现场诊断等优点,适宜于广大基层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是传播迅速,呼吸困难,咳嗽,咳出带血渗出物,死亡率很高。急性病例的特征症状是鼻孔有分泌物和呼吸时发出湿性罗音,继而咳嗽和喘气。  相似文献   

18.
<正>鸡传染性腺胃炎,又称鸡腺胃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腺胃型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是腺胃急性肿胀,腺胃壁增厚,用传统的呼吸型和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不能预防本病。最近,本病的发生呈现出上升趋势,正确地诊断对预防和控制该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鸡支原体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以直接接触经呼吸道感染和经蛋感染为主要传播途径,最常见的为鸡毒支原体(MG)和滑液囊支原体(MS)。近期吕梁地区不少蛋鸡出现以呼吸道症状和腿关节发炎肿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实验室化验结果显示MG与MS感染所占的比重基本持平。一、发病情况病例1:汾阳市一批2万只海兰褐商品蛋鸡  相似文献   

20.
正许多养殖户认为鸭、鹅不会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其实并非如此。雏鸭、鹅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接触鸡而感染的,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内的雏鸭、鹅,发病急、传染快,6~10日可波及全群;防控不力又感染高毒株时,病死率可达60%~70%。近年来雏鸭、鹅发生此病趋多趋重,但养殖户重视不够,造成了很大损失,应予以注意。一、病原和流行病原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有亚型多种,免疫时疫苗型号不对就会导致免疫失败。该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