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遵义市冰雹路径认识和人工防雹作业的发展历程,统计了人工防雹作业情况,并利用遵义市2007—2017年68个作业站点观测资料和人工防雹作业、灾情统计上报资料对冰雹路径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期为调整人工防雹作业布局和提升作业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樊志超  高继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61-20866
选取湖南省人工防雹重点试验区湘西北张家界市2006~2009年的2个典型人工防雹作业个例,对冰雹云的形成、冰雹云雷达定量判别指标、人工防雹催化方法和作业效果评估等环节进行了详细分析与介绍,对跨区域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展开了探讨。结果表明,多单体风暴是湘西北山区人工防雹作业的重要对象,雷达定量判别冰雹云、提前作业和防止各单体间合并是人工防雹作业成功的关键,过量催化(用弹量)是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技术问题,效果评估是不能忽略的重要环节。区域冰雹联防除开展雷达预警和资料共享外,在炮点设置和防雹作业时都要充分考虑下游地区。使用这套方法在湘西北地区已开展了5年时间的人工防雹作业实践,获得了良好的人工防雹效果和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9~2017年呼和浩特市地面观测月报表,对呼和浩特市地区冰雹发生的时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降雹天气发生的一般规律;利用近5年地面人工防雹作业过程个例资料进行总结,从而得出本地地面人工防雹作业指标,以期在以后的防雹作业天气过程中得到应用,并不断修正,促进地面人工影响天气防雹作业向科学化迈进。  相似文献   

4.
开展人工防雹及人工增雨作业是湘西自治州防御冰雹及干旱的重要手段。介绍了湘西自治州人影作业标准化炮站的建设概况,并以出现严重冰雹、干旱、高温热害天气过程的2013年为例,介绍了湘西自治州以标准化炮站的要求,开展人工防雹、人工增雨作业情况,并对作业效益进行了简易评估。  相似文献   

5.
刘臣亮 《北京农业》2013,(6):128-129
根据2005年6月26日发生在奎玛地区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防雹指挥作业分析,比较准确地分析了此次强对流云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规律,从而抓住了人工影响天气的有利时机进行人工防雹作业,成功地抵御了这次降雹概率较大的强对流天气。对防雹作业条件的分析和作业时机的把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闽西烟区人工防雹作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年来龙岩市烟区人工防雹作业开展实施情况,并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雹灾资料初步判定人工防雹作业的成效,寻找影响人工防雹作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建立适合山区人工防雹作业的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贵州省2017年4月5日人工防雹作业过程展开分析,指出卫星、雷达资料在此次降雹过程中起到关键指导作用,并阐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期为人工防雹作业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是一项利用高炮、火箭等装备人为地影响局部天气的技术。精河县通过多年基层台站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实践,摸索出了基层台站指挥员应具备的条件、县指挥中心发布作业指令的标准、方式和应采取的措施,并对指挥防雹消雹天气过程的新思路及利用火箭消雹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安全射界图是人工影响天气开展地面火箭安全作业的重要图文资料。昆明地区人口密集,空域繁忙,增雨防雹作业次数多,对安全射界图的制作和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析了火箭发射过程潜在的致危因素,对火箭自毁不完全或伞降残骸的落区进行了分析,对现行标准下绘制人工增雨防雹安全射界图进行了补充,旨在为现场作业人员提供帮助,为安全作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多普勒雷达在湘西北人工防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普勒雷达产品,并结合地面实况降水等资料对2006年8月14日晚湘西北地区一次人工防雹作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普勒雷达在指导人工防雹过程中能很好的监测对流单体的发生发展及其移动路径,对提前识别冰雹云、选择判别作业时机有很好的预警指示作用。利用物理效果检验法和插值法还能有效检验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11.
顾轩 《农业灾害研究》2023,(3):175-177+196
近年来,受冰雹影响的区域越来越多,为了使得防雹作业更现代化、科学化,结合冰雹天气的特征提出了建设性的防雹作业指标研究方案。一方面,通过监测科右前旗地面变化的数据,综合分析冰雹发生的时空特征,研究科右前旗冰雹天气发生的规律。另一方面,结合地面人工防雹作业有关的数据和资料,确定地面人工影响天气防雹作业的参数指标,为后期研究防雹作业指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克苏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客观评估新疆阿克苏地区人工防雹作业前后年雹灾面积系统性差异,分析该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效果.[方法]利用阿克苏地区1978 ~2013年的年雹灾面积数据,以1996年作为人工防雹作业开始年,运用序列检验、不成对秩和检验以及Welch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前后各18 a的年雹灾面积系统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阿克苏地区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后冰雹灾害明显减少,非参数性不成对秩和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5,参数性Welch检验显著性水平高达0.01,平均年雹灾面积减少15 063 hm2,相对减少率为43.14;.结合农业经济数据,年平均减少雹灾损失28 109×104元,年投入产出比为1∶6,统计显著性水平达到0.1.[结论]阿克苏地区人工防雹作业后,冰雹灾害损失明显减小,减灾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不同作业工具开展作业的对流云的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基于新一代天气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分析近年来云南省冰雹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的基础上,统计整理滇中地区近几年人工防雹个例资料,对比分析高炮和火箭作业工具的对流云回波演变特征,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回波强度、45 dBz回波高度、回波顶高等与各指标的对应关系,得到不同防雹工具的作业指标,为人工防雹作业中不同作业器具作业方案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 7月 2 2日在距永登县雷达测站(1 0 3°45'E ,36°1 5'N ,拔海高度 2 1 1 8.8km)中心30Km的范围内发生了一次降雹过程。本文根据这次对流云群谱发生在以雷达站为中心 ,总面积在 1 1 30 4 0 0K 范围内的雷达回波资料 ,从人工催化防雹效果的角度 ,从作业前、中、后期对该回波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数字化雷达指挥人工高炮防雹作业 ,对人工催化防雹时机选择在对流云的发展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并且防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内蒙古中部人工防雹作业方式及效果进行客观评估。[方法]通过对内蒙古中部地区(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代表)1990~2007年雷达探测资料、降雹资料以及人工防雹作业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再结合人工防雹催化运载工具("三七"高炮)的性能、催化剂成核率以及单位体积冰雹云内的适宜催化量标准,得出对当地人工防雹作业方式及效果的客观评估。[结果]在选择作业目标云系时,对雹云云体的形态和强度的判断比较准确,但对雹云云体高度的选择还存在着不确定性;作业高度仍然偏低,难以达到理想催化高度;大部分作业的时机掌握得比较好,但作业时间偏晚所占的比例也不小;每次作业的用弹量明显偏少,需加大用弹量或提高催化剂成核率。[结论]内蒙古中部人工防雹作业方式总体上比较适宜,总有效率在85%左右。  相似文献   

16.
昭苏县气候条件特殊,处于冰雹频发地带。近年来,引进的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技术,有效减轻了雹灾的危害,保障了农民收入。本文从防雹火箭作业前的技术和装备准备工作和作业中的技术要求,详细阐述昭苏县实施的人工增雨防雹火箭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7.
由于冰雹发生尺度小、概率低,发展迅速,且危害重,人工防雹技术难度较大,高炮人工防雹利用物理机械效应和化学催化作用可抑制大冰雹生成并将降雹转化为降水,合理构建高炮人工防雹作业应用系统和技术体系,对于提高高炮人工防雹作业效果和安全,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阿克苏地区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前后年雹灾面积的差异性,分析该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效果,为开展人工防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1978年~2013年的年雹灾面积统计资料,以1996年作为阿克苏地区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开始年,采用统计学的区域回归分析法,将喀什地区作为对比区,分析阿克苏地区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前后各18 a的年雹灾面积差异性。【结果】阿克苏地区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后,平均年雹灾面积减少23 802 hm~2,相对减少率为54.5%。结合农业经济数据,年平均减少雹灾损失44 417×10~4元,年投入产出比接近1∶10,统计显著性水平高达0.01。【结论】阿克苏地区通过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后,冰雹灾害损失显著减小,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渑池县烤烟生产情况以及冰雹灾害情况,对人工防雹作业在烤烟生产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升防雹减灾作业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李党轩  谢向阳 《吉林农业》2011,(5):242-243,245
人工防雹减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冰雹天气的预报、监测、识别、作业、效果评估和灾情评估等许多方面。为了使人工防雹减灾工作科学化,国内其他省市一般都建有自己的人工防雹减灾专家系统或类似于专家系统的防雹减灾作业系统,这些作业系统以人工防雹减灾的研究理论成果为指导,包含了冰雹天气的预报、监测、识别、作业、效果评估和灾情评估等许多方面,而监测预警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