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瘟菌效应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菌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真菌病原。在稻瘟菌与水稻互作过程中,稻瘟菌效应蛋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效应蛋白功能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有助于阐明稻瘟菌与水稻互作分子机制,并为未来水稻抗病改良提供新的理论策略。本文综述了稻瘟菌效应蛋白研究的进展,并重点针对基因克隆、蛋白转运以及功能机制等方面介绍了稻瘟菌Avr蛋白研究的最新发现,同时对未来值得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在植物学知名期刊《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发表了研究文章。该研究通过分析鉴定稻瘟菌效应蛋白是在水稻胰蛋白酶抑制剂类型的靶标蛋白,揭示了水稻与稻瘟菌互作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稻瘟菌的危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俊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稻瘟菌侵染水稻时可以分泌众多的蛋白到水稻的质外体中。而植物对病菌的识别主要存在于两个层面,对病菌表面保守的分子特征物质(PAMP)的识别(PTI,PAMPs triggered immunity)和对致病因子(effector)的识别(ETI,Effector triggered immunity)。识别PAMPs的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22个稻瘟菌鉴别菌株,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吉林省全部水稻主栽品种及育种材料(98个)的抗瘟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吉林省主栽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弱,高达98%的供试品种均可以被稻瘟菌不同程度地侵染;本研究筛选到3个品种:超级稻2号、吉粳801、吉粳806,具有极高的抗瘟性,为将来克隆新的抗瘟基因及培育新的抗瘟品...  相似文献   

5.
<正>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上的毁灭性病害,有"水稻癌症"之称,不仅发生于世界各地,而且可发病于水稻的各个生育期。稻瘟病菌入侵水稻时,水稻有自己的"防线"和"友军"共同抵御稻瘟病菌的侵袭;同时,稻瘟病自身在遇到水稻的抵御时,也会发生稻瘟病菌的"内讧"和"叛乱"。张正光团队的该项研究,就是揭示了稻瘟菌如何镇压内  相似文献   

6.
正自然界存在非常多的微生物,但对于特定的寄主而言,只有极少量的微生物进化成为致病菌并对寄主进行侵染,揭示这些病原微生物侵染植物的机制对于在生产上防控这些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近期,中国科学院生物互作卓越中心研究员刘俊团队发现丁香假单胞菌和稻瘟菌侵染植物的新机制,并解析其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自然界存在非常多的微生物,但对于特定的寄主而言,只有极少量的微生物进化成为致病菌并对寄主进行侵染。揭示这些病原微生物侵染植物的机制对于在生产上防控这些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互作卓越中心研究员刘俊团队发现了丁香假单胞菌和稻瘟菌侵染植物的新机制,并解析其作用途径。病菌在侵染的过程中会激发植物  相似文献   

8.
科技与产品     
正中科院微生物所在大丽轮枝菌侵染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大丽轮枝菌是一种土传病原真菌,通过侵染植物的根进入维管束定殖,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严重的黄萎病害。在我国棉花黄萎病素有"棉花癌症"之称,严重制约我国棉花生产,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大丽轮枝菌从根部侵染,是否像叶际病原真菌(如稻瘟菌)一样,  相似文献   

9.
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与稻瘟菌间存在广泛而特异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寄主与病原物互作的重要模式系统。无毒基因是病原物遗传因子,能诱发寄主植物产生抗病性,是稻瘟菌与水稻互作最重要的激发子。为寻求稻瘟病防治的新策略,本研究概述了研究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意义,归纳了抗性基因与无毒基因互作的3种模式,总结了国内外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探讨了无毒基因在生产上病害流行预测中的应用,指出利用抗性基因与无毒基因的关系对稻瘟菌分类将会更为科学和实用,应进一步加快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克隆。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是由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水稻与稻瘟病菌的互作符合经典的“基因对基因”学说,抗稻瘟病基因Pi-ta可有效防治携带A VR-Pita1稻瘟菌的侵染.本研究利用位于Pi-ta基因前端的显性 .分子标记YLI53/YL153和位于中间区域的显性分子标记YL155/YL87对39份来自美国的水稻...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是水稻种植区常见病害,在阿拉尔垦区多地均有发生。稻瘟灵是防治稻瘟病较为普遍的药剂。将阿拉尔垦区各地采集的稻瘟病菌进行分离、纯化,开展室内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区稻瘟病菌对稻瘟灵仍然较为敏感,但部分团场对供试药剂已产生低水平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正问:水稻破口初期每亩用25%嘧菌酯40克防治水稻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答:水稻破口初期是用药防治穗颈瘟的关键时期,可以用药兼治稻曲病和纹枯病。水稻破口初期每亩用25%嘧菌酯40克,通常难以取得理想的穗颈瘟防治效果,适量加用三环唑、稻瘟酰胺等药防效更稳定,对稻曲病和纹枯病有一定的兼治效果;纹枯病发生重的田块应加用噻呋酰胺或己唑醇等唑类药防治,同时注意用足水量喷雾。问:每亩用30%三环·氟环唑(含三环唑22.5%、氟环唑7.5%)80克,在水稻穗期第二次防治"三病",用药量够吗?  相似文献   

13.
正研究表明,水稻品种抗瘟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是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的形成及病原物的变异,小种的变化随品种的更替而变化,这是各稻区的普遍规律。我国在1976年成立全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联合试验组以后,经过研究筛选出特特普等7个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并在全国应用,初步探明了我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类型和分布,为水稻抗瘟育种和抗瘟品种的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础。黑龙江省是东北粳稻的主产区,但由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复杂多变,一些抗病品种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抗性逐渐丧失,造成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水稻稻瘟病是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严重地影响水稻的高产和稳产。在病原菌侵染水稻时,附着胞的形成对稻瘟病菌的致病性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证实一种P型ATP酶( P-ATPase)参与了附着胞的形成。在病原菌与寄主的互作过程中,寄主的一些小分子物质可以进入病原菌中,达到抗病原菌侵染的目的。以稻瘟菌致病关键的P-AT-Pase基因MgAPT2第一外显子上特异性好的232 bp的区域作为干扰片段,正反向插入干扰载体中,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到感稻瘟病水稻品种日本晴中,通过苗期稻瘟病接种鉴定和MgAPT2基因的表达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稻瘟病抗性得到增强且稻瘟病菌MgAPT2基因的表达量下降,为水稻抗稻瘟病种质资源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JIPB》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刘俊课题组题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水稻中一个b HLH类转录激活因子Osb HLH6能够分别与SA和J A信号途径的重要调控因子Os NP R1和Os MYC2发生互作,并通过在水稻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穿梭参与植物激素S A和J A信号的调控,来实现水稻抗病。水稻生产过程中稻瘟菌侵染会引起水稻急剧的生理变化,其中以激素变化最为明显。在模式植物拟南芥的研究中发现,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茉莉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明确贵州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抗药性,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近期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全省9个不同地区171个水稻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稻瘟灵的抗药性。结果表明:被测定的稻瘟病菌各菌株对稻瘟灵的敏感性呈连续性分布,最小EC50与最大EC50分别为1.36毫克/升和13.06毫克/升;各地区平均EC值为4.796.62毫克/  相似文献   

17.
<正>利用水稻自身免疫系统来培育抗病新品种,将有助于化解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焦虑"。近日《植物细胞》和《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两本刊物发表水稻与稻瘟病菌分子互作的国际合作研究进展,将为深入研究水稻免疫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据了解,水稻每年因稻瘟病造成产量损失高达10%~30%。有专家认为,加强国际合作,系统阐明水稻与稻瘟菌的互作机制,筛选出免疫能力强的水稻种质资源,采用非转  相似文献   

18.
<正>据悉,安徽省植保总站预计全省夏秋季水稻病虫总体呈偏重以上发生。稻瘟病、稻曲病、水稻纹枯病呈偏重以上发生;水稻"两迁"害虫呈中等至偏重发生,预计全省水稻病虫发生面积7860万亩次。稻瘟病:预计全省单季稻感病品种稻瘟病偏重发生,其中单季晚稻、粳糯稻感病品种存在大流行风险,预计发生面积800万亩。稻穗瘟要于水稻抽穗前3至5天,用药剂预防。可选用三环唑、稻瘟灵、肟菌·戊唑醇,或生物农药春雷霉素、枯草  相似文献   

19.
<正>实际生产中用于水稻稻瘟病的防治药剂主要包括嘧菌酯、春雷霉素、稻瘟灵、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福美双、三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杀菌剂。稻瘟酰胺是近些年在国内推广开的新型杀菌剂,2014年江苏丰登作物保护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该杀菌剂原药的首家正式登记,稻瘟酰胺在国内受到很多企业的重视,但是实际获得登记  相似文献   

20.
正问:稻瘟酰胺防治稻瘟病的作用机理是什么?答:稻瘟酰胺属苯氧酰胺类杀菌剂,是稻瘟病菌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病菌孢子侵入防治稻瘟病,对叶瘟和穗颈瘟均有良好防效。该药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对新生叶片也有很好的保护效果,对水稻安全性高,是江苏省用于水稻防治稻瘟病的主推农药,对稻瘟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