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优良品种是玉米增产的关键性措施,为了筛选出适宜于秦州区全膜双垄沟播的玉米新品种,我们进行了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玉米不同品种比较试验,旨在从中筛选出适宜于该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玉米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是玉米生产的关键性增产措施,为了筛选出适宜于秦州区示范推广的玉米新品种,作者在平南镇孙集村进行了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玉米不同品种比较试验,旨在从中筛选出适宜于该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玉米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产量,为了进一步筛选出适宜天水市秦州区示范推广的玉米新品种,在杨家寺镇士子村、牡丹镇马家堡村进行了玉米不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登海3721可作为重点示范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天水市秦州区第二大粮食作物,玉米产量与全区粮食总产直接相关,而品种是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通过试验初步筛选出了伟隆105、吉祥1号等8个适宜于全区海拔1 800 m以下种植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天润糯1号是天水市秦州区润旺玉米科学研究所以自育系雪2112为母本,309为父本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糯玉米新品种。2013年,通过了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予以命名。作者叙述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秦州区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7万亩左右。近年来,随着秦州区玉米生产的发展,玉米丝黑穗病不断蔓延,对其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是秦州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常年播种面积1.2万公顷左右,仅次于小麦面积。玉米的丰欠,直接影响着秦州区粮食的生产形势。因此,摸清该区玉米的生产现状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促进秦州区玉米主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食用葵花近年来在秦州区的种植面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品种老化、产量低而不稳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引进筛选出适宜于秦州区种植的食用葵花新品种对于提高秦州区的葵花生产显的尤为重要。为此,我站2008年从甘肃省农技站引进了10个杂交食葵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能筛选出适合秦州区种植的杂交食葵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2017年在天水市秦州区进行了14个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登海3721与中种8号、东单11号、登海3622产量较对照均表现增产,且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综合其他性状,上述品种可在1 650 m以下地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模式推广。  相似文献   

10.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不同密度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时因地的合理密植是玉米增产的关键,良种良法配套才能使玉米增产增收。为此,天水市秦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平南镇孙集村做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不同密度的种植试验,旨在找出适宜于秦州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1.
天水市秦州区核桃种质资源调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秦州区核桃产业的大发展、大突破,启动核桃种质调查及优树选择,进一步摸清全区核桃资源状况,尽快选育出适宜秦州区土壤、气候等特点的新品种,充分发挥乡土资源丰富的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保证核桃产业在秦州健康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甜荞的高产栽培、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结合秦州区的实际情况,引进荞麦新品种,筛选出不同区域适种品种,同时进行肥效、复种等一系列试验,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制定出适宜秦州区荞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当地荞麦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天水市秦州区种子管理站引进了15个大豆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表现晚熟的中黄19、冀豆12、五星2号、郑89013、冀黄13等5个品种产量和综合性状表现优异,可作为秦州区浅山区春播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山旱地栽培条件,为进一步挖掘当地糜子生产潜力,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引进7个新品种,开展品比试验,调查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等,以筛选适宜在秦州区山旱地推广种植的品种.参试品种中,陇糜14、晋黍8号、陇糜10号丰产性表现较好,3个新品种较对照品种陇糜8号增产15%以上,且抗性强、生育期适中,...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天水市秦州区地膜早熟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品种和地块、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马铃薯、玉米后期管理及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地膜早熟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适宜天水市秦州区大面积推广的高产、高效、优质黑小麦新品种,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农村局于2018年9月—2019年7月对引进的5个黑小麦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农大3753产量最高,为7 410.3 kg/hm~2,较西农黑大穗(CK)增产18.97%;陇紫麦2号产量位居第二位,较西农黑大穗(CK)增产1.43%;西农黑大穗(CK)居第三位,为6 238.2 kg/hm~2。  相似文献   

17.
雷晓琴  杨建太 《甘肃农业》2008,(2):86-86,88
秦州区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油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种植区域由河谷川区向半山、高山区拓展,油菜已发展成为仪次于冬小麦、玉米、马铃薯的第四大作物,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年播种面积在0.67万hm^2左右。双高双低优质油菜品种秦州区已部分地引进成功,面对秦州区油菜种植品种以普通品种为主的现状,人力推广双高双低油菜良种,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和展示半干旱山区玉米施用新型肥料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以及节本增收方面的作用,本试验采用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模式,筛选出了适宜半干旱山区玉米增产效果的肥料,以期提高农户对节水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认识,为天水市秦州区玉米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是秦州区三大主栽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14万亩左右,是仅次于小麦、玉米的重要粮菜兼用型作物,也是本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2010年秦州区农技人员进行了马铃薯不同地膜覆盖方式栽培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冷凉山区示范推广的马铃薯种植新技术,以期为本区的马铃薯生产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州区地处甘肃省东南部的渭北干旱地带,属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近年来,立足区情,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引进试验、示范旱作农业新技术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从2006年至2008年,全区累计示范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0.89万hm^2,产量达9000~9600kg/hm^2,增产量1200—1800kg/hm^2。笔者根据近年的实践,总结出秦州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