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赊销,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农资市场,作为一种争夺客户的策略,曾让许多经销商趋之若鹜。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经营日趋规模化、农资经销模式被逼转型的大背景下,赊销还能被视作农资经营的"商战宝典"吗?现状:"馅饼"乎?"陷阱"乎?"2003年之前,我们本来是不赊销的。后来,一是看有些经销商和农户确实资金困难,心里又舍不得丢掉这批客户,就开始赊销给他们了。竞争这么激烈,为了多点客户,不赊销难做成生意。"湖北南障县种子大厅负责人陈芬谈起赊销,又爱又恨。  相似文献   

2.
<正>一年又过去了,看着那些同行们为了要账东奔西跑,吃饭的心情都没有,内心突然涌出来一阵悲伤,笔者忍不住想问:做农资,到底是做的什么?写过一些关于不赊销的文章,很多农户看到后就不乐意了,说,你不赊别人赊,离了你难道还就用不上农资了?难道你种地依靠的就只是农资?你以为赊销给你农资的那些人都是慈善家?他们赊出去的钱是不要利息的?笔者不建议农民去喜欢赊销的门店买农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既然把农资赊销给你,一定会把利息计算进去,民间借贷的利息大家都知道,差不多是两分钱,所以到最  相似文献   

3.
<正>虽然知道赊销一直是农资界的普遍现象,但是对于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宝泉岭农场农资零售商洪水猛兽般的赊销现象还是感到触目惊心!走访了这两个地方20多家零售店后,笔者得出了一个结论:不赊销就意味着下滑甚至关门。少的一年赊上百万,多的上千万,而且没有一个保证能百分之百要回来欠款,没有一家能保证没有"坏账",更没有一个人敢说坚决不赊。每个零售店对赊销都是深恶痛绝,可是陷入了这  相似文献   

4.
<正>农资营销效益的好坏,不仅仅是农资产品和农资市场把握等方面的问题,农资经销商在融资环节如何做好做活,对农资经销效果也有很大的关系。一个成功的农资经销商,不可能不慎重对待农资融资。农资融资,就是筹措农资经销资金。在农资经销过程中,无可避免地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筹措资金,解决农资营销过程中的资金周转问题。农资经销商科学有效融资,可以降低销售成本,扩大营销覆盖面,提高经销商的经销信誉,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赊欠,可以说是困扰整个农资界一个最为头痛的难题,特别是在乡村赊欠现象更普遍,难题更难解,在乡村经销农资你不赊欠有人赊欠。如果不赊欠,就意味着不仅会失去市场,而且还会失去人心。对目前赊欠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农资经销商的问题,二是农民的问题。就农资经销商来说,农资经营中,一些农资经销商为了抢占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促进销售、增强竞争力,采取了赊销的策略,故意让农民赊欠,把"有钱没钱,货你先拿去用"作为促销的手段,有的经销商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一些网友大张旗鼓地抨击农资赊销的做法,而冲在最前沿的人多是深受其害的零售商。现款的好处大家都知道,相信人人都希望做现款而不是赊销,笔者也支持做现款。在零售商中也有人做到了不赊销。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技术过硬、为人正直、经商公道,再就是都比较倔强,看自己心情做生意,不该挣的钱或者使自己很累的钱情愿不去挣。人活得洒脱,生意做得漂亮,但一般都有一些个人的品行等积累在里面。  相似文献   

7.
正农资的赊销已成为厂家、经销商和零售商们心头的痛,大家都在谈赊销有多么的不好,然而,纵使赊销百般的不好,真的有机会现款他们就愿意吗?大家的顾虑又是什么呢?笔者近期走访了山西运城的某市场,由于2015年水果价格影响、还有一大部分客户的水果(苹果、梨)仍在冷库中,没有客商收购。部分零售商考虑到今年的形势不好,担心年底收账的风险,许多都贴上了"概不欠账、谢谢合  相似文献   

8.
<正>赊销,这在当前的农资销售中是普遍现象,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从农民到乡村级零售商、县级省级经销商、大的代理商一直到厂家都被裹挟在其中,形成一个挣不脱甩不掉的循环链条,斩不断理还乱。业界只要一提起赊销,更是讨伐声一片,但实际销售中大多数人还是在不停地赊销,为什么表里不一呢?笔者试从零售商和农民的角度来做以简要分析。农资零售商不得不赊销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农资赊销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无可避免。自产生以来,经营者就一直没有走出过它的"阴影"。其实,赊销不可怕,重要的是经营者有没有一套很好的机制来规范约束农资赊销,因此合理地把控农资赊销很有必要。赊销对农资经营的影响赊销是市场竞争环境下不可避免的一种销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产品的销售量,增加市场份额,还可以帮助经营者减少存货积压,盘活存量资产,特别是在新产品推广中,可以起  相似文献   

10.
<正>当下,各种种植大户和生产联合体的不断出现,使农资经销商争夺客户的竞争手段也变得更为激烈。诚然,很多持相似观点的人认为:为大户供应农资,数量大,时间相对集中,货款回收容易,免去了实行一家一户销售的麻烦。在上述环境下,目前不少人认为"大户时代"赊销或将退出农资界,"农资赊销"昔日辉煌难续,农资赊销店还能走多远,等等。这些看法的共同点就是针对农资需求,大户有足够的实力承担农资销售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下乡调查时,一位从事农资经销十多年的"老农资"的一席话让笔者很受启发。"以前我总认为,终端经销商和农民对农药化肥和种子的价格比较敏感,所以常常代理一些不知名、价格比较低的农资品牌,结果推着推着就出现了问题,不  相似文献   

12.
<正>农资赊销一直是个大难题。以赊销为主的老板,2016年日子肯定不好过,赊出去是钱,收上来是气和风险。农产品生产周期长,而一年收成又受天灾、病虫害、市场等因素影响,很多农民基本处于微利状态。收成不好时,下乡收钱收不上来,只能生一肚子气,农业风险就会转移到农资店老板这里。农资赊销,一般要等到农民种出来的农产品卖掉才能回款。因此,农资欠款一赊就是一年半载。有些农户分批次还钱,每次还一点,严重增加农资店老  相似文献   

13.
正邻村有位朋友的独生儿子,大学里读的是营销专业,当年入学时全家人甚至全村都满怀期待,热热闹闹地送他登攀"象牙塔"。四年之后,小伙子怀揣着毕业证书为择业而奔走,后来一家较大的农资营销公司录用了他,岗位是农资推销员。故而就有了下面这些笔者与一位"准农资推销员"入行前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几年,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文章出现——农资经销商还能干多久?前途在哪?农资经销商的生意更难了?醒醒吧,农资经销商,再不变就完了。可以说农资经销商们整日处在被淘汰的言论中,战战兢兢地过日子。但这些言论也表明了一个问题:传统的经销模式已走到末路,农资经销商必须寻找新出路。同行竞争加剧、市场赊销盛行、  相似文献   

15.
正欠账这个东西,看你如何对待。用好了,可以快速抢占市场,用不好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不想欠账,绝对不是张嘴说不欠就可以不欠的,是需要付出很多艰辛的。今天,笔者便给大家讲述一则励志不欠账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刚开始回去做农资的时候没有客户,为了把生意做起来,就是靠赊销;因为赊销得太多,没有控制风险,以至于有一年烂账很多。他一生气,决定做到不赊销。为了不做赊销,他制订了以下改变:(1)产品降价;(2)提高技术整体  相似文献   

16.
<正>上个月,在一个有合作的农资零售商家里,笔者和他探讨如何由赊销转为现款经营。该零售商生意做得很好,年销量400万左右,技术水平过硬,在当地很有权威性和影响力。聊了很久,最后零售商仍然不紧不慢地提出质疑:"有些农户是不愿意花现金来买的。"笔者反问:"为什么要所有农户都愿意呢?"零售商显然一时没听明白笔者的话,  相似文献   

17.
<正>从事农资的人都能体会到对赊销的爱与恨。也多有讨论关于赊销问题的文章,但是大多集中在厂家层面。近些年来厂家渐渐收紧了赊销的口子,而终端的零售商相对处于最有利位置(接你的产品已经是给了你天大的面子,还要钱,先一边凉快去,我那边还堆着一堆不要钱的货呢),所有的压力都指向了县域经销商。县域经销商不得不面对进退两难的艰难抉择。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所在单位近日依法处理了一起农资纠纷事故,该涉案产品包装袋上标示的生产企业的2个电话号码都是空号。经抽样送权威部门检测,其质量果然不合格其。实,从笔者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以及各地报道的大量案例看,生产企业联系电话有问题的农资产品质量确实难以保证。这些"问题"产品,其生产企业联系电话有的是空号,有的是手机号,有的是异地号,有的始终占线打不进去。但许多农民消费者连这点简单的辨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习近平主席带领全国人民唱响了"中国梦",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农资人也都有自己的梦,每个农资人的梦构成了"农资梦",农资梦是构成中国梦的一部分。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资人是实现农业新四化的承载者,是行走于田间地头的歌者。农资人承载着农民丰收的期望,承载着粮食安全的梦想。作为一名厂家销售人员,笔者想站在农资销售的角度,也来谈谈本人内心由来已久的"农资梦"。  相似文献   

20.
<正>前不久,笔者老家的一位农民兄弟打来电话,让代买某品牌的杀菌剂,并说这个牌子的农药效果好,药效持久,不容易买到。笔者开始还不以为然,认为随便到哪个农药经销门店都能买到。结果跑了几个经销门店都没有买到,只好去找一位农资经销商朋友。这位农资经销商朋友笑着说,你是外行不懂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