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江苏南京高淳早竹产区的竹类病害调查发现,南京高淳地区早竹主要病害有7种,其中发生最严重的是早竹秆褐色条斑病;其次是竹丛枝病和基腐病;竹煤污病、竹鞘黑团子病和竹叶锈病也有发生但病害发生较轻。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近些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流行规律,结合该病的特征和发生规律,进行详细的阐述,提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2002年起在邳州市零星发生,以后发生面积逐年增大,水稻生产构成威胁。为控制该病的发生危害,针对疫情发生情况、发生规律,对其进行了监测和综合防治,至2006年基本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是全国水稻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在孟连县水稻生产中发生危害日趋严重,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根据该病发生特点和发生规律,分析了近年孟连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流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流行性真菌病害,发病时期多在降雨偏多,雨量集中、相对湿度大、雾露日多的7月份。其发病后的主要症状是:叶片尖端后边缘处产生褐色病斑,病斑与健部有明显界限,呈水渍状,潮湿时病斑叶背产生白色霉层;茎部发病初期呈稍凹陷的褐色条斑,潮湿时出现白霉;薯块感病时出现不规则褐色病斑,严重时病部变软腐烂。该病发生轻者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邵东县2001—2015年15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情况、田间调查、气象记载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晚稻重于中稻、中稻重于早稻、偏施迟施氮肥的田发病重、杂交稻重于常规稻、阔叶品种重于窄叶品种、孕穗期后水稻易感病、8—9月气温适宜及风雨天气有利病害流行、道路旁边稻田发生早而重的发生规律;通过研究,测定出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分级损失率;研究筛选出了药剂防治技术及对口农药,为大面积防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黄超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3):88-88,90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危害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对该病的发生流行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检疫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又称小麦黄花叶病,为土传病毒病,由土壤中禾谷多粘菌传播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引起,危害小麦。江苏省主要在沿江、南部丘陵、里下河等地区发生。一般病田减产10%~50%,重者绝收。一、发生规律该病主要通过病土、病根残体和病田水自然传播,传  相似文献   

9.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又名细菌性心腐病,在我国南方地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在北方稻区已见该病对水稻造成为害. 一、病害症状.该病苗期至穗期都可能发生.开始发病多在秧苗心叶下一张叶片,先在叶片中脉出现褐色小点,以后上下扩展成为褐色或紫褐色条斑.病斑与叶片长度接近或相等,边缘清晰,病重时秧苗枯死.成株期发病,先在叶片与叶鞘交界处发生,病斑黄褐色,呈水渍状,然后沿中脉上下延伸,上至叶尖下至叶鞘基部,形成深褐色长条斑,严重时全叶枯黄,纵卷而死.  相似文献   

10.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病害,近年来呈逐年加重发生态势,严重威胁水稻生产。该病发病之初是在病株心叶沿叶脉出现断续的黄绿色或黄白色短条斑,以后病斑增大合并,病叶一半或大半变成黄白色,但在其边缘仍呈现褪绿短条斑。病株矮化不明显,但分蘖减少。矮秆品种发病后,心叶展开比较正常;高秆品种发病后,心叶细长、柔软并卷曲成纸捻状,弯曲下垂形成假枯心。发病早的植株枯死,发病迟的植株抽穗不良或畸形不实,形成假白穗。2003-2005年笔者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进行探讨,以进一步明确该病发生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箫略.  相似文献   

1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严重危害水稻产量,但目前仍未发现非常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主要从抗性基因与抗病品种的筛选以及抗性品种的培育方面阐述了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的遗传育种研究。从生防菌的发现与利用以及抑菌活性物质的筛选综述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生物防治;介绍该病的化学防治,并在最后介绍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
条斑紫菜绿斑病发病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怀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26-4628
[目的]探讨条斑紫菜绿斑病的发病进程。[方法]对条斑紫菜绿斑病的发病进程、病症以及生态因子对该病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条斑紫菜绿斑病多见于幼叶或成叶阶段,发病初期叶状体中部边缘出现直径1 mm左右的红色或淡红色小斑,然后形成绿色小斑;病情严重时,病斑边缘出现明亮绿色带,病变部分从叶状体上脱落,在藻体表面形成边缘为绿色的孔洞,之后大量腐烂流失。条斑紫菜叶状体病变部分细胞由于颜色不同,清晰地分为几轮。高温、低盐度、高密度、干出时间短容易导致该病发生。[结论]该研究为条斑紫菜绿斑病的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流行因子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俗称红叶病。四川省宁南县已在披砂镇、景星乡、幸福乡等地发现该病危害,一般田块损失5%~10%,重病田块损失20%~40%,且有不断加重发生的趋势,水稻生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年粮食的增产与否,而水稻病虫防治的好坏又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为进一步做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治工作,笔者对该病的发生流行因子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并提出了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遵义县大娄山方竹主要病虫害有竹丛枝病、竹秆锈病、竹煤病、竹黑粉病和竹苗猝倒病,针对各病害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周口市于2006年发现小麦梭条斑花叶病,该病经过十年来的发展蔓延,已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调查该病发生规律,在生产中探索出一套适于当地应用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大面积进行小麦梭条斑花叶病综合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中下旬,小麦基腐病在江苏省盱眙、涟水、楚州、建湖、泰州等地大面积发生,其田间表现为小麦基部呈褐色条斑,病斑逐渐扩大至整个节间,出现腐烂和叶片发黄现象,病株基部第一、第二节间腐烂。一般病田麦株发病率在10%~20%,严重的可达50%以上。小麦基腐病可分为茎基腐、根腐、穗腐。该病一般在东北春麦区.西北地区危害较重。据调查,我省春性品种发病较重,冬性、半冬性及春性较弱的小麦品种基本没有发病。其原因可能是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温度异常偏高,春性小麦在本地区拔节较早,雨量大、拔节时麦株茎秆较嫩,在3月5日前后又遇低温寒流天气,致使小麦拔节嫩茎受冻,抗病能力下降,受病菌侵染。为有效控制该病危害,笔者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茶陵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和防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茶陵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给水稻产量造成了严重损失。总结了近40 a茶陵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情况、危害程度与防控实践,并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农业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其他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该病的防治策略与建议,以期为茶陵县及湖南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8.
芸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业》2017,(23)
<正>1锈病1.1症状菜豆生长中后期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茎和豆荚。叶片发病初期产生黄白色病斑,后变锈褐色隆起,扩大后成圆形红褐色的夏孢子堆,病斑表皮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后期在茎、叶柄、荚上长出黑褐色锈状条斑,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即冬孢子。发病严重时,植株提早枯死。1.2发病条件该病由真菌引起,病菌在土壤中、病株残体上越冬,第二年  相似文献   

19.
<正>小麦黄花叶病,又称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是正阳县近几年来新发生的一种麦田病害。2016年,该病在正阳严重发生,预计该病1~2年后将成为正阳县小麦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安全。因此,正阳县植保植检站近几年对该病进行了调查,对小麦黄花叶病2016年局部重发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下综防措施。一、发生情况正阳县2016年2月在王勿桥便民村首次发现小麦梭条斑花叶  相似文献   

20.
小麦是且末县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已成为且末县小麦主要病害之一,直接造成小麦产量、品质下降,对粮食安全造成威胁。一、发病症状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其后受叶脉限制,病斑纵向扩展,形成油浸状褐色条斑,并有黄色颗粒状细菌溢脓。叶鞘感病同样形成黄褐色条斑。细菌性条斑病侵染颖壳时,也表现为黄色至黄褐色条斑,但不形成黑颖。带菌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