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为探明红托竹荪菌蛋烂皮病菌侵染性、传播性及产生条件,从病害棚采集烂皮菌蛋为材料,以烂皮菌蛋部位为感染病菌,用于对正常红托竹荪菌蛋进行伤和无伤涂抹病菌感染试验,以不涂抹病菌为对照,在不同温度湿度梯度下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在温度25℃相对湿度85%条件下,病菌对正常红托竹荪菌蛋伤和无伤都不发生感染,在温度35℃相对湿度75%条件下进行48h的培养,红托竹荪菌蛋伤或无伤、涂抹和不涂抹病菌都发生菌蛋烂皮现象。说明高温高湿是诱发红托竹荪菌蛋发病的关键,病菌是因菌蛋受高温损伤,导致菌蛋免疫功能低下,病菌侵染。  相似文献   

2.
红托竹荪饮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托竹荪是贵州的特色食用真菌,目前已经可以大规模人工栽培。为了充分利用贵州红托竹荪资源,调节市场供求,保护菇农利益,对以红托竹荪和草莓为主料生产红托竹荪饮料的工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对饮料的品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红托竹荪饮料制作后剩余残楂的有效利用思路。对红托竹荪的深加工和食用菌饮料的制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澄城县苹果树腐烂病发生近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苹果栽培安全,影响苹果产量、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针对病害发生规律,从严把引种购苗关、合理密植、及时防治病害等方面提出科学诊治措施,以有效控制病害,促进苹果优质高产。摘要:  相似文献   

4.
<正>棚室栽培莴苣最易受到两种病害的危害,那就是灰霉病和菌核病。它们都是莴苣的常见病害,因为保护地栽培时棚内湿度大,易诱发这两种病害发生,露地和保护地栽培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保护地栽培,因连续阴雨天气病害多发,不及时防治对产量损失更大。灰霉病。该病分布较广,通常在保护地栽培区发病较重,莴苣生长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发病症状:苗期发病,叶片和幼茎呈水渍状腐烂,在病部产生灰色霉层。定植后发病多始于近地面的叶片和茎  相似文献   

5.
《种子》2021,(8)
红托竹荪是贵州特色珍稀食用菌,为解决红托竹荪菌种生长缓慢的问题,特开展红托竹荪液体菌种发酵条件暨配方优化研究,通过对红托竹荪液体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及培养时间进行单因素分析,以产生的菌丝体干重为评价指标,确定红托竹荪的最佳碳源、氮源和培养时间;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红托竹荪菌丝体液体最佳发酵条件为:蛋白胨0.1%,玉米粉1%,接菌量为8块(直径0.5 cm,圆形),培养时间15 d。  相似文献   

6.
掌握织金县红托竹荪中矿质元素的含量水平,通过适当调控土壤,利于红托竹荪生长,也可为红托竹荪的营养性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基地土壤-红托竹荪矿质元素钾(K)、钙(Ca)、铁(Fe)、锌(Zn)、硒(Se)的测定,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矿质元素平均含量大小为Fe>K>Ca>Zn>Se,红托竹荪中矿质元素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K>Ca>Fe>Zn>Se;富集能力最强的为钾元素;基地土壤-红托竹荪间的矿质元素相关性统计显示矿质元素Fe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Ca)-红托竹荪(Ca、Zn)、土壤(Se)-红托竹荪(Se)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K)-红托竹荪(Fe、Zn)、土壤(Fe)-红托竹荪(Fe)为显著正相关(P<0.05)。基地土壤间矿质元素的相关关系为:K-Fe、K-Se、Ca-Zn呈极显著正相关;K-Ca、Ca-Se在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Ca-Fe、K-Fe呈极显著负相关。红托竹荪中矿质元素K-Zn、Ca-Fe呈显著正相关;K-Ca、K-Fe、Ca-Zn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矿质元素则无显著相关关系。在土壤中添加一定浓度的钾、钙元素可能促进红托竹荪对其他矿质元素的吸收,一定程度上可能提高竹荪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正山茶是我国传统观赏花卉,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为广大花木种植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山茶也是病虫害种群众多、危害严重的花木,笔者在浙江地区观察到30余种。病害腐烂病山茶腐烂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受害苗木2~3年内将枯死,是目前种植山茶危害性最大的病害之一。该病在不同茶花种类有高度的选择性,同一地块的‘红露珍’可能因病全军覆  相似文献   

8.
百合基腐病又称枯萎病,是百合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百合的茎基部和鳞茎。基腐病发生时,百合球根基盘或鳞片上产生黑褐色的腐烂,并沿鳞片扩展,以致多片鳞片腐烂、脱落,影响根系的正常生长,导致百合植株矮小,发育不良,严重时整个鳞茎腐烂,引起颈根腐烂,直至整株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9.
保护地番茄的筋腐病是果实显症的生理性病害。常见有两种类型:褐变型和白变型。番茄筋腐病的发病时期,根据栽培方式的不同有所差别。越冬栽培的番茄多在第2、3穗果大量发生,冬春栽培的番茄多在第1、2穗果大量发生。病果在转红期暴露病症。  相似文献   

10.
黑翅土白蚁对菌草竹荪的取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黑翅土白蚁对竹荪栽培过程的主要影响。本研究通过观察黑翅土白蚁工蚁的觅食行为,进行了黑翅土白蚁对5种材料(竹荪、竹屑、菌草草粉、菌草竹荪培养料、竹屑竹荪培养料)的取食选择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菌草草粉和竹屑的被食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试验材料的被食率而竹荪被食率为0;菌草草粉与竹屑的泥被面积和泥被覆盖率显著高于其他几种材料。这都表明竹荪菌丝及其子实体散发出来的挥发性物质可以抑制白蚁取食,白蚁为害竹荪主要是对栽培料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正>魔芋安全储藏是防止储藏期种芋腐烂的关键,也是魔芋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将其安全储藏方法简介如下:一、适时采挖采挖过早,魔芋含水多,不耐储藏,易发生病害腐烂,第二年种植容易发生病害倒苗;采挖过早一般还会减产10%以上。采挖过迟,地上部植株倒苗腐烂,标记不明显,采挖时易挖烂魔芋,感病烂种。  相似文献   

12.
正这几年,核桃种植效益较好,山东省泰安、济南等地山区和丘岭地区多有种植,并且栽培面积呈上升趋势。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病害发生也呈上升趋势。最近,章丘市曹范镇黑峪村书记赵淑义反映,他们村有土地1800亩,其中有1600亩地种植核桃,核桃种植在该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但核桃腐烂病一直是防治的难点,长期困扰着当地的果农。据了解,核桃腐烂病几乎每年都有发生,但是不知为什么,今年腐烂病尤其严重。核桃腐烂病又名黑水病,是一种真  相似文献   

13.
藏红花在贵州省种植历史很短,关于病害的发生危害和防治的研究也较少。目前,藏红花球茎腐烂病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成为种植方面的首要病害。该文通过对藏红花进行实地病害调查和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进行培养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藏红花球茎腐烂病是由炭疽菌和镰刀菌交互侵染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外来品种的不断增多、引进,导致西瓜本身出现了不同病害,最为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疫病等,这些病害的发生,会直接导致西瓜的质量问题.基于此,通过对甘肃陇中本地西瓜的栽培,阐述了西瓜在不同生育时期因土壤、水肥、天气等或人为因素所引发的主要病害的发病规律,总结出西瓜栽培选用抗病品种、抓好田间管理工作、实...  相似文献   

15.
<正>菱菌核病又称菱角纹枯病、菱角瘟、白烂病,是菱角主要的病害之一,常造成大面积菱叶腐烂。在长江以南7~9月份的高温雨季发病重。在夏季和初秋,天气闷热、温度高、湿度大时病害容易发生和蔓延,水质污浊时更易发病。连作塘块,地处风口的菱塘,种植过密,偏施过量氮肥,菱株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高时易染病。一、发病症状菱菌核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初呈在叶片上出现少数黄色小斑点,后增多和扩大,叶斑近圆形或椭圆形,后逐渐扩大为不定形,黄褐色,病斑表面具云纹,病健部界限明显,病斑日益扩大或连合,导致叶片腐烂或枯死,以至整个菱盘都烂掉。病部可见菌丝缠绕和由菌丝纠结形成的小菌核(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16.
韭菜灰霉病,人们称白点病或腐烂病,是近年保护地韭菜的常发病害和主要病害,常导致韭菜叶片腐烂,使韭菜品质降低,一般减产20%~30%。笔者经过多年实践探索,现根据其田间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供菜农朋友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种子》2021,(4)
将竹荪留种用菌蛋采用竹荪浸提液喷雾,置于不同低温冷藏,研究菌蛋在冷藏期间生理指标和感官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2℃条件下贮藏的竹荪留种用菌蛋失重率(11.44%)远低于4℃(30.16%)和6℃(15.59%)处理组,且达显著性差异;2℃处理组菌蛋多酚氧化酶活性[16.74 U·(min·g)~(-1)]低于4℃处理组[29.40 U·(min·g)~(-1)]和6℃处理组[22.32 U·(min·g)~(-1)];2℃处理组菌蛋白度值(53.53)高于4℃处理组(48.38)和6℃处理组(47.51),且2℃处理组菌蛋内聚性、弹性明显高于4℃和6℃处理组,红托竹荪菌蛋在2℃低温冷藏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正>胡萝卜丝核菌根腐病在连作地易发生,一般春播胡萝卜发病重,特别是5月中旬至7月中旬多雨年份,病害常暴发成灾。发病症状主要为害根部。发病初时,在肉质根表面产生污垢状的小斑点,不断扩展成不规则形、水浸状、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污白色蛛丝状菌丝,病斑也软化腐烂。病斑多在肉质根的上部出现,向上扩展至叶柄基部,使叶柄基部门变褐色,呈立枯状。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选地势较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深耕、细耙,施  相似文献   

19.
<正>苹果树腐烂病俗称串皮湿、臭皮病、烂皮病,是苹果上一种分布广、危害重的病害,1903年首先在日本被发现,1916年在我国辽宁省南部地区出现。苹果树腐烂病在重病园发病株率高达80%以上,可导致树势衰弱、产量下降,特别严重的会导致苹果树的死亡。因此部分地区称腐烂病为苹果树的"癌症",已经成为是目前威胁我国苹果产业的毁灭性病害。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研制红托竹荪菌丝体多糖饮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饮料组分的最佳配比,并考察其对小鼠运动耐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托竹荪菌丝体多糖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红托竹荪菌丝体多糖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3%,柠檬酸添加量0.06%,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8%,采用该配方制得的饮料感官评分为(86.2±1.7)分。运动耐力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红托竹荪菌丝体多糖饮料(中、高剂量)能够明显延长小鼠的爬杆时间与游泳力竭时间,并显著降低运动后血清中乳酸与尿素氮的含量,表明该饮料有助于提高机体的运动耐力,从而可为相关运动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