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提起赊销,农资经销商没有一个是不痛恨的。很多经销商怨恨是赊销把自己的利润赊没了,把自己的事业给赊没了。既然赊销对自己这么不利,不赊不行吗?而依笔者看,赊销是可以杜绝的,没人逼着你赊销,赊销其实是你自愿的,你是为了达成你的目的——卖货赚取利润。既然不想赊销,但是却不得不赊销,是因为你有着以下几个短板:一、产品一大堆却没有过硬的。  相似文献   

2.
正听朋友讲了一个事:他推荐产品给老客户,客户不愿意做。于是他又找了另外的客户,人家卖得还不错,赚了一点钱,这下原来的客户不干了,又是指责又是质问,好像他做错了什么一样。唉,这完全是被惯坏的客户,自己不做还不让别人做。农资人,别惯坏了你的客户!之前一直是赊销,还要把赊销的肥料给人送到地头,等着人家丰收了,卖粮了心情好了再给现金。今年生意不好做,不想继续投入太多,于是决定不赊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农资生意似乎更难做了,赊还是不赊,是一个难题,彻底告别赊销,好像也是不现实的,但赊销一定要讲策略,千万不能乱赊,不能盲目地赊。1.没有诚意,一点现金也不愿意付的人!这样的客户,恨不得什么都从你这里拿,农药、肥料、种子,每次都是一毛钱都不给,只抛下一句话,"等货卖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你的农资店里来了一个种地大户,一下子要买两万多块钱的农资,你卖不卖?如果他是要赊销呢,你还卖不卖?反正,那个农户来笔者门店以后,笔者没有卖!最近,笔者所在的地区这种大户还挺多。这些大户的农资生意是真不好做,他们又是砍价格,又是要赊销,笔者实力不济,一直不敢做他们的生意。笔者一直都是兢兢业业地为小散户服务,反正咱也没有多大的追求,就想着服务好散户,让散户把病虫草害给治住,多收点粮食,也没想过要做大户的生意,只求能够养家糊口就行。  相似文献   

5.
<正>虽然知道赊销一直是农资界的普遍现象,但是对于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宝泉岭农场农资零售商洪水猛兽般的赊销现象还是感到触目惊心!走访了这两个地方20多家零售店后,笔者得出了一个结论:不赊销就意味着下滑甚至关门。少的一年赊上百万,多的上千万,而且没有一个保证能百分之百要回来欠款,没有一家能保证没有"坏账",更没有一个人敢说坚决不赊。每个零售店对赊销都是深恶痛绝,可是陷入了这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已经实现现款销售的农资零售店,今年生意好得不得了,反而那些以赊销为主的老板,日子过得异常艰辛。在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区了解到,该区十余个乡镇,农资零售店以赊销为主的占90%以上,而赊欠额在100万以上的不低于60%,最高每年能赊200多万元。农资,赊出去的是钱,收上来的是气和风险。就像今年的大田区,小麦前期干旱,后期赤霉病,平均每亩几百斤的产量,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下茬的玉米  相似文献   

7.
<正>农资赊销一直是个大难题。以赊销为主的老板,2016年日子肯定不好过,赊出去是钱,收上来是气和风险。农产品生产周期长,而一年收成又受天灾、病虫害、市场等因素影响,很多农民基本处于微利状态。收成不好时,下乡收钱收不上来,只能生一肚子气,农业风险就会转移到农资店老板这里。农资赊销,一般要等到农民种出来的农产品卖掉才能回款。因此,农资欠款一赊就是一年半载。有些农户分批次还钱,每次还一点,严重增加农资店老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很多人都在为赊销头疼,但在农资行业中却有一些人能及时收到预付款。笔者有一个观点,欠款变现款难度非常大,但是只要方法得当,从欠款变预付款就会很容易,因为收预付款比收现款容易得多。当农民拿着钱去买东西时,农民心里想的是:我把钱花给谁是值得的?我们先思考一下,当农民要提前把钱给你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呢?其实就两个字——好处。我提前把钱给你,你给我什么好处。只要你好处给得够多,并且能打动他,他就愿意把钱给你。这个好处包括礼品,还包括你给他拟定一个很好的种植方案,让他的投入成本更低、产出更高。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农民在心理  相似文献   

9.
正欠账这个东西,看你如何对待。用好了,可以快速抢占市场,用不好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不想欠账,绝对不是张嘴说不欠就可以不欠的,是需要付出很多艰辛的。今天,笔者便给大家讲述一则励志不欠账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刚开始回去做农资的时候没有客户,为了把生意做起来,就是靠赊销;因为赊销得太多,没有控制风险,以至于有一年烂账很多。他一生气,决定做到不赊销。为了不做赊销,他制订了以下改变:(1)产品降价;(2)提高技术整体  相似文献   

10.
<正>一提起赊销,大家可能都有吐不尽的苦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谈到解决之道,要么是雷声大雨点少干吆喝;更多是无耐地摇头,甚者是谈"赊"色变。赊销成了农资经营者之痛。笔者就赊销的产生原因与发展之路做些剖析,以供大家探讨。谈解决之道前我们首先必须清楚为什么要赊销,其起因是什么,只有弄清楚了这些才能真正地找到解决的方案。就笔者看来赊销主要起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赊销是营销市场竞争发展的一种必经之路。想想在计  相似文献   

11.
正前几天笔者和几个包地的朋友聊天,他们说我:你们搞农资零售的,不就是倒腾农药化肥种子的吗?为了赚钱,啥赚钱卖啥!倒腾农药化肥种子的?你们都是这样认为我们农资零售商的吗?那我告诉你:你可能遇到了假的农资零售商!什么是真正的农资零售商?他们会因为你一个电话,饭都来不及吃,就把货给你送到家里;当你说地里有病叶子了,他们会跑得比你还快。什么是真正的农资零售商?他们会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一些网友大张旗鼓地抨击农资赊销的做法,而冲在最前沿的人多是深受其害的零售商。现款的好处大家都知道,相信人人都希望做现款而不是赊销,笔者也支持做现款。在零售商中也有人做到了不赊销。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技术过硬、为人正直、经商公道,再就是都比较倔强,看自己心情做生意,不该挣的钱或者使自己很累的钱情愿不去挣。人活得洒脱,生意做得漂亮,但一般都有一些个人的品行等积累在里面。  相似文献   

13.
正经销农资如何避免风险?问题抛出去,笔者相信"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回答。下面笔者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几位资深农资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1在我们当地农资经销商中流传着一句话——哭着赊销,跪着讨账!农资经销大多都是赊销,存在赊账收不回来的风险,不赊销农资又销售不出去,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打折、送礼品、请吃饭、送试用新产品等手段几乎全用上了。开"联谊会""订货会"。每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一名农资行业的资深从业者,闫老板对如今的种植大户是深有感触。对农资销售者来讲,遇见种植大户前来购买农资,就意味着销售量直线上升。毕竟他们需求的农资比较多,所以,以前看到有种植大户找上门来,就像财神爷进了门一样,又是沏茶、又是递烟、又是请吃饭的,生怕哪一点做得不好,就把种植大户给得罪了,不用你的农资了。既然是种植大户,资金投入都比较大,购买农资就显得捉襟见肘了。过去的农资界很是盛行赊销,普通老农民都  相似文献   

15.
<正>从事农资的人都能体会到对赊销的爱与恨。也多有讨论关于赊销问题的文章,但是大多集中在厂家层面。近些年来厂家渐渐收紧了赊销的口子,而终端的零售商相对处于最有利位置(接你的产品已经是给了你天大的面子,还要钱,先一边凉快去,我那边还堆着一堆不要钱的货呢),所有的压力都指向了县域经销商。县域经销商不得不面对进退两难的艰难抉择。  相似文献   

16.
正近些年大家都在感慨农资生意不好做,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不断上演,经销商产品利润越来越低,赊销现象依然存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农资零售商也觉得农资生意真的没法做了,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压力却很大,比以前投入的精力都要多,真的是在赚辛苦钱!那么,农资零售商还能走多远,路在何方,未来是否会消失?大浪淘沙,我们知道竞争的结果必然会淘汰部分门店,这是市场竞争的必  相似文献   

17.
<正>1."农资电商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答:就看你怎么定位了,要是把经销商定位成产品批发商,那农资电商可能给你带去的是负面影响,因为产品批发商以前赚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钱,互联网的基本特征是信息的公开共享,也就是说以后供求双方的信息对称了,这时候你还按照以前的赚钱方式,农资电商无疑带给你的是负面影响。要是把经销商定位成服务商,那农资电商可能给你带去的是正  相似文献   

18.
<正>赊销,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农资市场,作为一种争夺客户的策略,曾让许多经销商趋之若鹜。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经营日趋规模化、农资经销模式被逼转型的大背景下,赊销还能被视作农资经营的"商战宝典"吗?现状:"馅饼"乎?"陷阱"乎?"2003年之前,我们本来是不赊销的。后来,一是看有些经销商和农户确实资金困难,心里又舍不得丢掉这批客户,就开始赊销给他们了。竞争这么激烈,为了多点客户,不赊销难做成生意。"湖北南障县种子大厅负责人陈芬谈起赊销,又爱又恨。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有人评论说:"没做农资前咱也是算是小康家庭,做了两年农资后反而负债累累!你实在吧,说你傻!你不实在吧,就说你不厚道!要个账比登天还难!好话说了一大堆,一句没钱把你推!"虽然一直在大谈农资难干,但还是有一大波新人不断进入到农资这个行业。那么,面对老农资人的四面围攻,新农资人怎样做才能成功突围?本文主要来谈谈做农资的一个大忌讳,很多人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就是"杀价"!  相似文献   

20.
<正>赊销,这在当前的农资销售中是普遍现象,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从农民到乡村级零售商、县级省级经销商、大的代理商一直到厂家都被裹挟在其中,形成一个挣不脱甩不掉的循环链条,斩不断理还乱。业界只要一提起赊销,更是讨伐声一片,但实际销售中大多数人还是在不停地赊销,为什么表里不一呢?笔者试从零售商和农民的角度来做以简要分析。农资零售商不得不赊销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