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近日,加拿大卫生部发布PRD2020-08号咨询文件,有害生物管理局(PMRA)拟批准登记氟唑菌酰羟胺和含有该活性成分的Saltro杀虫剂。据了解,Saltro杀虫剂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氟唑菌酰羟胺。目前氟唑菌酰羟胺在加拿大已登记用于控制粮食和饲料作物、温室粮食和非粮食作物、室外观赏植物和草坪叶面上的某些病虫害。此次意见征集的主要内容是将氟唑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先正达为即将到来的全新一代SDHI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的首个制剂产品美甜~?召开首场上市会。据了解,氟唑菌酰羟胺的问世,打破了以往SDHI类杀菌剂的界限,杀菌谱更广,对于灰葡萄孢属、禾谷镰刀菌和壳针孢属的防治活性可达到同类产品的8~30倍。而美甜~?作为氟唑菌酰羟胺系列的首个上市产品,由氟唑菌酰羟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而成,杀菌谱更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对假禾谷镰刀菌联合毒力作用,进行高效药剂筛选,为设计药剂防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泰安及周边地区病样上分离到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qum)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2种杀菌剂对假禾谷镰刀菌的室内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对假禾谷镰刀菌的EC50分别为0.107、0.906 mg/L,说明氟唑菌酰羟胺对假禾谷镰刀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明显优于戊唑醇。在氟唑菌酰羟胺与戊唑醇的5个不同配比中,1:1配比的EC50最小,为0.157 mg/L;1:8配比的EC50最大,为0.303 mg/L。氟唑菌酰羟胺与戊唑醇的5个不同配比中的SR分别为1.22、1.54、1.85、1.98、1.63,其中,1:2、1:4、1:6、1:8混配组合的SR均大于1.5,表明上述4种混配组合对假禾谷镰刀菌均表现为增效作用,且1:6的增效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体现公司一直以来为球场管理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承诺,先正达将推出三种高尔夫球场草坪杀菌剂Ascernity~?(苯并烯氟菌唑+苯醚甲环唑)、Posterity~?XT (氟唑菌酰羟胺+嘧菌酯+丙环唑)和Posterity Forte(氟唑菌酰羟胺+嘧菌酯+丙环唑),可持久有效地防治币斑病、春季死斑病、炭疽病等病害。先正达草坪杀菌剂品牌经理Steve Dorer表示:"随着球场管理员的需求不断变化,我们持续创新的方向也  相似文献   

5.
正以假禾谷镰刀菌为主的镰刀菌是中国黄淮麦区小麦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为探明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对假禾谷镰刀菌的联合毒力作用,进行高效药剂筛选,为设计药剂防治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工程系研究人员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泰安及周边地区病样上分离到假禾谷镰刀菌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2种杀菌剂对假禾谷镰刀菌的室内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延缓传统药剂抗药性的产生,寻找可交替使用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药剂,2016年,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在哈尔滨市,采用田间人工接种、喷施药剂的方法进行了部分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750g/hm~2和25%氰烯菌酯SC2400g/hm~2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较好,且氟唑菌酰羟胺增产7.5%,氰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防治烟草赤星病的有效药剂,采用田间对比试验,开展烟草赤星病监测预警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结果表明,80%波尔多液+200 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美甜)SC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效为80.50%,防控效果优于40%菌核净。在绿色防控要求下,建议在烟叶生产中使用80%波尔多液+200 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美甜)SC药剂,提高防治效果,保障烟叶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新近登记或上市的13个杀菌剂农药品种详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7年,全球登记、上市或建议登记的农药品种有47个。其中,杀菌剂13个,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5个,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6个,生物农药及其他23个。本文对涉及的13个杀菌剂农药品种,从作用机理、生物活性、登记及市场等方面做如下介绍。在13个杀菌剂中,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最多,包括氟唑菌酰羟胺、苯并烯氟菌唑、氟唑菌酰  相似文献   

9.
<正>草莓生产上病虫草害种类繁多,但截至2019年2月6日,我国批准在草莓上登记的农药种类却寥寥无几(杀菌剂23种,杀虫剂6种,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各1种),产品数量较少。杀菌剂中登记最多的3种病害为草莓白粉病、灰霉病和炭疽病。防治白粉病的农药有戊菌唑、粉唑醇、吡唑醚菌酯、醚菌酯、氟菌唑、四氟醚唑、枯草芽孢杆菌、蛇床子素、唑醚·啶酰菌、苯甲·嘧菌酯、醚菌·啶酰菌、氟菌·肟菌酯、唑醚·氟酰胺、粉唑·  相似文献   

10.
<正>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统计,截至2016年10月,已登记杀菌剂数量为9200多个,其中有3173个为混剂。近年来杀菌剂登记发展有几大显著特点:一是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SDHI类产品仍然是目前登记的热点;二是如先正达的氟唑菌酰羟胺、氟噻唑吡乙酮(辣椒疫霉病EC_(50)=0.00025mg/L)等超高效品种不断涌现;三是微生物、植物源、农用抗生素等生物源杀菌剂品种发展迅速;四是如毒氟磷、酚菌酮、氯啶菌酯、氰烯菌酯、丁香菌酯、烯肟菌酯、氟醚菌酰胺等国内自主研发的杀菌剂品种不断增加。同时,近年来小宗作物杀菌剂登记受到了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12月2日,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公示了"第13批拟批准登记农药产品"名单。本次公示包括了17个审议通过的申请登记的农药产品相关信息(表1);公示时间为:2019年12月2日至2019年12月8日。17个农药产品涉及6个新有效成分(氟啶草酮、氯氟醚菌唑、三唑磺草酮、苯唑氟草酮、氟唑菌苯胺、氟唑菌酰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农药步入大换血时代,看看哪些农药产品备受企业登记的青睐。经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截至2019年6月14日,我国2019年正式登记产品共计66个,涉及有效成分主要有辛酰碘苯腈、叶菌唑、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2,4-滴丁酸钠盐、砜吡草唑、补骨脂种子提取物、环氟菌胺、缬菌胺、吡噻菌胺、腈吡螨酯、精苯霜灵、唑虫酰胺、丙硫菌唑、螺螨双酯、异硫氰酸烯丙酯、乙嘧酚磺酸酯、侧孢短芽孢杆菌A60、氟吡酰草  相似文献   

13.
三七黑斑病是三七的主要叶部病害,年均发病率在20%~35%之间,严重时可达90%以上。为筛选可用于田间防治的化学杀菌剂,选取福美双、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百菌清、烯唑醇、异菌脲、代森锰锌、多菌灵和苯酰菌胺共11种化学杀菌剂原药,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其对三七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菌丝的EC_(50)为0.004 mg/L,是供试杀菌剂中最低的,表明其对三七黑斑病菌敏感;丙环唑、戊唑醇、氟硅唑和烯唑醇的抑制作用较好;异菌脲、百菌清、福美双、苯酰菌胺和代森锰锌抑制效果较差;多菌灵的抑制作用最差,EC_(50)值在800 mg/L以上。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对病原菌的EC_(50)值最小,为0.0067 mg/L,抑菌活性最高;百菌清和福美双的EC_(50)值分别为1.2855、5.2379 mg/L,抑制活性次之;丙环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和异菌脲的EC_(50)值10.6469~25.0169 mg/L之间,抑菌活性一般;苯酰菌胺和多菌灵的EC_(50)值分别为106.1958、199.9349 mg/L,抑菌活性较差;戊唑醇和烯唑醇的EC_(50)值为300 mg/L,抑菌活性最差。  相似文献   

14.
<正>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巴斯夫的专利成分氯氟醚菌唑(商品名:锐收~?)系列产品已于2020年1月在中国获得正式登记。此次获得登记的产品包含:(1)97%氯氟醚菌唑TC;(2)400g/L氯氟醚菌唑SC (防治苹果褐斑病);(3)400g/L氯氟醚·吡唑醚酯SC(200g/L氯氟醚菌唑+200g/L吡唑醚菌酯,防治葡萄炭疽病、番茄早疫病);(4)240g/L氯氟醚·吡唑酯EC(100g/L氯氟醚菌唑+140g/L吡唑醚菌酯,防治玉米大斑病)。(见表1)  相似文献   

15.
<正>在全球农药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近几年的高速增长格外引发关注。在2010~2015年间,全球共有8个SDHI类杀菌剂上市。这其中包括了数个重磅产品,如2012年上市的氟唑菌酰胺,2015年实现3.90亿美元的销售额,直接替换了啶酰菌胺的市场地位,成为SDHI类杀菌剂中的"领军人物";而2013年上市的苯并烯氟菌唑,在2015年取得了2.30亿美元的销售额,成为SDHI类杀菌剂中增长迅猛的典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杀菌剂对三七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黑斑病是三七的主要叶部病害,年均发病率在20%-35%之间,严重时可达90%以上。为筛选可用于田间防治化学杀菌剂,选取福美双、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百菌清、烯唑醇、异菌脲、代森锰锌、多菌灵和苯酰菌胺共11种化学杀菌剂原药,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其对三七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菌丝的EC50为0.004mg.L-1,是供试杀菌剂中最低的,表明其对三七黑斑病菌敏感;丙环唑、戊唑醇、氟硅唑和烯唑醇的抑制作用较好;多菌灵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在800 mg.L-1以上。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对病原菌的EC50值最小,为0.0067mg.L-1,抑菌活性最高;百菌清和福美双的EC50值分别为1.2855 mg.L-1、5.2379mg.L-1,抑制活性次之;丙环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和异菌脲的EC50值10.6469mg.L-1~25.0169mg.L-1之间,抑菌活性一般;苯酰菌胺和多菌灵的EC50值分别为106.1958mg.L-1和199.9349 mg.L-1,抑菌活性差;戊唑醇和烯唑醇的EC50值为在300 mg.L-1,抑菌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正>SDH(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型杀菌剂,也称SDHI杀菌剂。近年来市场上推出的新一代SDHI型杀菌剂产品层出不穷,这是由于这类杀菌剂作用机制新颖,药效强、作用持久、增产效果显著,从而成为农药各巨头激烈争夺的新领域,纷纷推出许多新产品……(接上期)五、其他SDHI类新型杀菌剂市场概况由于巴斯夫与拜耳率先在SDHI型杀菌剂市场通过啶酰菌胺、氟唑菌酰  相似文献   

18.
<正>为明确三唑酮和氟环唑、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嘧菌环胺、乙嘧酚等5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敏感性及交互抗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研究人员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喷雾离体叶段法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  相似文献   

19.
<正>为筛选出有效防治番茄叶霉病的药剂,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采用生长速率法及平板涂布法,测定了6种三唑类杀菌剂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毒力,评价了其对番茄植株的安全性和对叶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己唑醇、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氟硅唑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均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防治香蕉叶斑病,筛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笔者以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为试验药剂,在2018年和2019年开展了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在香蕉叶斑病发病初期进行茎叶喷雾施药,133.3 mg/kg的试验药剂在3次药后的平均防效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74.08%和74.54%,明显优于对照药剂中133.3 mg/kg的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166.7 mg/kg的吡唑醚菌酯乳油和丙环唑乳油;而200 mg/kg的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3次药后的平均防效可达79.68%和79.93%。说明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优良,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优良杀菌剂,值得在香蕉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