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重是反映不同形状树干的重量指标,同时又是树干重量的直接换算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形重具有与树干形状指标-胸高形数相同的特性,即随着树高直径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乳源木莲人工林分树冠形态特征对生长形质的影响规律,利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生长形质综合表现评价,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福建32年生乳源木莲人工林的冠幅、冠形率和树冠率与单株材积、胸径、枝下高、尖削度、胸高形数以及生长形质综合得分6个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冠幅、冠形率对单株材积、胸径、枝下高等生长形质特征有极显著的正向作用,而树冠率对其有显著性负向作用。冠形率对胸高形数等形质特征有极显著负向作用,对树干尖削度无显著性作用。树冠率对树干尖削度有极显著正向作用,对胸高形数无显著性作用。冠幅对树干尖削度有极显著正向作用,对胸高形数有极显著负向作用。树冠形态特征因子对乳源木莲生长形质性状影响作用与重要性排序不尽相同,其中冠幅、冠形率对生长形质综合表现有极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树冠率对生长形质综合表现有极显著的负向作用,因子相对重要性大小排序为冠幅树冠率冠形率。乳源木莲理想冠形应为宽大冠幅、具有较小树冠率,以及在此前提下形成狭长冠形的树冠结构,树冠形态调控的重点与方向是促进冠幅宽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杉莲混交林中乳源木莲树冠特征对生长形质及其综合表现的影响规律,利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评价生长形质综合表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建乳源木莲人工林中冠幅、冠形率和树冠率与单株材积、胸径、枝下高、尖削度、胸高形数以及生长形质综合表现等6个因子之间的关系,明确乳源木莲树冠形态调控重点与方向并验证。结果表明,冠幅、冠形率对单株材积有极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树冠率对单株材积有极显著的负向作用。冠幅、冠形率对胸径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树冠率对胸径具有极显著的负向作用。冠幅、冠形率对枝下高有极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树冠率对枝下高有极显著的负向作用。冠幅对树干尖削度有极显著的正向作用,冠形率对树干尖削度有弱度正向作用,但树冠率对树干尖削度有显著负向作用。冠幅对胸高形数表现极显著性的负向作用,冠形率对胸高形数有弱度的负向作用,树冠率对胸高形数表现显著正向作用。树冠特征因子间对乳源木莲生长形质性状影响作用与重要性排序不尽相同。促进生长、提高系列干形品质的树冠形态调控重点与方向不尽相同。冠幅、冠形率对生长形质综合表现有极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树冠率对生长形质综合表现有极显著的负向作用,因子相对重要性大小排序为冠幅>树冠率>冠形率。培育丰产优质乳源木莲理想冠形应为:首次有着宽大冠幅、其次较小树冠率,以及在宽大冠幅和较小树冠率前提下的狭长冠形的树冠结构。乳源木莲树冠形态调控重点与方向是促进冠幅宽大。  相似文献   

4.
长白落叶松林冠空隙度随林木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控制人工长白落叶松林林冠空隙度(crown shyness)的林分调查因子,调查了林分郁闭度、冠幅、冠长、树高、胸径、形数、相对密度及疏密度等因子,分析了不同林分因子与树冠因子之间的关系,并采用树冠空隙形状复杂性指数(C)分析了调查区域的林冠格局。结果表明:该地区落叶松林林冠空隙结构基本属于高形状复杂性,树木之间的竞争较大。林分郁闭度随着林分高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树高达15m时,冠幅和冠长基本趋于平稳的状态。冠幅和冠长随着林分高和立地指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冠幅随着相对密度和干形的增大而减小,冠长随着形数的增大而变小。  相似文献   

5.
林内树冠浓密,测定树干上部直径和树高困难,使测定单株立木材积受一定限制。如能把相当于树干形数乘树高的位置找出,测其高度作为形高,用形高乘胸高断面积求算材积,则可能将测定部位降至0.3H-0.6H范围内(因为树干胸高形数一般都在0.32-0.58之间),就会减少枝条遮挡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以下把这种方法叫形高法,并对其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蒋昳萱    温小荣    蒋佳文    朱硕    孙圆    翁卫松  徐达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5):140-145
利用地基激光扫描技术采集了泗洪县陈圩林场中4块样地178株杨树的2期点云数据,对其进行干形变化分析。首先建立试验形率与胸高形数的估测模型,然后将(h+3)/2引申到树木干形分析中,定义TAP和TAP累积量,尝试用干形指标描述2期TLS数据的不同造林密度下杨树干形变化,最后对研究区整体干形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形率可有效估测胸高形数,R2为0.773,RMSE为0.37%;TAP累积量和材积变化量随造林密度增加而降低,高径比变化量随造林密度增加而增加;研究区整体树木削度减少,材积增加,干形趋于通直圆满。因此,相较于传统干曲线严谨复杂的计算方法,TAP累积量的计算更加方便易算,用以代替连续的曲线方程,可以近似描述树木干形变化,为后续干形变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毛竹干形结构及毛竹计量数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江西省部分地区毛竹的形率与形数、实积系数与形积系数及它们分别与胸径、竹高之间的关系,毛竹胸径与全高、枝下高、胸高处竹壁厚度之间关系及毛竹林分径阶结构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毛竹竹干材积、竹壁材积、全重、用材部分重和标准根等计量数表,并对数表的编制精度及适用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8.
乳源木莲的分枝特性与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乳源木莲纯林为对照,对10年生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的分枝特性进行分析,提出培育优质干材的调控技术。结果表明:乳源木莲分枝生长具有本身特性,其耐荫性强,枝下高低,具有分叉干现象,影响干形质量。乳源木莲通过修枝,树高提高5.7%,胸径降低5.7%;修枝后乳源木莲的胸高形率为0.51,高径比为1.05,枝粗指数为0.33,而未修枝的胸高形率为0.57,高径比为0.93,枝粗指数为0.21;人工接干后乳源木莲接干率为73%,通直率达87%,接干形率为0.87,树高提高33.3%,胸径降低4.4%。可见,乳源木莲通过修枝和人工接干,树干通直圆满,可以缓解分叉干现象,提高了木材质量。  相似文献   

9.
从国内外引进黑杨派29个无性系,进行造林试验,测定各个无性系第3年至第6年的胸径、树高及第7年的胸径、树高、材积、冠幅、胸高形数、胸高形率、树干圆满度、枝下高、冠表面积、分枝粗度和分枝角度等19个性状,各个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方差分析表明,除胸高形数和分枝角度外,其他17个性状在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性状遗传变异系数为3.46%~44.97%,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达44.97%;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圆满度和冠表面积的广义遗传力在0.615 4~0.937 7,属于高遗传力,表明这些性状受强遗传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弱;胸高形数、分枝粗度、形率和枝下高的遗传力在0.349 2~0.463 4,属于中等遗传力。遗传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多为正相关,胸径、树高、材积和冠幅两两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这4个性状分别与枝下高、冠表面积、分枝粗度、分枝角度的遗传相关也均达极显著水平。应用7年生试验林的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第1主成分值对无性系进行排序,排在前2位的无性系是分别为21和卡帕茨。对无性系单株材积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无性系21和...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北部蒙古栎次生林单木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行山北部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及树干解析等方法获取生长数据,分析了蒙古栎优势单木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树高生长速生期0~30 a,在10 a达到0.7 m的生长高峰;胸径生长速生期10~40 a,在15 a达到1.1 cm的生长高峰;材积生长速生期15~45 a,在30 a达到0.019 m3的生长高峰。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率及胸高形数随树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在35 a后下降趋于平缓,胸高形数稳定在0.5以下。材积连年生长量曲线和多年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于45 a,此时林分蓄积量达到数量成熟阶段,进入主伐期。  相似文献   

11.
马占相思人工实生林立木干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马占相思人工林立木干形变化的规律性.实测431株样木并采用多个干形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形数变动系数最小,其变动系数为8.55%;实验形数的调查平均值0.3868,比目前区内使用的阔叶树数值(0.4000)呈一定的偏小;正形数系列中,以1/4树高以下变动系数较小,2/10、1/10树高处形数及胸高形数的变动系数分别是8.69%、10.63%、和9.68%;胸高形数、胸高形率以及树高间呈双曲线关系,相关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2.
为高效培育优质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干材,提高修枝成效,以福建省明溪县11年生南方红豆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未修枝的为对照,进行修枝强度分别为0.3,0.4,0.5相对高和对照的修枝度试验,系统分析了修枝对南方红豆杉生长及干形形质的影响,揭示其修枝后的变化规律,并优化修枝技术。结果表明:修枝后5 a不同修枝强度间的生长及干形形质存在差异,且随修枝后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随修枝后时间推移,修枝后的南方红豆杉生长性状较对照的表现越来越明显,但不同修枝强度间的生长效应、动态变化规律、水平差异及出现显著差异的时间点不尽相同。修枝可明显地降低南方红豆杉的冠长率。随修枝后时间推移,与对照相比,修枝的胸高形数呈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与对照比较,修枝0.3和4 a间隔期的修枝组合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与胸高形数分别增加了4.25%,4.76%,15.94%,2.04%(P0.05),冠长率降低了14.54%(P0.05)。因此,南方红豆杉的优化修枝组合为0.3相对高的修枝强度、4 a间隔期。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混交比例对闽楠-杉木人工混交林中闽楠生长形质性状、空间利用能力的影响,明确珍贵用材树种闽楠的经营方向,以江西省分宜县上村实验林场6年生闽楠-杉木人工混交林和闽楠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混交比例处理对闽楠生长、干形形质、空间利用能力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不同混交比例的闽楠生长表现,筛选出最佳混交模式。结果表明:(1)混交处理促进了闽楠生长,改善了闽楠干形形质。2楠1杉混交处理中,闽楠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枝下高、枝下高比例均为最大,分别比闽楠纯林增加了21.44%、31.78%、79.41%、48.00%、30.23%(P<0.05);但尖削度和胸高形数均小于闽楠纯林,尖削度和胸高形数分别降低了24.43%、7.20%。(2)混交处理提升了闽楠的空间利用能力。混交林的平均冠幅、冠高、树冠体积、树冠表面积、生长空间指数均显著高于闽楠纯林,各指标分别提高了6.49%~10.27%、11.28%~27.89%、45.36%~86.09%、27.56%~44.39%、13.24%~36.76%;但混交林的树冠圆满度均低于闽楠纯林。(3)混交处理能够改善闽楠的生长特征...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立木干曲线方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5株马尾松解析木的相关资料建立马尾松立木干曲线方程并对各方程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4次多项式比3次多项式更适宜作为干曲线方程,其模拟树干基部形状较好,且在计算树干材积时有更高的精度;马尾松立木胸高形数为0.499。研究结果可以为马尾松经营数表的修订或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查清云杉生长规律,给合理经营水源林提供科学数据,在祁连山林区五个林场,调查固定标准地及临时标准地54块,机械抽取定株样园66个,调查生长量样木847株,解析木57株,通过整理计算和分析,初步揭示了各测树因子的生长规律。一、林木株数按胸径分布是偏态的.林分平均直径在12厘米左右。二、根据树干解析资料分析,云杉林的数量成熟龄在140年左右。三、直径与材积的数学模型为:V:0.000180285D~(2.3799994692) 四、云杉年龄与树高的数学模型为:H:10~(1.628192274-5.208000492)1/A 五、云杉生长量与生长率表的编制:依据847株生长量样木,计算出林分平均净生长率为1.46%,并编制出各径阶生长量与生长率表。六、树皮率及树皮材积率的数学模型:1、树皮率:B%=3.112444311+(38.04175078/D1.3)2、树皮材积率:Bv%=6.791124688+(94.6676613/D1.3)为了应用方便,已编成数学用表。七、不同的云杉林分类型,其生长量有显著差异:如60年灌木云杉与苔藓云杉林比较,其胸径为61%.树高为42.6%,材积为15.6%。八、青海云杉的实验形数为0.412。胸径与树高比值为1:65.说明树干园满度小,尖削度大。  相似文献   

16.
以呼伦贝尔林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为研究对象,共选择29块标准样地,利用相对生长法对采样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单株干材总生物量比重随林龄增加逐渐增大,树根与树叶生物量比重与干材相反;地上生物量比重随林龄增加逐渐增大,至成熟林后趋于稳定.樟子松干材地上生物量比重随林龄、胸径的增大逐渐增大,增幅相对稳定;中龄木和成龄木与幼林木间的差别较大.随林龄、胸径的变化,红皮云杉各器官比重变化较大,单株树叶总生物量比重逐渐降低,且变幅较大;单株树根总生物量比重随树龄、胸径的增加有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树皮和树枝生物量比重整体变化不大,生长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福建沙县32年生乳源木莲纯林和杉木乳源木莲混交的乳源木莲系列生长形质、林分分化及空间利用能力特征。结果表明:乳源木莲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有显著促进混交效应,乳源木莲枝下高有显著促进混交效应,乳源木莲尖削度有显著抑制混交效应,但混交林培育对乳源木莲胸高形数、枝下高比例和树干圆满度无显著性影响。乳源木莲相对胸径变异系数,Ⅱ、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有显著抑制混交效应。乳源木莲冠长、冠幅、冠形率、树冠体积、树冠表面积、生长空间指数、生长空间竞争指数等性状有显著促进混交效应。研究结论认为,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培育可显著促进乳源木莲生长,提高干形形质,缓解林木竞争与分化,提高空间利用能力,模式在同类生境条件地区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南方低山丘陵区泡桐无性系生长和干形综合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南方低山丘陵区缺乏适宜栽培的泡桐优良无性系的现状,本研究以湖北省赤壁市泡桐无性系测定林为对象,对5年生24个泡桐无性系的4个生长性状(胸径、主干高、总材积、接干高/苗干高)和2个干形性状(主干削度、形数)进行了遗传参数估算及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并利用多性状指数法对其进行了评价和选择。结果表明:各性状在无性系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胸径和总材积的重复力较大,分别达到0.727 3和0.726 9,其余4个性状的重复力稍小,为0.201 8~0.383 7。4个生长性状间呈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关系,2个干形性状间呈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关系。形数与4个生长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的遗传和表型负相关关系。削度与胸径、主干高、接干高/苗干高的遗传正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与胸径、总材积的表型正相关关系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依据建立的多性状指数方程选择出适宜在南方丘陵区栽培的4个优良无性系,分别为609、204、302和207,入选率17%。与CK相比,入选群体的胸径、主干高、总材积、接干高/苗干高、削度和形数的遗传增益分别为3.93%、5.75%、21.84%、13.18%、5.72%和-0.45%,实际增益分别为5.40%、16.75%、30.04%、34.35%、28.34%和-1.62%。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天然白桦林优势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帽儿山实验林场的白桦天然林进行调查,并对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拟合了白桦的树高、材积、胸径和干形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曲线基本呈“S”形,胸高形率的生长曲线呈反“J”形;胸径、材积和胸高形率生长采用Korf方程拟合较好,树高生长采用Gompertz方程拟合程度较好,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作为白桦树木生长的预估模型。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2 a和21 a,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5 a和20 a,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26 a和43 a。  相似文献   

20.
白花泡桐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白花泡桐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有8个自然接干性状(接干高、主干材积、接干材积、全干材积、接干材积/全干材积、主干平均削度、通直度、丛枝病等级)属于高度变异型(CV≥30);有8个自然接干性状(主干高、全干高、主干1/2径、主干端径、接干1/2径、主干材积/全干材积、接干形数、冠幅)属于中度变异型(15≤CV<30);有6个自然接干性状(树高、胸径、主干基径、主干形数、主干形率、接干形率)属于低度变异型(CV<15)。(2)接干高性状在影响和决定白花泡桐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总体表现上起着重要作用,而通直度性状在白花泡桐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改良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