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当今流行的伪狂犬的确是发生了变异,主要体现在毒力及抗原性发生了变化。抗原性发生变化关系到现有的疫苗是否能够很好的保护猪群。根据一些学术试验结果,先免疫Bartha-K61毒株的疫苗,然后用现在流行的伪狂犬毒株攻毒,结果是只有50%的保护率,表明抗原性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这并不能说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通过2011年的试验数据和2011年后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伪狂犬病毒确实发生了变异。虽然经典伪狂犬毒株对当前流行的毒株要产生足够保护,但是需要加大免疫剂量、免疫频率才能提高中和抗体水平,提高感染阈值。所以,不如直接采用变异毒株伪狂犬疫苗。谈到伪狂犬(PR)的防疫,不得不提到2011年这个时间节点。在2011年以前,由于疫苗(以缺失gE的Bartha-K61株疫苗为主)的普遍接种并配合gE抗体ELISA鉴别诊断技术,临床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3.
正猪伪狂犬病是危害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它严重危害着国内养猪业的发展。自2011年以来,该病在我国多个地区大面积流行,伪狂犬病毒株变异,经典Bartha株的使用效果让很多养殖户怀疑,本研究以连续使用经典伪狂犬疫苗一年以后的规模养猪场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阶段猪群的血清样本,进行血清学检测,以评估经典毒株伪狂犬疫苗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养猪》2015,(5)
<正>2011年以后,从北到南,我国多数养猪地区的许多原本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阴性的猪场逐渐转阳。随后有研究表明,本次流行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毒株相对经典毒株(SC株)而言,多个基因有较大的差异,毒力也更强,且现有的商品化疫苗对其感染的保护力相对更差[1](通过羊的免疫攻毒试验)。中和抗体作为评估疫苗免疫保护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引起一些养猪企业和  相似文献   

5.
通过交叉血凝试验,疫苗备用毒株免疫SPF鸡后再用同源和异源毒株攻毒,评价疫苗备用毒株对SPF鸡保护效果。结果显示,H9N2疫苗备用株免疫SPF鸡后,再用H9亚型流感病毒流行株攻毒,SPF鸡咽喉和泄殖腔排毒量大大降低。结果表明,本试验筛选的疫苗备用毒株对H9N2亚型流感病毒具有一定的保护率,完全符合疫苗株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筛选伪狂犬病毒阳性样品,建立PCR方法特异性扩增阳性毒株LNP-1株gD、gE基因,并进行测序及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LNP-1株gD、gE基因与近年来我国流行毒株遗传关系接近。通过基因序列比对发现,LNP-1株gD基因与经典疫苗毒株Bartha株gD基因相比在831-836位之间存在连续6个碱基插入,并有多个A-G替换,gE基因在第142~144位和1 488~1 490位分别存在GAC和CGA碱基插入,符合近年国内伪狂犬变异毒株gE基因突变特征,推断其为伪狂犬变异毒株。从而为判断辽宁地区流行伪狂犬毒株类型,伪狂犬净化和疫苗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导致母猪繁殖障碍及仔猪死亡为特征,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我国处于多年稳定控制的状态之后,2011年开始各地陆续有报道伪狂犬的发病流行。新的流行毒株不断被发现,对新流行毒株是否出现变异、毒力是否增强、现有疫苗能否提供保护、新毒株疫苗研制、猪场防控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仇华吉(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目前流行的伪狂犬病(PRV)以母猪流产和仔猪神经症状及死亡为两大症状。而伪狂犬流行的新变化体现在:一是感染后潜伏期更长;二是保育猪,甚至中大猪的临床症状更加典型严重;三是种猪终生带毒,造成繁殖障碍和垂直传播;四是疫苗免疫效果下降。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表明目前分离到的PRV流行毒株同源性相近,但是与经典毒株有一些差异,同时也不要过分夸大变异株伪狂犬的危害。伪狂犬疫苗免疫保护力与猪群管理和健康状态有很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1998-2008年中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分离株HA基因的进化时,发现在25个毒株中有2个致病性最强的毒株因HA基因第145位氨基酸的突变导致产生1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从而使其不与单抗H6、F6等反应。为进一步探究这类变异毒株HA基因变异对H9亚型AIV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的影响,本试验对12株HA蛋白S145N变异的H9N2AIV进行了交叉中和试验和交叉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不同H9N2S145N变异株与疫苗株间在抗原性上变化不大,或无显著差异(0.5≤R≤0.67)。但参照现有的H9灭活疫苗效力检验方法对HP疫苗免疫鸡进行攻毒,用HP株攻毒对照组0/5保护,免疫组保护≥9/10,达到了H9灭活疫苗质量标准要求;但用S145N变异株N3攻毒,仅保护2/10~6/10,且随免疫量剂量的增加,抗体水平的提高,攻毒保护也依次升高。对H9变异株疫苗(N1、N2、N3、N8)免疫鸡用N3攻毒,仅保护2/5~4/5,N3同源抗体也不能有效地阻止其攻毒后的排毒。用N3、N6 2个变异株交叉攻毒,采用与疫苗株攻毒相同的剂量作攻毒试验也得到类似结果。表明高于6log2的抗体能抵抗疫苗株和大多数流行毒株攻毒后的排毒,但不能抵抗S145N变异株攻毒后的排毒。这类毒株免疫原性上的变化与病毒HA基因的变异密切相关。因HA基因145~147aa位增加了1个NGT,导致三维空间构象的变化,并影响其邻近的受体结合位点,从而使这类毒株致病性提高,免原性发生改变。虽然这一类变异株或免疫逃逸毒株仅占当前流行毒株总数的5%~7%,但在强大的免疫压力和自然选择下有可能逐步成为优势毒株,造成更大的危害,这为该病的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F株灭活疫苗对流行毒株的免疫保护效果,将禽流感病毒HF株灭活疫苗和商品化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分别以0.3 mL/只接种21日龄SPF鸡,3周后采血测定HI抗体效价,并用2018年-2019年分离的4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别进行攻毒。结果显示,免疫后21 d, HF株灭活疫苗免疫组HI抗体效价达到9.1 log2以上,商品化疫苗HI抗体效价几何平均值则为6.3 log2以内。4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毒株以10~(7.0)EID_(50)的剂量静脉攻毒后,HF株灭活疫苗免疫组可抵抗流行毒株的攻击,保护率为100%;而商品化疫苗对流行毒株的攻毒保护率仅为40%~60%。说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F株灭活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使免疫鸡抵抗流行毒株的攻击。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5,(12):1-4
本研究旨在检测仔猪免疫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 K61株)后,抵抗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株攻击的保护效果。取4~6周龄PRV抗体阴性仔猪,接种猪伪狂犬病活疫苗,1周后用PRV变异株(AH02LA株)攻毒,检测攻毒后临床症状、直肠温度、鼻腔排毒和肺部病变。疫苗免疫组在免疫后7 d均可以检测到gB抗体。攻毒对照组攻毒后出现典型伪狂犬症状,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60%,所有猪只鼻拭子均检出排毒,所有猪只肺部均有出血、淤血等病变。免疫组的猪只攻毒后,所有猪只均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部分猪只鼻拭子检出排毒,排毒持续时间缩短,排毒量显著减少,所有免疫猪只肺部未见明显病变。结果表明:伪狂犬病活疫苗免疫猪后对PRV变异株的攻击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筛选新型免疫原性好、广谱的优秀 H9亚型禽流感病毒疫苗株。通过 H9N2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对分离得到的37株禽流感 H9N2亚型病毒进行 HA 基因分子遗传进化及其关键位点分析,利用交叉 HI 效价及鸡胚中和试验分析毒株间毒力及其相关性,制备疫苗用毒株进行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从37株病毒中选出12株病毒作为代表,分为3个分支,同分支之间交叉 HI 效价及中和效价最高。HI 试验及鸡胚中和试验均显示同分支毒株间的相关系数高。免疫攻毒保护试验显示同分支疫苗株安全性高。表明我国禽流感 H9N2亚型情况复杂,且疫苗保护效果与疫苗株的抗原匹配性密切相关,生产多种分支 H9疫苗株联合更有利于控制 H9型禽流感,  相似文献   

13.
<正>2011年至今,全国范围内的猪伪狂犬病暴发后,国内学者分离到大量新毒株,如HeN1及TJ株。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新毒株与以往分离的PRV毒株相比存在转换、插入和缺失变异的特点。实验结果证实SA215对伪狂犬病经典毒株和新流行毒株均具有优异的免疫保护能力,能有效保护猪只免受猪伪狂犬病野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正(接上期)4猪伪狂犬疫苗作用特点猪伪狂疫苗作用特点:1能减轻临床症状,伪狂犬野毒感染的场,在高水平抗体下,症状不明显,经济损失减少,但抗体水平低时,在应激因素下,会激发本病发生,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经济损失严重。2可在高水平母源抗体下保护新生仔猪,抑制病毒入侵和扩散。3可抑制伪狂犬野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复制,减少排毒,减少病毒传播、潜伏感染和反复感染的机会。但是疫苗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完全阻止野毒的散毒,不能使野毒株转阴,低水平抗体不能完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4,(6):889-893
从2012年山东省发病商品鸡群中分离鉴定了9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并对其S1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遗传进化分析发现,9个IBV流行株和国内外参考毒株可分成4个基因型。其中8个IBV流行株属于以QX为代表的基因I型,而SDIB781/2012与其他8个流行株遗传距离较远,属于基因IV型。为明确现有弱毒活疫苗对IBV流行株的免疫保护效力,分别用491、2886、MA5和H120弱毒疫苗免疫3日龄SPF鸡,14d后用流行株SDIB821/2012进行攻毒。根据攻毒后试验鸡发病死亡情况,491免疫组保护率为90%;与对照组相比,2886、MA5和H120免疫组几乎没有保护效力。但是攻毒后3、5和7d各免疫组和对照组试验鸡气管、肺和肾脏组织病毒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表明4种IB疫苗均不能有效抵抗病毒在试验鸡气管、肺脏和肾脏组织内复制。  相似文献   

16.
减毒沙门菌疫苗株97A免疫鸡经鸡沙门菌强毒株Sg9攻击后,对免疫攻毒组和攻毒对照组鸡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细菌分离,以进一步评价97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结果表明,免疫攻毒组鸡肝脏、肺脏和肾脏等实质器官仅有轻到中度的炎症反应,而攻毒对照组鸡则表现出了严重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减毒鸡沙门菌疫苗株97A能显著地限制强毒株在鸡体内的定居和增殖,显示出了良好的免疫保护效力。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H-1R致弱毒疫苗株和变异毒株灭活疫苗免疫接种40日龄~45日龄仔猪,免疫接种后4周,用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HuN-4变异株强毒攻毒,攻毒后21 d剖检,取主要器官作病理组织学观察和病毒抗原定位.结果显示变异毒株灭活疫苗免疫攻毒后导致的病理变化和病毒抗原分布程度均明显高于CH-1R弱毒疫苗免疫组.免疫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CH-1R 弱毒疫苗对HU-4株强毒免疫保护效果好于变异毒株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水禽用禽流感灭活疫苗(H5N2亚型,D7株)对2010年以后分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流行毒株的免疫保护效果,将该疫苗免疫3周龄SPF鸭后,21 d采血、分离血清测定HI抗体效价,同时用5株2010年以后分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毒进行攻毒保护试验,攻毒后5d采集所有试验鸭喉头和泄殖腔拭子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显示,该疫苗免疫SPF鸭21 d后的HI抗体效价的几何平均滴度达7.4log2,对5株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攻击均可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并有效阻止病毒排泄.该疫苗的推广使用将对我国水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中和试验法对伪狂犬活疫苗C株免疫仔猪进行抗体水平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疫苗接种7 d产生中和抗体,42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180 d时抗体仍保持较高水平。攻毒试验证实,免疫后80%免疫仔猪获得保护。确定伪狂犬活疫苗C株免疫保护期可持续6个月。  相似文献   

20.
为再评价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效力,采用近年在我国流行的不同临床致病力和不同基因亚型的9株猪瘟病毒流行毒株,进行免疫保护效力研究。结果表明,以C-株疫苗种毒生产的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对我国目前流行的猪瘟病毒高、中、低致病力毒株及不同基因亚型(1.1、2.1、2.2)流行毒株均具有坚强的保护力,且免疫猪接种不同流行毒株毒后不排毒。研究结果为我国继续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全面免疫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