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研究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的重要技术性指标之一,介绍了灌溉水利用系数基本内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几种方法比较选择,以及分析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的几种类型,为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节水灌溉发展、节水潜力分析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发展节水灌溉的目的是不断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主要指标之一,是科学制定节水计划和分析节水潜力的基础依据。近年来,板桥灌区重视节水灌溉工作,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指标作为全年工作考核的重点,进一步强化农业用水管理,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用水效率提供可靠依据。结合灌区实际,组织灌溉技术人员对板桥灌区历年有关技术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测算,形成2022年板桥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结果显示:2022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结果为0.619 3,为临泽县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反映了灌区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和灌溉技术水平,是评价灌溉水效率的重要指标。跟踪分析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合理评价节水潜力与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对于促进灌溉节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指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幅员辽阔,矿产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匮乏是其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2014年柴达木盆地用水总量为9.88亿m~3,其中农业用水量占85.6%,节约用水潜力较大。根据柴达木盆地德令哈灌区典型地块小麦灌溉用水量的监测试验,发现小麦种植灌溉用水量远低于该地区相关统计数据,渠道渗漏和管理粗放是传统小麦种植用水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可以考虑通过提高渠道衬砌率和强化灌溉管理等方式来提高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5.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灌溉用水效率、灌区工程状况及用水管理水平的表征指标之一,也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确定“三条红线”控制目标的重要指标之一。贵港市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工作从2014年开展至今已有10年,本文以贵港市2018—2022年测算成果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提出影响测算结果的因素及变化趋势,为贵港市农业水资源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科学》2016,(10):1541-1545
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2014年统计年鉴和水资源公报数据,筛选出4大类共9项影响因素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作物种植结构与技术、耕地灌溉技术、农业水资源拥有量、农民节水灌溉行为因子对山东省灌溉用水效率有重大影响;并且鲁西平原地区灌溉用水效率高于鲁中南山区和胶东沿海地区,整体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并针对灌溉用水效率的差距,提出了提升种植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水资源开发和强化政策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低压管道灌溉输水在灌区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是重要的农田节水技术之一,不仅减少农田节水投资,同时为管理提供方便。低压管道灌溉输水主要由水源、首部枢纽、输水配水系统、田间灌水系统组成。本文通过对机压式灌溉、自压式灌溉、固定式灌溉等技术的研究,总结其在灌区工程建设中的有效应用措施,目的在于提高灌溉效率,有效解决灌区灌溉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安徽省大型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评价问题,针对大型灌区建立了用水水平、工程状况、管理水平和种植结构方面的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采用集对分析模型对具体评价指标设定评价标准,并通过符号量化处理,确定不同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等级。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模型原理简单、计算简便,可以为安徽省大型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评价提供一种较为实用可行的分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阐述了节水灌溉的内涵,分析了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选取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三项子指标以及分属于各子指标下的34项单项指标,建立了节水灌溉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可变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以四川省为例,计算出四川省总的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级别特征值为3.420,对应的评价等级介于"一般"与"较差"之间,各地区节水灌溉发展水平差距不是很明显,但水平都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10.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已成为内陆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用水效率主要包含生产效率和灌溉技术效率两方面,从经济学角度定义生产效率和灌溉技术效率。为此,基于节水示范技术集成模式应用后,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研究成果,构建包括亩投入、亩灌水量、亩均施肥量等8个指标的超级对数模型以及构建包含农户年龄、农户受教育程度、农户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等6个指标的技术效率损失模型来计算生产效率和灌溉用水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1.
甘肃地处西北,水资源贫乏,且农业灌溉水分利用率较低,虽然近些年管灌、喷灌等设备的大量投入使用,提高了灌溉效率,但对一些技术、设备较落后的灌区,多种节水途径同步推进势在必行。本文通过简述秦安县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现状,根据农业灌溉需要提出"建、管、节、引、集"的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发展思路,为甘肃提高灌溉效率及水资源利用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资源节约型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构建DEA-Tob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对环渤海五省设施蔬菜种植户的综合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估计了节水灌溉技术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蔬菜种植户的平均生产效率较低,仅为0.21;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综合生产效率,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对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效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节水灌溉技术以外,提高农户收入、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基于此,要着重宣传节水灌溉技术对于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效果,在倡导农户对技术的乐观预期的同时,更应注重提高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和支付能力,并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户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13.
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及模型构建与实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灌溉用水效率尚未形成一套能够全面反映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用水管理和灌溉技术水平,且概念合理、易于推广应用的指标体系等问题,在对不同类型灌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灌区用水实际,从种植结构、工程状况、管理水平、用水指标等方面探讨农田灌溉用水效率指标,明确各指标的计算方法。依据现有规划、规范及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农业用水的先进水平,界定了灌溉用水效率的评价等级,分别针对大、中、小型灌区提出了单项指标的分级标准,构建评价模型。选取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的11个典型灌区进行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干桥湾灌区用水效率接近高效,双树西渠灌区和塘角渠灌区用水效率较高效,白崖渠灌区和北川渠灌区为中等水平,其他灌区用水效率均为低效和较低效水平。所得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及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提高灌溉用水利用效率是节约农业用水的关键。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为研究单元,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对2005—2014年黑龙江省灌溉用水效率进行测算,分析黑龙江省灌溉用水效率的演变态势,并进一步分析黑龙江省各市的节水潜力,以期为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2005—2014年间,黑龙江省整体灌溉用水效率得分不高,多年平均值为0.73,而且灌溉用水效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包括灌溉用水纯技术效率和灌溉用水规模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黑龙江省灌溉用水效率空间差异明显,伊春、牡丹江与黑河的灌溉用水综合效率较高;通过对黑龙江省各市灌溉用水节水潜力的评估发现,黑龙江省灌溉用水节水潜力巨大,其中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省节水潜力最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桔槔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灌溉技术的国家之一。在早期的农业生产中,人们通常使用壶、罐等简单工具进行小面积灌溉。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取水灌溉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于是在农业较为发达的中原地区就产生了新的取水工具——桔槔。桔槔,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桔"为"直木","槔"为  相似文献   

16.
为支撑蔬菜穴盘育苗潮汐灌溉技术应用,筛选番茄穴盘育苗最优潮汐灌溉制度,以"硬粉8号"番茄为试材,采用L4(23)正交试验设计,分析番茄穴盘苗生长及生理变化、基质性质和灌水量指标。结果表明,T3的番茄穴盘苗生育期提前,生长势强,壮苗指数、光合效率和根系活力高。与顶部洒水灌溉处理(T1和T2)相比,潮汐灌溉处理(T3和T4)的基质电导率低,灌溉量小。3因素对植株鲜重、植株干重、壮苗指数、G值、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影响最大的均是灌溉频率,对灌溉量影响最大的是灌溉方式。总结出番茄穴盘育苗最优灌溉制度是A2B1C2,即灌溉方式为潮汐灌溉,灌溉频率为每2 d 1次,灌溉时间为下午16:00。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众多、农业基础薄弱、水资源数量有限,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低也就成为中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之一。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是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是“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预期性指标,所以,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节水灌溉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对农业经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新农村建设成为根本目标。近几年,国家为彰显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在农村水利方面的投入量在不断增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推进,注重农村水利灌溉的效率是关键之一。为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农村水利灌溉效率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9.
去电子水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及其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去电子水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及其水分利用的影响,选取关中平原典型灌区为研究区开展大田试验。以冬小麦"小偃22号"为供试作物,设置不同的灌水类型(普通水与去电子水)和灌溉量水平(60、120、180 mm与240 mm),分阶段对冬小麦的生长指标与光合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冬小麦的耗水特性、土壤水分变化状况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同一灌溉量水平(180 mm)下,与普通水灌溉相比,去电子水灌溉的冬小麦生长速率更快,同时耗水量较高,其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亦显著提高了17.8%与15.1%;与0 mm灌溉相比,去电子水灌溉的冬小麦增产46.9%,高于普通水灌溉处理(24.7%)。去电子水不同灌溉量处理中,灌溉量为180 mm时冬小麦的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因此,可以将去电子水灌溉180 mm作为关中平原冬小麦高效用水和高产的较优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三工河流域典型灌溉条件下畦田长度对灌水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测三工河流域典型灌溉条件下不同长度畦田的水流推进和消退过程,推求其沿畦水流入渗历时线,结果表明,畦田长度为35和70 m时沿畦各点的入渗历时比较均匀.以灌水均匀度(Ed)和灌溉效率(Ea)为指标对各畦长的灌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为:畦长35 m灌水均匀度最高,为91.4;,畦长70 m灌溉效率最高,为91.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