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实地调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6a来,吴起县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自然灾害明显减少,农村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转移,农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在此基础上,针对吴起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陕西省吴起县及周边县气候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吴起县气候变化,计算吴起县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乔木占乔、灌、草的比例。结论表明:吴起县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温度呈增加趋势;乔木占乔、灌、草比例应在0.20~0.40较为合理,吴起县无定河流域及洛河流域的西北部宜在0.25~0.30,洛河流域的大部分宜在0.30~0.40,吴起县乔木面积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3.
该文选取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典型地区陕西省吴起县为研究区,采用替代价格法、影子工程法、直接市场法评估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理论生态价值。其中,涵养水源价值9 140.4万元、保育土壤价值96 378.8万元、净化环境价值427.1万元、固碳制氧价值100 689.9万元、改善小气候价值272.23万元。通过引入市场逼近系数和支付意愿系数,确定在目前具有市场操作性的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实际生态补偿价值为5 633万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1 118.8万元、保育土壤价值2 360.6万元、净化环境价值6.4万元、固碳制氧价值2 114.5万元、改善小气候价值32.7万元。同时,根据不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特点和受益对象,制定了相关的补偿办法。通过这些补偿办法,将实现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有偿使用,从而改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开展退耕还林的局面,为建立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C-D生产函数模型思路,运用索洛增长方程式,对陕西吴起县退耕还林后农业生产各要素的生产弹性和对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进行计算,重点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对吴起县农业生产各要素生产力的影响,结论是吴起县的退耕还林政策既创造了生态效益,又提高了耕地的生产弹性,使其从1.204提高到12.746,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何毅峰  谢永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723-7725
选取吴起县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退耕还林前后吴起县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动,分析了农、林、牧、渔各产业的特点,同时针对如何优化吴起县农业产业结构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对农户经济影响的分析——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通过对1 619户农户的全面调查,了解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态度,系统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行为方式、种植业、畜牧养殖业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不仅使当地农民受惠,而且促进了该县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吴起县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陕西省吴起县1998年确立了封山退耕的战略,并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但随着退耕还林补助期限渐满,退耕农民会不会迫于生活压力而毁林复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从粮食安全、生活保障、能源供给、经济收入以及退耕农民思想观念变化等方面展开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吴起县在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并未影响到其粮食安全和生活能源供给,农民经济收入也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增长,农民思想观念亦有了很大转变,其毁林复耕的可能性极小,吴起县的生态建设是可以持续进行下去的。  相似文献   

8.
选取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吴起县为研究对象.对吴起县自1997-2006年耕地变化动态与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法,在分析吴起县1997-2006年10年间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的变化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保障吴起县耕地动态平衡和粮食安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延安市1999-2019年退耕还林工程数据,依据《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选取净化大气环境、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和固碳释氧等5个生态服务功能,使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法等对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年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173.10亿元,在5种生态功能中以涵养水源发挥的生态功能最大,约占生态效益总价值量的44.48%,积累营养物质发挥的生态功能最小,仅占总价值量的3.38%。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以退耕地还林生态效益最大,约占总生态效益的60.47%。不同树种的生态效益以刺槐林最大,约占总生态效益的54.70%。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以吴起县生态效益最高,整体呈现出北高南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数字     
4.03亿 据陕西吴起县召开的全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0N年总结大会上获悉,1999~2008年,我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4.03亿亩,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  相似文献   

11.
基于SPOT5遥感影像图和3S(RS、GIS、GPS)技术,研究了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监 测吴起县 子项目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流程,并通过建立小班属性因子数据库,进而实现了图表管理 、成果查询、 以及输出等功能,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成果精度,为国家林业政策的制定 提供可靠的 数据,利于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3S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SPOT5遥感影像图和3S(RS、GIS、GPS)技术,研究了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监测吴起县子项目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流程,并通过建立小班属性因子数据库,进而实现了图表管理、成果查询、以及输出等功能,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成果精度,为国家林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利于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速吴起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确保退耕还林的成果不反弹,在山坡、梯田、川、台、涧、坝地等大力推广旱作短平快的黄芥与豆类(洋芋)作物间套种植技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罗萌  李桂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37-5939,5955
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在介绍研究区概况的基础上,依据当地种植模式和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经过系统分析和筛选,选取生态林、林—草—牧、林—药、经济林和大棚蔬菜5种退耕还林(草)经营模式,选择吴旗镇、白豹镇、吴仓堡乡、新寨乡、薛岔乡和五谷城乡6个乡镇为样本地,对每个乡镇的5种模式分别从乡(镇)、村、农户3个层次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和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访问获取相关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吴起县退耕还林(草)工程5种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各种经营模式对农村经济效益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模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除经济林模式和林—药模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模式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性;林—草—牧模式和经济林模式的效果最好,分别位于1、2位,林—药、生态林和大棚蔬菜模式分别位于3、4、5。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陕西吴起县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长柄扁桃示范建设项目,本地培育无纺布容器苗进行造林的主要流程。通过选用一年实生,地径在0.5CM以上无纺布容器苗木,在退耕地及荒山进行造林栽植,大大提高了栽植的成活率。为此特加以总结,旨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在今后长柄扁桃造林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草)是中国生态建设的历史性突破,也是改变农民传统耕种习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和长远生计,也关系到退耕还林最终目标的实现。吴起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应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产业投资力度;挖掘灌木林潜力,积极开发灌木产业;依靠科技支撑,发展特色林果业;推行林草间作,做大做强草畜和特色养殖业;产业基地与加工企业相结合,实现与市场的接轨;促进劳动力转移,实现非农方式增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陕西省吴起县不同退耕规模的农户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对农户产出贡献为负,种子与地膜的合并投入以及其他农业物资投入对农户产出贡献均为负,退耕面积对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说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农户生产技术效率,户主受教育年限、劳动力数量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农户家庭规模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辽东地区的凤城市为例,通过阐述凤城市退耕还林工程现状、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分析、退耕还林工程的保障规划、保障措施,从而总结出退耕还林工程如何在凤城市发挥更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了解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林地土壤水分差异性及其生态水文效应,选择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水蚀风蚀交错区长城镇退耕还林后形成的典型人工林(小叶杨、山杏、山桃、柠条、河北杨和沙棘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分析0~300 cm土层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贮水量特征和土壤贮水亏缺程度.结果表明:在0~300 cm土...  相似文献   

20.
退耕还林工程档案是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探究了当代中国退耕还林工程档案开发利用的价值意义、特点要求和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