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代谢调控与营养强化创新团队在高花青素玉米种质创制方面取得新进展,创制了高花青素紫玉米种质,该工作是双向启动子研究和紫胚种质创制工作的延伸,为花青素的功能性食品制造和着色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代谢调控与营养强化创新团队在高花青素玉米种质创制方面取得新进展,创制了高花青素紫玉米种质,该工作是双向启动子研究和紫胚种质创制工作的延伸,为花青素的功能性食品制造和着色剂生产拓宽新资源。相关成果发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代谢调控与营养强化创新团队在高花青素玉米种质创制方面取得新进展,创制了高花青素紫玉米种质,该工作是双向启动子研究和紫胚种质创制工作的延伸,为花青素的功能性食品制造和着色剂生产拓宽新资源。相关成果发表在植物科学类杂志《植物与细胞生理学(PlantCell Physiology)》。花青素是天然存在的黄酮类物质,不但是强效抗氧化剂,而且能够提高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利用率。在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预防及  相似文献   

4.
茶树花青素及其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茶树花青素的组成、代谢及其影响因素等种质对茶树花青素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讨论了该种质其他生化成分的特点,并从新品种(系)选育和高花青素茶产品开发两个方面综述了高花青素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的进展,旨在为茶树花青素的代谢和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红紫芽茶树是一种具有高花青素含量的特色茶树种质资源,全年新梢呈红色、紫色或红紫色.综述了红紫芽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红紫芽茶生化特点和产品开发、红紫芽茶的生理功能、茶树花青素的提取技术及茶树花青素合成代谢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展望其研究应用前景,提出要加强红紫芽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创新利用,加强红紫芽茶特色产品开发,加强红紫芽茶遗传特点和代谢调控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15K SNP芯片数据分析了15份黑、紫色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利用HPLC法对15份小麦种质资源籽粒中的6种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为黑、紫色小麦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通过SNP芯片数据分析共获得7 116个有效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多态性比率为77.12%,每条染色体上有128~682个SNP位点,在A、B、D染色体组中不均匀分布。各染色体组中SNP标记的数量表现为B>A>D,其中,3B染色体上SNP位点最多,4D染色体上SNP位点最少。黑、紫色小麦种质资源籽粒中总花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小麦,不同种质资源籽粒中花青素含量差异很大。紫色小麦、卫辉黑小麦和周黑麦1号籽粒中花青素种类丰富而且总含量高于其他种质资源。蜀紫麦1801、特色小麦1、特色小麦2、漯珍1号、豫州黑麦1号和豫州黑麦2号籽粒中总花青素含量较低。15份黑、紫色小麦种质资源可分为Ⅰ、Ⅱ、Ⅲ3类,3类种质资源籽粒中花青素含量差异很大,表现为Ⅱ>Ⅲ>Ⅰ,而且遗传差异大的种质资源间花青素含量差异大。综上,紫色小麦、卫辉黑小麦和周黑麦1号总花青素含量高,可与遗传相似度低的...  相似文献   

7.
以28份不同紫芽茶树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采摘春梢一芽二叶制备蒸青茶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总量、咖啡碱、花青素含量和各儿茶素组分、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儿茶素总量等生化成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均具有高水浸出物(45.00%)特性;茶多酚含量变幅为17.30%~27.50%,平均为23.43%,高茶多酚(25.00%)材料有7份,以‘右文岗红梗绿叶2号’含量最高;氨基酸变幅为1.50%~5.80%,平均为2.99%,高氨基酸(4.00%)材料有4份,以‘隔界大叶4号’含量最高;花青素含量变幅为0.90~26.40 mg/g,平均为4.50 mg/g,高花青素(10.00 mg/g)材料有3份,以‘隔界大叶1号’含量最高。紫芽茶树种质资源芽叶紫色深浅与芽叶中的花青素含量关系密切,芽叶紫色程度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供试28份紫芽茶树种质资源内含物质丰富,均达到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的指标要求,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资源,也为有针对性地合理开发利用和培育茶树品种提供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8.
花青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功能,但目前选育的紫甘薯品种花青素含量大多低于40 mg·kg-1。为了提高甘薯品种花青素含量,我们从亲本创制入手,通过组合配制、适应性鉴定和区域试验,选育出高花青素含量的紫色甘薯新品种福薯317。该品种鲜薯产量较高、适应性好、花青素含量达到100.19 mg·kg-1,同时该品种还具有薯形美观、中抗甘薯蔓割病等优点,适宜作为食用型紫薯品种、花青素和地瓜干加工型原料品种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9.
红紫芽茶富合花青素,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通过对芽叶呈红紫色的60份茶树资源春稍的理化分析和芽叶色差进行调查,可为叶色红紫茶树种质资源的利用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60份茶树种质中春季的花青素含量为1.60~15.56 mg/g,夏季的花青素含量为3.21~35.57 mg/g,红紫色芽叶的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芸豆种质资源抗根腐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10):1522-1525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鉴定了106份芸豆种质资源对根腐病的抗性,根据病圃芸豆根腐病病情指数分为高抗、抗、中抗、感病和高感5个等级。结果表明,通过抗病试验筛选出高抗种质资源9份,抗级种质资源25份,进一步讨论了抗病种质资源的创制及合理利用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1.
豇豆是一种重要蔬菜作物,营养成份丰富,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的增长,矮生豇豆正引起广大农民的高度重视,但目前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尚有待开展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从种质资源研究、主要性状关联研究、育种途径研究、新品种育成等方面对矮生豇豆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创制、多元化育种目标以及分子育种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以期为矮生豇豆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花青素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培育富含花青素的功能性水稻品种是未来绿色健康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然而目前与水稻果皮花青素含量相关的基因资源还十分有限,不利于有色稻米品种的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为了全面发掘水稻果皮花青素的基因资源,本研究结合花青素无损伤检测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以533份水稻种质作为供试材料,检测到了13个果皮花青素含量关联QTL位点,这些QTL位点中包含了除Rc、Rd、Rb及OsMYB3已知与花青素相关的基因外,还包括17个候选基因。通过对候选基因同源性及表达模式分析,初步确定8个MYB基因与1个bHLH基因为新的水稻果皮花青素的候选基因。该研究结果首次全面剖析了水稻果皮花青素的遗传基础,为健康功能性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与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3.
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改良作物品质的有效途径,而作物雄性不育及优良的育性恢复种质是利用杂种优势的关键因素。为此,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花药发育重要基因克隆和功能验证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以及运用植物遗传转化工程创制植物雄性不育种质的进展。同时讨论了利用转基因技术创制作物雄性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的技术策略,并对利用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创制植物杂种优势利用中"三系"种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是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植物在盐胁迫下会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创制改良耐盐种质、培育耐盐品种是提高农作物耐盐性的有效手段。十字花科作物是重要的蔬菜和经济作物。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十字花科作物耐盐性研究的相关进展,主要包括耐盐种质鉴定方法及技术、耐盐种质筛选、耐盐分子机理等,以期为十字花科作物耐盐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遗传选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增强品种适应性为主线,围绕改良Reid与黄改系的杂优模式。采用“高、大、严”的育种思路,创制出优良玉米自交系Y516和浚59,同时组配出抗逆性好、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玉米新品种永优1593,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通过分析该品种的亲本来源、选育方式及品种表现等,提出利用遗传基础丰富的P群种质改良温带种质,利用国内核心种质改良驯化国外种质,同时运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以提升种质创新精准性,最终实现品种选育的高效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利用形态特征和分子标记技术对海南省南繁区玉米锈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对创制的玉米种质材料在自然发病条件下进行成株期抗锈性鉴定。结果表明,海南省南繁区玉米锈病病原菌为玉米多堆柄锈菌;对161份玉米种质在散粉期进行抗锈性鉴定可知,有100份玉米种质表现为高抗和抗病,21份种质表现为感病,14份玉米种质表现为高感。结果显示,不同玉米种质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加强玉米种质抗锈性研究对玉米锈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玉米自交系辽3258的选育采用了具有广泛适应性和较高配合力的旅大红骨种质改良国外NSS种质类群的育种策略.通过杂交、回交、聚合、自交及单倍体诱导等方法相结合,将丹598种质渗透到PH4CV中,创制出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抗病力高的"三高"玉米自交系辽3258.以辽3258为亲本组配出辽单575、辽单577、辽单585、...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新种质新技术创制及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是吉林工业大学玉米育种创新团队依托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玉米高产耐密种质创制及强优势杂交种培育与示范"(20116030)、国家"963"项目"强优势玉米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2011AA10A103)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中间偃麦草因含有许多有益基因,在小麦育种工作中经常用来和普通小麦杂交改良小麦。[方法]在本研究中,以小冰麦附加系的高代材料为研究对象,应用FISH、GISH、Mc-GISH技术检测小冰麦异附加系高代材料TAI系列的染色体组成和变异情况。[结果]细胞学检测结果表明:在TAI-I和TAI-II系列高代材料中,均检测到后代染色体发生重构和染色体变异,包括置换、断裂、易位以及着丝粒变异。[结论]这些细胞学水平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更进一步验证了通过创制育种中间材料实现将有益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的可行性,同时,这些新材料的创制也为异源新种质的创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田间快速鉴别高花青素含量的茄子种质筛选耐贮藏茄子资源,以白色、绿色、紫红、黑紫、紫绿共14份茄子材料为研究对象,对果实植物学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青素含量在供试材料间变异系数最高,为98.25%,该性状与果色和果萼下色呈显著正相关,与果萼色呈极显著正相关,以果面黑紫、萼片紫色且萼下紫红的茄子花青素含量最高;贮藏时间与粗纤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粗纤维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粗纤维含量高的茄子更耐贮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