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桃树腐烂病又称桃树干枯病、桃树胴枯病,在各桃产区均有发生,桃树被害后能引起枝条枯死,在大枝和树干形成溃疡病斑,若不及时治疗,会很快造成整株死亡。发病原因:引发桃树腐烂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核果黑腐皮壳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壳囊孢菌(图1)。子囊壳扁球形或球形,子囊纺锤形,其子座上部由细密的浅橄榄色菌丝组成,下部由菌丝组织和寄主组织混合组成,黑色基部由褐色组织包围。子座中有1~6个分生孢子器,每个孢子器1~3室,但有1个共同孔口。无色、单胞的分生孢子呈香蕉形。核果黑腐皮壳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座在枝干病组织中越冬,也可在支架、支棍树  相似文献   

2.
正桃霉斑穿孔病又称桃褐色穿孔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桃三大穿孔病之一,在各桃栽培区均有发生。发病原因:引发桃霉斑穿孔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嗜果刀孢菌(图1),又名桃棒盘孢,其黑色的子座较小,有分隔的分生孢子梗丛生,稍弯曲的分生孢子棍棒形或纺锤形,一般有3~6个分隔,无  相似文献   

3.
正桃褐斑穿孔病是桃树常见的病害,在各桃栽培区均有发生,常造成叶片穿孔,影响花芽形成,引起落花落果并降低品质,特别是近年来发生愈加严重,给果农造成严重损失。发病原因:引发桃褐斑穿孔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核果尾孢霉(图1),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樱桃球。其无分支的橄榄色分生孢子梗束生,直立或弯曲状生于子座上。细长的棕褐色分生孢子鞭状、倒棍棒状或圆柱形,直立或微弯,一  相似文献   

4.
正梨炭疽病又名苦腐病,是具有潜伏侵染特性的真菌病害,在各梨产区普遍发生,感病后大多在成熟期发病,引起果实腐烂和早落,采后随果实生活力降低而逐渐发病;在运输、贮藏期间可继续扩大甚至造成大量果实腐烂,对产量影响较大。梨炭疽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盘长孢状刺盘孢,有性阶段为围小丛壳。其无色分生孢子梗单胞栅状排列(图1),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的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5.
正香蕉褐缘灰斑病是对香蕉危害最重的一种主要叶斑病,一般叶片受害面积在30%左右,严重流行时可达80%以上,病株产量减少,果实品质下降,可导致50%以上的减产损失。发病原因:引发香蕉褐缘灰斑病的病原为香蕉尾孢菌(图1),有性世代为香蕉生球腔菌。其直立或膝状弯曲的分生孢子梗丛生于暗色子座上,无色有分隔的分生孢子呈鼠尾状。香蕉尾孢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6.
<正>姜斑点病又称生姜白星病,是目前逐年加重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山东曾报道出现高达100%病株率的情况。姜斑点病一般能造成50%左右的减产,较重地块减产率可达80%以上,严重影响大姜的产量和品质。发病原因:引发姜斑点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姜叶点霉菌(图1),其球形至扁球形的分生孢子器黑褐色,具孔口。椭圆形的单胞分生孢子无色,当孢子成熟后从分生孢子器孔口涌出时,分生孢子团常呈带状或卷须状。  相似文献   

7.
<正>梨轮纹病又称瘤皮病、粗皮病,分布遍及各梨产区,在南方果梨产区尤其严重,可造成烂果和枝干枯死,特别是部分感病品种在轮纹病流行年份采收时,病果率可达50%以上,贮藏一月后基本损失殆尽。发病原因:引发梨轮纹病的病原在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轮纹大茎点菌。扁圆形或椭圆形的分生孢子器拥有黑褐色的炭质器壁,并有乳头状孔口,内壁密生丝状、单胞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单胞、无色的生  相似文献   

8.
正葡萄灰霉病又叫葡萄灰腐病,俗称"烂花穗",不仅是春季引起花穗腐烂的主要病害,流行时发病品种花穗被害率达70%以上,且成熟的果实也常因此在贮藏、运输和销售期间引起腐烂,并可造成葡萄酒颜色与质量的改变。发病原因:引发葡萄灰霉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图1),有性世代为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其分生孢子梗自  相似文献   

9.
正香蕉炭疽病又称黑腐病、熟果腐烂病,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蕉区的香蕉果实病害之一,在蕉园的花果期就开始发生,影响果实膨大,严重时造成果实畸形,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且在贮藏运输期间为害最重,给蕉农造成巨大损失。引发香蕉炭疽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芭蕉炭疽菌,其单胞的分生孢子梗无色,单胞的无色分生孢子椭圆形,内含一油  相似文献   

10.
<正>黄瓜枯萎病又称萎蔫病、蔓割病、死秧病,是一种较难防治的土壤传系统性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发病率一般在10%~30%,严重时可达80%~90%,常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发病原因:引起黄瓜枯萎病的病原为半知菌类真菌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图1),此病菌产生大小两种类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或镰刀形,无色透明,顶细胞圆锥形,有的微呈钩状,基部倒圆锥截形或  相似文献   

11.
<正>黄瓜黑星病是一种检疫性和毁灭性病害,在许多地区呈迅速扩展蔓延之势,危害日趋严重,近年来以温室大棚黄瓜发病较重,危害广泛,难以铲除,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质量,严重田块减产可达50%以上,直至绝产。发病原因:引起黄瓜黑星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瓜疮痂枝孢霉,其分生孢子淡褐色,直立梗单生或丛生,顶部、中部稍有分枝或单枝,单生或串生褐色或橄榄绿色的卵形、不规则形分生孢子(图1),分生孢子单胞、双胞、少数三胞。病菌除主要侵染黄瓜外,还侵染西葫芦、南瓜、冬瓜等。  相似文献   

12.
<正>枣炭疽病是枣树的重要病害,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发生相对较重,引起早脱落果,品质降低,严重者失去经济价值。一般可导致25%左右的产量损失,流行年份损失可高达80%。发病原因:引发枣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盘长孢状刺盘孢,其有分枝和隔膜的无色或淡褐色菌丝体在果肉内生长旺盛,疏丝状菌丝细胞组成的分生孢子盘位于表皮下,分生孢子盘上着生无分隔或有1个分隔的黑褐色束状刚毛,短棒状的无色单胞分生孢子梗着生  相似文献   

13.
<正>黄瓜靶斑病也叫棒孢叶斑病、"黄点病"等,是一种真菌病害。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的不断发展,病情逐年加重,已成为保护地黄瓜生产的重要叶部病害,并且可能对番茄等多种蔬菜造成为害。在严重时发病情况下,落叶率可达90%,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发病原因:黄瓜靶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多主棒孢霉菌(图1)引起。多主棒孢霉可以随种子,包括嫁接南瓜种子传播,但更多的是以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滴飞溅传播,在温暖、高湿的条件下引发黄瓜靶斑病。  相似文献   

14.
<正>烟草炭疽病是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烟草的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尤以苗期危害最重,严重时烟苗成片烂掉,移栽后造成烟株枯死,炭疽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烟草种植的经济效益。发病原因:引发烟草炭疽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刺盘孢菌(图1),其生于表皮下的分生孢子盘在成熟后突破表皮。短棍棒形的无色分生孢子梗单胞,梗上顶生长圆筒形的无色、单胞以及两端钝圆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两端各有一油球。有隔膜的暗褐色刚毛混生在孢子堆内,基部粗,端部渐细,顶端钝  相似文献   

15.
<正>枣疯病又称枣丛枝病、枣扫帚病和枣火龙病,俗称"疯枣树"或"公枣树",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感病枣树发育滞缓,枝叶萎缩,个别地块发病率达到80%以上。枣树一旦发病,发病枝即失去结果能力,全树发病3年左右即会死亡,常导致整株或成片死亡,严重影响红枣产量和品质。发病原因:引发枣疯病的病原为枣植原体(图1),形状多样,但无细胞壁,仅以厚度约10纳米的单位膜所包围,可通过二均分裂、出芽生殖、在细胞内部生成许多小体再释放出来等  相似文献   

16.
正桃褐腐病又称桃菌核病、桃灰腐病和果腐病,广泛分布于各桃产区,是桃的重要病害之一,对果实危害最重,发病后不仅在果园中相互传染为害,引起大量烂果、落果,而且在贮运期中亦可继续传染发病,造成巨大损失。发病原因:引发桃褐腐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链核盘菌和核果链核盘菌。无色、单胞的链核盘菌分生孢子呈柠檬形或卵圆形(图1),在梗端连续成串生长,其较短的分生孢  相似文献   

17.
正桃黑星病又称疮痂病、黑点病或黑痣病,是普遍发生于各桃产区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时病果表面出现黑点甚至发生龟裂,严重影响商品价值。一般的发病率在20%~30%之间,严重时则可达60%左右。发病原因:引发桃黑星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丝孢纲丝孢目嗜果枝孢菌(图1),其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嗜果黑星菌(Venturia carpophilum Fisner.),其暗褐色具分隔的弯曲分生孢子梗至多分枝一次,并单生或成短链状产生无色或浅橄榄色的椭圆形或瓜  相似文献   

18.
正烟草破烂叶斑病又称烟草轮纹病或烟草灰星病,于1884首先在意大利帕尔马地区被发现,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烟区均有分布,常零星发生,其中以云南烟区分布相对密集较广,常与赤星病混合发生。引发烟草破烂叶斑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棉壳二孢菌(图1),病斑表面生长的暗黑色小颗粒即其近球形的分生孢子器,分孢子器初埋生于病组织内,其后突破表皮外露,顶端有开口。卵圆形的无色分生孢子初为单细胞,成熟后中央生成一横隔。  相似文献   

19.
<正>苹果轮纹病又称疣皮病或粗皮病,在各苹果主产区均有发生。我国最早于1928年在辽宁发现,随着易感轮纹病苹果品种在中国的大面积推广,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苹果生产上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常年烂果率可达20%~30%,多雨年份甚至60%~70%,使苹果产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发病原因:引发苹果轮纹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梨生囊孢壳菌(图1),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轮纹大茎点菌。梨生囊孢壳菌子座不发达,多形成一个腔室,分生孢子器扁圆形  相似文献   

20.
<正>(接上期)5.花生根腐病和茎腐病花生根腐病俗称鼠尾、烂根,花生茎腐病俗称烂脖子病。两种病害在全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分布,根腐病主要引起根腐死苗,造成缺株断垄,茎腐病早期感病后很快枯萎死亡,中后期感病荚腐烂或种仁不满。一般发病率为25%左右,严重者达70%左右,甚至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