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究高温和干旱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春玉米‘科河28号’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溉、持续干旱和持续高温3种处理,探求干旱区高温干旱发生发展过程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持续高温处理下,春玉米苗期缩短9~13天,穗期生育间隔延长6~12天,花粒期不完整;而持续干旱处理,春玉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延长3~8天,无法正常灌浆成熟。(2)持续高温处理,春玉米前期生长快,抽雄后高度不再增加;而持续干旱处理,春玉米生长缓慢,拔节期之后植株高度显著偏小;持续高温和干旱处理,单株总叶面积和比叶面积拔节期之后均较对照偏小。(3)干物质分配率在持续高温处理中呈现茎>叶片>叶鞘,在持续干旱处理中呈现叶片>茎>叶鞘,穗很小,造成经济产出少,而在对照处理中呈现穗>茎>叶片>叶鞘。(4)持续高温和干旱处理下含水率呈现叶鞘>茎>叶片。受高温和干旱胁迫,产量不保时,抽雄期进行粮转饲较合适。本研究可以为科学抗旱减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1蚜虫为害症状与发生特点1.1为害症状玉米蚜虫在玉米苗期群集在心叶内,刺吸植物汁液。随着玉米生长,集中在新生叶片。玉米孕穗期蚜虫多密集在剑叶内和叶鞘上,边吸取玉米汁液、边排泄大量蜜露,覆盖叶片上的蜜露影响影响光合作用,抽蓼后,玉米由于蚜虫为害,使导致花粉发育不良,阻碍授粉,使玉米雌穗接不到花粉或授粉不足,发生空秆或小  相似文献   

3.
制种田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原、寄主植物及分布玉米瘤黑粉病由瘤黑粉菌(Ustilagomaydis)引起发病,属担子菌亚门,常为害玉米叶、秆、雄穗和果穗等部位的幼嫩组织,产生大小不一的病瘤,是我国玉米上分布最广的主要病害之一,北方发生较为普遍而严重。2症状特点及发病规律此病是局部侵染病害,凡具有分生能力的任何地上部分幼嫩组织,如气生根、茎、叶、雄穗、雌穗等都可以被侵染发病,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菌瘤。幼苗生瘤,生长矮小,苗高一尺左右最明显,受害重者很早枯死;在拔节前后,叶片或叶鞘上产生菌瘤,叶片上菌瘤小,多如花生米大小,常从叶鞘基部向…  相似文献   

4.
<正>油菜田害虫主要是蚜虫和小菜蛾,应注意及时查治。蚜虫长江流域危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以成虫和若虫聚集在油菜叶背心叶、茎枝和花轴上刺吸汁液危害。叶片受害后出现褪绿斑点,严重的使叶片卷曲萎缩,幼苗生长迟缓。嫩茎、花轴受害后畸形,角果受害后发育不良。适温、干旱会导致蚜虫大发生,连续阴雨天气不利于蚜虫繁殖。蚜虫还是多种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5.
摘要:通过对淮北地区夏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调查显示该地区:夏玉米田的主要害虫为玉米蚜、玉米叶甲、朱砂叶螨,主要天敌为草间小黑蛛、异色瓢虫、八斑球腹蛛、中华草蛉、龟纹瓢虫、微小花蝽、青翅隐翅虫、华姬猎蝽等。灰色度系统分析表明:与玉米蚜关联度较高的是中华草蛉(0.9432),与朱砂叶螨的关联度高的是华姬猎蝽(0.9019),与玉米叶甲的关联度高的是草间小黑蛛(0.9448)。对害虫和天敌的优势种群进行生态位分析,结果显示:玉米叶甲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高,为3.4066,时间分布较宽;朱砂叶螨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低,为2.1081,在时间上分布较为集中;中华草蛉和玉米蚜生态位重叠度较高,表明它们发生时间比较吻合,同步性较高;中华草蛉和玉米蚜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最高,为0.9929,表明中华草蛉和玉米蚜对时间资源的利用基本一致。通过分析表明,淮北地区夏玉米田的捕食性节肢动物对这三种优势害虫有着较为稳定、持续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穗蚜俗称腻虫、蜜虫,是小麦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主要害虫之一,小麦穗蚜主要种类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黍缢管蚜等。小麦穗蚜主要在灌浆期危害穗部,造成穗粒数减少、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受蚜虫危害的田块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1发生特点小麦蚜虫在北方地区以麦长管和麦二叉蚜危害为主。5月上旬小麦抽穗后,小麦蚜虫繁殖速度加快,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植棉新技术的应用,蚜虫、棉叶螨等害虫的危害呈现加重趋势。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探讨蚜螨迅除等药剂对棉田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蚜螨迅除防治棉田害虫效果显著,投入产出比较高。  相似文献   

8.
玉米瘤黑粉病由瘤黑粉菌引发起病,属担子菌亚门,常危害玉米叶、秆、雄穗和果穗等部位的幼嫩组织,产生大小不一的病瘤,是我国玉米上同丝黑穗病一样分布最广,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常见病害。  相似文献   

9.
张崇武 《种子世界》2021,(7):0069-0071
双斑萤叶甲在我国的玉米种植生产中危害极大,是一种有害生物,对于玉米的高质量种植有很大影响,也是目前国内玉米种植中分布最广泛的病虫害,多地玉米田都有双斑萤叶甲的困扰,此种害虫主要蚕食玉米的叶片,导致玉米叶不能正常生长,严重时会出现枯死症状;玉米抽雄吐丝后会双斑萤叶甲会阻碍玉米的正常授粉和,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授粉结实等玉米正常生理代谢。病虫害会将玉米产量严重缩水,也间接降低整体农耕农种的经济效益。针对这种病虫害问题,要切实做好防治工作,以确保玉米种植生产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穗期和花粒期的主要害虫有玉米螟、蚜虫等。玉米螟又叫钻心虫,是我国玉米的主要害虫。一般春玉米受害减产10%左右,夏秋玉米减产20%~30%。玉米螟以老熟幼虫在茎秆、穗轴、根茬中越冬,春天化蛹,蛹变成蛾(成虫),卵产在生长比较旺盛植株的叶片背  相似文献   

11.
姜军 《作物杂志》2005,21(4):50-50
绥玉13(原代号绥323)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玉米育种研究室于1998年采用绥系603为母本、绥系70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早熟、优质、高产、大穗、平展型玉米新品种。2005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绥玉13。1特征特性1.1植物学特性该品种生育日数120天,需活动积温2320℃,在绥化生育日数115天,属中早熟春玉米杂交种。幼苗第一叶鞘淡紫色,第一叶尖端匙形,株高260cm,穗位高95cm,株型平展,叶色浓绿,花丝黄色,雄穗分枝中等,生育后期持绿性好,活秆成熟,果穗圆柱型,穗长23~27cm,穗粗5.3cm,穗行数14~20行,行粒数45~48粒,穗轴粉红色;黑龙  相似文献   

12.
邢光耀 《种子科技》2008,26(6):58-59
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是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瘤黑粉病又称普通黑粉病或灰包,可危害玉米植株地上部各器官,受害部位形成大小不等的肿瘤.最后呈黑粉。丝黑穗病又称乌米或黑疸,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雌穗、雄穗),受害果穗完全呈黑粉,仅剩下丝状纤维组织,故名“丝黑穗”。由于近年来玉米长期连作和秸秆还田,再加上农民对这两种病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13.
玉米穗腐病与蛀穗螟虫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蛀穗玉米螟危害严重的年份,玉米果穗受玉米螟为害后比未受危害的玉米穗腐病显著严重,玉米螟蛀穗造成的穗腐病菌危害百分率远大于其它因素,但对穗腐病菌的抗病性仍然是影响穗腐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是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瘤黑粉病又称普通黑粉病或灰包,可危害玉米植株地上部各器官,受害部位形成大小不等的肿瘤.最后呈黑粉。丝黑穗病又称乌米或黑疸,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雌穗、雄穗),受害果穗完全呈黑粉,仅剩下丝状纤维组织,故名“丝黑穗”。由于近年来玉米长期连作和秸秆还田,再加上农民对这两种病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15.
利马 2 9(L im2 9)玉米新品种由山西省种子总公司从法国利马格兰股份公司引进 ,2 0 0 1年 3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适宜玉米特早熟区春播种植。1 特征特性1.1 幼苗 :叶片绿色 ,叶形细长 ,叶鞘紫色。1.2 成株 :株高 170~ 2 5 0 cm,穗位高 4 3~ 75 cm。全株 16片叶 ,叶片深绿色 ,上冲 ,株形紧凑 ,通风透光好。后期叶鞘和苞叶呈紫绿色。雄穗分枝较少 ,花药紫红色 ,花粉量中等 ,成熟时叶片保绿性好 ,活秆成熟。1.3 果穗 :果穗呈长锥形 ,花丝粉红色 ,穗长 16~ 2 0cm,穗粗 4 .3cm,轴粗 2 .6 cm,穗行数 12或 14行 ,行粒…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世界性害虫,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也可以为害小麦、水稻、向日葵、甜菜、马铃薯、茄子等多种作物。幼虫为害玉米,可食害叶肉成"窗眼"状花斑或造成排孔,为害雄穗、雌穗,并钻蛀茎秆及果穗柄,影响养分输送,或直接食害籽粒。被害植物易风折,而且茎秆被害后抗拉强度降低,影响机械收获。近年,由于虫  相似文献   

17.
春糯1号是由长春市农科院于1991~1996年杂交育成的中早熟杂交种。1997年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998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优质特用玉米新品种。1 植物学特征该品种出苗至成熟110d左右,采食鲜穗一般需出苗后75d左右。北方直播种子拱土能力强,早发性好。易抓全苗,幼苗叶鞘紫色,成株19片叶,株高227cm,穗位高86cm,雄穗分枝多,花粉量大,花丝粉红色,根系发达,抗倒伏,适应性广。果穗长锥形,果穗长20~22cm,粒行数14~16行,单穗粒数590~600粒,百粒重32.3g,穗轴白色,子粒……  相似文献   

18.
<正>华玉15号玉米,由华中农业大学用"2N1064"作母本,"HZ127"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6001。1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植株偏高。幼苗叶鞘紫色,成株叶片数19片左右,穗上叶6片左右,雄穗分枝数4~7个,花药紫色,花丝浅紫色。果穗锥形,苞叶适中,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区域试验中株高304cm,穗位高128cm,空秆率2.1%,穗长19.3cm,穗粗5.1cm,秃  相似文献   

19.
<正>蚜虫的天敌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经济作物还是大田作物或一些蔬菜和果树,蚜虫都是一种让农民头疼不已的害虫。蚜虫既是地球上繁殖最快的昆虫,也是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蚜虫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棉蚜、麦蚜、菜蚜、豆蚜、高粱蚜、甘蔗蚜虫等,其中以棉蚜危害最大,如果不治蚜的籽棉产量指数为100,那么治蚜的籽棉产量竟可达235,也就是说棉蚜猖獗时竟会夺去一大半的劳动果实。蚜虫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十分广  相似文献   

20.
玉米自交系二期南繁一般指在海南每年元旦前后播种 ,4月中旬前收获。整个生育期间的气候特点是前期温度低 ,玉米出苗慢 (一般为 7~ 8d) ,幼苗生长迟缓 ;中后期温度高 ,风大 (也称高温干旱期 ) ;花期较一期短 ,虫害相当严重 ,主要危害雄穗 (雄柄折 ,无花粉 )、雌穗 (蛀食花丝 ,钻蛀果穗 )、茎秆 (蛀茎 ) ,造成玉米产量严重下降。如管理不及时 ,防虫不得当 ,会有绝收的可能。笔者现将 2 0 0 1年海南二期繁殖玉米自交系的栽培、管理、选育的基本作法做一总结。1 栽培管理技术1.1 选地 :选地是种植二期玉米自交系成功与否的首要条件。最好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