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构建肉鸡屠宰环节沙门氏菌定量风险评估模型,明确肉鸡屠宰过程中沙门氏菌污染的关键风险防控点,可有效防控鸡肉产品中沙门氏菌污染。本研究基于大型肉鸡屠宰场沙门氏菌污染监测数据,通过@RISK7.0软件构建了以烫洗煺毛为起点,包括净膛、清洗预冷和分割传送环节过程的定量评估模型,并通过过程各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该肉鸡屠宰场屠宰过程中沙门氏菌污染的风险关键点。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肉鸡屠宰后100 g鸡肉中沙门氏菌污染量90%的可能分布在0.2~47.1 MPN,实际监测数据拟合结果为0~7.95 MPN,说明模型可信。通过消长变化分析发现,预冷后沙门氏菌污染量从2.31×106MPN骤然升高至25.76×106MPN,同时通过拟合模型相关参数敏感性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预冷池水中沙门氏菌浓度是影响鸡肉产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的关键风险点。研究结果为肉鸡屠宰企业管控沙门氏菌污染和进行卫生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估牛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布病)漏检对屠宰从业人员的健康风险,利用屠宰环节肉品风险评估专项监测中的定量监测数据以及文献检索数据、专家咨询和调研结果,采用@RISK软件分析估计屠宰环节布病检疫漏检概率以及漏检后从业人员感染布病的风险,构建了牛屠宰环节布病漏检感染风险模型。结果显示,牛布病检疫漏检概率呈pert分布Risk Pert(0,0.06,1),根据屠宰量不同,单个屠宰场年漏检数量在0~998头之间,多数情况下可能漏检布病牛6头。模型假设1头漏检布病感染牛有5名从业人员接触,则单个场年屠宰牛可能感染布病的人数为0~151人次,90%的可能会出现0~19人次的布病感染。屠宰量大、防护措施不到位的场感染布病的概率更大。应用模型对某省2016年度牛屠宰量3.26万头进行因屠宰接触感染新增布病人数估计,该省可能因此新增布病感染病例0~11例次(90%置信水平),最多可达50例次。随着感染概率递增,感染人数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增加。应加强养殖环节牛群布病的控制和出栏前检疫、宰前检疫,加大屠宰监管力度,提升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对布病危害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对中国生猪市场和产业发展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受非洲猪瘟疫情、环保等因素影响,生猪产能快速深度下降,未来2 a猪肉供给偏紧特征明显,生猪价格快速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未来养殖收益将连续3 a处于较好水平,未来2 a猪肉进口预期创新高。短期来看,非洲猪瘟影响下产销区供给过剩和供给偏紧交替出现,猪价由区域分化演变为普遍性上涨。受非洲猪瘟防控政策、产业生物安全水平提升需求和近期出台的产业支持政策等因素影响,中国生猪产业的生产和屠宰布局、流通模式、消费结构、猪肉贸易、价格周期等发生深刻变革。非洲猪瘟导致中国生猪养殖模式向适度规模转变,"公司+农户"成为主要发展模式,屠宰产能由销区向产区转移,管理和防疫成本提高,生猪产能恢复速度将较缓慢,猪肉消费加速向冷鲜肉转变,在肉类消费结构中比重将进一步下降,未来猪肉进口保持较高水平将成为常态。要有效实施非洲猪瘟分区防控、保障生猪市场稳定,需要通过加强区域化防控机制的顶层设计和立法,优化非洲猪瘟强制性扑杀补贴机制,加强基层兽医体系建设,实施"政府+企业+养殖户"联防联控,降低疫病传播风险,推动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超高频RFID的生猪屠宰数据采集方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中国生猪屠宰加工具有流水作业、环境恶劣和信息自动采集难度大等问题,该研究采用超高频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即902 MHz RFID标签并配合超高频天线系统,结合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和 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 环境,设计了适合生猪胴体的RFID标签,开发了电子标签在线读写系统,实现了生猪屠宰流水线上猪只胴体的RFID标识和远距离自动识读。通过生猪溯源耳标信息采集、RFID胴体标签信息与屠宰厂Intranet溯源数据记录系统的自动关联,实现了生猪屠宰过程中溯源关键点的生猪屠宰标识信息的可靠采集、传输与处理等,同时拓展解决了进入超市的胴体RFID标签与终端零售产品分割标签的标识转换与打印的衔接。研究获得的系统与技术已经在天津市某屠宰加工厂和猪肉零售超市进行了示范应用,示范猪只累计达1万头以上,RFID标签读写正确率在99.9%以上,读写速度不影响流水线作业,从技术到应用环节探索了超高频RFID技术在猪肉质量溯源体系建设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冷链物流过程猪肉微生物污染与控制图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监控猪肉冷链物流过程的微生物污染和产品质量安全,该研究检测冷却猪肉物流环节主要腐败菌和病原菌的数量变化,设计基于统计过程控制的均值-极差控制图,用以分析物流过程微生物数量的波动性和产品合格率。结果表明:猪肉微生物数量随着物流链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大肠菌群除外),超市货架肉块的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屠宰场待出货样品,且外市超市显著高于本市超市。物流过程猪肉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热杀索丝菌的数量均符合正态分布,假单胞菌和李斯特菌的数量不符合正态分布。根据猪肉中微生物不同限量标准控制线所得到的过程能力指数和产品合格率不同,但样品中的菌落总数均符合国家标准。均值-极差控制图可以直观呈现微生物数量的波动性和产品合格率,为监控猪肉冷链物流过程或操作工序的微生物污染提供科学的管理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构建以化肥、农药、农膜为主要风险源的生态风险评价与防控模型,基于熵权-集对分析模型尝试评价新疆昌吉州不同县市空间区域耕地面源污染风险等级异质性。结果表明,2004—2017年昌吉州化肥施用总量、农药使用总量和农膜使用总量逐年大幅增加,呈现未来增长态势。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数据的样本调查结果显示,土壤理化性质、质地、结构等多项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恶化。昌吉州耕地面源污染的生态风险强度区空间上主要分布于昌吉州西部的昌吉市、呼图壁县和玛纳斯县,生态风险中度区主要分布于昌吉州中部的阜康市、吉木萨尔县,生态风险轻度区主要分布于昌吉州最东部的奇台县和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研究表明,新疆昌吉州耕地面源污染存在空间格局的生态风险异质性,呈现东、中、西污染聚集且由西向东依次减轻的空间分布规律,耕地面源污染的生态风险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农民传统耕作方式、水文地质条件、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基础状况等因素相关。基于此,运用Bow-Tie模型构建了耕地面源污染生态风险的防控与差异化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华北某市猪肉中地塞米松兽药的残留监测,分析猪肉中地塞米松的残留水平,并评估其残留风险。试验采集500份猪肉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样品中地塞米松进行残留监测,并结合2015年我国居民膳食调查数据,使用专业风险评估软件@Risk,尝试构建非参数概率评估模型,对猪肉中地塞米松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检测的猪肉中无超过国家限量标准(0.75g/kg)样品,含量范围为ND^0.38μg/kg(检出限为0.20μg/kg)。地塞米松兽药P99.5的暴露量EDI占ADI风险商HQ范围为0.0224~0.0635,远远<1,处于非常安全水平。结果表明,人群摄食动物性食品猪肉中的地塞米松兽药残留膳食性暴露风险较低,对人群不会产生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8.
食品中微生物危害的风险评估建模方法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决目前食品中微生物危害风险评估中模块化过程风险模型仅能评估当前风险而未能考虑流通领域的风险因素和危害溯源等缺陷,该文对食品中微生物危害的定量风险评估建模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方法将操作环境、人员、设备等风险因素抽象为危害转移模块,设置控制模块表征控制措施对风险因素的控制作用,设置效益模块表征实施控制措施的成本和收益;采用贝叶斯网络模型结构,结合预测微生物学,通过贝叶斯推理估计食品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危害的数量及其出现的概率。仿真分析表明,改进方法在实现食品中微生物危害风险评估的同时,在同一模型结构下能溯源危害被引入的风险因素源头,评估风险因素对食品产品安全的影响程度,管理者通过综合考虑控制效果和成本能够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措施。改进的风险评估建模方法对现有方法进行了补充,扩展了风险评估模型的功能,也为企业在生产流通过程中预防和管理安全风险提供有力的工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国内销售环节畜禽肉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为我国畜禽肉中沙门氏菌的安全风险评估、预防控制食源性沙门氏菌疾病的爆发提供科学依据,2009-2011年,在东北、西北、华东地区各省区的农贸市场和超市随机抽取禽肉和猪肉样品共1779份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进行筛选,并对PCR阳性样品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发现在国内各省市抽取的畜禽肉产品中分别检测出沙门氏菌的污染率为5%~19.7%,平均污染率为12.5%.由此可见,畜禽肉中沙门氏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给人们的食用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10.
粮食产品的重金属污染是我国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对粮食重金属污染进行监测是开展风险评估、污染防控和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在粮食产品重金属污染的监测计划、来源分析、监测过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数据库构建与应用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比分析了我国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为今后我国科学、合理地开展粮食产品重金属污染监测工作提供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典型山区流域面源污染模型研究——以曹家路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曹家路流域的特点,构建了适应典型山区流域面源污染模式的山区面源污染模型。结合一场实际暴雨的产流、产污过程监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可靠性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曹家路流域面源污染相关水质因子的浓度变化。最后对模型提出了完善建议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三维Copula函数的滴灌硝态氮淋失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态氮淋失是滴灌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该研究构建了滴灌条件下的水氮运移模型,利用HYDRUS-2D软件进行了求解,模拟分析了田间尺度砂壤土饱和导水率和初始含水率空间变异对NO3--N淋失率的影响,并利用三维Gumbel-Hougaard Copula函数构建了土壤饱和导水率、初始含水率和NO3--N淋失率的联合分布函数,分析了给定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NO3--N淋失率超过某一阈值的条件概率。结果表明,NO3--N淋失率概率密度函数可用指数函数表示;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初始含水率的空间变异会明显增加NO3--N淋失风险;NO3--N淋失率超过给定阈值(6.4%,均质土壤条件下的NO3--N淋失率)的条件概率基本随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构建田间尺度土壤特性参数(如饱和导水率、初始含水率等)与NO3--N淋失率的联合分布函数为研究多变量空间变异条件下NO3--N淋失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华北平原潮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改革开放40多年来该区农业经历了以高水肥投入为主要特征的集约化进程,相应的氮淋失导致的面源污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加剧。本研究针对华北平原潮土为主要类型的粮田,对过去40多年间主要研究文献进行全面分析,梳理氮肥和水分投入与氮淋失之间的定量关系,比较主要农田管理措施对氮淋失的阻控效果及其机理,以期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决策支持。研究发现,氮肥和灌溉是影响华北平原潮土区粮田氮淋失的主要因素,其中氮淋失与氮盈余量之间呈指数关系,比与施氮量的指数关系更显著。基于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能够考虑包括施肥、灌溉、土壤条件和气象等多因素对氮淋失的影响,未来在定量预测中有较好前景。同等氮肥投入条件下,由于氮供应与作物吸收契合度高,有机无机配施能显著降低氮淋失。以缓控释肥、尿酶和硝化抑制剂为代表的肥料增效剂可以降低约1/3的氮淋失,值得重点推广应用。秸秆还田可以实现包括提高土壤有机物和微生物氮库、增加无机氮缓冲容量等综合效益,有利于降低氮淋失风险(降低比例达10%),但免耕的阻控效应较低且呈现较大不确定性。调整种植制度、休耕、间作套种和种植填闲作物等措施会影响粮食产量,推广过程中应慎重。氮淋失的阻控效果更多受到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今后应采取包括生态补偿等手段发挥农民主动性,从政策和法律法规层面创造实施氮淋失阻控措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有机生活垃圾厌氧发酵中菌群的分布变化特征,以有机生活垃圾为生物质资源,进行半干式厌氧发酵试验。采用最大或然数法(most probable number,MPN)分析发酵过程中厌氧菌群时间和空间上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厌氧菌中产酸菌先于氨化菌达到最大值并占据优势地位,产甲烷菌在启动阶段初期基本没有增殖,第25天左右达到最大值3.2×109个/m L,随后产甲烷菌在整个盛产期数量维持在这一数量级上。厌氧纤维素降解菌菌数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直到投料的第45天才增加到106个/m L。空间上厌氧产酸菌和甲烷菌的数量均是在基质条件稳定的中部位置和流动性较好的底部位置较多;厌氧氨化菌数量较多的为中部边缘和中部中心位置;厌氧纤维素降解菌主要在底部增殖。初步构建了产酸菌与产甲烷菌时间和空间的动力学模型,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可为厌氧发酵工艺提供参考。该文对有机垃圾制取生物燃气的工艺过程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业非点源污染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一种间歇发生、随机性、突发性、不确定性很强的复杂过程,因此, 模型化研究一直是非点源污染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内容。该文回顾了农业非点源污染预测模型的发展,简要阐述了国外农田尺度和流域规模尺度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模型的功能和研究进展,对中国非点源污染预测、模型发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从农业生产和水环境保护的角度去探讨污染物运移特征和定量预测模型,结合3S技术,并考虑非点源污染的不确定性将是今后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控制芽苗菜工厂化生产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源头污染,实验采用人工污染芽苗菜种子的方式,对芽苗菜生长、收获、储藏等环节进行蜡样芽孢杆菌变化的全程控制;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蜡样芽孢杆菌的附着、内化进行观察;采用基质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蜡样芽孢杆菌进行定性鉴定;利用Baranyi Roberts模型建立芽苗菜储藏过程中蜡样芽孢杆菌生长一级模型,并拟合不同温度下生长曲线。实验结果表明,25.3%的芽苗菜不同程度地受到蜡样芽孢杆菌污染,其中8%的阳性样品污染量大于3 logCFU/g,具有食用安全风险;电镜观察发现,蜡样芽孢杆菌污染可内化到种皮内部;伴随芽苗菜生长,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在90 h后有2 logCFU/g左右的衰减,但在收割后蜡样芽孢杆菌增长量会超过4.5 logCFU/g。分别在4℃、 15℃、 20℃、 25℃、 35℃贮藏时,蜡样芽孢杆菌会随着贮藏温度及贮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符合微生物生物特征。芽苗菜具有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高风险,从种子就可带入污染,随着芽苗菜生产过程的推进,蜡样芽孢杆菌的数量会先降低再升高,收割后细菌污染会加重,低温保藏可有效控制污染程度。本研究结果为芽苗菜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建立基础,对其食用风险防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污染物随再生水进入地下环境后其迁移衰减情况及对地下水的潜在危害性,以Multi-cell模型为基础,结合污染物质量守恒、在水土中吸附再分配、生物降解等机理,针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构建了计算污染物随水在土壤剖面的垂向迁移衰减一维模型,并以北京通州大兴再生水灌区为研究区域,以再生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萘和菲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钻孔资料及灌溉水水质、地下水水质资料,应用该模型进行试算。结果表明,经过多年连续灌溉后,通州大兴大部分地区进入潜水含水层的萘、菲浓度较低,整体污染风险较低,仅在通州区潞城镇等个别地区萘、菲浓度较高,应引起重视;由于大兴区整体包气带较厚,其污染风险低于通州区。土壤粘土层是萘、菲积累的主要层位,其吸附容量远大于细砂等粗颗粒介质,在土壤表层低环多环芳烃迁移性更强。应用这一模型,能够较为宏观地掌握通州大兴再生水灌区不同区域地下水中多环芳烃萘和菲的污染风险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刘蕾  姜灵彦  李庆召  高军侠 《土壤》2013,45(3):517-521
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具有不确定性,本文尝试将可拓学中的物元法引入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构建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物元模型.以郑州黄河滩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采样和测试,并选用Cd、Hg、As、Cu、Pb和Cr共6项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黄河滩区土壤污染等级处于清洁和污染之间,污染度较低.该评价方法可以科学、有效地处理监测数据,评价结果较为可信;能较科学地判定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并对污染程度加以区分和量化,可以消除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评价精度,是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化学计量方法识别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重点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柴河流域汇水区内不同景观单元土壤与径流中氮、磷养分含量,分析了土壤与径流中污染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并综合评价了面源污染物的"源—流"过程,进而确定汇水区内面源污染防控的重点区域。结果表明:(1)汇水区内的坝平地、大棚种植区和柴河河道的土壤或底泥具有较高的氮磷比,其径流中溶解态氮磷比也较高,而磷矿区和富磷区林地土壤及径流中溶解态氮磷比较低;(2)土壤氮、磷养分与径流中氮、磷污染物之间未发现显著相关性(p0.05);(3)与其他景观类型相比,柴河底泥与大棚种植区的污染物"源"强较高,而大棚种植区和磷矿区污染物的"流"失风险较高,因此,大棚种植区由于其高"源"强和高"流"失性是该汇水区面源污染重点防控区域;(4)单个景观类型下,通过对比"源""流"过程在总流失风险中的比例确定磷矿区的流失、富磷区林地和河道底泥的污染物"源"是各自景观类型下面源污染防控的重点环节;而农业种植区(坡耕地、坝平地和大棚区)需同时在减"源"和控"流"上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公路洪灾风险指标存在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以及公路洪灾风险评价指标由定性描述转化为定量表达的问题,为提高公路洪灾风险防控能力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降低社会经济损失。[方法] 首先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暴露性3个准则层出发选取12项指标,构建公路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AHP-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基于可拓云模型构建了公路洪灾风险评价模型,将重庆市中心城区公路洪灾风险等级划分为Ⅰ—Ⅴ级(非常低、比较低、一般、比较高和非常高),[结果] ①重庆市中心城区69.52%的公路洪灾风险为Ⅰ—Ⅲ级,仅30.38%的公路为Ⅳ—Ⅴ级;渝中区(64%)、巴南区(47%)和江北区(41%)高风险公路比例最高,应针对全区公路进行总体防控;②渝中区(71.06%)、巴南区(57.43%)和江北区(38.76%)的高风险公路长度最长,应针对区内Ⅳ—Ⅴ级公路进行防控。[结论] “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高风险公路最为密集,各大流域、湖泊及水库附近为次密集。应保障及完善两江水上交通系统及周边地区路网体系,同时推进各大流域水文站及防汛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编制防御及应急预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