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在陇西县进行了白条党参幅宽50 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株行距为5 cm×25 cm条件下,白条党参根长26.9 cm,根直径0.83 cm,一等品率41.56%;折合产量最高,为9 370 kg/hm2。可以得出,在陇西自然生态条件下,党参50 cm地膜露头栽培最佳株行距为5 cm×25 cm。  相似文献   

2.
在甘肃省庄浪县山地梯田试验了马铃薯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通用全膜垄上播种栽培模式马铃薯生育期适中,商品率高,经济性状好;该模式下,折合产量最高,为47 824.1 kg/hm~2,较露地栽培增产9 305.6 kg/hm~2,增产率24.16%。全膜垄作侧播折合产量44 444.4 kg/hm~2,较露地栽培增产5 925.9 kg/hm~2,增产率15.38%;全膜微垄垄播折合产量42 824.1 kg/hm~2,较露地栽培增产11.18%。通用全膜垄上播种较当地主栽模式全膜垄作侧播产量增幅较大,全膜微垄垄播较全膜垄作侧播略有减产。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单垄半膜覆盖栽培方式对烤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单垄半膜覆盖栽培方式对提高烟叶经济性状有一定促进作用,较对照可增产36 kg/hm~2,增效522元/hm~2,同时较单垄全膜覆盖栽培方式可减少50%地膜的使用量,降低能耗50%,减少"白色污染"程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临洮县干旱半干旱山区白条党参主产区,以露地常规栽培为对照,对新兴的栽培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党参全膜覆盖栽培技术产量为3 511.76 kg/hm~2,增产541.5 kg/hm~2,较常规品种增产18.23%,增效20 000元/hm~2,效果良好,适宜在临洮县干旱半干旱种植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5.
在天水市旱作区进行马铃薯现蕾期揭膜试验。结果表明:黑膜覆盖现蕾期揭膜的马铃薯折合产量最高,为24 415.95 kg/hm~2,较露地栽培增产8 693.4 kg/hm~2,增产率55.29%,差异极显著。马铃薯黑膜覆盖现蕾期揭膜的产量高于白膜覆盖现蕾期揭膜,白膜覆盖现蕾期揭膜的产量高于黑膜覆盖。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较露地栽培提早了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及成熟期;白膜覆盖提早10~17 d,黑膜覆盖提早6~13 d。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马铃薯覆盖栽培的最佳材料和模式,为建立高产、绿色覆盖模式提供技术依据,2016—2017年在庄浪县盘安镇杨宋村进行了马铃薯不同材料覆盖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明显,黑色全膜覆盖双垄垄播的折合产量最高,为33 706.5 kg/hm~2,较露地栽培模式增产33 706.5 kg/hm~2,增产率为26%,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马铃薯半膜覆盖栽培套种绿肥模式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半膜覆盖栽培套种绿肥模式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在淀粉积累期,平均含水量为13.1%,较对照半膜覆盖栽培处理高0.5个百分点;在收获期,平均含水量为11.7%,较对照半膜覆盖栽培处理高0.3个百分点。其株高、株粒数、株粒重、大薯率分别为84 cm、6.7个、0.71 kg、64.79%,较半膜覆盖栽培处理分别高7 cm、0.6个、0.08 kg、9.23个百分点。能使0~20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增加0.16 g/kg,全氮增加0.06 g/kg,碱解氮增加5.8 mg/kg,有效磷增加0.93 mg/kg,速效钾增加9.2 mg/kg。产量为40 052 kg/hm~2,较对照半膜覆盖栽培处理增产4 091 kg/hm~2,增产率为11.4%。因此,在今后生产中,改进耕作技术后可扩大示范面积。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表明,黄芪35 cm窄膜覆盖种植技术是增产效果最好,鲜药产量达到9 050.10 kg/hm2,较对照增产23.8%。同时从根腐病的发病来看,35 cm窄膜露头种植处理麻口病较对照发病轻,发病率为48.48%,平均病指为16.4%;较其他3个处理在1%水平上达到显著,传统露地栽培较2个全膜栽培在1%水平上达到显著,为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进行了不同覆膜方式对甜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甜菜黑膜全膜覆盖产量达到141 415 kg/hm~2,比CK增产59.4%;黑膜半膜覆盖含糖率为16.7%,较对照提高1.4个百分点,黑膜全膜、白膜全膜平均含糖率一致,都为16.3%,较对照提高1个百分点;黑膜全膜产糖量达到23050.5kg/hm~2,较对照增加70.3%;黑膜全膜灌水总量只有4910m~3/hm~2,较对照节约用水1690 m~3/hm~2。  相似文献   

10.
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庄浪县试验观测了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地膜能增加单株分蘖数、穗粒数、千粒重,提高冬小麦越冬率、经济产量。黑色全膜垄作穴播栽培时,冬小麦折合产量达5 559.1 kg/hm~2,较对照露地条播增产14.51%;降水利用率比对照提高2.26百分点,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11.62%;纯收益为5 370.34元/hm~2,较对照减少415.26元/hm~2。采用宽幅精播栽培时,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率和成穗数,折合产量为5 150.0 kg/hm~2,比对照增产6.09%;降水利用率比对照提高2.67百分点,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2.93%;纯收益可达6 731.20元/hm~2,较对照增加945.60元/hm~2。  相似文献   

11.
全膜垄作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垄作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膜双垄垄播栽培商品薯率高、结薯数多,折合产量35 606.1 kg/hm~2,较露地垄作增产7 310.6 kg/hm~2,增产率25.8%。建议在庄浪县大面积推广马铃薯黑色全膜双垄垄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颜色的地膜为材料,在海拔2500m以上的青藏高原地区研究马铃薯全膜覆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影响不同,白膜产量为2232.6kg/hm~2,比对照1997.4kg增产235.2kg,增长11.8%,蓝膜产量为2154.6kg,比对照增产157.2kg,增幅7.9%。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颜色地膜的马铃薯栽培试验中,白膜覆盖优于蓝膜,覆膜优于露地垄作。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颜色地膜对玉米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筛选出优良玉米种植品种,试验表明蓝膜覆盖均较相应白膜覆盖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光能利用率、经济效益和单方水效益,其中蓝膜先玉335的籽粒产量(15482 kg/hm~2)、水分利用效率(24.99 kg/mm·hm~2)、光能利用率(2.023%)、经济效益(22757元/hm~2)和单方水效益(3.83元/m~3)均最高,说明蓝膜覆盖是区域内节水增产的可行覆盖措施,先玉335是试区适宜栽培推广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4.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了马铃薯不同覆盖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全膜通用模式和全膜双垄侧播模式能显著改善马铃薯株高、茎粗、单株产量、平均单薯重量等经济性状,提高了产量,其中,黑色全膜双垄侧播模式和黑色全膜通用模式产量最高,同为37 801.95 kg/hm~2,较对照露地平播增产7 200.45 kg/hm~2,增幅23.53%,可示范推广。白色全膜通用模式和白色全膜双垄侧播模式,产量分别为37 201 kg/hm~2和36 601 kg/hm~2,较对照露地平播增产21.57%和19.61%,可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庄浪县通化乡韩湾村进行了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集成优化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材料对马铃薯产量影响较大,各处理以全膜垄作微沟产量最高,折合产量36 969.7 kg/hm~2,比对照增产32.1%;全膜垄作侧播次之,折合产量33 737.4 kg/hm~2,比对照增产20.5%。因此,在大田生产中应全力推广全膜垄作微沟和全膜垄作侧播栽培技术,同时积极探索玉米秸秆带状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水分和当归小区产量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处理保墒性能良好,土壤水分含量均较露地栽培提高,且白膜的保墒性能好于黑色地膜,全覆盖栽培好于半覆盖栽培,白膜全覆盖土壤水分含量最高为13.29%,平作栽培最低为5.07%。白膜全覆盖、白膜半覆盖垄作、全膜覆盖覆土、黑膜全覆盖、黑膜半覆盖垄作和膜侧栽培处理土壤水分含量依次较对照平作增加162.13%、127.35%、111.11%、104.54%、56.48%、21.83%。覆膜栽培处理当归小区产量均较露地栽培提高,且白膜覆盖较黑膜覆盖栽培透光性能好,光合作用强,当归产量有增加的趋势,白膜半覆盖垄作当归小区产量最高为9.69 kg/16m2,平作栽培最低为4.94 kg/16m2,白膜半覆盖垄作、白膜全覆盖、黑膜半覆盖垄作、黑膜全覆盖、全膜覆盖覆土和膜侧栽培依次较对照平作增产96.06%、91.99%、89.33%、70.71%、58.14%和14.03%。  相似文献   

17.
田间试验了11种新农药对党参根腐病的防效。结果表明,精甲嘧菌酯75 kg/hm~2拌细土750 kg基施,党参主要性状良好,根鲜重折合产量最高,较无药对照增产1 000.0 kg/hm~2,增产率18.2%;天下第一菌10倍液浸苗5 min处理,党参折合产量6 333.3 kg/hm~2,较无药对照的增产率为15.2%。  相似文献   

18.
在新疆阿瓦提县丰收二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了新陆中75号在一膜六行种植模式R1[(10cm+66cm+10cm+66cm+10cm)+66cm]×11cm、一膜六行种植模式R2[(12cm+64cm+12cm+64cm+12cm)+66cm]×11cm、一膜四行种植模式R3[(64cm+12cm+64cm)+86cm]×9.5cm喷施脱叶剂(脱吐隆300g/hm~2+40%乙烯利1 200mL/hm~2)前后棉花产量、脱叶效果以及棉纤维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R3模式较R1模式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分别增加796.5kg/hm~2和303.9kg/hm~2,R2模式较R1模式籽棉产量增加591.8kg/hm~2;喷施脱叶剂后R3模式比R1模式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分别增加823.3kg/hm~2和234.9kg/hm~2,R2模式较R1模式籽棉产量增加656.0kg/hm~2。脱叶剂喷施24d后,R3模式下脱叶率较R1模式脱叶率高11.13%,挂枝率低6.33%。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之间棉纤维品质差异不明显,但喷施脱叶剂处理后断裂比强度、纺织一致性指数降低。喷施脱叶剂处理下R3模式的纺织一致性指数较R1模式高18.0%。喷施脱叶剂对R3模式下棉花产量、脱叶效果及纤维品质影响最小且产量高,更适宜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掌握不同覆盖方式对旱作区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及集雨保墒效果,定西市安定区进行了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黑膜双垄沟全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带状平作种植集雨保墒效果好,马铃薯产量分别达29 391 kg/hm~2和28 039.5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7 873.5 kg/hm~2和6 522 kg/hm~2,增产率分别达36.6%和30.3%,适合在旱作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和探索新型绿色环保型集雨保墒栽培技术,减少旱作区地膜覆盖栽培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污染,提出了旱作区马铃薯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栽培技术,从土壤墒情、生育期、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产量达到21 027.8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10 222.2 kg/hm~2,增产率为94.6%;较半膜覆盖增产3 625.0 kg/hm~2,增产率为2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