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信息素是昆虫信息交流和信号传递的“化学语言”,能调节和控制昆虫的行为和生理变化。从本质上来讲,昆虫信息素就是有机化合物,不同昆虫的信息素在结构和成分配比等方面存在差异。昆虫信息素种类众多,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释放信息素和启动信息素;根据发挥的功能可分为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报警信息素和标记信息素等。它们通过接收者的化学感受系统被识别和接收,过程十分复杂。目前,昆虫信息素在害虫防治、生物监控和保护以及促进昆虫授粉等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昆虫信息素,该文从昆虫信息素结构差异和演化过程、分类和功能、传播和感知方式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综述,并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含氟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氟原子取代性信息素上的氢原子,能够影响天然性信息素的化学、生物学和物理性质。氟原子的取代位点一般分为烷基链取代、双键取代和极性基团取代3类。含氟昆虫性信息素或类似物具有增效、激活、拮抗、抑制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害虫的预报和综合防治上具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昆虫性信息素含氟取代物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并预测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昆虫性信息素是由性成熟的个体产生和释放,能引诱或激起同种异性个体进行交尾的微量化学物质。由于昆虫性信息素具有微量、高效、灵敏度高、对天敌无害、对环境友好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虫情监测、干扰交配、害虫检疫及大量诱杀等方面。近年来,随着性信息素分析技术的改进,检测仪器的多样及灵敏度的提高,针对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本文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昆虫性信息素的生物学研究概况、性信息素的结构特点、提取方法、鉴定方法、化学合成以及其在调控害虫行为方面的应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昆虫性信息素的研发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昆虫性信息素是昆虫性成熟后求偶时所分泌的能引诱同种异性个体以进行交尾的微量挥发性化学物质,具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害虫的监测与防治。近年来,我国在昆虫性信息素的工业化合成、纯化、稳定,缓释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完善,各种干式诱捕器的开发研制,智能化性诱测报技术研发,以及多种害虫田间性诱实用技术试验示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极大地促进了重大害虫的监测预报和绿色防控。本文详细介绍和比较了群集诱杀技术的诱芯、诱捕器种类及其应用特点,交配干扰技术的释放器及其智能化的原理、种类和应用特点;系统总结了求偶与交配之间的关系、性信息素引诱力和专一性,以及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效果的影响;总结了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技术在水稻、玉米、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重要害虫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分析了当前性信息素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中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昆虫类信息素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昆虫信息素具有微量、高效、无毒、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天然信息素的高挥发性和在空气快速氧化以及合成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实际应用。与天然信息素相比,昆虫类信息素具有更好的物理、化学和毒理性等优点,可以弥补天然信息素的不足,现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焦点。本研究对昆虫类信息素的概念与类型、研发与合成、特性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阐述了利用昆虫类信息素在害虫综合治理上的研究状况,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昆虫雌性信息素在害虫种群监测和大量诱捕中的应用与讨论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分析了早期应用昆虫性信息素效果不佳的原因、现代性信息素技术的优点;综述了应用性信息素技术监测昆虫种群和应用性信息素技术诱捕防治害虫的效果、局限性及其未来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杀虫剂对蛾类昆虫生殖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杀虫剂对蛾类昆虫求偶、性信息素合成及释放、定向行为、交配和产卵等生殖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经杀虫剂处理后,许多雌蛾的求偶行为受到抑制、性信息素含量降低,雄蛾对性信息素的反应和交配成功率下降,但药剂对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没有明显影响。而部分药剂可增强雄蛾对性信息素的反应,刺激雌蛾信息素含量异常增高和使活性组的比例发生漂移。  相似文献   

8.
通过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对斜纹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等蔬菜害虫成蛾采用不同设置方法在田间、市区内不同高度等地点进行全年性的系统诱捕调查试验,并与这3种害虫的田间发生消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证明昆虫性信息素专化性强,诱蛾效果明显,且诱蛾情况与田间害虫发生消长情况相吻合.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对蔬菜害虫进行系统监测能及时掌握害虫在田间各时期的发生消长动态,且操作方便,可以作为蔬菜害虫监测上的一种重要手段,以达到提高蔬菜害虫测报准确率、减少测报工作人员的调查工作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昆虫化学生态学是化学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和应用上都有重要意义,是植物保护的重要理论基础。国际昆虫化学生态学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化学生态学已经进入分子时代。我国昆虫化学生态学在昆虫化学感受机理、昆虫信息素的鉴定和利用、植物信息化学物质对昆虫行为的调控机理和利用、植物与昆虫互作化合物的开发利用等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从系统性、深入性和延续性来说,与国际水平尚有一定差距。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昆虫化学生态学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昆虫化学生态学研究的几个发展方向及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螟蛾总科昆虫性信息素分泌腺体及分泌节律、性信息素受体及结合蛋白、性信息素的结构及组成特点、近缘种相似性及种内变异等方面综述了螟蛾总科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最后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Insect pheromones, in particular sex pheromon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pest management. As they are both expensive to synthesise and biologically very active, efficient means of controlled release are essential if they are to be used effectively and economically in the field. Pheromone-baited traps can be used for monitoring insect pest populations and for this purpose a long-lasting attractant source with release rate closely simulating that of the insect is required. A second approach involves permeation of the atmosphere with attractant or inhibitory components of sex pheromones in order to disrup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exes and thus reduce mating and diminish subsequent larval infestations. For this method to be effective is necessary to maintain the pheromone concentration in treatment areas at a suitably high level for several weeks. The two approaches hav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kinds of dispensing systems. To provide an attractant source in traps, pheromone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solid polymers, notably polythene and rubber, whilst for communication disruption, microencapsulation and ‘hollow fibre’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Recent advances are reviewed and future prospect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性信息素是昆虫两性通讯的化学信号, 在物种繁衍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以性信息素为基础的害虫诱杀和交配干扰等防治手段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对天敌安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在害虫综合治理和绿色防控体系应用中深受青睐。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是一种世界性农业害虫, 具有适应能力强和寄主广泛的特点, 条件适宜时常大面积暴发成灾。以棉铃虫为代表的醛类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和调控过程, 是目前研究较早也较为透彻的一类性信息素。本研究概述了棉铃虫性信息素的组分和功能, 生物合成时的信号转导途径和调控机制, 以及性信息素前体的生成和特异性组分的碳链修饰过程, 并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 旨在为今后的基础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是果实中为害最大、发生面积最普遍的食心虫类害虫之一。应用昆虫信息素防治害虫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技术,具有专一性强、无公害、不伤天敌等优点,国内外对其研究和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并在多种农林害虫的治理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本文就桃小食心虫分布、寄主、成虫行为的昼夜节律、性信息素的分离和鉴定、性信息素的人工合成及田间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The horse chestnut leafminer is an introduced invasive pest that every year causes extensive damage to the leaves of the white flowering horse chestnut tree.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ethod to control insect pests involves the use of sex pheromones for mating disruption. A large quantity of artificial pheromone is released into the insect plant system confusing males to the extend that they are unable to locate receptive females. In order to test the potential efficacy of the mating disruption technique on the horse chestnut leafminer we set up semi-field trials with closed experimental units and varying leafminer densities. We counted the number of leaf mines on pheromone treated horse chestnut trees and compared them with an untreated control. Mating disruption lead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damage by more than 90%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generation of the leafminer, irrespective of the initial leafminer density. Although these results are very encouraging, high population densities of the horse chestnut leafminer in nature and the patchy distribution of horse chestnut trees in the cities will challenge the efficacy of mating disruption in the field. Further experiments are planned with open experimental units and typical horse chestnut trees in various parks and gardens.  相似文献   

15.
性诱技术是应用于果园的一种无公害、绿色防治技术。梨小食心虫是江西省梨产区的一种主要害虫,为了寻求适时有效的防治方法,于2012年,利用性诱剂迷向散发器(即迷向丝)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性诱剂迷向法可使98%以上的梨小食心虫迷失方向,明显减少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数量,减少了被害果,蛀果率只有1.8%,比对照降低了13个百分点,从而增加了梨果产值,同时降低了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6.
性信息素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昆虫性信息素以其专一、高效、无毒、无污染、不伤益虫等优点,在害虫预测预报中广泛应用。本文简要论述昆虫性信息素在国内外虫情测报中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作物受害水平和害虫分布区域的预测等方面。同时,对昆虫性信息素测报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