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工智能在水产养殖中研究应用分析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产养殖的生产模式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生产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较低的劳动生产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低质量的水产品以及缺乏安全保障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智能设备来实现精确、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水产养殖,提高渔业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率是解决上述矛盾的主要途径。水产养殖中的人工智能是研究利用计算机实现水产养殖的过程,也就是利用机器和计算机监视水下生物的生长,进行问题判断、讨论和分析,提出养殖相关决策,完成自动化养殖。为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发展现状,本文从水产养殖的生命信息获取、水产生物生长调控与决策、鱼类疾病预测与诊断、水产养殖环境感知与调控,以及水产养殖水下机器人5个具体方面入手,结合生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分析了人工智能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应用现状和技术特点;阐述了人工智能应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和原理,总结了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水产养殖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推动水产养殖转型的主要建议,以期为加速推进中国渔业数字化、精准化和智慧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明 《农业工程》2016,6(1):1-4
为提高浙江省水产养殖业发展水平,在分析该省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养殖机械化现状的基础上,对浙江省水产养殖各环节所需的机械装备与技术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业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高产高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名特优水产养殖的强劲发展,对增氧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水产养殖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简要地分析了机械增氧装备的结构特点、增氧方式和应用现状,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生产实际,探讨机械增氧装备与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水产养殖水质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质的实时监测和调控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保证水产品品质的重要措施。本文在总结和整理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水产养殖多为池塘、网箱等封闭水质环境的特点,对水产养殖水质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典型架构、水质重要参数的检测技术、水质监测与控制系统的通信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实时在线的水质监测和传感技术将成为研究的重点方向;水质参数的预测仍将是水质监测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其中非线性预测模型是水质预测模型构建的主流方法;结合数据融合技术的多参数传感器正成为研究热点;低功耗广域网将成为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系统主流的远程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结合国内外工厂化水产养殖装备技术及其设备使用现状,提出目前工厂化水产养殖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供工厂化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水产养殖行业面临着养殖密度过高,保护养殖环境意识淡薄,养殖病害呈逐年加重之势,水域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研究解决水产养殖环境状况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本项目基于当前水产养殖的现实情况,提出综合应用嵌入式软硬件开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多传感器多通道数据采集技术、太阳能供电技术、GIS技术以及信息融合技术开发集多种测量要素于一体的多功能的水产养殖综合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帮助水产养殖业者有效解决水产环境监控问题。文章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思路、系统功能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产养殖规模大、范围广,但高密度养殖易导致水体循环低效、富营养化、农药残留和尾水污染等问题。同时水产养殖业也存在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和设备差距大、缺乏有效服务支撑体系等问题。要解决以上难题,必须跨行业、跨学科联合攻关,形成生态化、高效化和智能化养殖体系。基于物联网技术,介绍了数字渔业装备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推广。结果表明,数字渔业装备可以满足我国淡水养殖产业技术创新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具有很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渔业机械是水产养殖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对国内外渔业机械研究现状、北京市渔业机械装备应用情况以及水产养殖情况进行了简要的统计及分析。针对北京市水产养殖机械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京郊水产机械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水产养殖装备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南京市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结合存在的问题,就水产养殖装备配置及机械化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产健康养殖是天津市优先发展的主导优势产业之一,天津市滨海地区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但随着人工、饲料价格及设备运行费用的提高,导致传统养殖业成本偏高,收益下降,养殖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力逐年下降。为改变这一现状,天津市积极开拓创新养殖模式,建立示范区(点),将现代自动化技术装备结合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实现安全、节能、高效、环保养殖示范模式,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当前地理空间数据整合与持续高效更新所存在的问题,在地理空间数据更新中引入了“数据同化”这一思想和概念,对持续高效更新存在的问题及“地理空间数据同化”的涵义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农业机械作业大数据清洗方法与试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业机械大数据平台中,已有数据清洗算法不适用于大规模、多源异构、高维度和强时空相关实时数据的问题,分析了复杂田间环境下农机作业数据异常来源及特征,研究了异常数据检测及修正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滑动窗口机制的农机作业数据在线清洗方法。该方法基于方差约束原则识别异常数据,基于最小变动原则生成候选修正数据,基于数据时间相关性通过AR、ARX模型迭代优化得到最终修复值,依托Flink分布式计算平台,从而适应农机数据吞吐量大、并发度高的特点。基于某省农机作业数据对算法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在数据规模达到1×105条、数据异常率为5%的情况下,算法异常识别率达到0.94,且与已有清洗算法相比均方根误差更小。基于Box-Behnken方法设计试验,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回归模型,分析算法参数对均方根误差和运行时间的影响。基于二进制编码的混合遗传算法对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参数组合可使算法均方根误差达到0.16、运行时间达到0.13s。该数据清洗方法能够为农机大数据平台的实时处理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地表覆盖产品是地理国情监测、生态系统评估、国土空间规划等活动的重要基础数据。GEE、PIE、微软行星云等遥感计算云平台具备丰富的数据源和强大算力。利用GEE云平台融合多套公开产品制作训练样本,可以显著降低产品更新的成本和周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以淮河流域为例,将欧洲航天局(ESA)和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存储在GEE平台上的2020年分辨率10 m地表覆盖产品作为训练样本数据源,选用Sentinel-1雷达和Sentinel-2多光谱影像构建特征空间,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制作分辨率10 m的地表覆盖产品。为验证方法效果,进行了2组对比实验。实验1随机抽取1 116个公开产品类别一致的样点作为训练样本,并通过目视解译方式验证本文产品与多套公开产品的精度。结果显示,本文产品总体精度为80.35%,相较于公开产品的总体精度提升2.89~8.94个百分点,局部刻画也更加精细;在Sentinel-2基础上加入雷达影像,总体精度提高3.52个百分点,雷达影像辅助效果明显。实验2设置8组不同数量的训练样本,并分别以人工判读、ESA、ESRI、DW、GlobeLand30为参考数据源,研究...  相似文献   

14.
饲料粮缺口的逐渐加大,导致中国饲料粮安全问题逐步转化为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全面整合饲料营养基础数据资源,提高一切可利用饲料资源的营养价值,成为中国今后长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技术措施之一。本研究依据16类中国饲料原料描述规范和属性数据标准,全面用数字化模式收集整理了自“六五”至“十三五”期间累积的50万条以上已有饲料资源的种类、空间分布、饲料成分含量及营养价值特性数据,利用MySQL网络数据库及PHP程序语言,开发了新一代饲料营养大数据分析平台(http://www.chinafeeddata.org.cn/)并提供Web数据共享功能。首先,平台提供所有入库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可实现单个或多个饲料多种养分和多种图形模式的直观比对。通过二维码技术提供所有饲料营养属性数据及饲料实体样本溯源数据的移动端实时分享与下载服务。其次,平台构建了通过已知饲料概略养分在线预测其他有效养分的回归模型,为饲料原料养分变异提供动态分析。最后,平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饲料概略养分和主要矿物元素含量数据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分布相结合,实现了饲料营养数据地理信息图谱的分布查询及对比分析,同时提供各种数据的下载方式,为已有饲料数据的全面应用带来便利。研究表明,拓展饲料资源数据并提供饲料养分的预测分析模型,可最大化利用已有饲料养分数据的价值,进一步嵌入各类饲料配方的网络计算模块,可以达到饲料营养数据的一站式服务及数据的最大化升值服务。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多源、异构农业农村数据资源难以有效地相互理解和共享利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论的数据组织方法,从村级数据资源组织和共享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构建所需的本体的方法路径,基于案例试验阐述了如何将本体应用于村级数据资源的组织、共享,以及将基于规则的本体推理应用于村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最后提出了本体在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管理、共享、挖掘中的应用场景展望。  相似文献   

16.
系统研究了农业高光谱数据中少数类的分类质量问题。为了提升少数类的分类质量,提出采用过采样SMOTE技术增加少数类新样本,同时研究了SMOTE技术中新样本生成策略和少数类采样倍率对高光谱数据中少数类分类结果的影响,以及不平衡数据集上分类器与模型的匹配度。在新的采样数据集上采用多类分类SVC技术对少数类分类,提升了非均衡高光谱数据集中少数类的分类质量。在真实数据集上进行了试验验证,并对不同的分类方法和系统参数进行了试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显著地提高非均衡高光谱数据中少数类分类效果,平均分类精度不小于0. 82,平均召回率提升幅度为11. 11%~26. 15%,F1提升幅度为5. 81%~40. 85%。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关联数据的农业信息空间数据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农机化研究》2012,(4):249-252
介绍了农业信息空间、关联数据和RDF格式的内涵与应用研究现状,以及农业信息空间下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资源组织方式和机制原理,提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资源发布应用模式和资源服务方式,有利于更好地扩展知识资源的内容,提升知识资源的发现服务,为我国关联数据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机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CAN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茂  王熙 《农机化研究》2016,(12):207-211
随着CAN总线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开始装备使用CAN总线,采集农机CAN数据对于农机作业运行及故障维修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农机CAN总线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能够实时采集、解析、传输农机CAN总线数据信息,且可将数据传输到PC机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为此,详细介绍了基于单片机、CAN控制器及CAN收发器的农机CAN总线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并给出了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试验表明:该系统将发动机转速、油耗、经纬度、高程等数据解析并传输存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系统可靠性好,信息准确、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9.
作为农业生产主要动力的拖拉机,其更新关键依据就是经济寿命。一个再好的拖拉机经济寿命计算模型,如果没有真实、可靠的数据,也是枉然。因此,有必要对拖拉机经济寿命计算数据的获取及处理进行探讨,并以数理统计的观点介绍了拖拉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获取及处理方法,建立了数据获取及数据处理模型,为拖拉机经济寿命计算和效益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中国肉牛繁育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本研究借鉴国际先进肉牛养殖国家的经验,建立了适合中国的商业化肉牛繁育大数据平台。该平台主要完成肉牛种质信息资源的整合,在线自动测定肉牛关键繁育性状,全程服务支撑肉牛繁育过程,形成肉牛种质资源大数据分析决策,并实现肉牛联合育种创新模式。本文详细介绍了商业化肉牛繁育大数据软件平台开发思路,包括数据中心的实现、软件平台前端开发技术和后端开发技术等,并总结了该平台的关键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内容,包括肉牛种质资源与良种管理系谱深度挖掘技术,非接触式繁育性状自动获取评价技术,以及多源异构信息融合提供智能决策支持等,为中国肉牛种业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促进肉牛育种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