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一环,具有吸收和储存碳的双重作用,对全球的生态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森林的经营管理入手,阐述森林管理对碳汇的影响作用,并提出一些提高碳汇的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森林管理对森林碳汇的作用和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森林具有碳汇和碳源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森林管理可以促进森林碳的维持和吸收,增加森林碳储量。分析了各种森林管理措施对森林碳汇的作用和影响,同时根据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提出了加强森林管理和增加森林碳吸收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森林碳汇的意义、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外森林碳汇市场现状、中国碳汇市场的分析等方面对森林碳汇及其市场进行介绍,以期促进行业快速、稳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森林碳汇项目的SWOT分析和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WOT分析法,分别对云南森林碳汇项目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在经济环境和实践经验方面有优势,在社会参与程度、项目规模和碳汇人才等方面存在劣势,在国际气候环境、国内政策等方面存在机遇,在项目计入期和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存在威胁。进一步提出,云南可以通过改变开展森林碳汇项目的参与模式、采用合适的交易方式、熟悉森林碳汇项目的有关规则、加强对森林碳汇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加强对碳汇林的管理和扩大森林碳汇项目的规模等措施,提升云南森林碳汇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明确具体的减排目标后,碳汇成为商品,可以进行买卖。森林碳汇作为一种绿色、经济以及环保的碳汇产品,可以在国际以及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进进行交易。因此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碳交易的发展,我国碳交易平台的建设发展以及我国森林碳汇交易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森林经营管理对森林碳汇的作用及提高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循环对全球气温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已成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之一。总结了森林经营管理的原则,从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入手,分析各种森林管理措施对森林碳汇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加强森林管理和增加森林碳吸收的措施,以为森林的经营管理和森林碳汇的增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森林碳汇核算的计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更好地对我国森林碳汇进行研究和管理,促进碳汇市场的发展,本文在经济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收集了1990—2007年林木蓄积量、生长量、枯损量和采伐量的数据,通过蓄积量转换法建立了森林碳汇核算的回归模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邻年份的森林生物碳储量C(k+1)、C(k)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0.998,调整后R2=0.997,模型的F值为6581.48,对应的P值为0.00,表明模型成立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值法进一步求出了森林碳汇的最优核算价格为10.11~15.17美元/t,略高于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碳税价格。本文通过计算还指出,要使我国森林由于经济发展而采伐消耗的碳储量最小,每年应采伐消耗的蓄积为4.26亿m3,这一结果对我国的森林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本文对碳汇核算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建议碳汇核算应采用影子价格,把社会、经济发展对碳汇的影响,即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森林碳汇的影响纳入核算范围,促进碳汇市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基于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对森林碳汇研究文献数量进行的定量分析 表明,该研究领域在我国越来越受关注;并从森林碳汇的认识、森林碳汇制度研究、森林碳汇市场问题、森林碳汇计 量与价值评价方法等方面定性分析了我国森林碳汇研究现状。总结出研究中存在概念不明确、计量及价值评价方法 不统一、定量研究缺乏、制度研究不全面、缺少森林碳汇与社会及生态关系的研究等不足,及森林碳汇市场扩大、森 林碳汇产权化、森林碳汇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统一森林碳汇计量及价值评价方法等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肇源县森林碳储量及碳汇价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蓄积量法对肇源县现有森林碳储量及森林碳汇价值进行分析、评价,应用蓄积量法估算肇源县目前森林生物碳储量为674 783 t C,其森林生物碳汇价值为4 943.46万元。目前肇源县森林生物碳汇价值可以有4 943.46万元进入森林碳贸易市场。肇源县目前森林全部碳储量(包括林下植物及土壤)为1 645 796 t C,其森林全部碳汇价值为12 057.10万元。以期为研究开发潜在的森林碳汇价值,为今后开展森林碳汇项目、争取国际碳基金提前做好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森林碳汇是刻画和描述森林生态系统碳元素吸收固定运用能力的基础参考指标,切实择取和运用适当方法做好针对现有森林资源要素的经营管理干预工作,对于支持和保障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元素吸收固定利用能力的不断改善提升,以及气候环境条件的持续改善具备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森林管理对森林碳汇的作用和影响,择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一、森林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参与开展森林管理工作,应当以森林生态系统作为主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16,(1)
正1森林碳汇的作用降低和稳定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污染物减排,二是吸收温室气体。后者与森林有着密切联系,这是因为森林植物具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可以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在林地内和植物体中,这个过程称为"汇",森林的这种功能即森林碳汇功能。除此而外,长期森林碳汇的成本远远低于通过工业产业升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市场经济地快速发展,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大大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使得全球气候呈现出持续升温的状态,这样的状态极大地影响到整个生态圈的正常发展,对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是生态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森林生态圈中的森林碳汇的作用不容忽视,并在生态圈碳循环中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对于有效地调节全球气温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森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固定碳元素,是当前全球重要的碳汇系统,通过该系统能够吸收到固定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并将其中固定的碳元素转化为能量,因此,需要人们不断地改善森林经营管理,提高森林碳汇的作用,本文就是从森林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并提出针对性提高对策和解决措施,希望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设计问卷的形式对项目区农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林农对碳汇林的了解和碳汇林被利用情况。采用分层抽样的形式,从项目区抽取有代表性的150位林农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因素阻碍了广东森林碳汇项目的开展。自然因素主要有台风、暴雨、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林农参与意愿不强、林农对森林碳汇认识度低、造林资金来源单一且不足、造林模式单一等。为了更好地开展森林碳汇项目,广东可以采用加强对森林碳汇的宣传、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举办森林碳汇培训班、造林模式多样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岷江上游森林碳汇对区域气候调节、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Benítez造林再造林固碳模型及直接成本法,分别对岷江上游人工林、天然林碳汇成本进行核算,并通过绿色核算体系(SEEA)的构建对岷江上游森林碳汇绿色国内生产净值(EDP)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林固碳成本远高于天然林。岷江上游森林碳汇总成本约为17.33亿元,其中,人工林碳汇成本约10.43亿元,天然林碳汇成本约6.90亿元,这主要是由于人工林巨额的造林费用引起;(2)岷江上游森林碳汇具有巨大的绿色经济价值,据市场价值法计算岷江上游森林碳汇市场价值约为39.91亿元,绿色国内生产净值约为22.46亿元;其中,天然林贡献巨大,其绿色国内生产净值占总净值的99.56%。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单纯依靠遥感技术进行森林碳汇监测存在的精度较低的问题,实现高精度的森林碳汇监测,利用基于Zig 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GPRS通讯技术,设计了一种森林碳汇地面监测系统,可在森林中对二氧化碳浓度及其相关要素进行连续详实的监测,并结合上位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为应对恶劣的野外工作环境,系统还具有节点掉线重连功能及远程控制工作状态功能等。应用情况表明,系统可以可靠地应用于森林地面碳汇监测,并配合遥感技术实现高精度的森林碳汇监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进行森林碳汇交易立法契合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现实需要,符合森林碳汇交易的实践需求,可有效弥补当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之不足。京都规则为国内森林碳汇交易立法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多由行政规章和政策性文件规范,适用于实践力有不逮。故应加强相关立法,明确规定森林碳汇交易的法律地位、实施条件与保险规则。《森林法》修改应当对森林碳汇交易进行原则规定,再由下位法予以配套。  相似文献   

17.
根据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森林生态系统、园林绿地碳汇研究及其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归纳,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研究比较完善,而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碳汇计量还缺乏系统的指南或方法学,城市园林绿地作为以植物生态为基础,并兼顾游憩等功能的有机体,可以借鉴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研究方法,但考虑到城市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过程中,枯落物、枯死木通常会被清扫移除出绿地生态系统,可以简化认为是植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碳库之间的碳收支结果。另外,在将来的工作中,根据样地环境要素与土壤CO2排放通量测定数据,建立城市绿地系统土壤CO2排放通量预测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来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有关森林碳汇研究主题的4 619篇、403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Ⅱ软件对相关引文数据和主题词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知识图谱的方式梳理了森林碳汇研究领域的国内外重要学术机构、学术文献及人物、研究热点等。主要分析结果表明:①美国、加拿大、中国、德国等是国际上森林碳汇研究的主要国家,美国处于该领域的核心地位;②学者多从环境科学、生态学、林学角度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土壤固碳机理、不同林种及树种的固碳潜力等方面展开研究,有的也从森林管理、碳汇交易等管理学角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③国际森林碳汇研究热点层出不穷,且随着时间发生变迁,研究领域日益成熟;④国内自然科学学者对森林碳汇研究起步较晚,发文数呈快速上升趋势,以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为核心的机构走在国际森林碳汇研究的前列,研究热点与国际接轨,在国际森林碳汇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有待提升;⑤基于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的森林碳汇项目及森林碳汇可持续发展等是国内人文社科学者森林碳汇研究的热点。图4表8参12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培育云南森林碳汇市场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分析了培育云南森林碳汇市场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为培育云南森林碳汇市场所需要的制度及其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0.
应用蓄积量法,对新江实验林场现有森林碳储量及森林碳汇价值进行分析、评价,以研究开发潜在的森林碳汇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