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奶牛酮病又称酮血症、酮尿病,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疾病。其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乳产量下降,间  相似文献   

2.
奶牛酮病又称酮血症、酮尿病,是奶牛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以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乳产量下降,体重减轻,间断性的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本病多发生于产后的第一个泌乳  相似文献   

3.
奶牛酮病是奶牛酮血症、酮尿症及酮乳症的总称,随着高产奶牛群体的出现和奶牛产业的发展,奶牛酮病已经成为泌乳牛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奶牛酮病又称牛醋酮血病、酮血症、酮尿病。是由高产奶牛产后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其临床特征为食欲减退。渐进性体况下降以至消瘦。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血、尿、乳、汗和呼气中有特殊的丙酮气味,部分牛伴发神经症状。本病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已成为危害奶牛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常见于产后2—6周内.产前和分娩8周后较少见,多发于舍饲期间缺乏运动.且营养良好的4—9岁高产奶牛。  相似文献   

5.
奶牛酮病,也称为奶牛醋酮血症,是高产奶牛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以产奶量下降、体重减轻、食欲不振为主要表现,有时不表现任何症状.本病的特征是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还可以出现低血糖症、血浆游离性脂肪酸升高、脂肪肝、肝糖原水平降低等症状.这一系列变化与泌乳早期产奶水平升高,而能量供应不能满足泌乳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的常发病,病牛会出现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乳产量下降,伴有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不仅降低奶牛的产奶量和乳汁的质量,还影响奶牛的繁殖性能~([1-2])。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奶牛高产奶量的追求,奶牛酮病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因此,治疗和预防奶牛酮病已经成为奶牛饲养中的重要组成。1奶牛酮病的病因1.1饲粮营养不均衡或供给不足饲粮供应不足、饲料品质差、饲料单一、日粮不平  相似文献   

7.
奶牛酮病是奶牛养殖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代谢病,主要以血酮、尿酮、乳酮症为特征,主要多发生于高产奶牛,不仅可导致奶牛泌乳量和乳品质下降,而且还可引起一系列疾病,危害性非常严重,常给奶牛养殖产业发展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对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且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奶牛醋酮血病是奶牛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以精神异常、瘤胃代谢紊乱、酮血、酮尿及酮乳和低血糖症为特征的酮体酸中毒症。多见于营养好的3~6胎的高产奶牛,一般在产后3周左右发病,  相似文献   

9.
南京农业大学实习牧场1983年9月至1984年1月发生的奶牛亚临床酮病是由于饲料中无氮浸出物比例偏低,能量和蛋白质比例不当,导致能量物质尤其是生糖先质相对缺乏,而使母牛体内发生能量负平衡所致。在该场35头血,乳采样母牛中,先后有13头发生亚临床酮病。其生化特征为酮血症,乳丙酮水平升高,伴有血糖浓度轻度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血清总蛋白浓度有升高趋势。亚临床酮病在产犊后10—30天发病率最高。早期诊断亚临床酮病应着重考虑母牛的发病时间、饲养病史,泌乳量以及血、乳生化分析的结果。为防治此病,可在饲料配方中添加高能饲料如玉米等。  相似文献   

10.
奶牛酮病,是泌乳奶牛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致.常发生于产犊前后10~15d.一般多发生于第2~5胎的高产奶牛,第6胎以后的奶牛泌乳量逐渐下降,酮病发生率较少.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产奶量下降、酮血、酮乳、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间有神经症状,酮病奶牛所产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且随着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酮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1.
奶牛酮病是奶牛在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酮血、酮乳、酮尿升高,血糖、泌乳量降低、消化能力降低为主要特征,严重时可导致奶牛淘汰,危害性非常严重,常给奶牛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论文结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就奶牛酮病的病因进行详细概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防控奶牛酮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工作中观察到,奶牛场酮病时而发生,严重影响牛奶的质量和奶牛健康,给奶牛专业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给初成气候的奶产业带来很大的撞击。1酮病酮病是血液中酮体的增高,主要是β—羟丁酸增高。临床上以酮血、酮尿和酮乳、精神异常、消化功能障碍等为特征。原发性酮血病一般多发生于饲养良好和产乳量较高的母牛,但在饲养条件很差而产乳量较高的奶牛也有发生,称为消耗性酮病。  相似文献   

13.
郭勇 《农村科技》2011,(8):60-60
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特征为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乳产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4.
奶牛酮病是体内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功能失调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因为葡萄糖前体物质供给不足引发的一种疾病.酮病的主要表现为奶牛产奶量下降、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间有神经症状等.对奶牛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免疫功能、牛奶质量都会产生影响.本文从奶牛酮病发病机理、病因、临床症状、危害、治疗、预防进行...  相似文献   

15.
牛酮病精料饲喂过多,粗纤维不足或因产前、产后采食量下降,引起消化不良,奶牛体内挥发性脂肪酸减少,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从而使机体内血糖浓度下降,酮体生成增多,发生酮血症、酮尿症或酮乳症,总称为酮症。瘤胃酸中毒奶牛由于采食了过多的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精料,如谷物、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奶牛酮血病发病原因及诊断防治,实践证明随着养牛业的兴起以及产奶量的大幅提高,营养代谢病日趋增多和重要,奶牛酮血病亦称牛酮血病,主要是由于日粮中糖和生糖物质不足,以致脂肪代谢障碍,导致大量酮体(主要是β-羟丁酸)在体内蓄积,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顽固性消化不良,一定的神经症状,呼出气带有丙酮味以及酮血酮尿酮乳等变化,多发生于产奶量高的乳牛。  相似文献   

17.
奶牛酮病是由各种病因造成泌乳奶牛体内缺糖,由此引起体脂分解、大量酮体生成并蓄积而出现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又称为醋酮血病、母牛热、产后消化不良及低糖血性酮病。临床上以消化功能障碍、血酮、尿酮及乳酮含量增高,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为特征。主要发生于经产而营养良好的高产乳牛,以3~6胎母牛发病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发病较多。我国高产乳牛群酮病的发病率约10%左右。  相似文献   

18.
贵州地区黑白花奶牛酮病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用血糖/血酮仪测试80头黑白花奶牛泌乳期血酮水平,分析血酮水平与胎次、泌乳月及日产奶量的关系,对贵州地区奶牛酮病作出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地区临床型奶牛酮病发病率为2.5%,亚临床型奶牛酮病发病率为12.5%;各胎次血酮水平无显著差异;第1泌乳月血酮水平显著高于第3以上泌乳月血酮水平;日产奶量在30kg以上时,血酮水平显著升高,奶牛处于亚临床型酮病状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奶牛业的迅猛发展,奶牛营养代谢病的比例逐渐增多,尤其是奶牛酮病.奶牛酮病是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代谢性疾病,其实质是葡萄糖前体物供给不足.该病是一种以产奶量下降、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间有神经症状为特征.主要发生于泌乳的最初30天内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其产的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随着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有逐渐多发、群发的倾向.一般多发生于第2~5胎的高产奶牛,第6胎以后的奶牛泌乳量逐渐下降,酮病发生率也很少.  相似文献   

20.
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性代谢性疾病,其实质是葡萄糖前体物供给不足。该病是一种以产奶量下降、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间有神经症状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