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本文根据近几年的试验、示范,制定了白条党参50 cm地膜露头栽培的地块选择、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索适合陇西县的党参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本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地膜党参露头栽培比白地膜党参露头栽培和露地栽培的产量高。  相似文献   

3.
在陇西县进行了白条党参幅宽50 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株行距为5 cm×25 cm条件下,白条党参根长26.9 cm,根直径0.83 cm,一等品率41.56%;折合产量最高,为9 370 kg/hm2。可以得出,在陇西自然生态条件下,党参50 cm地膜露头栽培最佳株行距为5 cm×25 cm。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旱地地膜党参栽培管理技术,包括生物学特性、种植地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内容,以期为旱地地膜党参栽培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模式对陇西白条党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陇西白条党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幅宽35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和幅宽50 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均能提高陇西白条党参的产量和品质。在抗旱保墒和提升产量品质方面,采用幅宽35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的效果最好,鲜重产量可达5 542.5kg/hm~2,较幅宽50 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增产17.7%,较常规栽培模式增产35.1%;折干比达到2.55∶1,干重产量可达2 173.5kg/hm~2;根长达29.7cm、根粗达1.33cm、鲜根重达18.2 g。  相似文献   

6.
白条党参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规范了白条党参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施肥、种苗选择、地膜露头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挖、产地初加工、贮藏等环节。  相似文献   

7.
地膜井窖式移栽适宜烟苗素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适合贵州市贵定县烟区地膜井窖式烟苗移栽的最佳烟苗素质,比较了不同素质烟苗地膜井窖式移栽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当地的地膜井窖式小苗移栽最佳烟苗素质要具备剪叶1~2次、苗龄45-60 d、茎高4~8 cm、功能叶4~7片/株。该结果为当地全面推广烤烟地膜井窖式移栽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扎佐镇水稻的优质、高产、高效,进行了2个水稻品种的旱育保姆+无坊布旱地育秧移栽连片种植示范。结果表明:旱育保姆+无坊布育秧移栽和常规地膜育秧移栽2个水稻品种T优210和金优207的生育期相差不大;株高、分蘖数、白根数和叶片数均是旱育保姆+无坊布育秧移栽的高于常规地膜育秧移栽。T优210和金优207的亩产量均以旱育保姆+无坊布育秧移栽的较高,分别比常规地膜育秧移栽的增产9.9%和9.5%。  相似文献   

9.
烤烟井窖式小苗移栽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大面积推广烤烟井窖式小苗移栽技术,解决铜仁乃至贵州烤烟适期移栽烟苗不壮的问题,促进烟叶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井窖式小苗移栽的基本技术指标及其应用基础角度对烤烟井窖式小苗移栽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烤烟井窖式小苗移栽技术最佳井窖规格为井窖口呈圆形(直径8~9cm,深度以移栽烟苗高度距井窖口2~3cm为好);铜仁市800m以下海拔烟区,烤烟井窖式小苗移栽的最佳移栽期为4月10—20日,800m以上烟区烤烟井窖式小苗移栽的最佳移栽期为4月15—25日;地膜井窖式小苗移栽的垄体以高度25~30cm、宽度60~70cm为宜,非地膜井窖式小苗移栽的起垄高度以25~35cm、宽度70~90cm为宜;当垄体土壤水分好时的最小定根水用量以60~100mL/穴为好,当土壤水分达中等时的最小定根水以100~150mL/穴为好,当土壤水分较差时最小定根水以150~200mL/穴为宜。2011年,铜仁市示范推广1 466.66hm2,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休闲期施肥覆盖对旱地小麦越冬期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休闲期不同施肥、不同覆盖对旱地小麦越冬期0~20cm土壤蓄水量、农艺性状、倒二叶POD和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从而通过改革耕作技术,达到形成冬前壮苗的目的。结果表明:休闲期施农家肥可增加旱地小麦越冬期0~20cm土壤蓄水量,可增加越冬期分蘖数、单株干重,显著增加倒二叶的POD、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无论施农家肥与否,0~20cm土壤蓄水量、单株干重、POD和SOD活性均以渗水地膜覆盖最高,不覆盖显著最低,液态地膜居中,且渗水地膜处理较液态地膜和不覆盖处理可显著增加0~20cm土壤蓄水量和单株干重;MDA含量以不覆盖最高,液态地膜覆盖居中,渗水地膜覆盖条件处理最低。可见,旱地小麦采用休闲期施农家肥+渗水地膜覆盖的栽培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壤蓄水量,促进旱地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11.
黄芪是近年来岷县高寒阴湿区大面积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具有产量高,收入稳定,有较强的抗御干旱、冰雹袭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从1990年约1000亩发展到现在超过10万多亩,栽培模式从露地沟栽发展到白地膜直播栽培、白地膜全覆盖栽培到现在的黑地膜覆盖露头栽培,栽培技术更加成熟完善。现总结出高寒阴湿区黄芪种苗繁育技术,供广大药农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覆盖物对山地板栗园土壤性状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物对瘠薄山地板栗园土壤环境因子及板栗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合理选择幼树抚育阶段的覆盖方式提供科学参考。选取黑地膜、黑地布、毛毡、白地膜作为覆盖材料,以清耕为对照,对不同覆盖处理下的土壤温度、水分、容重、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板栗幼苗的生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覆盖处理均可大幅提高地表温度,白地膜对提高10~30 cm土层温度最明显,而毛毡处理的10~30 cm土层温度最低,且温度变化最小,最适合根系生长。所有覆盖均能增强土壤保水能力,其中黑地膜与白地膜覆盖对提高0~20 cm土层含水量效果最明显,毛毡处理则对提高20~30 cm土层含水量效果最好,而白地膜处理可引发土壤水分向表层聚集现象。4种覆盖方式均可降低0~30 cm土层容重,有助于保持土壤疏松状态;但均不能提高土壤蔗糖转化酶与酸性磷酸酶活性,因此不利于土壤有机碳转化与有机磷矿化。黑地膜、毛毡和白地膜可提高蛋白酶活性,仅有白地膜可提高脲酶活性。黑地布、毛毡、白地膜覆盖均可增加微生物总数,而黑地膜则降低了微生物总数。毛毡对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效果最显著,较清耕分别提高了2.2倍和37.0%。仅白地膜可增加真菌数量,但并不显著。4种覆盖处理均能增加侧根长和出苗率,但不能诱导更多侧根的发生。毛毡覆盖可显著促进主根的伸长生长、地上部生长和幼苗生物量,并对提高出苗率具有显著效果,因此最有利于板栗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薄地垄宽在1.2m,株距57cm,每亩株数1089株。按株距57cm在垄面挖大穴,穴面宽度一般30cm,深度25cm以上,栽后覆盖地膜,烟苗顶端与地膜的距离20cm高。"3月28日,在武定县猫街镇仁兴村烤烟连片区,烤烟技术指导员正在向前来参加培训的烟农讲授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栽培技术,以解决烟苗移栽初期因水源不足而导致的苗小抵御能力差等问题。大旱之年,武定县力推科技兴农,让科技在春耕生产中唱主角。为打好春耕"科技牌",春节前,该县抽调工作经验丰富的农业科技人员组成师资队伍,在县农技  相似文献   

14.
党参露头覆膜规范化栽培技术种苗头部处于土内膜外,保证了党参顺利出苗和防止烧苗现象的发生,起到抗旱防涝的作用,便于机械收挖;地膜可重复利用;减少了人工放苗和除草的工序;通过剪茎,抑制了党参藤蔓的徒长和养分的控制,通风透光,减少病害;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曹志强,甘肃省定西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他多年坚守在中药材种植一线,成功总结并推广黄芪、党参地膜露头覆盖栽培技术,带领药农在定西市推广栽植金银花1.7万余亩。他把技术带给农民,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曾获国家、省、市各类科技奖10多项。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地膜的谷地杂草防除效果和土壤水温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膜具有集雨、增温和防治杂草的效果,利用地膜覆盖可大幅度提高旱地农田的产出。为了给谷子生产上合理选择地膜类型提供技术指导,选取7种不同厚度、颜色、降解特点的地膜(厚型普通白膜、普通白膜、普通黑膜、降解白膜A类、降解白膜B类、降解白膜c类和降解黑膜)进行谷子覆膜栽培,研究了不同类型地膜对谷子产量、杂草防除效果和0~5 cm土壤水温效应的影响,并目测了地膜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地膜类型对谷子产量和膜下杂草干重均有极显著的影响,产量顺序为普通白膜厚型普通白膜降解白膜B类普通黑膜降解白膜C类降解白膜A类降解黑膜,其中,普通白膜处理与其他处理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膜下杂草干重顺序为普通黑膜厚型普通白膜降解黑膜普通白膜降解白膜C类降解白膜A类降解白膜B类,其中,普通黑膜处理仅与厚型普通白膜处理差异为显著水平,而与其他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同地膜处理的覆膜早期与后期的膜下土壤水温效应有所差异,地膜类型对覆膜早期的土壤温度和电导率有极显著影响,而对含水量影响不大;对覆膜后期的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有极显著影响,而对土壤温度影响不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谷子产量仅与覆膜早期的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4种降解膜中,生物降解膜(降解白膜A类)的降解率最高,其他降解膜的降解效果均不明显。普通白膜覆盖对谷子高产效果最好,普通黑膜覆盖对防控谷田杂草效果最好,生物降解膜(降解白膜A类)的降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沟种移膜能提高5cm 土壤温度3~5℃和0~10cm 土壤含水量2.6%~6.0%,旱地棉花出苗率比平覆地膜、穴播、露地播种、水种包包播种和撵墒播种分别增加10.2%、20.0%、34.1%、39.2%和61.3%。病株率比平覆地膜、平覆沟种减少13.5%~20.3%,死苗率减少15.1%~21.0%.比露地、平覆地膜主根入土深20~30cm,侧根增加5~10条.地膜可连用2~3年,比一般覆膜亩节支17.6元,且减少残膜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种苗选择、覆膜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陇西县甘草50 cm地膜露头栽培技术,以期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旱地党参立式深旋耕作水肥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选地整地施肥、立式深旋、移栽、覆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种子收获、块茎采挖、残膜回收、产地初加工、贮藏等方面总结了旱地党参立式深旋耕作水肥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移栽地膜棉减产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品种选用、覆膜质量、田间管理等方面分析移栽地膜棉减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提高移栽地膜棉产量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