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根据上半年农区蝗虫发生情况,结合蝗区生境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经综合分析,7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植物保护站发布了《植保情况》(2013年第11期)文件,预计秋季土蝗在北疆地区偏轻发生,局部可达中等发生程度,亚洲飞蝗  相似文献   

2.
据专家预测.今年秋季飞蝗发生面积1200万亩,渤海湾沿海、黄河中下游滩区、海南岛等地将出现高密度蝗群,地面应急防治任务在800万亩以上。此外,内蒙古、河北坝上地区、山西大同、新疆等北方农牧交错区的土蝗仍将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将达300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北地区亚洲飞蝗绿色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有效地治理亚洲飞蝗灾害,必须改变防治策略,加大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比重,科学运用各种方法,逐步实现对亚洲飞蝗的可持续治理。亚洲飞蝗的生物学特性复杂,目前对这种突发、迁移性害虫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栖息环境和发生规律尚不明确。笔者详细介绍了亚洲飞蝗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方法。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对于亚洲飞蝗的防控,应以预防为主,综合考虑治蝗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预测分析,2003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其中东亚飞蝗、草地螟、稻飞虱等迁飞性害虫和小麦条锈病等流行性病害发生将达4级(1级:轻发生,2级:偏轻发生,3级:中等发生,4级:偏重发生,5级:大发生),土蝗、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烟粉虱等害虫发生范围将继续扩大。蝗虫预计2003年东亚飞蝗夏蝗发生面积1500万亩,达到防治指标面积1200万亩,接近近几年发生水平。其中冀、鲁、豫的渤海湾蝗区、黄河滩蝗区及部分湖库蝗区发生5级,津、陕、辽、晋、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态类型蝗区东亚飞蝗发生期气象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欣璞  姚树然 《华北农学报》2007,22(B10):204-208
气象条件是影响东亚飞蝗发生期早晚的重要因子,建立发生期的气象因子预报对虫害的防治十分必要。通过对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蝗区东亚飞蝗1980—2003年发生期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用合成分析法进行分析,筛选影响东亚飞蝗发生期早晚的关键气象因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不同生态类型蝗区东亚飞蝗发生期的预报方程。通过历史回查,并在2004年至2005年进行试报,误差一般在4d以内,可以纳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6.
<正> 近来,我国环渤海湾沿海湖库区、黄河下游部分滩区、微山湖区及沿淮部分地区夏季飞蝗呈现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约2200万亩,比2001年扩大了400万亩。农业部近日在郑州召开全国飞蝗防治工作会议,紧急部署防治行动。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连年干旱,生态环境恶化,加上2001年秋季残蝗基数大,冬春气候适宜蝗卵越冬、出土,上述综合因素导致今年夏季飞蝗呈现偏重发生态势。农业部蝗灾防治指挥部统计,6月份以来,山东、河北等14个省区发生蝗灾达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农业部蝗灾防治指挥部在成都召开西藏飞蝗联防工作会议,总结2008年防治工作,对今年西藏飞蝗防治工作进行部署。会议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坚决打好蝗虫防治这场硬仗,为西藏、四川、青海三省区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应用AFLP技术对东亚飞蝗在8个种群间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用SPSS11.5软件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亚飞蝗在8个种群间存在遗传分化,同属于沿海蝗区的山东东营与河北黄骅、玉田种群间的关系较近,属于内涝蝗区的河南汝南与属于河泛蝗区的河南兰考、濮阳、武陟种群间聚为一类,但关系相对较远,而有一定地理隔离的河南灵宝种群单独为一类;同时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呈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2003—2005年在河南黄河滩区进行的生物农药防治东亚飞蝗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杀蝗绿僵菌ULV对东亚飞蝗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400~500ml/hm2药后15d的平均校正防效达98%以上,与对照药剂0.4%锐劲特(Regent)ULV和75%马拉硫磷(Malathin) ULV1500ml/hm2 2个处理的防效相当,且对田间主要天敌蜘蛛、步甲、蚂蚁等影响很小,对生态环境无毒副作用,符合环保和蝗区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03-2005年在河南黄河滩区进行的生物农药防治东亚飞蝗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杀蝗绿僵菌ULV对东亚飞蝗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400-500ml/hm^2药后15d的平均校正防效达98%以上,与对照药剂0.4%锐劲特(Regent)ULV和75%马拉硫磷(Malathin)ULV1500ml/hm^2个处理的防效相当。且对田间主要天敌蜘蛛、步甲、蚂蚁等影响很小,对生态环境无毒副作用,符合环保和蝗区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正>1.东亚飞蝗。预计秋蝗总体中等发生。其中,山西运城黄河滩蝗区局部有偏重发生的可能,环渤海湾、华北湖库和黄河中下游滩区其他大部蝗区中等发生,其余蝗区偏轻发生。在山西永济、万荣,山东河口、垦利、沾化,河北黄骅、安新、冀州,河南濮阳、台前、中牟、惠济,陕西大荔等地可能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预计秋蝗发生  相似文献   

12.
植保资讯     
<正>山东今年治蝗用上飞机精准施药今年,山东省东亚飞蝗夏蝗属于中等偏重发生年份,发生程度轻于大发生年份,重于常年。截至6月19日,全省夏蝗发生面积400多万亩,尤其北部东营、滨州等渤海湾蝗区发生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13.
<正> 重点蝗区虫害将偏重发生预计山东省东营、滨州、潍坊等沿海蝗区大发生,济宁、菏泽、泰安、枣庄、济南等湖区、库区、黄河滩区、山区中等偏重发生,沿海蝗区将出现高密度蝗片,预计全省达到防治指标的发生面积470万亩。由于秋蝗发生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各种农作物生长茂盛,蝗虫隐蔽性强,加之蝗区以外的散生飞蝗迁移集中,秋蝗面积仍然较大。据全省八个有蝗市9月下旬普查,秋残蝗面积仍然比较大,残蝗密度也较高。虽然去年冬  相似文献   

14.
<正>据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通报,该省2014年飞机治蝗工作圆满结束,累计飞行15架次,作业28.5万亩。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今年东亚飞蝗夏蝗在河南中度发生,整体发生程度与前几年相当。为在最短时间内控制蝗害发生,最大程度压低残蝗密度,减轻秋季治蝗压力,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指挥部决定对长垣、封丘、原阳、武陟、中牟、惠济、巩义、开封、兰考等9个县(区)进行飞防。上述9个县均为本省重点蝗区,今年夏蝗发生84.5万亩,达标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山西省永济市蝗区突发2500亩高密度东亚飞蝗,其中伍姓湖内涝蝗区的开张镇农田发生近1000亩,高密度蝗点200余亩,一般密度为500~800头/平方米,最高为1500头/平方米。各虫龄比率为:1龄占15%,2龄占60%,3龄占20%,4龄以上占5%;群居性蝗蝻比例为95%。蒲州河泛蝗区发生地点在韩家庄西河滩农田,发生面积  相似文献   

16.
3种生物农药及植物源农药防治东亚飞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5—2006年在河南省中牟县黄河滩区利用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常用化学农药防治东亚飞蝗的田间笼罩试验结果表明:30%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167ml/hm2、250ml/hm2,药后14d的平均防效可达到90%左右,1%苦皮藤素乳油300ml/hm2、0.3%苦参碱水剂900ml/hm2两个处理的平均防效均达到90%以上,与中毒化学农药氟虫腈的防效接近,而优于低毒化学农药马拉硫磷的防效。鉴于杀蝗绿僵菌、苦皮藤素、苦参碱三种药剂均为低毒的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可作为替代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用于东亚飞蝗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散居型是东亚飞蝗的一个重要生态型。对散居型蝗虫行为的深入研究为飞蝗的防治和预报提供重要依据。采用行为生物测定和触角电位测定(EAG)的方法对来自于群居型和散居型蝗虫的化学信息素对散居型东亚飞蝗聚集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群居型蝗蝻粪便释放出的化学信息素对散居型蝗蝻有明显的聚集作用;散居型蝗蝻对所测试的不同龄期群居型蝗蝻信息素均表现出明显的电生理反应,其中粪便抽提物的电生理活性较强,散居型蝗蝻对来自于相同龄期或较高龄期的群居型蝗蝻的化学信息素的电生理反应较强,其中,雄性比雌性敏感;群居型成蝗粪便信息素抽提物对散居蝗蝻有明显的电生理活性,雄性成蝗释放出的化学信息素电生理活性较高;散居型蝗蝻对来自于散居型蝗虫的化学信息素也有一定电生理反应,但反应不明显。散居型飞蝗的行为和型变与环境中的化学信息有密切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正>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根据蝗区各县7月上旬监测调查结果,结合历史资料及气象预报综合分析,预计:1.秋季东亚飞蝗将偏轻发生,局地有高密度蝗点出现,发生面积67万亩,虫口达标面积30万亩。蝗蝻出土盛期预计在7月25日至8月3日,三龄蝗蝻盛期在月日,发生期与历年相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四川省植物保护站预计2018年全省大春作物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其中水稻病虫害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6500万亩次;玉米病虫害中等发生,局部偏重(3(4)级),面积2200万亩次;西藏飞蝗中等发生,局部偏重(3(4)级),发生面积130万亩;马铃薯晚疫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3(4)级),发生面积200万亩。主要病虫有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螟虫、玉米叶斑病、玉米纹枯病、马铃薯晚疫病和西藏飞蝗。一、水稻病虫害稻瘟病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3(4)级),发生面积300万亩次,川东北、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中下旬,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相关专家赴甘肃、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山西7省17市(州)27县(区),联合基层技术人员完成了小麦条锈病、二点委夜蛾、棉铃虫、玉米螟和东亚飞蝗等重大病虫的越冬基数调查,并结合病虫越冬影响因素对明年发生态势做出初步判断。小麦条锈病在甘肃秋苗零星发病,显症时间晚、整体病情轻,为发病较轻年份。实地调查定西、临夏、平凉和天水的51块麦田约84亩,病田率91.4%,病点率72.9%,平均病叶率0.9%。在河北南大港、山西永济的蝗区挖见东亚飞蝗蝗卵,其中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