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是  海波 《福建农业》2013,(11):31-31
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元坑镇际下养殖基地)从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引进水产良种"福瑞鲤",经过驯养、选育和人工催产繁育,已成功繁育出2000多万尾水花鱼苗,目前长势良好,成为全县首家成功人工繁育福瑞鲤良种鱼苗的企业,填补了该项目在顺昌县人工繁育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培育的异育银鲫"中科3号"获得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GS01-002-2007)。  相似文献   

3.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桂建芳研究员等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新品种,该品种已获全国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为GS01-002-2007。该品种现已在全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凡纳滨对虾"兴海1号"、三角帆蚌"申紫1号"、异育银鲫"中科5号"等19个水产新品种通过审定。具体品种介绍如下。一、异育银鲫"中科5号"亲本来源:遗传标记鉴别的银鲫雌核生殖系E系、团头鲂、兴国红鲤。品种简介:该品种是1995年利用团头鲂精子激活银鲫E系的卵子,再经冷休克处理获得携带团头鲂遗传物质的雌核生殖核心群体的基础上,以生长速度和抗病性为目标性状,采用雌核生殖  相似文献   

5.
异育银鲫"中科3号"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我国科研人员从筛选出的少数银鲫优良个体,经异精雌核发育增殖、多代生长对比养殖试验,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选育出的异育银鲫"中科3号"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农业部公布的适宜推广养殖的名优鲫鱼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得到大面积推广,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生物学特性及低洼盐碱地池塘主养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7.
石殿军 《农技服务》2012,29(9):1061-1062
在养殖异育银鲫"中科3号"池塘中,放养规格为5~6 cm异育银鲫"中科3号"18 000尾/hm2、规格为1.5~2.0 cm青虾300 000尾/hm2、规格为11 cm细鳞斜颌鲴300尾及一定数量的鲢鳙鱼,经过6个月养殖,收获异育银鲫"中科3号"商品鱼5 449 kg/hm2,最大个体307 kg/hm2,最小个体159 g/hm2,平均规格216 g/hm2,成活率81.4%,收获青虾336 kg/hm2,利润32 220元/hm2。  相似文献   

8.
桑石磊 《农技服务》2014,(5):156-157
采用常规测量法测定丰产鲫和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形态特征,在水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主要生长性状为:60d后,平均全长15.47cm,平均体重58.25g,150d后,平均全长17.49cm,平均体重84.25g,270d后平均全长19.46cm,平均体重128.05g;丰产鲫的主要生长性状为:60d后,平均全长16.05cm,平均体重65.85g,150d后,平均全长18.33cm,平均体重98.24g,270d后平均全长20.48cm,平均体重150.25g。从两种鱼同池饲养生长对照来看,异育银鲫"中科3号"日增长率、日增重率分别比丰产鲫高0.02%、0.02%。试验结果显示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一个比较有前途的养殖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中科3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历时10余年研发培育出的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于2008年获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 生长习性 "中科3号"是典型的底层鱼类,尤其适应在底质肥沃、底栖生物丰富的水体中生长;既可生活在静水和一定流水的江河、湖泊和水库中,又适于在池塘中养殖,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广,在全国各地均可安全越冬,最佳生长水温为25~30℃,在此温度范围内,银鲫摄食旺盛,生长速度快;生长期在长江流域为3~11月,其中7~9月生长速度最快;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水体的pH值、低溶解氧等理化因子亦有较强的耐受力,适宜在各种水体中养殖.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13,(12):39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经多年培育的异育银鲫新品种,已在湖北、江苏、广东等省得到推广应用。与已推广养殖的高体型异育银鲫相比,中科3号具有如下优点:(1)体色银黑,鳞片紧密,不易脱鳞;(2)生长速度快,比高背鲫生长快13.7%~34.4%,  相似文献   

11.
随着异育银鲫"中科3号"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异育银鲫"中科3号"病害日趋增多,尤其是车轮虫的危害程度逐步加剧。一、发病情况车轮虫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严重感染时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能够引起病鱼大批死  相似文献   

12.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异育银鲫第3代新品种,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适应性强,养殖效益可观。该研究以异育银鲫"中科3号"为主体鱼,采用多品种混合养殖,养殖全程应用微孔增氧技术。结果表明:总产值167 740.8元/hm2,平均利润33 605.85元/hm2,投入产出比1∶1.25,养殖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更好地指导和推广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养殖提供参考。[方法]设置3个密度梯度(Ⅰ号池150万尾/hm2、Ⅱ号池300万尾/hm2、Ⅲ号池450万尾/hm2)进行了培育对比试验,探讨不同培育密度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成活率及生长效果的影响。[结果]Ⅰ试验池和Ⅱ试验池苗种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0.32%/d和10.14%/d,成活率分别为81.8%和82.6%,2个池塘差异不大,但均大于Ⅲ号试验池(特定生长率为9.42%/d,成活率为73.7%)。[结论]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培育的适宜密度应控制在270万~330万尾/hm2。  相似文献   

14.
正异育银鲫新品种"中科5号"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培育,在高产、抗病能力及食用方面有优势。据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长殷战介绍,研究所自20世纪80年代起,利用其他鱼类的异源精子刺激银鲫卵子雌核生殖以及银鲫独特的多  相似文献   

15.
<正>中科3号异育银鲫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高体型异育银鲫与平背型异育银鲫为材料培育而来的异育银鲫新品种,已经过国家审定,适宜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可控水体内养殖。中科3号生长速度较推广养殖的高体型异育银鲫(高背鲫)快13.7%~34.4%,出肉率高6%以上,遗传性状稳定,体色银灰,鳞片紧密,不易脱鳞,碘泡  相似文献   

16.
2012年9月5日,在福建省明溪县狮窠村木薯示范试验基地,20多个外引木薯新品长势喜人,农技员仔细观察并记录着各品类木薯生长情况。新品"华南11号"因其出苗率高、产量及淀粉含量高、抗逆性强,有望2013年在县里推广开来,这是该县继良种"华南205号"推广后又一规模化种植的木薯新品。  相似文献   

17.
正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是我国海产蟹类第1个人工选育新品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选育,2012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亲本来源于我国沿海四个地理群体(莱州湾、海州湾、鸭绿江口、舟山)。该品种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全甲宽变异系数小、规格整齐,可用于大规格商品蟹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中科3号异育银鲫(见第24页图5)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第3代新品种。中科3号异育银鲫是典型的底层鱼类,尤其适宜在底质肥沃、底栖生物丰富的水体中生长。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广,在全国各地均可安全越冬,最佳生长水温25~30℃,银鲫摄食旺盛,生长速度快。长江流域生长期为3~11月,其中7~9月生长速度最快。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水体的p H值、低溶解氧等亦有较强的耐受力,适宜在各种可控水体  相似文献   

19.
6月22日,福建省大成水产良种繁育试验中心承担的"美洲黑石斑引种繁育与养殖试验示范"重点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是2007年省海洋与渔业局第一批重点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20.
2012~2013年在福建省南平市水产良种场内进行了斑鳜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应用该人工繁育技术,2012年育成夏花16.5×104尾,平均成活率45.6%;2013年育成夏花共36.0×104尾,平均成活率53.9%;2013年采用仿生态法培育大规格的夏花冬片苗种3.5万尾,培育成活率达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