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大棚葡萄是新兴产业,是广大果农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树体、花果、肥水、温度、湿度、光照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大棚葡萄春季管理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当地葡萄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棚葡萄栽培具有明显优势,栽培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分时间段总结了山东地区的大棚葡萄温度、水分、植保等方面的管理方法,以期对生产者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3.
灰霉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温室大棚葡萄的花序、嫩梢和幼果,是温室和大棚葡萄生产中的大敌,发生严重时造成绝产。  相似文献   

4.
茶渣有机无机活性肥改良大棚葡萄土壤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连作10年以上大棚栽培老葡萄为试材,采用茶渣有机无机活性肥(简称茶渣肥,TF,下同)改良土壤,结果表明:施用茶渣肥,大棚葡萄着色早,早熟1-2d天,在一定程度上有减轻病虫害发生趋势,提高葡萄外观品质;可溶性固形物与茶渣肥施用量呈明显正相关;果肉的硬度、黏度与茶渣肥施用量关系则呈抛物线变化;在控制葡萄果穗数量的前提下,增施茶渣肥能增加果穗、果粒重量,从而增加产量和收益。从大棚葡萄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经济角度综合考虑,大棚葡萄以茶渣肥施用量2250kg/hm2为最佳施肥数量。  相似文献   

5.
正山西省侯马市新田乡北王村邱文杰,2014年栽植大棚葡萄10.8亩,共6个大棚,主要品种为藤稔,2015年挂果。2015-2017年亩产量分别达1000千克、1500千克、2500千克,亩收益也逐年大幅提高,分别为2万元、3.9万元、8万元。根据邱文杰的经验,笔者总结出大棚葡萄"三高三适"丰产优质栽培技术,供广大葡萄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立足重庆市大足区的自然生态特点,详细介绍了该区葡萄温室大棚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刘庆伦等 《中国种业》2010,(Z1):115-116
<正>大棚葡萄栽培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山东阳谷地区露地葡萄栽培上病害多、坐果率低、品种单调及品质次等几大难题。使葡萄提早或延后成熟,并使露地难以栽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黑河林科所于1987年进行葡萄栽培研究,引进乍娜、红香水、巨峰等品种,于大棚中盆栽,培养接穗材料。同时在市郊山上采集山葡萄籽,播种培育砧木。随后将二者嫁接,进入大棚栽培,以后又进一步摸索出适合寒冷地区采用的全套葡萄露地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种植葡萄,是黑龙江地区葡萄生产中常见和主要的一种模式,其充分利用了黑龙江的气候特点和葡萄品种特性,将适宜葡萄品种进行密植栽培,并与肥、水、温控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措施结合,起到增加产量和获得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在黑龙江绥棱县靠山乡的果蔬科技示范园区内,一栋栋大棚整齐地排列着,虽已是数九隆冬,但这些被白雪覆盖的大棚就像一颗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在慢慢地破土而出。园区里有81栋大棚属于北茉莉葡萄专业种植合作社,去年销售葡萄56万斤,纯收入198.5万元。合作社理事长李园园是靠山乡光芒村人,从2012年创业至今,她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的华丽转身。穷则思变,李园园全家五口人,就靠3公顷多地生活,一年  相似文献   

11.
<正>连片的葡萄大棚蔚为壮观,葡萄架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果实,村民们在果园里忙着打理枝叶……近日,有"中国南方吐鲁番"之称的广西兴安县15万亩葡萄丰收在望。"再过一个来月,这些葡萄就能上市了。"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溶江镇莲塘村葡萄种植基地的果园里,70岁的庄作人和老伴一边小心翼翼地给葡萄套袋,一边和笔者聊天,"套了袋可以防虫,就不用打农药了,葡萄无‘农残’,果  相似文献   

12.
温室葡萄生育期管理及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2012—2014年在民勤县中陶村葡萄温室大棚内安装的小气候观测仪,运用温室内的温度观测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适宜温室葡萄生产管理措施、覆膜期温室内、外温度的变化及灾害天气对温室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内温度明显高于温室外温度,温室内、外温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且温室内温度随温室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晴天、多云天、阴天温室内、外温度变化有所不同,晴天日变化比多云天和阴天明显得多。适宜的温室内温度对葡萄的生长发育较为有利,温室内温度太高或太低及其灾害性天气对葡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温室葡萄灾害天气的防御措施。通过分析将为温室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进一步提升了气象为特色农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波食用菌种植园所在的滨海镇是中国大棚葡萄之乡,该镇及周边种植着2 600多公顷葡萄,每年修剪产生上万吨葡萄枝条。食用菌种植园将废弃的葡萄枝条剪切、研磨成枝屑,成为生产秀珍菇的基质原料,实现废物再利用。经试验,用葡萄枝屑替代棉籽壳粉末栽培秀珍菇取得了成功。2010—2012年,该种植园扩大葡萄枝屑基质栽培比例,每年利用17公顷葡萄园里的5万公斤葡萄枝栽培秀珍菇,可年节省成本8万多元。同时,还利用秀珍菇菌糠覆盖种植马铃薯,延长  相似文献   

14.
塑料大棚内麻地膜覆盖草莓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明确麻地膜在大棚内覆盖栽培对作物的影响特点,在大棚和露地同时进行不同地膜覆盖草莓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麻地膜在大棚内覆盖的增温、保水效应比在露地大,能够提早草莓开花结果,显著提高产量。大棚和露地不同种植环境与不同覆盖处理间的互作效应极显著。麻地膜在大棚内的增产效果更好,比无覆盖增产12.8%,比塑料地膜增产1.73%。麻地膜比无覆盖在大棚内的增产幅度要比在露地多增产4.3%。  相似文献   

15.
我市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季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露地栽培葡萄丹花期往往遇低温阴雨坐果受到影响,7、8月份葡萄成熟期又遇高温或台风大雨,导致炭疽病、霜霉病、白腐病、裂果病暴发,特别是抗病力较差的峰后葡萄,露地栽培难以取得成功。采用大棚避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新疆兵团第六师一○二团设施葡萄大小粒现象的发生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本文以新疆兵团第六师一○二团设施葡萄"里扎马特"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葡萄大小粒情况以及大棚管理情况等内容,并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了新疆兵团第六师一○二团设施葡萄大小粒现象发生原因,为防止设施葡萄出现大小粒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兵团第六师一○二团设施葡萄由于未使用有机肥作为底肥、未能按植物养分需求规律进行追肥及未合理修剪果树导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协调,加之2018年度气温回升又骤降的原因,致使葡萄生长过旺或抑制花穗分化,是导致葡萄大小粒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调研初步掌握了新疆兵团第六师一○二团设施葡萄大小粒现象发生的原因,调研结果为本区预防设施葡萄出现大小粒现象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职工经济收入,农五师八十六团为加快种植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近几年大力发展保护地蔬菜、葡萄生产,建立了"高产、高效、优质"的设施农业基地,利用温室大棚发展特色瓜果蔬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葡萄幼苗对弱光环境的形态和生长反应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以京玉葡萄(Vitis vinefera L.cv.Jingyu)幼苗为材料,用遮阳网营造弱光环境,研究了葡萄幼苗在弱光环境中的形态和生长反应。京玉葡萄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根生物量比、根冠比和总生物量随遮荫程度的加深而降低;叶生物量比、支持结构生物量比、株高、比茎长、总叶面积、叶面积率和比叶面积增加。这些结果表明葡萄幼苗的形态和生长反应对弱光环境具有生态适应性,弱光环境下葡萄幼苗的比茎长和株高增加有利于葡萄尽快到达有利的光环境,而叶面积率和比叶面积的增加有利于其充分利用弱光环境中有限的光照。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袭卷了整个南方地区,导致葡萄霜霉病席卷葡萄园,湖南告急、湖北告急、广东告急、广西告急、重庆告急……今年的雨季来得比以往都要早,雨水也比以往都要多,很多葡萄园变成了一片汪洋,你的葡萄还好吗?雨季来临,葡萄霜霉病开始不断肆虐整个葡萄种植区,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雨水息息相关,持续不间断降雨给葡萄霜霉病的防治带来了  相似文献   

20.
大棚葡萄冬季修剪的时间和部位是管理中的一个关键技术环节。 冬剪的时间葡萄落叶后的20~30d内,枝蔓的营养向主干及根部积累,这时急于修剪必会引起不良后果。可根据推测,于葡萄树液流动前15~20d结束修剪,这样对剪口愈合没有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