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陕南地区是黄淮地区重要的油菜种植区,由于倒茬及农时的原因,油菜田草害严重,严重制约单产水平的提高。通过对汉中安康地区不同类型油菜田的杂草分布情况及防治现状进行调查,摸清了陕南地区油菜田杂草分布规律,并对杂草综合防治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陕南地区油菜生产中对中早熟油菜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陕南地区的生产实际以及中早熟油菜的特点,从8个方面总结出了陕南地区中早熟油菜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对陕南地区农户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陕南地区油菜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并结合生产实际,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机械播种、田间管理、机械收获等5个方面总结出了陕南油菜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对陕南油菜机械化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油菜早薹早花现象是目前陕南油菜提高单产的限制因素,结合农艺学、气象学理论及实践经验,从品种、气候、土壤肥力栽培因素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油菜早薹早花的原因,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油菜早薹早花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陕南山旱地油菜免耕直播高产的优势,并从选地整地、适期播种、及时间苗与定苗、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高油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明确各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加快陕南地区高油育种进程,利用20对甘蓝型油菜首选的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核心引物,对陕南地区65份含油量达40.58%~53.52%的甘蓝型油菜育种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TSYS-pc1.10e计算材料间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并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using arithmetic average,UPGMA)对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20对SSR核心引物中共筛选出7对最佳引物,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7个条带。供试材料的PIC值分布在0.33~0.86范围内,平均值0.5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54处将65份供试材料划分为两大类群。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较近,不利于陕南地区高油甘蓝型油菜的育种工作。加强种质创新,引进外来优良种质资源并加以改造利用是提高陕南地区高油甘蓝型油菜育种水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不同药剂和农业措施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在陕西关中和陕南不同生态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菌灵、戊唑醇、速克灵均可作为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有效药剂,但以速克灵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0%以上;其施药期为油菜初花-盛花期,施药次数以2次为宜,间隔7~10 d茎叶面喷施.进行药剂防治的同时,在油菜终花初期采取摘除主茎1~1.2 m以下"三叶"措施能进一步提高对菌核病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发挥陕南油菜生产的区位和生态优势,经过多年试验和生产研究,特制定出陕南油菜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为本区域油菜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内容主要包括播前整地、品种选择、适期播种、培育壮苗、移栽密植,以及施肥、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是我国油菜生产发展的方向,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实践,分析了我省陕南油菜全程机械化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我省陕南油菜生产机械化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陕南茶区主要集中在汉中、安康、商洛等地,近年来,陕南茶区茶树病虫害不断增加,且防治难度较大。笔者针对陕南茶区的特有的气候环境特征,通过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该地区茶树病虫害的生物调控技术。以期促进陕南地区茶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油菜移栽是长江流域的主要生产模式,但该生产模式费工费时,效率也不高;同时,我国油菜移栽机的研发缓慢,目前大多处于试验中。因此引进探索2ZB-2大田移植机在油菜移栽上的应用对油菜生产体系提质增效尤为重要。通过试验,初步得出陕南地区适应2ZB-2大田移植机的育苗技术及其油菜苗的大小、形态及田间条件,并根据实践操作提出了该地区油菜机械移栽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全程机械化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是陕西省陕南地区油菜生产提质增效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研发的陕南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已经成熟。实践证明,该技术可实现每公顷用工15个以下,肥、药减施25%,生产成本下降至5 250元/hm2左右,生产油菜子3 000 kg/hm2左右,纯收益7 500元/hm2。  相似文献   

13.
结合陕南油菜生产实际,针对该区长期缺乏油菜全程机械化品种之现状,开展油菜全程机械化品种筛选试验及示范,筛选出适合陕南油菜全程机械化品种,并集成配套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4.
2007-2008年度陕南油菜蚜虫偏重发生,分析其主要原因是2007年秋冬及2008年春季持续干旱,秋苗蚜虫发生较重,药剂防治效果差以及天敌控害作用小等.应加强苗床地和大田秋春季药剂防治,并根据油菜蚜虫发生特点,改进施药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宜陕西省陕南灌区的油菜品种,笔者对2010-2011年参加陕南灌区区域试验的49份杂交油菜品种从综合产量、品质表现、生育期和恢复率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汉油杂06-8、汉油杂07-3、德秦优11和SY06-20等4个杂交油菜品种是适宜在陕南灌区种植的最佳品种.  相似文献   

16.
陕南双低油菜节本增效肥料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双低油菜需肥规律和陕南气候特点、土壤类型、地貌特征、农业生产条件和耕作技术水平,开展了25点次的双低油菜3 414田间肥效试验,化验土样2 230个,通过回归分析和优化配方,对陕南双低油菜节本增效、降污减排的肥料运筹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油菜菌核病俗称烂白梗,是油菜的主要病害,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质量,已成为陕南油菜继续增产的限制因素。本病除为害油菜外,还可为害大白菜、甘蓝、马铃薯、番茄等多种蔬菜。南郑县是陕南稻田油菜种植面积最大县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3.4万亩,据2010年5月在齐力、爱国、强  相似文献   

18.
油菜具有耐旱、耐寒、早熟、丰产、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但在油菜的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存在不足,出现了油菜病虫害高发、单产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当地油菜产业发展。针对甘肃甘南地区油菜生产主要问题,以春油菜为例,总结了油菜现代绿色优质栽培配套技术及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油菜菌核病是严重影响油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对油菜危害程度重、范围广.该文简述了婺源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并提出选择抗性品种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相结合,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陕南梨锈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陕南梨锈病的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陕西地区梨锈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