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样方标准地调查法"研究了依兰国营林场不同林分结构内柞树的生长状况,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得到柞树在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柞树纯林中的生长状况排序。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内柞树的胸径年均生长量、树高年均生长量和材积年均生长量3项指标在18~42 a之间均明显高于阔叶混交林内柞树和柞树纯林,优势明显。所以,无论从生态角度还是用材角度,培育混交异龄复层林结构对森林的永续经营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按天然针阔混交林实际分化的林层,研究其林分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层的林分结构与人工同龄纯林的林分结构基本相同。这不仅对复层混交林的林分调查,也为编制林业经营用表,建立生长收获预估体系和制订合理技术方案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荷木混交林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马尾松荷木混交林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混交林能形成稳定的复层林结构。蓄积量比马尾松纯林提高38.9%。增加了落物量,改良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效地改善了森林环境,提高了林分生产力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毛竹红锥混交林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杉木采伐迹地上分别营造毛竹红椎混交林及毛竹和红锥纯林,各林分管理措施基本一致,12年后对比分析混交林与纯林的生长效果。结果表明:毛竹红椎混交林可形成复层的林分结构,林分空间利用率高,混交林各组成树种的生长状况均优于纯林,混交林的林分生产力达到68.91 m^3/hm^2,分别较毛竹和红锥纯林提高13.94%和43.50%;混交林的林分土壤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和持水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均优于毛竹和红锥纯林。毛竹红锥混交经营模式值得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与常绿阔叶树次生混交林,复层结构,层次明显。其林木生长较马尾松纯林、次生常绿阔叶林为快。经疏伐抚育和适当施肥,促进了生长。  相似文献   

6.
生态林的保护和经营是森林经营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混交林生物量在某种程度上是衡量森林经营水平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从生态功能上考虑混交林生物量是实现水源涵养、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文章从水曲柳和日本落叶松混交林生物量研究入手,分析了2个树种带状混交林整株活立木根、枝、干、叶等不同器官的生物量所占的百分比,为研究混交林生物量的收入关系和协同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在对皖东松树纯林和混交林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效益,提出复层林施业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辽东山区低产,低质天然次生林采取栽针保阔,人工诱导等经营措施,加速了天然次生林的演替进程,已诱导成垂直结构合理,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的各类类型针阔混交林。人工诱导的异龄复层阔叶红松林,20a生林分总产量高达71.791-74.228m^3/hm^2;人工诱导的同龄阔叶红松林19a生时达48.897-52.400m^3/hm^2;皆改人工营造的针阔混交林16a生时达30.486-73.884m^3/hm^2。  相似文献   

9.
对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10年生杉木纯林,通过间伐人工诱导营建杉木苦竹混交林的林分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苦竹混交林林分结构合理,层次明显,呈复层林分。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木树干生物量分别是高密度杉木纯林(2500株.hm-2)、低密度杉木纯林(1125株.hm-2)的122.7%、107.9%,净生产量分别是高密度杉木纯林、低密度杉木纯林的122.6%、104.0%;叶对树干的净同化率为5.75 kg.kg-1.a-1,比低密度杉木纯林提高5.7%。混交林中苦竹立竹数6000株.hm-2,现存生物量9.43 t.hm-2,年平均净生产量为1.2 t.hm-2.a-1;8 a间伐竹材和竹笋年平均产量分别达到9.608 t.hm-2和7.587 t.hm-2,取得了一定收益,达到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目的,是较好的经营模式。人工诱导构建杉木苦竹混交林具有较高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合理设计混交林的树种混交类型、比例和混交方式进行调节混交林的种间关系。营造混交林能够促进复层结构,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利于提高地力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和经济效益高而稳定,增强预防病虫害的能力,因此要大力提倡合理营造混交林,并且要调节好混交林的种间关系。  相似文献   

11.
闽粤栲迹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闽粤栲迹地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即人工抚育、抚育补植措施恢复以闽粤栲为优势建群中的异龄复层混交林,方法简单、营林成本低。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抚育补植恢复混交林效果优于人工抚育恢复混交林。人工抚育形成的混交林林分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3.79m和4.04cm,是对照的148.6%和114%;而抚育补植形成的混交林林分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3.86m和5.66cm,是对照的151.4%和160%。同时,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恢复异龄复层林的林分可提早进入中度郁闭,形成稳定林分,并具有提高肥力,保水固土等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应用浅根、耐阴湿、常绿散生型淡竹和深根、强阳性、落叶阔叶树泡桐营造复层混交林,以纯林为对照,经逐年竹子砍伐利用调查,以及造林后第9年实测生物量结果表明:混交林总生物量为121.5832吨/公顷,分别比泡桐及淡竹纯林生物量增长281.0%及40.4%;差异极显著。生物量提高与林内气温稳定,湿度增加,土壤养分显著提高以及充分利用空间密切相关。混交林内的泡桐抗风倒能力显著提高,为桐竹栽培区提供了新的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13.
混交林的林分不同于纯林,特别是林分的垂直结构差异更大。混交林多构成复层林,营造混交林可形成多树种组成的植物群落,种间关系比较复杂,是相互利用、相互竞争的辩证统一关系。实行混交,能有效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介绍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基本概念,及其以乡土树种营建当地森林、针阔混交经营、复层异龄经营、目标树经营等近自然经营的基本原则。基于地处广西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人工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以马尾松和杉木为主的针叶纯林面积比重过大,树种单一,林分质量不高,林地生产力较低等问题,自2002的起,采用降香黄檀—桉复层混交林、西南桦—红椎异龄混交林、马尾松(或杉木)针叶林阔叶化等近自然林经营模式,通过对林分高强度间伐、促进优良树种天然更新,以及在林冠下种植土沉香、红椎、紫檀、擎天树等较耐荫的长寿先锋树种,使群落树种组成、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形成了异龄复层混交林,使森林天然更新机制得到恢复,促进了人工林近自然经营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辽宁混交林经营技术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全省大面积的人工针阔混交林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 ,直接为林业生产单位提供科学经营的理论依据 ,形成完整的配套技术和经营技术指标 ,依据大量的调查材料 ,对混交林的经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经营及效益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本文着重研究毛竹天然混交林优化丰产结构模式混交林地的区划、立地类型划分和分类经营,竹材分段加工,综合利用的经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临时标准地搜集不同立地条件下天然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生长和林木胸径与冠幅资料,与建立固定标准地相结合的方法,经10余年定位观测,均以0.7经营密度的蓄积生长量为最大。据此编制出天然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最佳经营密度,为抚育间伐作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育择伐适用于异龄复层混交林,特别是中小径木较多的成、过熟林分。结果表明,采育择伐后仍能形成异龄复层混交林,24年间蓄积量达22423~28163m3/hm2,是皆伐人工更新红松纯林的24~35倍;能提前获得大径材,缩短轮伐周期,增加经济效益;能够保持稳定的森林环境,避免由于皆伐带来的水土流失、更新缓慢、树种单一、生态功能削弱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9.
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经营及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研究毛竹天然混交林优化丰产结构模式,混交林地的区划,立地类型划分和分类经营,竹材分段加工,综合利用的经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20.
对新青林业局笑山林场的天然阔叶混交林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树种组成方面对物种丰富度、树种组成指数、树种单调度、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做了详细的分析,采用倒J形曲线对林分的株数和径阶进行了拟合,同时利用理查德方程对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模拟得出结论:现有天然阔叶混交林阔叶多,针叶少;低价树种多,珍贵树种少;分布不均匀;主要树种的连年生长量呈现下降趋势,林木生长缓慢,生长潜力不大。应该对其进行人为的抚育更新,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结构,构建以针叶为主的针阔异龄复层混交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