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全株玉米和高粱为青贮原料,设置玉米、高粱单贮以及70%玉米+30%高粱、50%玉米+50%高粱、30%玉米+70%高粱的混贮试验,研究玉米与高粱单贮和混合青贮的效果,以及混贮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全株玉米单贮发酵品质最好,高粱单贮的发酵品质最差,三个混贮处理的发酵品质也都好。从营养品质看,玉米单贮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最低;高粱单贮的营养品质较差;对3个混贮处理组的发酵品质、营养品质以及V-Score评分进分综合比较发现,以50%玉米+50%高粱混贮的青贮效果最好,70%玉米+30%高粱的混合青贮效果较好,得出这两种混贮处理是适宜凉山地区推广的玉米与高粱混合青贮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红三叶和全株玉米为青贮原料,设置全株玉米单贮、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70%红三叶+30%全株玉米、红三叶单贮的青贮试验,研究红三叶的青贮效果以及红三叶与全株玉米混贮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红三叶不能单独调制青贮饲料,三个混贮处理的发酵品质中,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和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的青贮品质为良好。混贮的粗蛋白含量为8.56%~12.40%,比全株玉米单贮粗蛋白含量提高11.17%~61.04%,混贮的粗蛋白含量随着红三叶添加比例升高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混贮的酸性洗涤纤维为21.85%~23.62%,中性洗涤纤维为37.25%~39.71%,都分别低于两个单贮处理,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的是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和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综合比较发酵和营养品质以及V-Score评分,以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混贮的青贮效果最好,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的混合青贮效果次之,这两种混贮处理是适宜攀西地区推广的红三叶青贮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红三叶和全株玉米为青贮原料,设置全株玉米单贮、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70%红三叶+30%全株玉米、红三叶单贮的青贮试验,研究红三叶的青贮效果以及红三叶与全株玉米混贮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红三叶不能单独调制青贮饲料,3个混贮处理的发酵品质中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和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的青贮品质为良好。混贮的粗蛋白含量为8.56%~12.40%,比全株玉米单贮粗蛋白含量提高11.17%~61.04%,混贮的粗蛋白含量随着红三叶添加比例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混贮的酸性洗涤纤维为21.85%~23.62%,中性洗涤纤维为37.25%~39.71%,都分别低于两个单贮处理,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的是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和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综合比较发酵和营养品质以及V-Score评分,以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混贮的青贮效果最好,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的混合青贮效果次之,这两种混贮处理是适宜攀西地区推广的红三叶青贮模式。  相似文献   

4.
乳酸菌制剂对不同比例苜蓿和披碱草混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昆昆  玉柱  邵涛  刘平督 《草业学报》2010,19(4):94-10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乳酸菌制剂添加量(lactobacillus)对不同比例苜蓿和披碱草45d混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对苜蓿和披碱草青贮的发酵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除了70∶30混贮比例外,其他混贮比例都改善了青贮的发酵品质,其中以30∶70混贮比例效果最好;添加剂和混贮比例对青贮的发酵品质有交互作用;综合各项指标,在各个混贮比例中,都以添加0.0250%的乳酸菌制剂效果最好,pH值降得最低,氨态氮含量生成最少,青贮V-Score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5.
苜蓿与玉米混贮质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林  孙启忠  张慧杰 《草业学报》2011,20(4):202-209
以玉米与苜蓿为原料,按不同比例混贮;通过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分析,找出二者混贮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 1)各混贮处理发酵品质较苜蓿单贮均得到改善,达到优质青贮的目的; 2)玉米与苜蓿3∶7混贮处理CP和Ash含量高于玉米单贮,低于苜蓿单贮,差异显著(P<0.05),而NDF和ADF含量低于玉米单贮,高于苜蓿单贮,差异显著(P<0.05);3)玉米与苜蓿5∶5、7∶3混贮处理pH值较苜蓿单贮显著降低(P<0.05);各混贮处理乳酸占总酸百分比均达到60%以上,乙酸、丙酸占总酸百分比较苜蓿单贮降低,丁酸产生较少; 4)苜蓿青贮后乳酸菌数达到108 cfu/g FM,玉米青贮前后乳酸菌数差异不明显,青贮后各处理大肠杆菌数明显下降。7∶3混贮处理发酵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全株玉米和紫花苜蓿为原料,设置全株玉米单贮、紫花苜蓿单贮、30%全株玉米+70%紫花苜蓿混贮、50%全株玉米+50%紫花苜蓿混贮、70%全株玉米+30%紫花苜蓿混贮5个处理,研究全株玉米和紫花苜蓿混合青贮的效果和最佳比例。结果表明,混贮处理的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介于全株玉米单贮、紫花苜蓿单贮之间,且与2组单贮的差异显著(P0.05),其中30%全株玉米+70%紫花苜蓿混贮的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各混贮p H值与全株玉米单贮相比差异显著(P0.05),70%全株玉米+30%紫花苜蓿的p H值最接近全株玉米单贮;各混贮处理乳酸占总酸含量均达到80%以上,无丁酸产生;混贮各处理的氨态氮占总氮的比例低于紫花苜蓿单贮,高于全株玉米单贮,其中70%全株玉米+30%紫花苜蓿的处理氨态氮含量最低,为8.21%。通过V-Score青贮发酵品质评价体系评分,各混贮处理的发酵品质均优于紫花苜蓿单贮,以70%全株玉米+30%紫花苜蓿发酵品质最佳,是攀西地区开展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混贮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7.
苜蓿与玉米秸秆混贮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孙小龙  周禾  李平  玉柱 《草业学报》2009,18(5):86-92
以二茬苜蓿和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乳酸菌制剂、纤维素分解酶制剂、绿汁发酵液、乳酸菌制剂和纤维素分解酶及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分解酶的复合添加对苜蓿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与玉米秸混贮可以提高青贮保存性能;苜蓿与玉米秸各混贮比例处理均获得良好效果;在苜蓿、玉米秸混贮中使用添加剂可以进一步提高青贮品质;各处理均显著降低了丁酸含量(P<0.05),同时pH值均小于或接近于4.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乳酸菌制剂+纤维素分解酶处理组效果最好,在3个混贮组中,该处理的V-Score青贮质量评价均得到了良好的等级;添加纤维素分解酶使NDF含量显著下降,平均下降了3.77%(P<0.05);7∶3混贮组中添加纤维素酶制剂显著提高了青贮饲料的CP含量(P<0.05),提高了6.0%。  相似文献   

8.
以白三叶和全株玉米为青贮原料,设置全株玉米单贮、30%白三叶+70%全株玉米、50%白三叶+50%全株玉米、70%白三叶+30%全株玉米以及白三叶单贮共5个试验组,研究白三叶和全株玉米混合青贮的青贮效果及其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全株玉米单贮发酵品质良好,白三叶单贮发酵品质尚可;混贮中70%白三叶+30%全株玉米的发酵品质良好,其余为尚可;综合比较发酵品质、营养品质以及V-Score评分,得出以70%白三叶+30%全株玉米混贮发酵的品质最佳,是攀西地区开展白三叶与全株玉米混贮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求提高苜蓿和全株玉米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最优混贮比例,试验以初花期第三茬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为原料,制成不同混合比例(苜蓿和全株玉米比分别为0∶100、40∶60、51∶49、61∶39、80∶20、100∶0)的青贮饲料,水分含量为50%~70%,在室内装袋发酵90 d,测定混合青贮的各项营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混合比例及时间对混合青贮的品质有显著影响,苜蓿与全株玉米混贮80∶20组合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高于全株玉米单贮(P0.05),低于苜蓿单贮(P0.05);51∶49组合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与苜蓿单贮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与全株玉米单贮相比差异不大;苜蓿与全株玉米40∶60、61∶39组合p H值与苜蓿单贮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苜蓿和全株玉米混贮40∶60组合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盛花期刈割收获的饲料油菜(Brassica napus)与玉米秸秆(Zea mays)为原料,按不同比例混贮,通过青贮发酵及营养品质分析,探讨二者混贮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饲料油菜单贮的干物质(DM)含量较低,玉米秸秆单贮的营养品质较差,均不宜单独调制青贮饲料;混贮处理后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灰分(Ash)含量均介于饲料油菜与玉米秸秆单贮之间,营养品质均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提高青贮品质的目的;饲料油菜与玉米秸秆7:3混贮处理的CP、EE含量显著高于玉米秸秆单贮与其它混贮处理,pH值、ADF与NDF含量显著低于玉米秸秆单贮与其它混贮处理(P<0.05);在V-Score青贮发酵品质评价体系中,饲料油菜单贮的得分最高,达到优秀,混合青贮中以7:3、5:5的处理得分较高。通过综合比较分析,以饲料油菜与玉米秸秆7:3的混贮处理品质较好,可作为饲料油菜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配比方案。  相似文献   

11.
全株大豆和玉米秸秆混合青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燕  王彦靖  王秀飞  刘鹏 《中国饲料》2021,(5):124-126,130
为研究不同比例的全株大豆和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对营养成分、发酵品质、能量值的影响,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全株大豆与玉米秸秆的比例分别为1:0、2:1、1:1、1:2、0:1,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与玉米秸秆相比,全株大豆与玉米秸秆1:1混合青贮的粗蛋白质、粗脂肪、赖氨酸、钙的含量以及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分别提高了55.89%、192.10%、107.69%、250.00%、6.52%(P<0.05),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产奶净能、维持净能显著提高(P<0.05);与全株大豆相比,全株大豆与玉米秸秆1:1混合青贮的乳酸含量提高了34.65%(P<0.05),乙酸和丁酸含量及pH显著降低(P<0.05)。综上,建议全株大豆与玉米秸秆以1:1比例混合青贮。  相似文献   

12.
白花草木樨与燕麦混合青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置了单贮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单贮燕麦(Avena sativa)、70%白花草木樨和30%燕麦混贮、50%白花草木樨和50%燕麦混贮与30%白花草木樨和70%燕麦混贮5个处理组,贮后分别测定其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由此找出白花草木樨和燕麦混合青贮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单贮白花草木樨的pH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不同晾晒时间和青贮时间对全株青贮玉米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玉米(Zea mays L.)青贮品种“曲辰9号”为试验材料,将乳熟末期的青贮玉米全株收获粉碎后,在阴凉处分别晾晒0(对照,CK)、1、2、3、4 d,然后在塑料桶(5 L)中分别进行青贮,待青贮60、90、120 d时进行发酵品质的评定。结果 青贮玉米的含水量随着晾晒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晾晒2、3、4 d后含水量显著(P<0.05)低于CK;用晾晒2、3、4 d的全株青贮玉米原料进行青贮,pH值显著(P<0.05)高于CK,晾晒2 d青贮120 d处理除外。晾晒时间对乳酸、丁酸、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产生显著(P<0.05)影响,青贮时间仅对乳酸、丁酸产生显著(P<0.05)影响,其中,乳酸含量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丁酸含量在原料晾晒之后明显增加。CK处理中,青贮90、120 d的NDF含量显著(P<0.05)高于青贮60 d处理。利用氨态氮、乙酸、丙酸、丁酸开展V-Score分析,晾晒导致青贮玉米发酵品质降低,试验中品质较优的青贮为原料粉碎后未经晾晒的处理(CK)。结论 在未经晾晒处理下进行青贮60 d的青贮玉米,综合品质较高。在青贮玉米原料含水量为74%时,不建议粉碎之后通过晾晒降低含水量再青贮。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利用稻壳和麦麸,本试验将2者与新鲜玉米(Zea mays L.)秸秆按不同比例混合青贮,发酵60天后测定其青贮品质和营养成分,以期筛选出混贮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与鲜玉米秸秆单独青贮(对照)相比,麦麸和鲜玉米秸秆混合青贮的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但丁酸含量超过1%,发酵品质较差;与对照相比,稻壳与鲜玉米秸秆混合青贮的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氨态氮/总氮的值均显著下降(P<0.05);稻壳、麦麸与鲜玉米秸秆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与对照相当,但干物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且M1F1(5%麦麸+10%稻壳+85%鲜玉米秸秆)处理的Kaiser法评分最高。因此,建议将麦麸、稻壳和鲜玉米秸秆按5∶10∶85的鲜重比混合青贮。  相似文献   

15.
李顺  穆麟  曾宁波  陈东  张志飞  叶志刚 《草业学报》2019,28(12):205-210
为了评价不同添加剂对籽粒苋与豆粕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在72%籽粒苋与28%豆粕混合青贮中分别添加糖蜜、乳酸菌、纤维素复合酶、糖蜜+乳酸菌、糖蜜+纤维素复合酶、乳酸菌+纤维素复合酶、糖蜜+乳酸菌+纤维素复合酶;以等量水为空白对照组,青贮30 d后进行开包取样并分析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添加糖蜜、糖蜜+乳酸菌、糖蜜+纤维素复合酶或糖蜜+乳酸菌+纤维素复合酶处理组均较对照改善了籽粒苋与豆粕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显著降低了pH值、干物质损失率、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P<0.05)。乳酸菌、纤维素复合酶及乳酸菌+纤维素复合酶处理组pH值、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综合评价,建议籽粒苋与豆粕混合青贮时添加糖蜜或复合添加糖蜜与乳酸菌或纤维素复合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马铃薯秧青贮的可行性,并筛选出马铃薯秧适宜的青贮方式。[方法]以新鲜马铃薯秧和全株玉米为青贮材料,将马铃薯秧设5个水平,即分别按重量的10%、20%、30%、40%、50%与全株玉米混合,每个水平设3个处理(对照组不添加,试验组分别添加纤维素酶、乳酸菌),每个处理设10个重复,45d后对混合青贮饲料进行感官评定和发酵指标测定。[结果]10%~50%比例的马铃薯秧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时的pH值均低于4.2,不仅可贮存成功,而且达到了优等水平。同一处理条件下,马铃薯秧的比例为10%、30%、50%时,随着马铃薯秧比例的增大氨态氮含量呈升高的趋势。10%、30%、50%马铃薯秧比例中,对照组间的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以30%马铃薯秧比例中的A3B1含量最高(10.62%);10%~40%马铃薯秧比例中,随着马铃薯秧比例的增大,添加乳酸菌试验组的粗蛋白含量呈升高趋势。同一处理条件下,20%马铃薯秧比例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50%马铃薯秧比例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马铃薯秧比例的增大呈上升趋势,50%马铃薯秧比例的对照组、纤维素酶添加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结论]降霜前刈割马铃薯秧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添加比例为20%~40%时的青贮饲料品质较好,且在实践中可添加乳酸菌促进发酵,以提高青贮品质和适口性。  相似文献   

17.
稻秸与玉米秸、杂交狼尾草及象草混合青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稻秸分别与玉米秸、杂交狼尾草和象草的混合青贮进行了研究,并采用乳酸菌(Chikuso-1)添加剂处理探讨其对不同原料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的青贮料pH、乳酸(LA)含量和氨态氮/总氮(AN/TN)均极显著优于对照(无添加物,P<0.01),乳酸菌对青贮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粗蛋白质(CP)含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有机物消化率(IVOMD)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添加乳酸菌的稻秸与玉米秸、杂交狼尾草混合青贮料干物质回收率(DMR)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稻秸与象草混合青贮料显著高于对照(P<0.05).不同混合青贮料的pH、LA含量、AN/TN、WSC含量、CP含量、ADF含量、DMR差异极显著(P<0.01).稻秸与玉米秸混合青贮料品质最佳,最差的是稻秸与象草混合青贮料.  相似文献   

18.
青贮玉米种植密度及与秣食豆混播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个青贮玉米(Zea mays)种植密度(5.4,6.2,7.95万株·hm~(-2))基础上,分别按株数1∶1,1∶2,1∶3三个比例与秣食豆(Glycine max(L.)Merr)混播,以单播为对照,探究青贮玉米种植密度及与秣食豆混播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种植密度为6.2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1时氨态氮含量最低,为5.42%。随青贮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淀粉含量呈降低趋势;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随秣食豆混播比例增加,粗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中6.2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3时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8.09%,比同一种植密度单播提高19.67%。种植密度为7.95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1时干物质含量最高,达到了28.71%。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比较,种植密度为7.95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1的处理得分最高,综合青贮品质最佳;其次是种植密度6.2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2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几种豆科牧草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6种豆科牧草分别和全株玉米按重量比为4∶1混合后袋装青贮,取样分析青贮饲料的pH值和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6种豆科牧草和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可以调制优质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