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长白山地区山野豌豆(Viciaamoena Fisch)、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榛子叶(Corylaceae leaf)和柞树叶(Xylosma racemosum leaf)叶片中水分、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灰分(Ash)等常规营养成分以及总酚、简单酚、单宁和缩合单宁的含量随生育期推移的变化动态,借此来评价这5种植物的饲用价值。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移,5种植物叶片中CP和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而NDF、ADF及Ash表现为上升的趋势;样品中总酚、简单酚、单宁、缩合单宁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表现不规则波浪型变化,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在不同种类植物之间差异明显,说明植物种类是影响植物酚类含量的主要因素。通过营养成分以及相对饲用价值(RFV)的测定发现5种植物都具有可观的饲用价值,而且通过试验对其单宁含量动态的分析,为这5种饲草的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充分发挥植物单宁保护过瘤胃蛋白及防止膨胀病等功能,深度挖掘长白山地区这5种常见饲草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20个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对头茬草在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取样,分别测定了各生育期的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含量。结果表明:同一紫花苜蓿材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在不同生育期差异显著(P0.05),在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等不同生育期,粗蛋白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为:北极星(22.06%),哥萨克(18.81%),陇东苜蓿(16.41%);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品种分别为:甘农1号(22.18%),陇中苜蓿(31.16%),苜蓿王(36.97%);各生育期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品种分别为:甘农7号(27.59%),苜蓿王(38.10%),苜蓿王(44.35%);粗灰分含量最低的品种分别为:陇东苜蓿(9.40%),皇后(9.00%),甘农8号(6.02%);粗脂肪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为:中苜1号(2.91%),哥萨克(2.78%),甘农7号(3.04%)。粗蛋白含量和粗灰分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明显下降;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明显上升趋势;粗脂肪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出现小幅上升。苜蓿王各营养指标在不同的生育期表现最好,在武威地区的黄羊镇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贵州喀斯特地区饲用灌木白刺花(Sophora davidii)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不同生育期常规营养物质和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粗蛋白在营养期、开花期、结荚期显著高于成熟期(P 0.05),无氮浸出物、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随白刺花生育期延长而降低(P 0.05);干物质、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钙含量随生育期延长而升高(P 0.05);单宁含量在白刺花各生育时期内差异不显著(P 0.05),但有降低的趋势,其他酚类物质随着生育期延长而降低(P 0.05)。开花期和结荚期单宁含量较营养期低,且这两个生育期粗蛋白含量和饲料相对值高,具有较好的饲喂价值。综合考虑,建议白刺花的最佳利用时期为开花期到结荚期。本研究可为白刺花在贵州喀斯特山地畜牧业中的高效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9个不同居群的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探究营养品质随生育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不断推进,山西9个白羊草居群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含量逐渐降低,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同一生育期内,不同居群的CP、EE、NDF、ADF和ADL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拔节期,襄汾居群的CP、EE含量最高,NDF、ADF和ADL含量最低,具有最高的营养价值;孕穗期,沁源居群的CP和EE含量最高,营养价值最高,太谷居群次之;抽穗、开花和成熟期的营养成分含量综合表现以太谷居群最好,其次是沁源和原平居群。  相似文献   

5.
荒漠地区几种牧草和灌木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不同生长期荒漠地区几种牧草和灌木中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几种灌木、半灌木和牧草的粗蛋白含量都很高,而且呈现随生长期有下降趋势。与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中型洗涤纤维)含量变化相反,粗脂肪含量基本上是随生长期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粗灰分含量随不同生长期没有变化规律,钙含量基本上是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但不同生长期差异不显著。磷含量较低,反映了荒漠地区植物的特点。平均钙磷比基本上在反刍家畜可耐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选取20个不同来源的苜蓿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近红外光谱法和常规化学分析法检测苜蓿样品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验证近红外光谱分析法与常规化学分析法检测的符合程度。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化学分析法比较,苜蓿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更适用于苜蓿样品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检测,但并不适用于苜蓿水分含量的检测,因此,需要对已有的近红外预测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7.
摘穗和收获时间对甜玉米秸秆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SBS903和脆王两个甜玉米(Zea mays var.rugosa)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摘穗和收获时间对甜玉米秸秆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SBS903甜玉米品种秸秆从摘穗当天收获到摘穗7 d后收获,随收获时间的延迟,钙、磷、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都呈减少趋势,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总糖含量都呈增加趋势;受粉后20 d摘穗当天与26 d摘穗当天收获的秸秆相比,随收获时间推迟,钙、粗灰分、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呈增加趋势,而蛋白质、磷、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总糖都呈减少趋势;脆王甜玉米品种秸秆的情况也与此相类似。可见,甜玉米摘穗后推迟收获能够提高秸秆营养价值,但生理状况一致时,推迟收获会降低秸秆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利用盐碱土地,提高盐碱土地的产出率,试验采用3个密度水平,在轻度碱地对3个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的青物质产量、干物质产量、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青物质产量、干物质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并未出现随着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而下降的趋势;而不同品种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随着密度升高的变化趋势不同,其中中原单32和龙巡32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中北410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探索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紫花苜蓿品质的可行性,采用近红外光谱法与常规方法对8个紫花苜蓿品种(系)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钙、磷和干物质等8项指标进行测定。利用配对T检验、多重比较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结果的可行性,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苜蓿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磷和干物质等6项指标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可信度较高。紫花苜蓿品质评价指标可简化为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干物质等5项。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表现较好的苜蓿品种(系)有WL358、WL440HQ、WL656HQ和WL366HQ。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定参薯茎叶的饲用价值。对21个参薯品系茎叶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单宁含量进行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参薯茎叶有着良好的营养水平和评价结果,干物质基础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粗蛋白质19.55%、粗脂肪2.70%、粗纤维25.16%、粗灰分9.23%、酸性洗涤纤维33.76%、中性洗涤纤维50.73%、无氮浸出物43.36%、单宁0.66%。RFV和GI的均值为115.20和3.37,分别达到2级和3级饲料标准。其中粗蛋白质水平良好,均值高于甘薯蔓、柱花草和特级牧草标准;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含量与甘薯蔓和柱花草有着相近的含量水平,同时有着较低的单宁含量,居于适量的单宁含量标准(0.5%~5.5%)。研究显示参薯茎叶具有饲用的潜质,可以作为饲料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四川阿坝县不同地区与不同海拔秋季牧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了给四川阿坝县反刍家畜的补饲和草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取实地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四川阿坝县麦尔玛乡三大队牧场、麦昆乡草原村、贾柯河乡四大队和贾柯河牧场秋季(9月)牧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阿坝县秋季牧草粗蛋白质(CP)平均含量为10.30%,粗脂肪(EE)平均含量为2.92%,粗纤维(CF)平均含量为29.24%,粗灰分(Ash)平均含量为6.86%,中性洗涤纤维(NDF)平均含量为57.21%,酸性洗涤纤维(ADF)平均含量为35.47%,钙(Ca)平均含量为0.71 %、磷(P)平均含量为0.14%。不同地区秋季牧草CP、EE、CF、ADF、NDF、Ash和Ca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P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把海拔3 400~3 800 m的采样区范围分成 3 400~3 500、3 500~3 600、3 700~3 800 m 3个层次,不同海拔牧草CP、EE、CF、ADF、NDF和Ash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Ca和P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营养成分适合阿坝县反刍动物的秋季放牧生产的要求,但不能以单纯放牧的形式来满足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需要补饲。  相似文献   

12.
高寒草地生物量及牧草养分含量年度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1~12月份围栏内和围栏外的地上生物量(BM)及牧草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灰分(Ash)含量。结果表明:围栏内年平均BM极显著高于围栏外(15.02 DM g/m2对11.70 DM g/m2,P<0.01),而围栏内外牧草各种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季节BM和牧草养分含量变异较大,BM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8月份最高(33.02 DM g/m2),3月份最低(6.39DM g/m2);牧草CP、EE含量亦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CP含量在8月份达到最高(10.68%DM),在2月份降到最低(2.72%DM),EE含量变异不大,在9月份较高(3.77%DM),1月份较低(2.26%DM);NDF变化规律与CP相反,呈“V”型曲线变化趋势,最低和最高含量分别在8月份(49.38%DM)和12月份(69.08%DM);ADF含量全年变化不大,夏季较(35.03%DM)冬春季低(42.92%DM);Ash在6月份含量最高(18.29%DM),2月份含量最低(7.14%DM)。以月份为自变量,进行适当变换后建立了牧草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的全年动态变化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快速测定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天然牧草的营养成分,试验选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2016年5-11月份的主要牧草及混合牧草样品共407份,研究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全光谱扫描技术结合实验室检测数据,用修正偏最小二乘法(MPLS),进行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木质素(ADL)、粗灰分(Ash)、粗脂肪(EE)、钙(Ca)、磷(P)的定标和验证。结果表明:Ca、NDF、DM、CP、Ash的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SD/SEP)均 > 3,NIRS预测值与化学值的相关系数RSQ均在0.9以上,说明这5个指标的定标效果较好, 建立的定标模型可以用于实际检测;ADF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2.5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构建燕麦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近红外预测模型.试验于2017—2019年,从我国京津冀等地区的牧场及种植基地收集了80份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和不同成熟度的燕麦草,参照燕麦草常规营养成分国标检测方法测定采集80份样品中水分(MSTR)、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生长期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 Keng)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及营养成分的瘤胃降解规律,试验选用15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肉用绵羊,采用半体内法(in situ)对不同生长期白羊草营养成分的降解规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白羊草的各营养成分均差异显著(P<0.05)。随生长期的推进,粗蛋白质(CP)、粗灰分(Ash)、粗脂肪(EE)、钙(Ca)和磷(P)含量不断降低,而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不断增加。白羊草干物质(DM)、OM、NDF和ADF的72 h降解率及有效降解率均随生长期的推进不断降低,而CP有效降解率以拔节期最高,其次是抽穗期。综合考虑白羊草各生长期的营养含量及产量,以及营养成分的瘤胃降解特性,建议白羊草的最佳利用时期为抽穗期。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部分热带灌木饲用价值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评定海南省部分热带灌木的饲用价值。试验通过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和体外产气技术测定了18种热带灌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体外产气量(GP)、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和代谢能(ME),并对营养成分与GP、IVDMD和ME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相关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8种热带灌木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有机物(OM)、单宁(TT)含量及饲料相对值(RFV)、ME、IVDMD平均值分别为32.22%、14.14%、3.99%、38.83%、33.67%、91.48%、1.53%、1.14、8.24 MJ/kg、58.85%。另外,DM、CP、EE、ADF、NDF和TT与GP、IVDMD和ME显著相关(P<0.05)。综上所述,热带灌木CP、EE含量高,NDF、ADF含量适中,TT含量低,RFV、ME和IVDMD高,说明热带灌木对海南黑山羊具有较高的潜在饲用价值。同时,本试验提出了适用于热带灌木的GP、IVDMD和ME的营养成分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套算法评定不同来源菜籽粕的鹅代谢能及营养物质利用率。【方法】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200日龄成年公鹅30只,随机分为5组(Ⅰ、Ⅱ、Ⅲ、Ⅳ、Ⅴ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鹅。4种菜籽粕分别由加拿大进口油菜籽及江苏省苏州市、宿迁市、盐城市本地生产的油菜籽榨油而成。采用强饲法进行代谢试验,强饲量80 g,试验Ⅰ、Ⅱ、Ⅲ、Ⅳ组分别以4种菜籽粕替代30%基础饲粮,试验Ⅴ组强饲基础饲料,并收集内源粪便,做内源校正。【结果】①4种菜籽粕中的总能(GE)、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钙(Ca)、总磷(TP)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17.48 MJ/kg、88.95%、42.22%、2.47%、7.93%、22.42%、37.81%、0.83%和1.09%。②鹅对4种菜籽粕的表观代谢能(AME)、真代谢能(TME)平均值分别为12.27和13.05 MJ/kg,且AME、TME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P<0.05);鹅对4种菜籽粕CP真利用率平均值为44.84%,对DM、EE、Ash、ADF、NDF、Ca和TP的表观利用率平均值分别为70.71%、76.48%、38.07%、43.31%、51.67%、46.09%和48.99%,其中,CP、DM、EE和NDF利用率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P<0.05)。【结论】菜籽粕营养成分丰富,其代谢能与豆粕、麦麸等接近;鹅对菜籽粕EE、NDF、Ca、TP利用率较高,但对CP利用率较低。鹅对不同地区菜籽粕的代谢能、CP、DM和NDF利用率有显著差异,其中,试验Ⅰ组的AME、TME高于其他3组,试验Ⅳ组的CP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对2012-2013年黄土高原种植的13个牧草品种、780份干草样品的营养成分建立了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的检测模型。豆科牧草的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灰分(Ash)建模结果最好,其定标决定系数(RSQ)0.94,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0.7最高,定标标准分析误差(SEC)在0.071~0.713,交叉校验定标标准分析误差(SECV)在0.160~2.751。禾本科牧草的EE和可溶性糖(WSC)建模结果最好,RSQ分别达0.916和0.859,1-VR分别为0.609和0.810,SEC和SECV分别是0.250、1.488和0.505、3.172。菊科和车前科牧草的模型,除ADF外,其它指标预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较为理想,RSQ在0.85以上,1-VR在0.70以上,SEC和SECV分别在0.361~3.557和0.495~4.602。NIRS对豆科粗蛋白(CP)和WSC的数值预测较差,RSQ仅0.55,对禾本科CP、ADF、中性洗涤纤维(NDF)、Ash及菊科和车前科的ADF的预测稍差,RSQ0.7。  相似文献   

19.
刈割时期和调制方法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不同刈割时期和调制方法的紫花苜蓿营养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时期由现蕾期延迟至结荚期,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显著下降(P<0.05)。其中,粗蛋白(CP)、粗脂肪(EE)和粗灰分(CA)含量分别下降37.67%,12.62%和7.08%,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增加26.43%和29.84%。(2)与自然晒干相比,烘干和机械压扁茎秆可显著缩短紫花苜蓿干燥时间,提高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P<0.05)。烘干后紫花苜蓿的CP含量提高10.87%,NDF和ADF含量下降4.33%和4.72%;压扁茎秆调制的紫花苜蓿干草,其CP含量可提高5.92%,NDF和ADF含量降低3.80%和4.09%。(3)烘干和机械压扁茎秆是适宜的紫花苜蓿调制方法,但考虑到资金投入和可操作性,认为机械压扁茎秆资金投入不大,操作简单易行,在生产中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西藏河谷区种植的燕麦品种,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9个燕麦品种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参试的燕麦品种为阿坝燕麦、青引1号、青引2号、青海444、青燕1号、林纳、边锋、加燕2号和青海甜燕麦,于2016年5月8日播种,小区面积为3 m×4 m,设3次重复。对9个燕麦品种抽穗期、孕穗期和成熟期的鲜重、干重、干鲜比、株高和叶茎比以及成熟期的营养品质[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木质素(ADL)]进行测定。成熟期的地上部干重结果表明,青燕1号、林纳、边锋和加燕2号的产量均大于26000 kg·hm-2,青引1号、青引2号、青海444和青海甜燕麦产量为22000~26000 kg·hm-2,阿坝燕麦产量低于22000 kg·hm-2。9个燕麦品种的CP、EE、Ash、ADF、NDF、ADL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5%~7.2%、21.7%~57.3%、4.5%~5.7%、24.9%~35.4%、58.2%~80.5%和30.6%~42.0%,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青燕1号、青引2号和加燕2号的C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边锋的N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青海甜燕麦含量最高;青海444的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方法对9个燕麦品种的产量与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青海444、青燕1号和阿坝燕麦较其他燕麦品种更适宜在该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