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温度和湿度 不同体重的猪要求最适宜的温度不一样,体重11-45千克为21℃,体重45-90千克,舍温18℃最适宜,而体重135-160千克的猪,舍温16℃最适宜。当温度过高时,可采用搭凉棚、淋浴、多喂凉水和青绿多汁饲料等措施,提高猪的日增重。当温度过低时,应采取保温措施提高温度。  相似文献   

2.
育肥猪生长的最适温度是:体重60千克以前16~22℃;60千~90千克,14~20℃;90千克以上,12~16℃,一般舍内相对湿度以50%~75%为宜。冬季天气寒冷,猪为了抵抗严寒被迫动用体内的脂肪,因此猪体增重减缓,饲料利用率降低,更有甚者,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仔猪、弱猪、病猪被冻死,严重影响养殖效益。为此,冬季要做好保温工作,通常可选择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3.
肉猪生长的最适温度是:体重60kg以前16-22℃;60~90kg阶段14-20℃;90kg以上12~16℃,一般舍内相对湿度以50%~75%为宜。冬季天气寒冷,猪为了抵抗严寒被迫动用体内的脂肪,因此猪体增重减缓,降低饲料利用率,更有甚者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仔猪、弱猪、病猪被冻死,严重影响养殖效益。为此,冬季要做好保温工作,通常可选择以下10招保温御寒。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表明獭兔的适宜生长温度为5℃~25℃;繁殖性能与加利福尼亚兔相近,泌乳性能和早期生长发育低于加利福尼亚兔;不同场的濑兔体尺、体重差异很大。五月龄体重(2.68千克)为成年的80.60%,毛长(15.4mm)为成年的92%,皮重(0.56千克)为成年的90%;表明五月龄以后的獭兔可屠宰取皮。肉兔对獭兔的毛色呈显性,獭兔间的毛色遗传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对湖北白猪Ⅵ系196窝成年母猪商品生产产仔统计产仔数为12.03,35日龄断奶育成率为96.22%。对100头商品猪的肥育性能测定表明,从75日龄到60千克左右平均日增重747克;从60千克到90千克平均日增重为761克;整个测定期的平均日增重为754克;达100千克体重的日龄为170日。  相似文献   

6.
李嘉红 《中国猪业》2009,4(6):57-58
肉猪生长的最适温度为:体重60kg以前,16~22℃;60~90kg,14~20℃;90kg以上.12~16℃。一般猪舍内相对湿度以50%~75%为宜。夏季天气炎热,空气湿度大,温度过高,可引起猪只食欲不振.采食量减少,增重缓慢,如果通风不良、饮水不足,还会引起中暑甚至死亡。更为严重的是,夏季适宜的温、湿度给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繁殖环境,易造成疾病蔓延。因此。夏季养猪,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常可选择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杜洛克×皖北猪杂种适宰体重的试验结果表明,肥育猪的增重速度随体重增长而提高,70千克时日增重696.7克,90千克时提高到810.7克,增长幅度达10.8%,体重90千克以后增重速度虽仍有一定上升,但增长的幅度平均仅0.5%;饲料效率随体重增大逐渐降低,70千克时与90千克相比,每增重1千克少耗料0.62千克,90千克与110千克相比,又少耗0.84千克;胴体瘦肉率随体重增长逐渐降低,体重每增加10千克,瘦肉率降低1.24%,其间的相关系数为-0.7499;脂肪率则相反,相关系数为0.6337。随体重升降的转折点在90千克。90千克时的利润函数最高,综合经济效益最好。故90千克屠宰是适宜的,最好不超过100千克。  相似文献   

8.
<正>1温度和湿度不同体重的猪要求最适宜的温度不一样,体重11~45千克为21℃,体重45~90千克,舍温18℃最适宜,而体重135~160千克的猪,舍温16℃最适宜。当温度过高时,可采用搭凉棚、淋浴、多喂凉水和青绿多汁饲料等措施,提高猪的日增重。当温度过低时,应采取保温措施提高温度。下限临界温度(℃)和上限临界温度(℃)分别为新生仔猪为36.0,37.7;哺乳仔猪30.0,36;断奶仔  相似文献   

9.
《山东饲料》2006,(12):25-25
马铃薯块茎经过休眠后,在4℃时芽眼可以萌发,以12—18℃的气温为最适宜,此时根发生早、数最多、芽茁壮。茎的伸长、匍匐茎的发生和叶片扩展,要求较高的温度。块茎的膨大要求较低的夜间气温,以12~14℃最适宜。夜间气温增高则糖分向块茎的输送减少,速度减慢。块茎膨大最适宜的土温是16~18℃;土温为25℃以上时输送到块茎里的养分不用于积累,而用于芽的生长。特别是在土温较高又逢干旱的情况下,常造成芽的萌发。在土温为18—23℃,持水量60%-70%的条件下,块茎在白天可增长5克,夜间增长1克.  相似文献   

10.
1采用适宜的肥育方法饲养瘦肉型肥育猪应采用“一条龙”肥育方法。采用这种肥育方法,就是在整个肥育期,按体重分成两个阶段,即前期30~60千克,后期60~90千克或以上;或者分成三个阶段,即前期20~35千克,中期35~60千克,后期60~90千克以上。根据肥育猪不同阶段生长发育对营养需  相似文献   

11.
1加强猪场内部小环境建设 防寒与防暑。初生仔猪保育舍温度以32~35℃为宜,母猪20℃左右为宜。体重10千克的仔猪,适宜温度为25℃,温度每下降1℃,每千克体重要多消耗0.6克饲料。生长育肥猪舍温度在4℃以下时,增重下降50%,料肉比上升为最适温度的两倍;而温度过高时,生猪食欲降低,采食量下降,增重减慢。  相似文献   

12.
<正>一、猪生长发育规律猪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幼龄阶段的猪单位增重耗料量最低,随日龄和体重增长逐步提高。正常情况下,断奶至体重25千克的猪,每千克增重耗料2千克左右,体重25~60千克的为2.5~3.0千克,体重60~100千克为3.0~3.5千克。  相似文献   

13.
1微量元素 畜用生长素。具体配方为,硫酸锰0.150克,硫酸铜0.150克,硫酸锌0.200克,硫酸镁0.150克,硫酸锰0.150克,氯化钴0.100克,碘化钾0.050克,硼酸0.050克,呋喃唑酮0.005克,碳酸钙98.995克。将本品充分混合在饲料中,连续喂5天,停喂5天,然后再循环使用。配料温度不超过50℃,煮过的饲料应待冷却后再拌入本品。用量为5-20千克重猪,每天10克;20-50千克体重猪,每天20克;50千克体重以上的猪,每天25克。  相似文献   

14.
1后备母猪 饲料营养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对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尤其重要,体重达到90~100千克的后备母猪,要根据体况要注意加料或限料。后备母猪前期蛋白质和能量要求高,蛋白质占18%,能量为12.60兆焦/千克;后期要求低,蛋白质16%~17%,能量11.76~12.18兆焦/千克。  相似文献   

15.
冬季,气候干燥,传染病少,獭兔食欲旺盛,正是繁殖的好季节。但在生产上要注意如下环节:1.要选留优良种兔。种兔的优劣对其后代的生长改良影响很大。冬繁的种兔要有足够的年龄和体重(种公兔8~10月龄,体重3.5千克;种母兔6~8月龄,体重3千克以上)。体形要求:公兔外观丰满,体长背平,动作敏捷,发育良好,四肢粗壮;母兔体质健壮,性情温顺,发育正常,乳头不小于4对,会衔拉毛垫窝,会哺乳,不尿窝,产仔多。2.注意兔舍保温防寒。獭兔喜欢干燥洁净的环境,最适宜的温度为10℃~25℃,冬季繁殖要控制在10℃以上,最好控制在16℃…  相似文献   

16.
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前期增重慢,中期增重快,后期增重又变慢。猪体重在10.0~67.5千克时,日增重随体重增加而上升;体重在67.5~110.0千克时,日增重不再随体重增加而上升;体重超过100千克,13增重开始下降;体重达到200~250千克时,日增重仅为最高日增重的50%,每增重1千克所需的饲料最多。可见,出栏体重过大,日增重下降,耗料多,饲养成本高;出栏体重过小,虽省饲料,但屠宰率低,肉质欠佳,也不经济。  相似文献   

17.
1气候环境当猪舍气流速度为每秒0.15米时,单养仔猪的临界温度:初生时35℃,4千克活重时29℃,10千克活重时24℃。实际上哺乳仔猪处于群居环境中,常紧靠母猪的腹部,所以温度还可以低些。生长猪最适宜的温度是16℃~23℃,每增重10千克,气温下降0.6℃,在此温度范围内,可达到正常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气温在最适宜温度以下时,每下降1℃,日增重减少17.8克,高于最适宜温度时下降得更多。母猪的适宜气温在15℃左右,超过27℃时,受胎率下降,超过30℃时受胎率显著下降。不论大猪和小猪都怕潮湿,高湿度猪舍中仔猪生长受阻,其中有的患病死亡,30日龄活重…  相似文献   

18.
<正>1各种猪适宜的温度范围1.1育肥猪:15℃~23℃(前期20℃~30℃、后期15℃~20℃。)1.2哺乳母猪:16℃~23℃。1.3种公猪:13℃~19℃。育肥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因体重不同,最适宜的温度是不同的,具体计算公式为:T=26-0.06W。T代表生长所需的最适宜温度,W代表猪的体重(千克)。例:猪体重为100千克时,最适宜的温度为:T=26-0.06*100=26-6=20℃。在适宜的温度范围里,猪感觉舒适,生命力较强,而且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1.掌握适宜的温湿度。雏舍温度要保持20~30℃,要求是第1周27~30℃,第二周24~26℃,第3周以后不低于20℃。相对湿度为60%~70%。  相似文献   

20.
李善林  韩烈保 《中国草地》2001,23(1):51-53,71
蟋蟀草室内出土的极限温度最低为5℃,最高为40℃;出土最快的温度是40℃,适宜温度是20-35℃;出土的水分极限点是20%,适宜水分是80%,出土最快的水分含量是80%。在5-50℃温度段内,相邻温度出土率显著变化的段是20-25℃和35-40℃;在20%-100%含水量段内,相邻水分出土率显著变化段是40%-60%。比较适宜的交替温度是:水分为60%-100%条件下的25/35℃。温度(5-50℃)和水分(0-100%)在对蟋蟀草出土的作用中,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作用,温度对水分的互补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