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北宋文豪苏轼在《东坡杂记》里曾描写了一位号称“聪药王”的钱塘净慈寺和尚,八十多岁了仍目光炯炯、面色童相,问其原因,“自言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说明古人早已有服食生姜的习惯。在古典巨著《红楼梦》中也有含食生姜的记述,如第五十二回中记述:  相似文献   

2.
生姜祛病保健的方法由来已久。现存最早的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温脾.肠辟下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推崇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生姜熬的汤还有一个别名叫“还魂汤”。民间也有“朝含三片姜,不用开药方”,“冬有生姜,不怕风霜”等说法。  相似文献   

3.
<正>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早上吃姜,胜过喝参汤",可见早上吃姜的好处有多大。有专家研究后表示,生姜更适合在早上食用,而不适合在晚上食用。早上吃姜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具有提高脾胃功能的作用。一、早晨吃姜有3大养生奇效一是不感冒,二是远离胆管结石,三是保护肝功能。含姜的方法是:将生姜刮去皮(姜皮属凉性),每天切四五片生姜(切得像厚纸一样薄,切得太厚,很辣),放在碗内。每天早上起来,先饮一  相似文献   

4.
大铭生姜     
<正>德化县大铭乡种植生姜有上千年的历史,种植的生姜肥厚,个大皮薄,丝少肉细,色泽鲜艳,辣浓味美,享有"小黄金"的美誉,是四季养生的"健康姜"。素有"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俗语和饮食习惯。近年来,大铭乡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举办生姜王评比等活动,推广"大铭生姜"品牌,全乡生姜种植面积达200?多亩,年产量4 0 0 0多吨。2 0 1 6年,大铭生姜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和"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大铭好风光,姜疗养生地"。大铭乡正规划建设以"姜文化"为主题,以生姜  相似文献   

5.
正"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及"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的谚语,随着农业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化调整,生姜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农户对生姜的种植技术十分缺乏。生姜种植栽培技术也越来越重要,就生姜种植技术提出技术措施。1播前的准备1.1掰种姜:种姜催芽时,种姜较大,虽有的姜区催芽前已将大块掰开,但出芽后仍需挑选,因此,在种姜在播种前应该进行掰姜。通过掰姜,实质上是对种姜进行块选和芽选。通常要求  相似文献   

6.
生姜糖制品,即可作调味品,又可作为保健小食品直接食用,很受人们青睐。但是,传统姜脯辣味太浓,每次食用量极少,特别是儿童更不敢问津。我们采用严格选择原料,盐水浸泡,挂糖衣等工艺,研制成功低辣味姜脯。生姜是我国传统调味品,能去膻、除腥、解腻、增香。生姜也是重要的药品,《本草纲目》记述“姜辛而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疏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在日常生活中,喝一碗生姜红糖水,散寒去邪,开胃增  相似文献   

7.
慧云 《新农村》2007,(4):27-27
古医书《奇效良方》中有一“容颜不老方”。该方以生姜为主药,每次三五钱,清晨煎服或沸水汤服,有防衰老、葆青春的奇特功效。早在春秋末期,先师孔子就已认识到食用生姜能抗衰老。他晚年“每食必姜”,一年四季食不离姜,但每次不多吃。在饱尝战祸、颠沛流离、人平均寿命很低的时代,孔子能活到73岁,与重视食用生姜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生姜温中散寒,开胃健胃,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加工产品如姜粉、姜油、姜糖、姜片等等,更是令人喜爱。如今生姜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现将生姜露地高产栽培要点介绍如下:一、选好基地,备足基肥1. 选基地。生姜喜温耐荫,不耐干旱,不耐渍涝,不宜连作。一般林区种植应选在海拔700m以下,比较平坦、肥沃、深厚的土壤进行种植;丘陵平原种植,应注意选择水源充足,能排能灌,不涝渍的为好,切忌在浸水田种植。生姜易发生腐烂病(俗称姜瘟),不宜连作,可与玉米、水稻、十字花科蔬菜、豆科作物轮作,间隔3年左…  相似文献   

9.
《农家参谋》2014,(9):41-41
<正>"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目前正是生姜消费旺季,生姜需求量增加。然而,"姜你军"在时隔四年之后卷土重来,生姜价格再次出现大幅上涨,价格比去年同期翻了两番。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生姜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未来生姜价格又将如何发展?山东安丘是有名的"中国姜蒜之乡",生  相似文献   

10.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等诸多民谚都反映了生姜的保健功效,同时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因此生姜很受人们的青睐。由于生姜不耐连作,连续种植地块病虫害发生严重,农药的用量、使用次数增多,导致生姜质量下降,使人们有点"谈姜色变"的感觉。如何生产出优质高产生姜,这是种植户和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生姜种植经验,总结出有机生姜生产技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民间曾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的谚语,这句话在生猪养殖上也适用。生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等芳香性挥发油以及姜辣素、淀粉和纤维素等成分,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降温提神、开胃健脾、增进食欲、抗菌防病、防暑解毒等作用。养猪户在生猪养殖生产中,适量而合理地使用生姜饲喂生猪,不仅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明显的催肥效果,并能改善猪肉品质,且不会产生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
《福建农业科技》2011,(2):32-32
生姜腐烂病也叫姜青枯病、姜瘟,是生姜生产中常见的细菌性病害,防止这种病害有5点要诀:不要在有腐败病的地块种姜;种过豆科作物或瓜类作物的地块可用来种姜,  相似文献   

13.
正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其具有根颈肉厚,芳香辛辣味,喜温暖湿润型气候,耐旱抗寒能力比较弱。生姜是中国"舌尖上的味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味料;生姜也是治疗盐酸—乙醇性溃疡的有效药物;生姜也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因此,生姜不仅是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调味品,更是具有医药学上的价值。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小康化的日渐加深,人们从吃饱穿暖的追求转到了吃好健康上来,生姜这个具有食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常吃生姜,不怕风霜”。生姜在生活中除用作调味剂、小食品外,在美容、保健方面也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在生产上作一年生栽培.食用部分多为其地下根状茎,周年都可供食,近年来,人们又逐渐兴起食用其幼嫩的白化姜苗(即姜笋).姜根状茎含有姜油酮、姜油酚及姜油醇,具有特殊的辛辣味和香味,含蛋白质1.8%,糖8%,粗脂肪4%~7%和丰富的铁盐,营养价值很高,并且还具有祛寒、除湿、健胃、发汗、解毒等功效.民间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请医生也健康"的谚语.  相似文献   

16.
<正>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姜除了用于做菜、煲汤,其在祛风散寒、温补养生等方面的功效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国内外市场对中国优质大姜的需求逐年增大,使昌邑、安丘、昌乐等地的农户通过种植大姜走上了丰收致富的道路。不过,由于大姜种植的技术门槛较高,加上连作、施肥不科学、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许多大姜种植户都遇到了产量与品质的双重瓶颈。近日,《中国农资》记者专程就大姜种植的要点、难点及优质高产的水肥管理技巧等问题,采访了德国康朴专家公司高级农艺师郁振兴。  相似文献   

17.
常言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也许有人会问,冬吃萝卜可保暖防寒,温中健胃,而夏天为何还要吃性味辛辣的生姜呢?专家认为,夏季的炎热高温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极易引起人们患上感冒、腹痛、腹泻等“夏天病”,而生姜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夏天吃点姜可以说好处多多。  相似文献   

18.
柳建增意识到,现代农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只有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按照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才能让更多的农民兄弟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山东是传统农业大省,莱芜更是远近闻名的葱、姜、蒜"三辣之乡"。生姜价格有"贵三年、贱三年"的说法,老百姓们种生姜到底能不能挣钱,还得看供需的脸色。如何摆脱产品附加值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的困扰?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何在外部市场动荡的形势下站稳脚跟?当地一家龙头企业——山东省万兴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兴")依托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9.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等诸多民谚都反映了生姜的保健功效,同时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因此生姜很受人们的青睐。由于生姜不耐连作,连续种植地块病虫害发生严重,农药的用量、使用次数增多,导致生姜质量下降,使人们有点"谈姜色变"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福建农业》2013,(5):40-40
开胃健脾,促进食欲 在炎热的夏天,因为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食欲,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这就是人们常吃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饭不香,吃生姜”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