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糜子作为中国传统作物,在西北地区有着悠久历史,但受产量低、口感差等原因,面积逐步萎缩。本文对糜子新品种采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单位产量、单位效益、是否出售、糜子新品种信息渠道对新品种是否采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种植新品种风险对新品种是否采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从加强科研投入力度,培育适合农户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开发糜子加工新产品,提高糜子的市场化程度、加大糜子的补贴和支持力度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户对豫谷18新品种的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谷18新品种是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十二五"重大科研成果之一,其同时适应华北、西北、东北三大谷子产区,具有优质、稳产、高产及抗逆等突出特性。为加大豫谷18的推广面积同时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推广措施提供依据,选择种植豫谷18的小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谷子新品种采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受教育程度、谷子产量、病害程度、口感、用工数量、满意度、是否使用机械、是否有政府补贴等因素对采用意愿的影响程度达5%的显著性水平;谷子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对采用意愿的影响程度达1%显著性水平。要加快谷子新品种的推广,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宣传培训、科研育种水平及生产机械研发等方面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糜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杂粮作物之一。草害是影响糜子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在糜子上登记的除草剂很少,有必要进行除草剂筛选试验。本研究在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糜子实验地通过对糜子田施用各种不同除草剂组合处理,测定其田间草害发生情况和产量情况,对比各处理的杂草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处理1、处理2、处理4、处理5、处理6、处理7、处理9、处理10均可用作糜子草害防治方法选项。处理5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人工除草对照,是本次糜子田间除草试验中最适宜的糜子草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晋西北旱薄区旱地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比较了大豆∥糜子、小豆/∥糜子、净作3种间作方式对糜子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糜子、小豆∥糜子处理糜子的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净作,生育期后期最为显著;间作可以对糜子的SPAD产生显著影响,间作处理高于净作,大豆∥糜子处理最高;间作处理糜子产量均显著高于净作,大豆∥糜子处理最高,说明大豆∥糜子是一种较好的糜子间套作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年降雨量不足40 mm的甘肃省敦煌市,以陇糜10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灌水处理对糜子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分亏缺延迟糜子成熟,延长了拔节至抽穗阶段的生长发育天数;生育期内任何阶段水分亏缺都降低了糜子株高、千粒重和产量,主穗长缩短,主茎粗变细,抽穗灌浆期水分亏缺极显著地影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及单位面积穗数。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糜子单株粒重、单株穗重、千粒重、株高、主茎粗、主穗长、单位面积穗数都与糜子产量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陈燕  许朗 《广东农业科学》2016,43(3):173-179
农业新品种的采纳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基于河南省滑县279个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采纳玉米新品种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受教育年限、是否示范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玉米种植面积、农户对新品种的认知程度、农户的风险态度以及与农技员联系次数对农户玉米新品种采纳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家中是否有干部对农户玉米新品种采纳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降雨量与旱地糜子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干旱雨养旱作农业区降雨量对糜子产量的影响,2012—2017年在忻州市河曲县测定6年期间的降雨数据和糜子产量数据。结果表明:7月份是糜子生育期需水量最关键的月份,当月降雨量约占生育期总降雨量的38.03%~39.92%,降雨量与糜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直接决定糜子能否高产;6月份决定糜子出苗率,当月降雨量约占生育期总降雨量的22.49%~22.65%,降雨量与糜子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8和9月份的降雨量与糜子产量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在6和7月份降雨量满足的情况下,当地糜子获得较好产量的生育期适宜降雨量为409.3~472.2mm。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糜子抗倒伏能力,利用遮雨棚和水分控制池进行糜子控制水分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糜子抗倒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阶段,提高土壤水分含量能显著提高齐黍1号糜子产量、株高、根干重等指标,但抗折力和生物产量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因而倒伏系数并没有显著提高,抗倒伏能力没有降低;降低土壤含水量,齐黍1号糜子产量、株高、根干重、茎秆抗折力等指标没有显著降低,但生物产量有所下降,倒伏系数有所降低,抗倒伏能力提高。在生殖生长阶段,提高土壤水分含量能显著提高齐黍1号糜子籽实产量和生物产量,但糜子株高、根干重、抗折力并没有显著提高,导致倒伏系数显著提高,抗倒伏能力降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齐黍1号糜子的产量、根干重、生物产量指标没有显著降低,株高、抗折力、倒伏系数指标有所降低,抗倒伏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糜子(粳)3个品种5个播期种植,筛选出适宜的糜子品种及播期。结果表明今年气候条件下第2播期后产量随播期推后呈降低趋势;不同播期对糜子产量影响极显著,不同品种产量及播期和品种互作之间对产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整理分析近17年间全国糜子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变化,探讨中国糜子品种改良进展和育种水平变化,为未来中国糜子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元回归、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1998—2014年国家糜子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不同年份主要性状的变异,比较主要育种单位选育糜子品种性状的差异。【结果】1998—2014年糜子参试品种性状变异显著。随年份推进,粳性糜子品种产量和单株粒重以及糯性糜子品种产量、单株粒重和穗长持续增加。17年间粳性和糯性糜子产量分别增加了50%和21%,单株粒重分别增加了90%和7%,穗长分别增加了19%和29%,生育期长度、株高、主茎节数量和千粒重等性状变化不明显。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宁夏等9个糜子主产省(区)的17家育种单位提供了65个糜子区域试验品种,其中7家同时提供了粳性和糯性糜子品种,2家只提供了粳性糜子品种,8家只提供糯性糜子品种。来自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3家育种单位贡献了参试品种的55.4%。近6年来自这3家单位的品种产量表现优异,是中国糜子育种的中坚力量。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粳性糜子的生育期长度、主茎节数量和单株粒重决定了产量82.8%的变异,糯性糜子的主茎节数量和单株粒重决定了产量78.6%的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粳性和糯性糜子的主穗长和单株粒重均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而其他性状间相关性在粳性和糯性糜子中均有所不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粳性糜子育成品种分为2类,糯性糜子育成品种分为3类。【结论】1998—2014年,国家区试中粳性和糯性糜子参试品种产量稳步增加,表明中国糜子育种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育种手段相对单一,育种方法多样性程度较低。糜子区试对产量相关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关注不够,培育高产、优质、适口性好、蒸煮品质优良、抗性淀粉含量高、耐落粒、适合机械化的糜子品种是未来糜子育种的发展方向。强化杂交、远缘杂交、诱变育种、双单倍体以及多倍体育种等传统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学研究方法,加强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是系统提升糜子育种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糜子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宁南山区对适合栽培的糜子品种进行品种筛选,以期为当地的糜子生产提供科学参考。为明确影响糜子产量的主要因素,对与糜子产量有关的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在10个糜子品种中,固糜21号、宁糜17号、内糜5号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②经过相关性分析,糜子产量与主穗粒重、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但是与株高、穗长、穗茎长和草重存在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主穗粒重和千粒重可作为评价糜子品种产量高低的首选性状,在宁南山区,固糜21号、宁糜17号、内糜5号的综合表现优异,可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糜子不同施肥量对产量影响的研究,为糜子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糜子产量与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的定量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结果]建立的回归模型N、K、P肥对产量的影响达0.05显著水平。各栽培因子对糜子产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为氮肥>磷肥>钾肥。[结论]通过方程模拟寻优得出,糜子产量大于4 986 kg/hm2的栽培方案为:施纯氮量91.41~107.97 kg/hm2、施纯磷量77.11~97.78 kg/hm2、施纯钾量76.09~95.14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期对干旱地区糜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干旱地区糜子最佳播期,2012年设置8个播种日期:4月23日、4月30日、5月7日、5月14日、5月21日、5月28日、6月4日、6月11日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播期对糜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糜子生长发育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5月7日播种产量最高,过早或者过晚播种都会使产量下降,4月30日至5月14日为宁夏南部干旱区糜子最佳播种期,糜子留苗密度120万株·hm-2,这段时期气温持续稳定升高,糜子幼苗长势比较强壮,植株整齐,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糜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就内蒙古糜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发展的相应对策,提出糜子产业应以选育新品种和解决品种混杂为突破口,加大推广优质糜子及配套栽培技术的力度,推进内蒙古糜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积极引导农户采用适合当地的先进农业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对全国粮食增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五台县石村种粮农户对新品种的采纳行为进行调查,并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在新品种技术采用过程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是否接受过新品种技术培训对农户选择新品种技术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连作对糜子抽穗后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连作对糜子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形成的影响,明确导致糜子连作障碍的生理机制,为糜子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糜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糜子连作和芸豆与糜子轮作(对照)2个处理,分别于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前期、灌浆后期、成熟期,测定连作、轮作下糜子旗叶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植株主茎绿叶面积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并于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结果】(1)连作显著降低了糜子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b含量及植株主茎绿叶面积,在抽穗期和开花期影响尤为显著;(2)连作导致糜子抽穗后植株衰老进程加快,籽粒灌浆被迫提前终止,使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籽粒产量下降。【结论】连作糜子植株早衰和功能叶片光合性能下降是导致籽粒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栽培中应注重合理的轮作倒茬。  相似文献   

17.
半干旱区不同施氮量对糜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寒地半干旱地区糜子产量及品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施氮水平(0、45、60、135、180 kg?hm‐2),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糜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水平的增加,糜子产量先升后降呈单峰曲线变化,有极大值,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糜子产量下降;糜子粗蛋白含量和脂肪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呈负相关.当氮肥水平为45~60 kg?hm‐2时,糜子的产量最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对糜子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9):1279-1283
开展北方干旱胁迫对糜子生理及产量的研究,将为北方干旱地区杂粮生产提供参考。通过盆栽试验进行干旱条件下糜子的光合指标、抗逆生理指标、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变化研究,以探索干旱对糜子生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糜子在孕穗期光合速率(Pn)下降50.9%、气孔导度(Gs)降低60.9%,蒸腾速率(Tr)下降60.1%、水分利用率(WUE)升高22.5%。灌浆期,干旱对光合作用无显著影响,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下降,水分利用率升高;糜子受干旱胁迫时,叶片MDA(丙二醛)含量上升21.6%,POD(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20.5%,可溶性糖含量升高87.4%;干旱使糜子的株高、穗长、茎粗、节数和穗质量分别下降23.1%,19.1%,21.1%,8.1%,50.8%,并使粒质量和地上部生物量降低55.8%和54.9%。糜子作为耐旱作物,对干旱有一定的适应与耐受能力,灌浆期净光合速率下降不显著,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升高11.1%,11.0%和49.1%,这可能有利用于其光合能力的提高,但膜脂过氧化的破坏仍然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优良的糜子种质资源,对33份糜子品种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以欧氏距离为15将33份糜子品种划分为四大类,将第Ⅰ类与第Ⅲ类作为组合亲本进行杂交组配,可以选育出抗折断、抗倒伏、耐密性好、高产的糜子新品种。基于11个糜子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小区产量与穗柄长、穗型、秆色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粒重、千粒重、分蘖个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参试的33份糜子品种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粒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25),秆色的多样性指数最低(0.47)。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不同施肥方式对糜子营养品质、食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于2019年在山西河曲进行试验,以河曲大红糜子为材料,选用不同配比的有机肥(羊粪)、生物菌肥、尿素和复合肥,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对糜子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配比对糜子产量和品质性状显著影响,复合肥和有机肥(F+Y)配施显著提高糜子籽粒产量(GY)、净光合速率(Pn)、钙(Ca)和铁(Fe)含量,显著减低直链淀粉含量(AC);相关性分析发现,籽粒产量(GY)和净光合速率(Pn)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镁(Mg)与铁(Fe)呈极显著正相关,值为0.68,直链淀粉含量(AC)与醇溶蛋白含量(Gli)、钙(Ca)达到极显著负相关,值分别为-0.66和 -0.50;主成分分析发现,糜子各性状指标分为4个主成分,分别代表糜子食味品质、营养品质、产量指标和蛋白营养品质,综合得分以复合肥和有机肥(F+Y)处理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复合肥(187.5 kg·hm-2)与有机肥(1.5×10 kg·hm-2)配施是糜子获得优质高产的主要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