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育大茧型丰产蚕品种是我国茧丝绸产品向多元化发展的要求;也是农村发展大规模省力化养蚕、农业增收增效、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为此我们在“八五”、“九五”期间蚕品种选育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我国丰富的家蚕种质资源,应用杂交育种法,开展了大茧型丰产基础蚕品种选育,现将C112×J118基础蚕品种选育情况报告如下。1选育目标选育目标为培育大茧型中、日系基础蚕品种各1个。其技术指标为中、日系基础蚕品种全茧量达2.3~2.5g,茧层率21%左右;杂交种全茧量2.8~3.0g,茧层率21%~22%。2选育经过和方法2.1亲本来源C112为中国系统,一化性,四…  相似文献   

2.
几个蚕品种茧丝质量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个蚕品种茧丝质量的剖析浙江农业大学黄国瑞浙江丝绸联合公司金先德,刘伟龙一般认为蚕品种的茧质优劣,主要决定于解舒。实际上对某品种完整的评估应从外观及内在两个方面来衡量。本试验针对不同蚕品种茧质进行了外观及内在两方面剖析,以供蚕品种选育、茧质评定等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在本地原蚕区选育和推广优良桑品种,采用生物试验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几个新选育的桑品种进行了叶质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Su-T4在5龄蚕生长发育(龄期经过、蚕体重)、虫蛹生命力(结茧率、健蛹率)、茧质成绩(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制种成绩(产良卵数、卵粒重)等方面都接近或超过了对照品种,是属于叶质特别优良的桑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现代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家蚕基因资源库引进的丝胶茧品系,采用杂交及系统选育的方法,成功育成5龄熟蚕上蔟只结丝胶茧的家蚕品种桂蚕6号.该品种在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的成绩是:结茧率92.40%,裸蛹率4.20%,虫蛹生命率94.73%,强健性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仿,营丝胶茧率10...  相似文献   

5.
夏秋季品种大眠至终熟期间高温(88°F左右)饲育(鉴定)效果,一般长期接触高温对蚕的虫质与茧质的影响是劣性的,接触时间越长,影响也越大;抗高温性能确实是品种的固有性状;大眠至终熟期短期接触高温,对蚕的体质与茧质具有不同程度的良性作用,其中尤以五龄第1、2日高温处理区最为明显。与常温区相比,五龄经过略有缩短、结茧率、虫蛹率稍有提高,全茧量、茧层量有所增加。综合长短期五种高温饲育处理的表现,抗高温鉴定的效果,似以五龄全龄高温饲育为好,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品种固有的抗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Eberthart的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对我所选育的10个高茧层率基础品种进行了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茧质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受环境的影响最大,而受品种及品种与环境互作间的影响相对较小.品种124,125,141综合性状稳定,作为蚕育种的基础材料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上蔟处理对茧质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蚕茧质量直接关系丝绸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最终将影响蚕桑业的兴衰。近年来 ,秀城区的蚕茧质量呈下降趋势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由于评茧方法不科学 ,优茧得不到优价造成的 ,但也与蚕品种、养蚕技术、环境条件、上蔟处理、售茧环节及鲜(干)茧处理等有关。本文根据农村生产实际 ,于今年春蚕期 ,对不同上蔟处理对茧质影响进行试验探索 ,现总结如下 :1试验设区试验在秀城区余新镇余西村养蚕大户范洲明户进行 ,该户共养春种8张 ,品种为菁松×皓月 ,5龄期采用简易蚕台地蚕育 ,5龄饷食后一直不除沙。本试验在上蔟前一天…  相似文献   

8.
采用Eberthart的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 ,对我所选育的 1 0个高茧层率基础品种进行了全茧量 ,茧层量 ,茧层率的稳定性分析 ,结果表明茧质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受环境的影响最大 ,而受品种及品种与环境互作间的影响相对较小。品种 1 2 4,1 2 5,1 4 1综合性状稳定 ,作为蚕育种的基础材料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黄、绿(白)茧色限性蚕品种分别与绿色茧蚕品种和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白色茧蚕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出黄、绿茧色限性中系CLC-03、CLC-04、CLC-05和日系CLJ-06、CLJ-07等5个育种材料。选育出的各育种材料的发育经过、强健性、茧质等成绩都不同程度优于黄、绿(白)茧色限性亲本D03,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中系CLC-04、日系CLJ-06。中系CLC-04、日系CLJ-06与亲本D03相比,全龄经过短3 d;虫蛹率分别提高22. 45个百分点和10. 88个百分点;全茧量有所提高,茧层率分别提高1. 67个百分点和0. 79个百分点。二元杂交组合CLC-04×CLJ-06的实验室鉴定成绩显示:该组合为素蚕,限性性状稳定;茧色鲜艳,黄色茧为雌,绿色茧为雄;全龄经过20 d左右,可雌雄茧分别缫丝,雄茧丝质成绩普遍优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  相似文献   

10.
蚕茧质量的好坏,在许多方面是由遗传性状所决定,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一个优良的品种必须具有茧层厚、解舒好、净度优、出丝多的优点。要使这些优良性状发挥出来,就必须养好蚕、结好茧、烘好茧、缫好丝。因此也可这样讲蚕品种是决定茧质好坏的基础。营茧环境是决定茧质优劣的重要因素,烘茧、煮茧是保护茧质的  相似文献   

11.
叶志昌  赵纯慧 《蚕学通讯》2000,20(1):38-40,44
解舒是反映茧质好坏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解舒率的高低,不仅影响蚕农的收益,而且还影响到缫丝厂的生丝品质和缫丝效益。 近年来,各地丝绸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对原料茧质量要求更高了。除了丝长长、上茧率和上车茧率高、缫折小以外,特别强调蚕茧解舒率在60%以上。而目前我省大部分蚕区蚕茧解舒率只有50%左右,与丝厂要求差距较大。如何提高蚕茧解舒率,成为蚕业工作者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 选育和推广优良蚕品种 选育和推广优良蚕品种,是获得高产优质蚕茧的基础。根据国家蚕品种审定机构鉴定结果,蚕品种间解…  相似文献   

12.
不同蚕品种吐平面丝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做不同品种在平面吐丝环境和正常营茧环境的对比试验,发现吐平面丝与品种有关系,适合吐平面丝的蚕品种从优到差的顺序是贵蚕3号、春蕾×镇珠、贵蚕1号、洞庭×碧波和菁松×皓月。除品种因素外,吐丝期和化蛹期的环境因素(包括光、温度、湿度)也是影响蚕吐平面丝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雄蚕品种的几个茧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对雄蚕品种的结茧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等5个茧质性状作了配合力分析,得出了这些性状的遗传方差分析、一般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广义及狭义遗传力和供试品种的配合力效应,可供雄蚕品种选育和杂交组合选配时利用。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夏秋蚕饲养量约占全年的60%。夏秋蚕茧的丰欠及品质的优劣,对我省蚕茧产量影响极大。由于我省气候条件的特殊性,生产用种历来春种秋养,春秋兼用。无专用夏秋用品种,在正常气候情况下尚可适应,但遇恶劣气候和桑叶不良等环境,目前多丝量品种的优良性状难以体现,造成蚕作不稳,茧质下降。引用南方专用夏秋蚕品种,虽强健好养,但蚕小、茧小,产量低、茧质差、效益低。因此,选育适应我省夏秋气候特点的夏秋用蚕品种,对稳定蚕作,提高蚕茧质量和茧丝质量将起关键作用。我所采用测交选配等手段选育出一对经济性状优良的夏秋用种…  相似文献   

15.
茧丝质量的优劣与蚕品种、养蚕条件、技术水平等关系密切。蚕品种优良特性的表现,是遗传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蚕品种之间,其遗传性能、抗病性、抗逆性、茧丝产质有明显的差异,采用优良的蚕品种是提高茧丝品质的基础。四川已大量推广了“七字号”、“绫绵号”等多丝量的蚕品种,迎来了丝绸工业的繁荣。近年来,西南农业大学又培育出了日_3×中_(5.6)、省蚕研所也选育了825.827×826.828  相似文献   

16.
以家蚕5龄期血液为材料,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对20份基础品种材料的血液蛋白质含量进行测试,并对茧质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⑴各品种材料间的血液蛋白质含量有着显著差异,高的为1387.86.11ug/ml,低的为666.22ug/ml;⑵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经济性状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茧层率之间的正相关性大于茧层量,茧层量间的相关性大于全茧量;⑶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可以预测家蚕品种茧质遗传基因质量性状的环境表达及相对稳定性,在高茧层率品种的亲本选配和系统选育领域上有一定的借鉴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两广二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以24h疏毛率、各龄起蚕率及存活率等为选育指标,用饲料、实用型颗粒饲料及桑叶多种饲料结合,以个体选育和蛾区选育为重点对其原原种932、芙蓉、7532、湘晖进行累代定向系统选育。以未经人工饲料选育的932、芙蓉、7532、湘晖为对照,以各品种进行1~2龄饲料育,3~5龄桑叶育及全龄桑叶育,调查累代人工饲料选育对参选品种人工饲料摄食性和适应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累代选育明显提高了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选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中系品种经过多代选育后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均达到较好水平,日系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适应性虽有提高,但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仍然一般。多数选育品种死笼率有下降的趋势,表明选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蛹期的抗性;累代选育对品种的茧质(全茧量和茧层率)影响不明显;累代选育没有降低饲料育对蚕发育延缓的影响。综合各方面结果来看,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可明显提高家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有望选出适宜人工饲料育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18.
<正> 蚕要从桑叶中摄取营养,而桑树品种不同,桑叶中所含的成分也有差异,对蚕的茧质、虫质都有一定的影响。我场培育原原种都用湖桑(主要桑品种为荷叶白、桐乡青),有的蚕期,由于种茧全茧量轻,茧层量达不到标准不能制种,我们曾采取增加给桑回数的措施,但效果不显著。多年来,我们感到湖桑虽有叶片大,产叶量高,硬化迟的优点,但叶质是不够理想的。在1981年春、夏两季,我们进行了五龄期用不同桑品种的桑叶饲育原蚕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白桑饲育的原蚕,收茧量、茧质都优于湖桑,对难养的蚕品种,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苏红梅 《广西蚕业》2005,42(3):26-26
从蚕茧质量而言,丝量多少和丝质好坏,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蚕品种、桑叶质量、饲养技术、蔟中管理及蚕茧收烘等,而本文主要讲蔟中管理对茧质的影响。农村中不少蚕农往往忽视了上蔟中的环境条件和蔟中管理,导致蚕茧质量低劣,丰产而不丰收。影响蚕结茧和茧丝品质的环镜条件,主要有:温度、湿度、气流、光线等。  相似文献   

20.
亲本连续五代人工饲料选育对两广二号F1代杂交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两广二号人工饲料选育品系的选育效果,使用人工饲料连续选育了5代的932、芙蓉、7532和湘晖组配成9·芙×7·湘(两广二号),以普通杂交种两广二号为对照,开展颗粒饲料育调查和桑叶育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选育品系2、3龄起蚕率达88%和89%,比对照有较大幅度提高,24h疏毛率和1、2龄眠蚕体重与对照相近;桑叶育时,人工饲料选育品系的茧质、结茧率和全龄经过没有明显变化,但蛹期抗性降低。试验表明:亲本的连续5代人工饲料选育,明显提高了两广二号F1代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且对原有优良性状影响不大,但选育品系人工饲料育时的发育整齐度仍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