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种田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需求也越来越高,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作物,由于病、虫、草的发生危害而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下降。为了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草害,减少农田面源污染,达到水稻增产丰收的目的,2014年我们对水稻田根层施用天福一号生物菌肥预防控制病、虫、草害进行了大范围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技术研究,取得较为理想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5种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进行田间药效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防效差异大,240g/L噻呋酰胺SC(30mL/667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在药后7d、14d防效可达73.26%、86.42%;27%噻呋·戊唑醇SC(30mL/667m2)的防效次之,药后7d、14d防效分别为72.94%、83.89%。大面积应用时,可轮换使用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3.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措施与纹枯病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枯病是影响水稻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把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措施与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技术应用有机结合,获得较好的控病效果和增产效益,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水稻纹枯病稻飞虱同步防治效果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炎  兆留 《植物医生》2004,17(4):38
纹枯病和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病虫,尤其对长势好、产量高的稻田危害更重.这2种病虫关系密切,一般稻飞虱发生数量多,纹枯病就会相对严重.因为稻飞虱危害水稻后,不仅在茎杆造成大量伤口,便于纹枯病菌的侵入,且其排出的蜜露能促进纹枯病菌的生长、侵入和危害.因此,两者要同步防治.施药时,避免施用单一防效的农药,应采用对稻飞虱和纹枯病能兼治的复配农药.  相似文献   

5.
经试验,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乳油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等较好农药。水稻破口前5-7d、齐穗期各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乳油20mL/667m^2 1次.可有效的防治水稻后期病害。施药后能促进水稻生长、防止水稻早衰,可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且对水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稻糠与浮萍控制稻田杂草和稻纹枯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温室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糠、稻草糠、浮萍和满江红对稻田主要杂草和水稻纹枯病的控制作用,以及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施用稻糠、稻草糠、浮萍和满江红对水稻分蘖、株高、生物量和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明显抑制稗草的萌发、降低其生物产量;对移栽的莎草、鸭舌草、牛毛毡的株高、鲜重控制效果不一。稻糠加浮萍可显著提高对主要杂草和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果,且对水稻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义泽 《植物医生》2001,14(4):27-27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一生中危害时间最长的一种病害 ,在顺庆区每年均可达偏重至大发生程度 ,该病的危害损失严重年份已超过了稻飞虱和稻瘟病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纹枯病的防治一直困扰着水稻病虫总体防治的实施 ,主要问题是现今防治纹枯病的主导药剂井冈霉素防病持效期较短 ,且两次总体防治间隔期较长 ,影响了防治效果。为此 ,近几年 ,区植保站测报技术人员对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新特点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调查和探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生新特点1.发病期提早。随着小苗栽插技术的推广 ,栽插期提前 ,水稻封行早、密度高 ,发病期提早…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危害逐年上升,发病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纹枯病对产量影响大,受害麦田轻者减产5%~10%,重者减产可达40%~50%。因此,必须提高对小麦纹枯病的认识,加强防治,严格控制其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9.
由于水稻移栽方式的改变,华南地区抛秧稻田的杂草危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此,采用大田药效试验的方法,研究10%苄嘧磺隆·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对于华南地区抛秧早稻和晚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及其安全性。结果表明:10%苄嘧磺隆·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在水稻抛秧7 d左右进行药土法施药,推荐使用剂量101.25~112.50 g a.i./hm2,对水稻抛秧田稗草、鸭舌草、碎米莎草等常见杂草有较好的防效,具有显著的除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农田受杂草危害损失甚大。据统计,世界农田杂草有1000多种,危害性较大的有90多种,平均农田受草害减产9.7%。我国农田杂草约600种,危害性大的有50多种,受草害面积为6亿亩,每年减产粮食1700多万吨,棉花500万担,农田除草耗费人工50~60亿个劳动日。据史密斯报告,1977~1979年世界水稻因受草害平均每年减产3700多万吨,相当水稻总产量的10  相似文献   

11.
作者进行了水稻用药减量控害增产技术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0%防治二化螟示范试验,示范区达到减少农药用量15%,水稻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水稻产量增加5%~10%。  相似文献   

12.
水稻田中的“三草”即禾本科的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莎草科的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和扁秆藤草(Scirpus planiculmis Fr.Schmidt)发生范围广、数量大、危害重,已成为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草,1984~1986年我们采用系统测定方法研究了这三种杂草对直播水稻产量的损失及防除指标。 1.“三草”发生密度与水稻产量损失之间有着极显著的回归关系。与水稻秧苗同期出生的杂草,田间发生基数每增加0.6万株/亩,对水稻产量损失是:稗草61.06斤/亩,异型莎草  相似文献   

13.
沿江地区二化螟发生严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稻螟虫是水稻中后期的主要害虫,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我市水稻螟虫主要以二化螟为主,占95%以上。近年来,水稻二化螟发生危害逐年加重,2002—2003年一、二代二化螟均达大发生的程度,虽经大力防治,一代的枯心率仍达0%~3.2%,平均  相似文献   

14.
目前南方大部分稻田采用连作耕作制度,并且滥用农药现象严重,这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为探讨稻田轮作对减轻稻田病、虫、草害的生态作用,本试验以长期水稻连作为对照,根据14年田间定位试验,详细研究了稻田轮作对水稻病、虫、草害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轮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稻田水稻的病虫草害。稻田轮作处理的早稻纹枯病发病率平均比连作处理低10%,病情指数低0.4%;晚稻纹枯病的病株率平均比连作处理低17.7%,病情指数低13.3%。轮作处理的早晚稻稻曲病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也都低于连作处理。轮作处理所受虫害比连作处理要轻,轮作稻纵卷叶螟造成的白叶率和二化螟造成的白叶率明显低于连作。轮作处理的杂草生长情况比连作处理弱。  相似文献   

15.
稻曲病和纹枯病均为真菌性病害,在水稻后期为害严重,其中稻曲病主要为害稻穗,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一般田块病穗率5%~10%,最高田块病穗率40%以上[1],特别是病菌厚垣孢子污染的谷物可导致人畜中毒[2];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稻田杂草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亮  李奇  姬静华  林芳源  胡飞 《植物保护》2017,43(4):158-166
为了解常规管理条件下对广东稻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于2015年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及珠江三角洲的早、晚季稻田杂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控制措施下稻田中综合草害指数与水稻产量呈负相关,推荐剂量的除草剂不能有效控制稻田杂草的危害,特别是在早季需要辅以人工措施对稻田杂草进行管理。稻田杂草对除草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化学除草剂成本低,水稻种植者目前仍可以通过更换除草剂品种和加大剂量对杂草进行控制。化感抑草品种的推广需要在品质和产量上进一步满足生产的需要。在杂草耐药性增加、环境和政策要求减少化学除草剂投入的双重压力下,选育具有化感抑草效果的水稻品种,结合农艺措施,应该成为今后稻田控草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李国军 《植物医生》2010,23(2):28-30
针对高产栽培水稻纹枯病发生发展快、常用药剂防效差的特点,于2009年6—7月在思南塘头667hm2高产示范区,采用30%爱苗乳油、55%生势可湿性粉剂等农药进行了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爱苗乳油、55%生势可湿性粉剂等对水稻纹枯病防效较好,第二次药后7d和15d的防效均与20%井冈霉素的防效差异极显著,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高产栽培水稻纹枯病防治的有效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正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常发病害之一,由立枯丝核菌侵染水稻引起。主要为害叶鞘、叶片,致叶片枯死,使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减轻,一般造成产量损失10%~30%,严重时50%以上。近年来,纹枯病受菌源量、气候及水稻种植密度等因素影响,发生呈趋重态势。生产中实际应用以井冈霉素为主的防治纹枯病的药剂,常规推荐剂量的防治效果逐年下降。2015年笔者在大田条件下开展了9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效试验,比较  相似文献   

19.
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近2a江苏各地小麦播期普遍偏迟10~20d。各地调查表明,迟播田小麦纹枯病发生为害明显减轻。小麦适期晚播可减轻病害,降低草害,防止春季冻害,且对产量无明显影响,可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纹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试验筛选出高效低毒的药剂配方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对6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对比,以筛选出较理想的防治药剂。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末期的纹枯病发病盛期,间隔7 d使用2次40%己唑醇·嘧菌酯SC 225 g/ha和24%噻呋酰胺SC 300 g/ha,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为理想,对水稻生长安全,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