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仁明  周燕 《农民致富之友》2013,(16):97-97,101
设置无稻草还田常规施肥、有稻草还田化肥不同减量施用量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绥阳县粮油主产区之一的风华大坝上,油菜育苗移栽田块,将前作稻草覆盖行间还田,有显著增产效果,在稻草覆盖还田的情况下,农户常规化肥施用量可以减少一些,最多可减量25%,实际用量以底肥45%的三元素复合肥15公斤/亩+追肥尿素15公斤/亩最好。  相似文献   

2.
长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改善土壤酸碱度。小麦播前稻草半量还田(E50)、播后稻草半量还田(L50)、播前稻草全量还田(E100)对小麦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处理的小麦产量、有效穗、每穗粒数及千粒重均高于无稻草还田处理,E50、L50和E100处理小麦产量较无稻草还田处理分别高39.7%、31.5%和12.3%;稻草半量还田小麦产量、有效穗、每穗粒数及千粒重均高于稻草全量还田,小麦产量E50、L50处理较E100分别高24.4%和17.1%;同是稻草半量还田,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E50处理高于L50。可见,稻草还田时机和还田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生产上建议采用播前稻草半量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3.
稻草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和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娄底市娄星区水田稻草覆盖还田用量对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稻草还田量在2250-9000kg(风干重)的范围内,土壤有机质与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随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容重随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下降,水稻有效穗和稻谷产量随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试验还得出,每公顷施稻草6750-9000kg,基本上能满足水稻生产对钾素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有机物料腐熟剂不仅能快速腐解还田稻草,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含量;与纯稻草还田和无稻草还田相比,水稻平均亩增产18.66千克和45.07千克;分别增长5.39%和14.09%,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寒地稻区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稻草直接还田的适宜量,化肥施用量、施用比例、田间管理方式,机械粉碎、高留茬及耕整地机具、作业标准;介绍了快速堆腐有机肥方法,提出方便可行的寒地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技术。  相似文献   

6.
稻草还田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随着肥料结构的变化,稻草还田越来越被农业生产单位所重视。因为稻草还田是提高地力、增加有机肥源的有效途径。但稻草还田效应受气候条件和作物养分供给状况的影响,它不象单纯施用化学肥料的效应那么明显。因此只有多年定位试验才能对稻草的效应做出客观的评价。为探讨稻草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我所自1983~1988年进行了长期定位试验,现将6年的试验结果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比试验结果2002年早造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平均亩产稻谷521.2公斤,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栽培平均亩产稻谷514.4公斤.常规翻耕抛秧栽培平均亩产稻谷488.3公斤,稻草还田免耕分别比稻草不还田免耕和常规翻耕亩增产稻谷32.9公斤和6.8公斤,增长6.74%和1.32%.观察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具有生根快,根系发达,分蘖早、茎杆粗壮,抗倒伏和成穗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在氮、磷和钾养分相等条件下,研究了稻草全量还田方式对双季早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提高水稻分蘖数、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剑叶的SPAD值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稻草不还田和稻草烧灰还田,产量增加3.41%~4.33%,增产显著;稻草全量还田有利于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但降低了稻米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9.
永定县年均种植水稻30万亩(其中:早稻829万亩、中稻441万亩、一季晚稻929万亩、双季晚稻801万亩),"六月红"早熟芋3万亩,烤烟47万亩左右。稻草资源丰富,水稻机收面积逐年扩大,广大农户有稻草还田的传统习惯。稻草是十分宝贵的农业资源,含有大量的氮、磷、钾(每百公斤稻草腐熟还田相当于亩施尿素17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氯化钾36公斤)和多  相似文献   

10.
稻草还田量对晚稻土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为了探明翻耕条件下稻草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确定合理的秸秆还田量,用于早稻秸秆还田培肥土壤,减少环境污染和保障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还田量比例为0、33%、67%、100%早稻秸秆覆盖翻耕对晚稻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4类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和微生物活度在晚稻不同生育期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并且在晚稻分蘖盛期最高。晚稻分蘖盛期无稻草覆盖翻耕土壤的好气性细菌数量最多,33%秸秆量还田土壤的次之,67%和100%秸秆还田土壤的较少,在晚稻收割期,无秸秆还田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最少。33%秸秆量还田的土壤厌气性细菌的数量最多,而67%和100%还田秸秆量土壤较少,无秸秆还田的最少。在晚稻分蘖盛期无稻草覆盖翻耕土壤的真菌数量最多,在晚稻收割期,有秸秆还田的土壤中真菌数量较无秸秆还田土壤的要多。稻草还田土壤放线菌的数量在晚稻分蘖盛期最多,在晚稻齐穗期,稻草还田土壤放线菌的数量比无稻草还田土壤要多。土壤微生物活度在晚稻分蘖盛期最高,稻草还田土壤的微生物活度要高于无稻草还田的土壤。土壤微生物活度在晚稻齐穗期有所降低,而在晚稻收割时又有所增加,但稻草还田土壤的微生物活度要比无稻草还田土壤的高,且67%稻草还田土壤比33%和100%稻草还田土壤的要低。通过土壤微生物分析评价发现,在翻耕栽培晚稻时,33%的早稻秸秆还田量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正安县稻草最佳还田方式,进行了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油菜的产量和经济性状都有影响,其中以稻草粉碎堆腐后还田最利于养分的释放,也利于油菜生长;其次是稻草堆腐后还田;再次是稻草加腐熟剂后覆盖还田;最后是稻草直接覆盖还田。  相似文献   

12.
稻草还田与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寒地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稻草不还田、0.5倍、1.0倍、1.5倍、2倍还田5个处理,N0(不施入尿素)、N1(150 kg·hm~(-2))、N2(300 kg·hm~(-2))3个氮肥施用水平,研究不同时期水稻氮素吸收情况、氮素积累量、氮素分配率以及水稻产量。结果表明,分蘖期稻草还田量增加抑制水稻氮素吸收及积累,抑制作用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幼穗分化期稻草还田促进水稻地下部分氮素吸收,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0.5倍还田处理氮素积累量达最高值;收获期水稻地上和地下部分氮素均向籽粒部分转移,稻草还田配施氮肥情况下水稻分蘖及有效分蘖提升,N1施肥水平下1.0倍还田处理产量达最高值,N2施肥水平下0.5倍还田处理达最高值,稻草还田不配施氮肥或配施氮肥情况下稻草还田过量均降低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3.
稻草还田对土壤肥力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杰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3):46-47,14
进行稻草还田对土壤肥力和水稻抗旱能力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能使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养分含量、水稳性团聚体数量提高,肥力上升;随着稻草还田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随之增加,大幅度提高了水稻抗旱能力。稻草还田虽对水稻前期生长有一定不利影响,但促进后期生长,有利于稻谷增产。稻草还田的适宜用量为3000—6000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稻草还田对烟田土壤氮素释放的影响,进而有效调控并为配套的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培养和田间原位培养试验,研究了长期稻草还田对烟田土壤有机氮矿化特征和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提高了土壤氮矿化潜力(N0值)和矿化速率(k0),连续还田5年土壤的N0值为92.11kg/hm2,比对照增加了23.78%;稻草还田促进了烟田土壤氮的矿化,烟株生长期内还田5年的土壤矿化氮量为94.94kg/hm2,比对照高17.67%。在烟株生长中后期,稻草还田的烟田表层土壤无机氮数量明显增加。稻草还田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氮,移栽时,还田5年土壤微生物量氮比对照增加20.18%,采烤后则高出40.71%。稻草还田1年后土壤微生物量氮处于调整平衡阶段。长期实行稻草还田提高了烟田土壤氮供应能力,增加了上部烟叶全氮和烟碱含量过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刘如清 《湖南农业》2006,(10):14-14
1.晚稻留高桩、冬绿肥直播还田在晚稻收获前将红花草、满园花、蔬菜等种子均匀直播于晚稻田中,晚稻采用留高桩或机械收割使其稻草还田。其中留桩高度40厘米~45厘米,约80%稻草还田;机械收割的100%稻草还田。及时排干田面水并维持湿润状态,掌握晚稻收割前7天~10天直播种子,晚稻  相似文献   

16.
为对比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当季油菜的效应,设置覆盖行间还田、粉碎翻犁入泥还田及无稻草还田三个处理进行同田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式的还田对当季油菜生长基本没有影响,两种还田方式均可采用,可结合到地块实际进行具体选用,宜免耕的地块宜覆盖还田,较为板结的地块宜粉碎翻犁还田。  相似文献   

17.
稻草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河池市中低产田进行稻草还田试验研究,初步探索出在相同施肥与水分管理条件下,不同稻草还田量对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草还田量,对水稻生育期没有影响,但能增加水稻分蘖数量,增加水稻产量。加大还田量,水稻产量也明显增加,稻农可按实际情况尽可能全量还田,以增加产量和收益。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稻草还田量对机插晚稻的影响,探讨适宜的机插秧稻草还田模式。研究表明,早稻草切草2/3还田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稻草还田条件下施钾量对晚稻产量和钾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稻草还田条件下不同施钾水平对晚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钾素吸收利用和钾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 500 kg/hm<'2>稻草还田条件下,增施K<,2>O 37.5 kg/hm<'2>的处理稻谷产量最高,钾肥再增加,稻谷产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减少;稻草产量则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钾肥促进了水稻株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与千粒重的提高.研究还发现,施钾促进了水稻对钾索的吸收,随着施钾量的提高,稻谷和稻草的钾含量及钾素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无肥(CK1)处理土壤钾素处于亏损状态,稻草还田及稻草配施化肥处理的土壤钾素均有盈余.综合考虑水稻高产和土壤培肥,在4 500 ks/hm<'2>稻草还田条件下,推荐该地区晚稻的钾肥(K<,2>O)适宜用量为25~50 kg/hm<'2>.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在皖南酸性红黄壤上进行了为期 4年的定位试验 ,探讨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 ,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方面优于单施化肥。稻草还田产量最高 ,稻草 >油菜秆 >麦秸草 >单施化肥 ,并且作物产量随着稻草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 ,以稻草还田最佳 ,且土壤养分的增加量随着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