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方健  司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55-20157
在对农业植物遗传资源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农业植物遗传资源最重要的2种知识产权保护形式———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为例,阐述了我国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揭示了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体制不规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提高全社会对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意识;设立专门的法律制度保护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完善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管理体制;加强我国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国际保护。  相似文献   

2.
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Board for Plant Genetic Resources,简称IBPGR)成立于1974年,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属下的一个国际科学组织,总部设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它的任务是促进和协调国际植物遗传资源活动,进一步加强全球植物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 任务和组织 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作为一个国际农业中心,其具体的工作任务是促进、指导和合作进行全球的植物遗传资源活动,支持各个考察团体广泛收集那些遗传上富有多样性的植物样品,在植物遗传资源妥善保管的地方促成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基  相似文献   

3.
植物遗传资源学家关注环境问题 1991年6日,数十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植物遗传资源学家齐集挪威首都奥斯陆,参加国际植物遗传资源专题系列论坛。他们回顾世界植物遗传资源的历史和现状,讨论环境问题对其造成的影响和应采取的紧急措施,疾呼:“为了人类的生存,安全而持续地利用全球植物遗传资源”。他们警告说:“将来世界农业的成功取决于它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如果失去了植物遗传资源,失去了生物遗传多样性,我们就会失去选择,失去了适应能力,就会危及地球上人类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印度国家植物遗传资源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所卢新雄印度次大陆是栽培植物八大起源中心之一,具有丰富的作物遗传资源多样性。植物遗传资源保存和利用在印度受到了高度重视,1976年印度成立了国家植物遗传资源局(简称NBPGR),近年来以NBPGR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印度农作物遗传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农作物八大起源中心之一。早于1946年印度农业研究所的植物研究室就设立了植物引种组,专门从事植物遗传资源的搜集、保存和鉴定利用的研究。1961年植物引种组扩为研究室,在此基础上,1976年又成立国家植物遗传资源所(NBPGR),专门从事国内外植物遗传资源的搜集、鉴定、交换、保存和利用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联合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玉琛研究员担任主编 ,2 0 0 0年创刊 ,2 0 0 3年始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报道内容 :大田、园艺作物 ,观赏、药用植物 ,林用植物 ,草类植物及其一切经济植物的有关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成果和高水平综述或评论。诸如 ,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保存、评价、利用、创新、信息学、管理学等 ;以及起源、演化、分类等系统学 ;基因发掘、鉴定、克隆、基因文库建立、遗传多样性研究等。读者对象 :从事植物遗传资源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要重视植物遗传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遗传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对保护和利用这一资源应当给予更高的重视,作出更大的努力!”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主席科赫尔和秘书长威廉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国际舆论界发出了这一呼吁。 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创立于1974年,其宗旨是推动对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并促进和组织这方面的国际合作。近年来,该委员会同中国科学家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梁戴 《世界农业》1993,(8):58-59
粮农组织第5届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于1993年4月19—23日在罗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议全球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形势,讨论全球行动计划,听取同粮农组织植物遗传资源领域活动有关的联合国系统机构及其它国际组织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根据《俄罗斯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状况报告》[1]及相关资料,简述了俄罗斯粮食和农业植物种质资源原生境保存和非原生境保存情况,概述了我国植物遗传资源保存状况,可为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全球作物遗传资源概况与研究动向(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球作物遗传资源的概况1.全球植物遗传资源的搜集与保存(1)从事植物遗传资源研究的国际农研机构早在1974年,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在罗马成立,当时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个附属机构,并由其行政代管,但同时向国际农业磋商小组(CGIAR)作出报告,并由此获得经费。IBPGR在头10年里的工作重点是收集处于受威胁地位的植物遗传资源,制订出种质资源搜集的优先地区和作物,并通过在全世界40多个国际和国家的基因库保存基础收集品,促进了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增加了数以万计的收集材料,引起了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王强长期以来,中国与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PGRI/IBPGR)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从1984年开始,就确定了双方的协作关系。芝麻品资材料搜集由IPGRI向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提供经费,用于继...  相似文献   

12.
欧洲的植物遗传资源很贫乏。但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苏联和英国等国在世界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植物考察活动,并收集了大量材料。而对植物遗传资源真正的重视始于六、七十年代,尤其是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成立后。 1981年,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粮农组织(FAO)制定出欧洲作物遗传资源保存和交换合作计划(ECP/GR)。第二阶段开始于1984年,由UNDP和IBPGR主管,经费由UNDP和26个参加国承担,主要开展葱属、燕麦属、大麦、饲料和豆科  相似文献   

13.
<正>《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报道内容为大田、园艺作物,观赏、药用植物,林用植物、草类植物及其一切经济植物的有关植物遗传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创新性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综述或评论。诸如,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保存、评价、利用、创新,信息学、管理学等;起源、演化、分类等系统学;基因发掘、鉴定、克隆、基因文库建立、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植物遗传资源利用的制度选择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植物遗传资源的价值及其利用现状 植物遗传资源是指来自植物的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的遗传材料,它具有实际的或潜在的价值。从生物分类层次来看,它主要包括物种和物种以下的各分类单位,如亚种、变种、变型、品种、品系、类型等。从生物组织层次来看,它主要包括组织、细胞、染色体、基因和DNA片段等。植物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物质体现,是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世界各国的国外引种概况 植物遗传资源是农作物育种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和生命科学的坚强支柱。从国外引入优良植物遗传资源是世界各国发展本国农业生产和生物科学事业的重要手段。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品种、新资源层出不穷,从国外引进遗传资源的势头愈加迅猛,现已成为国际上发展生产增进国际农业交流的强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快速发展的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适用于非模式植物的测序,成本较低、测序性能强,目前被大量应用于园艺植物鉴定和基因组辅助育种.而具有母系遗传特征的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多拷贝、结构保守等优点.将叶绿体基因组与二代测序技术结合应用,将成为植物遗传资源研究的有效手段.本文综述了二代测序技术和叶绿体基因组在包括菊花在内的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菊花分类和遗传资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据粮农组织预测,近30年内,地球上1/4的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有灭绝危险,这将严重影响后代人的粮食供应。为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25年内,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量必须增加60%以上,然而,扩大农业用地的可能是有限的,世界渔业资源也已利用过度,唯一的途径是对更广泛的品种和遗传资源持久利用,进行集约生产。 植物遗传资源 植物遗传资源对世界粮食安全十分重要,植物来源的食品占人类食品的93%。本世纪初到现在,大约75%的农作物遗传资源已  相似文献   

18.
分子标记在当归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当归属植物资源,并系统阐述了RAPD、ISSR及ITS等分子标记在当归属植物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同时指出,应用分子标记研究当归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对当归属的科学分类及新品种选育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遗传标记作为识别遗传物质的标识,是检测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工具,其在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有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四种形式。本文综述了四种遗传标记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植物种质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植物育种的基础。因此,研究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对维持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是指植物材料在液氮(-196℃)超低温环境中可以长期保存,以保持其遗传稳定性。本文对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的起源、研究现状、保存原理、具体方法、影响因素以及保存时间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概述了其在草莓种质资源保存、脱毒苗培育及草莓再生苗遗传稳定性方面的应用,提出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冻存机理、材料冻存前后生理状态和普适性技术体系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观点,并指出其在材料脱毒、抗性育种和遗传转化方面的广阔发展前景,旨在为该技术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面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拓展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