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以保护农田表面土壤为目的,采用机械化耕作手段,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机械化作业方式。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内容,实施该技术的必要性以及农艺要求和机具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2.
傅湘宁 《农业与技术》2008,28(1):116-117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一个完整的工艺体系,实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就要从前茬作物的收获开始考虑,其主要作业内容有收获及其秸秆处理、深松、表土作业、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我市共有耕地面积220万亩,其中旱田145万亩,主要作物是玉米为主,玉米各植面积在100多万亩,其中90%以上适宜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机械化深松技术是不翻土的耕作作业、是在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深松机械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耕层深度创造虚实并存土壤构造的耕作技术。此技术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之一,应用这一技术可较大幅度的提高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4.
桦甸市推广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掌握好如下方法,分别为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应用范围;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主要使用种植模式;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主要种植方式;推广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更好的实施技术要点,实施各项技术内容,即机械化收获与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施肥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械化除草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械化深松技术。为桦甸市玉米可持续生产,达到优质高产稳产高效,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世界农业》2001,(11):43-44
技术简介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指以保护农田表面土壤为目的,采用机械化耕作手段,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机械化作业方式。与传统耕作方法相比,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可以降低机械进地次数和耕翻次数,减少耕作对土层表面的破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包括深耕翻、深松、垄沟种植法、水平等高耕作、等高沟垄耕作、蓄水聚肥改土耕作、秸秆覆盖保墒技术及其相关配套技术等。其效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可以减小因耕翻次数多而造成的对土壤表面覆盖的破坏,提高土壤抗风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阐述了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内容、机具选择及农艺要求,并分析了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益,旨在为北方干旱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工程提供科学而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丁辉 《农民致富之友》2014,(12):202-20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该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市保护性耕作发展,加速推进玉米机械化进程。本文主要讲述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玉米机械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措施,是农作物现代一体化的新型耕作体系,有效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环境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结合地区土壤的自然条件较符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通过项目实施、技术宣传、政策引导可得到大面积应用。本文简要阐述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或意义),并系统介绍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针对旱区缺雨少水,土地贫瘠、大量蒸发、产量低却不稳、严重水土流失等会降低农作物产量,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下出现的一种用于保水保土、增产增收的新型耕作模式。在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的21世纪,加强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时代意义。而本文则结合实际,对如何做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按照农作物栽培要求,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利用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保护土壤,以有效培肥地力,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尘暴,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耕作技术体系。麦积区通过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技术试验示范,尤其是通过实施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2012-2013在5个乡(镇)实施保护性耕作0.29万hm2,节约生产成本255.14万元,增产增收202.99万元。取得节本增收综合效益458.13万元,提高土壤含水率12.2~22.4 g/kg,增加土壤有机质0.1~0.4 g/kg。在增产增收、维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浅议保护性耕作的机理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保护性耕作的生态环境保护机理、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机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等方面对保护性耕作进行了论述,以供从事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孙少华  张文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701-10702
机械化深松技术是土壤保护性耕作和获取农作物高产必不可少的农机作业技术。文章阐述了机械化深松技术研究现状和深松机具的研究进展,对苏州地区开展机械化深松适应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苏州地区开展机械化深松技术存在的问题,为机械化深松技术推广和机具选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郑杰 《河南农业》2006,(1):28-29
一、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通过免耕施肥播种、秸秆还田、土壤深松等机械进行作业。完成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施肥播种.保证种子的正常发芽;通过机械喷施药剂来控制杂草生长和防治病虫害;通过机械深松、秸秆残茬处理,保水、保土、保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防止沙尘暴,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一项机械技术。  相似文献   

14.
着重论述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实施的必要性、推广应用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资讯     
<正>吉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又迈新步伐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措施。为了增强吉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推广科技支撑能力,加快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 技术简介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指以保护农田表面土壤为目的,采用机械化耕作手段,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机械化作业方式.与传统耕作方法相比,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可以降低机械进地次数和耕翻次数,减少耕作对土层表面的破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李云祥 《现代农业》2013,(11):69-70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用机械通过深松、秸杆根茬还田、免耕播种等机械作业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大量作物秸秆和根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有利于保水保土和提高土壤肥力,实现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方法的区别是:秋收后不翻地,春播前不犁田.省时省工又省钱,增产增收效益全。  相似文献   

18.
张淑芹 《现代农业科学》2009,(2):131-131,156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展现了其在减少土壤风蚀,培肥地力,抑制农田扬尘,减少生产工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功效。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得,增产和增效双赢,当前效益与长远发展兼顾、农民利益和国家社会利益同步的重要措施。笔者总结了枣强县几年来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的成绩以及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实施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四次耕作制度革命,也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高度后的必然升华,更是历经一系列曲折成功之后的理性回归。实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业科技创新正从以生物创新与机械化技术并重转变,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科技的相互影响。玉米机械化保护性技术的推广,不但能够给农民使用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具有现实效果的实用技术,而且正起到引领农业和农机技术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大意义深刻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杨军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176-178
彬县开展一年一熟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研究,被列为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项目县。在干旱少雨为主的农业生产耕作条件下,农业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研究、开发、试验和示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