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圃地下害虫是指生活在地下危害苗木根部的害虫,常见种类有蛴螬、金针虫、蝼蛄等。苗圃地下害虫主要取食植物的种子及幼芽、幼苗根茎,造成毁种和苗木死亡。  相似文献   

2.
孙彩娟 《河南农业》2014,(11):24-24
<正>辣椒生产上常因虫害而造成产量不同程度的下降,品质也不断降低。为了有效防治辣椒虫害,提高辣椒产量和质量,笔者总结了几种辣椒主要虫害的田间识别与防治方法。一、蝼蛄(一)为害特征成虫和幼虫在土中活动,咬食蔬菜种子和幼芽,把蔬菜嫩茎咬断,造成幼苗死亡。蝼蛄活动多在表土层穿行,使表土隆起,形成许多隧道,使幼苗根系与土壤分离,可以使幼苗成  相似文献   

3.
小麦地下害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害虫是一类为害小麦的重要害虫熏主要为害小麦的种子及近地面的根茎部,常常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播。小麦地下害虫在我国冬小麦产区均有分布,以黄淮麦区和西北麦区等发生更为严重。据有关部门调查,我省近年地下害虫虫口密度远远超出地下害虫防治标准。因此,做好地下害虫的防治工作是确保小麦稳产高产的关键之一。一、地下害虫的种类与为害特点穴一雪蝼蛄为害小麦的蝼蛄主要有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两种。华北蝼蛄三年左右完成一个世代,以成虫及高龄若虫越冬。非洲蝼蛄一年多完成一个世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或厩肥中越冬。两种蝼蛄成虫…  相似文献   

4.
<正>华北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咬食幼苗的地上和地下部位以及刚发芽的种子,使幼苗萎凋而死。在表土层穿行时,形成许多隧道,使幼苗和土壤分离,失水干枯而死。农民称它为拉拉蛄、蜊蛄、土狗子。一、华北蝼蛄的分布和危害华北蝼蛄主要分布在北纬32°以北地区,该虫在1年中的活动规律和东方蝼蛄相似,即当春天气温达8℃时开始活动,秋季低于8℃时则停止活动,春季随气温上升危害逐渐加重,地温  相似文献   

5.
<正>地下害虫主要为害蔬菜地下部分、种子、幼苗或近土表主茎,给蔬菜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常见为害蔬菜的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其发生为害具有潜伏危害、寄主范围广、生活周期长、与土壤关系密切、迁移性弱、为害时间长、防治困难等特点。因此,蔬菜地下害虫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以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播种期防治与生长期防治相结合,防治幼虫与防治成虫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辽宁主要是非洲蝼蛄和华北蝼蛄.非洲蝼蛄分布于全省各地,华北蝼蛄分布于辽南地区.蝼蛄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咬食落叶松、红松、樟子松及果树等多种林木的种子、幼苗根部和嫩茎,也在床面串道时使苗根和土壤分离,造成苗木死亡.  相似文献   

7.
游建  申秀萍 《农家致富》2005,(12):33-33
一、症状诊断(1)蛴螬:金龟子的幼虫,取食作物的幼根、茎的地下部分.常将根部咬伤或咬断,危害特点是断口比较整齐.使幼苗枯萎死亡,大豆、花生、油菜受害较重。(2)金针虫:即头虫的幼虫.危害小麦、玉米、薯类等,咬食种子、胚芽、根茎,危害特点是将幼根茎食成小孔,致使死苗、缺苗或引起块茎腐烂。(3)蝼蛄:在地下咬食刚播下的种子或发芽的种子,并取食嫩茎、根,危害特点是咬成乱麻状,同时蝼蛄在地表层活动,形成隧道.使幼苗根与土壤分离.造成幼苗凋枯死亡。(4)地老虎:幼虫食性很杂,危害大豆、玉米、蔬菜等多种作物.白天潜伏土中,夜晚出土危害。危害特点是将茎基部咬断,常造成作物严重缺苗断垄。  相似文献   

8.
正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避免不了会造成地下害虫的侵袭,一般地下害虫的种类有蝼蛄、、蛴螬、地老虎等,如果不能正确的提早防治,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和品质的影响。1防治蝼蛄蝼蛄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取食刚播下的各种蔬菜种子和幼芽,或咬断幼苗的根茎,被害根茎呈乱麻状;也危害粮、棉、油等作物。蝼蛄形成的隧道又可使幼苗的根与土壤分离,失水干枯死亡。1.1在蝼蛄危害较重的地块,每隔3~5米,挖30cm见  相似文献   

9.
地下害虫是指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土壤中,危害作物的地下部分或靠近地表部分的根、茎、种子及块根、块茎、幼苗等的一类害虫。其种类多而食性杂,主要种类有蛴螬、金针虫、根蛆、蝼蛄。春季为害常造成作物缺苗断垄  相似文献   

10.
2018年蝼蛄在我县单季中稻直播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8万亩次,造成靠近田埂边水稻秧苗断垄、缺苗,给农户带来不小损失。通过对当地蝼蛄生活习性及其对直播单季水稻幼苗为害情况观察分析,总结蝼蛄发生特点,偏重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玉米苗期地下虫害主要有:蝼蛄、金针虫、蛴螬、地老虎等4种,均可在不同部位将幼苗咬断,是造成玉米缺苗断垅的重要原因之一。1蝼蛄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蝼蛄科。大型,土栖。触角短于体长,前足开掘式。缺产卵器。本科昆虫通称蝼蛄。俗名拉拉蛄、土狗。全世界现已知约50种。中国现已知4种:华北蝼蛄、非洲蝼蛄(东方蝼蛄,发生遍及全国,一般在长江以南较多)、欧洲蝼蛄和台湾蝼蛄。  相似文献   

12.
在中药材栽培过程中,药田常常受地下害虫如蛴螬、地老虎、金针虫、蝼蛄等的危害,直接影响了中药材幼苗的生长发育,造成药苗缺蔸、植株生长不良,使药材品质及产量下降。因此,防治药田地下害虫是保证植株健壮生长和提高产量的关键。现将防治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玉米地下害虫有: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它们栖居土中,主要危害玉米的种子、跟、苗茎和嫩叶,造成种子不能发芽出苗,根系不能正常生长,活心叶畸形,幼苗枯死,缺苗断垄等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4.
林业圃地常见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地老虎和蝼蛄。本文介绍了这3种地下害虫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蝼蛄俗称拉拉蛄,土狗子,属昆虫纲直翅目蝼蛄科,国内分布约有四种,但以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对苗圃地种苗危害最为严重。作者对北纬32°以北的北方地区分布较多且危害较重的华北蝼蛄的防治作了简要阐述,包括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物理防治方法以及化学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蝼蛄、蛴螬、金针虫是小麦播种期和苗期的常发性地下害虫,主要食用萌发的种子、根、地下茎,造成缺苗断垄。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这类害虫为害越来越严重。一、蝼蛄几乎为害所有作物、蔬菜等,是小麦的主要地下害虫,是咬食作物地下根茎及种子的多食性地下害虫,经常将植株咬成乱麻状,或在地表活动,钻成隧道,使种子、幼苗根系与土壤脱离不能萌发、生长,进而枯死,从而造成去、缺苗断垄或植株  相似文献   

17.
<正>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属直翅目蝼蛄科昆虫,近几年在甘肃各地普遍发生,是一种杂食性的地下害虫,在临洮县主要为害粮食及蔬菜、瓜果等作物及树木幼苗。我们于2004—2008年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一套有效的防治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花卉苗圃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地老虎、蝼蛄和大蟋蟀等。根据不同的种类和危害特点,可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诱杀和化学防治等措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9.
在中药材栽培过程中,药田常常受地下害虫如蛴螬、地老虎、金针虫、蝼蛄等的危害,直接影响了中药材幼苗的生长发育,造成药苗缺蔸、植株生长不良,使药材品质及产量下降。因此,防治药田地下害虫是保证植株健壮生长和提高产量的关键。现将防治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冬  相似文献   

20.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北部玉米的主要病害有叶斑病、纹枯病、青枯病、黑粉病、锈病等,虫害有玉米螟、地老虎、粘虫、蝼蛄等。现将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