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刘建英  陈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9):128-131
研究了红色文化纪念林的内涵,并提出从平面布局构思、场所空间营造、文化情感表达3个方面研究纪念性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以茅山东进林为例,以红色文化时空序列进行平面布局构思,将红色文化的情感表达融入景观场所空间营造,重点打造星火广场、梦回沙场平台、东进广场、廉政铁军平台、五星平台5个红色文化序列核心节点。希望该研究能对红色革命根据地山林景观的规划和建设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建筑现象学中的"场所理论"引入到综合医院的景观设计分析中,从景观场所精神特征出发,从植物、空间构造、园林小品3个角度分析了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景观设计,探寻综合医院景观场所精神的表达及设计策略,以期对今后综合医院的户外空间景观营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海青 《农技服务》2011,28(1):89-90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有其特殊性,通过选址、布局、要素的应用来营造一种纪念氛围,表达一种场所精神。通过联想、隐含、错觉、对比等手法来表达设计主题目,追求与参观者心灵上的感应和共鸣。  相似文献   

4.
从游人视角出发,通过对南京市中山陵景区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使用SPSS22.0等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影响游人评价的项目公因子,并根据公因子的荷载信息,分析其对现代纪念性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影响。21个评价项目被提炼成为5个公因子:植物具有丰富的观赏性状因子、植物景观的美学感染力因子、植物景观的场所精神因子、休憩空间营造因子、植物选择的多样化因子。通过深入分析5个公因子,结果表明,植物在现代纪念性园林中已经逐渐成为情感传达的符号,游人更加注重植物景观的对话性和多样化,因此在现代纪念性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时,应注意利用植物进行情感的传达和场地特色氛围的营造,同时还要注意合理设置一定的休憩开敞空间,适当增加特色植物种类,注重景观的可持续性。研究结果可为设计符合游人需求的现代纪念性园林植物景观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景观设计思维的分析,总结了设计思维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指出景观设计师合适地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思维将有利于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所。  相似文献   

6.
屠苏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53-15255
地域文化和场所精神是景观设计的中心和灵魂,失去地域文化和场所精神的景观设计是没有生命力的,太湖论坛景观环境设计重在地域文化和场所精神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从教育性、地域性、趣味性和纪念性4个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以广西田林县利周中心校校园环境景观改造设计为例,阐述了文化特色营建在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表达工矿企业环境景观设计对体现企业精神的重要作用为目的,以赣西选配煤中心全区的景观设计为例,通过整体布局、树种选择、景观构筑物的设计来营造一种既有区域特点,又有企业特色的场所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使企业产生凝聚力,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和文化品味,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工业景观。  相似文献   

9.
以表达工矿企业环境景观设计对体现企业精神的重要作用为目的,以赣西选配煤中心全区的景观设计为例,通过整体布局、树种选择、景观构筑物的设计来营造一种既有区域特点,又有企业特色的场所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使企业产生凝聚力,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和文化品味,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工业景观。  相似文献   

10.
纪念性公园作为纪念性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怀念功能,兼有公园的参与和游憩功能。以纪念为主题的纪念性公园的快速建立,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凸显鲜明的纪念主题,在景观元素上更是别具一格,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目前,我国针对纪念性公园的研究多停留在围绕纪念性建筑及纪念性景观上,而在纪念性公园景观元素表达方面的总结和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主要阐述纪念性公园的景观元素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其他因素,总结各类景观元素在纪念性公园中的表达要点及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景观园林作为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物质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缩影。以我国景观园林中的水景观为例,浅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水景观设计中的作用。通过对我国景观园林中水景观设计发展历程的分析,总结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影响。指出在园林设计中,风景园林师需要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丰富自有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体系,从而实现传统景观园林设计向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更新转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滨水区的更新与开发,滨水景观的设计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焦点。该文通过对滨水景观构成、特点进行分析,以通扬河北岸景观设计为例,根据海安的特色、文化和通扬河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景观设计,创建出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性景观河道。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黄龙溪古镇植物景观设计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植物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滨水植物景观空间营建、植物景观设计、植物景观配置三方面探讨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手法,为古镇滨水景观设计与营造提供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迫切呼唤城市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作为城市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滨水景观是与城市形象、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景观场所。那么如何在城市滨水空间中营造场所精神则是亟需探讨的问题。通过对厦门马銮湾滨水景观设计的分析,寻找营造场所精神的关键着手点,即解读场地的自然环境属性、挖掘场地的历史人文特色、拓展场地的多元化功能性以及促进场地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文化构筑景观,景观传达文化,景观设计是将文化从抽象转化为具象的过程。景观设计师、景观感知者与场所三者本身特定的文化背景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影响了景观内容,从而形成特有的景观特征。针对当今带状绿地景观设计的创新要求,从文化的角度提出了景观设计策略。以环县环江旅游风情线为例,详细分析了环县自然资源文化、经济文化、地域文化等多种文化对带状绿地景观构建的影响,具体阐述了基于环县多元文化的带状绿地景观设计策略。为恶劣环境下带状绿地景观设计的实践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突出地域文化的表达,重视景观文化元素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展现城市的文化底蕴,提升景观的文化品位。本文以江苏滨海县玉泉河景观工程设计为例,分析探讨如何将海滨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滨水景观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17.
以瓮安水瓮田梯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从景观类型、地域文化特征等方面,对山地梯田湿地景观设计的立意构思到景观营造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分析设计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提出山地梯田湿地景观设计应以"生态文化"为主线、地域文化为内涵、"减量设计"为手法,将主题理念与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相结合,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山地梯田湿地景观。  相似文献   

18.
分析总结中西方纪念性景观的起源、传统设计理念、传统设计风格、空间结构等的差异;以纪念性景观中的纪念主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优秀纪念性景观实例的搜集和整理,将纪念性景观按时间演变进行统计区分;并结合案例详细分析中西方当代纪念性景观发展特点与趋势,基于分析结果,对中西方当代纪念性景观发展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发现我国当代纪念性景观与西方的差距,最终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银川中阿之轴景观实例,分析宁夏回族地域性文化特征的同时从景观空间、景观视觉、听觉及景观氛围四个方面着重讨论地域性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中构建与表达的途径,研究彰显地域特色与民族魅力的景观设计方法,探索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汤振兴  陈群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93-5995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高速公路景观概念的阐述,分析了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论述了与自然协调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法,探讨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提出高速公路自身景观要与沿线景观格局、地域文化、景观特征3方面进行整合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