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渠公园是在吴忠市原有秦渠两岸的绿化基础上改造提升成的城市带状公园。原有公园疏于管理,景观遭到严重破坏。本文通过充分研究其区域环境和历史文化,提出了以秦文化为核心和以周围居民为主体的休闲文化公园的改造理念。通过植物景观序列的重新组合,健康步道及休闲设施的布置,秦文化的融入等,将休闲空间与文化元素相结合,为市民打造一个绿荫下的集休闲和文化为一体的休闲健身公园。  相似文献   

2.
以公众满意度为价值取向,探讨城市带状公园景观节点设计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北京市3个带状公园中的9个景观节点的调查和研究,得到影响公众对城市带状公园景观节点满意度的3个因素,即实用性、景观印象、环境感知。并通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得到3个影响因素与景观节点基本特征要素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城市带状公园景观节点设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建设盖州市清河带状公园是广大市民长期的夙愿,通过对盖州市的地理、历史及大清河周边环境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功能分区规划、水系的改造方案以及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设计方案。希望能再现大清河昔日秀美的景致。  相似文献   

4.
对带状公园的空间要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植物景观营造方法及植物设计原则,并对现存带状公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为带状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石家庄市东环公园建设为背景,针对功能分区单一、设施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探讨了社区公园提升改造的原则及设计思路,将人性化的理念应用于规划实践,对社区公园进行提升改造、更新与发展,为居民创造更优美的绿色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6.
上海老公园改造的创新及成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公园作为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有其特殊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近年来,上海正在兴起一股老公园改造的热潮。研究表明老公园改造重点应放在如何加强后期的管理养护,并探索推广低维护植物群落,从而降低绿地建设与养护的投入。通过对现阶段老上海公园改造升级的研究,探明了老公园升级改造前期中存在的问题、改造过程中的常见手法及效果、改造完成后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以进一步完善老公园改造的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7.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蕾  王万喜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3):129-130,183
概述了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的概念、发展概况与特点,阐述了带状公园绿地的类型和设计要点及规划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8.
皇城根遗址公园位于市中心,是集多重功能为一体的带状公园。通过对皇城根遗址公园景观现状的调查,对其植物配置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白华公园是普陀山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充分满足居民与游客观赏、休憩的需求,2010年对其进行了整体改造。改造主要包括植物景观和基础设施两个方面。通过植物合理配置,将公园划分成密林区、疏林草地、棕榈林区等;基础设施方面将园路、观景平台、广场、水系、亭桥及园林小品等做统一设计改造,让水系贯通整个公园,结合地形营造自然风趣、步移景异的景观。整体改造以尊重自然,突出普陀山特色为原则,有效地提升了白华公园的景观功能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滨水带状公园是具有特殊线性结构的滨水开放绿地,兼具带状公园和滨水公园特性。以福州市6个滨水带状公园为对象,对公园的空间结构、植物种类、植物空间类型及其配置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夹水型和临水型带状公园的空间构成特性、空间布局模式、植物景观空间类型与特征,旨在为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分析文笔山森林公园的现状及问题,按照"适地适树、树种多样化、色彩季相化"原则,合理选择阔叶、观叶或观花适生树种进行森林景观提升。根据不同林地类型选择代表4个地块为改造试验区,以期提升公园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2.
依据清水型生态景观系统设计理念,在充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逸仙湖公园生态景观治理的目标,进行总体规划设计,通过排污口截污改造、改善逸仙湖底泥形态、构建沉水植物-微生物-水生动物功能群、营造生态景观等措施,构建一个生态及景观充分融合的修复系统,实现公园水体的自我净化及景观提升,为城市公园水体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切实做好肉牛扩繁及防疫等技术服务工作,泾源县调思路、转方式,着力解决养殖户免疫密度低和安格斯母牛配孕难等关键性技术问题,从而达到"两升两降"目的,即提升母牛繁殖率、提高免疫密度、降低饲养成本和降低养殖风险,全面推进草畜产业健康发展,有力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城市旧公园由于其所处地段、所含历史信息等原因,对其实施改造是一项复杂而敏感的工程,稍有偏差即会对公园的场地记忆和历史信息造成破坏。现以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枫溪公园改造设计为例,通过对枫溪公园进行分析,提出该公园改造的指导思想及目标,确定公园改造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原则,并阐述该公园改造的分项设计,以期为其他旧公园的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将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引入城市带状公园设计,以北京通州减河公园为例,从“主客体共生”和“文化共生”角度出发,结合植物种类、植物群落和植物文化,确定“构建传统文化植物风格,又具备时代特征的北京新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目标,形成了“一河、两道、三段、十五园”的景观结构。提出打造多元化的文化植物景观、“参数化”植物景观设计、构建生态化群落和建立植物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议,有望在未来应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提升植物景观的生态多样性,为城市带状公园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公园与防灾公园的设计和建设特点入手,通过对大量的防灾公园设施进行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防灾公园的功能为参照,归纳防灾公园与普通公园进行改造结合的特征,探讨适应我国城市发展的城市公园与防灾公园相结合的改造式规划设计模式。着重从公园改造面积参数标准、空间布局、设施以及植物种植等方面探讨在现有基础上将城市公园改造成防灾公园的具体方略,为我国城市普通公园规划改造防灾公园,提供理论支撑和设计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白云森林公园生态景观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白云森林公园森林植被现状的调查,结合旅游观光的需要,采用块状改造、定向培育、带状改造、点状改造等营林技术措施,有效保存了原生植被,促进了植被演替过程,构建了物种丰富、群落稳定、地域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提升了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SD法的城市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4个城市带状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北二环城市公园和菖蒲河公园为研究对象,借助心理实验的SD法—语义差异法(Semantic Differential)分析了游人对城市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的基本印象及心理感受.通过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68份,运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因子、认知因子和活动因子是影响游人对公园植物景观印象的3个主要因子;皇城根遗址公园的综合因子得分最高,菖蒲河公园得分最低.可见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做到景观效果美观、植物素材丰富,更应注重运用植物素材违背和满足游人需求的有效使用空间,在实现优质景观的同时提高植物景观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为将梅园建设成为一个适宜人们运动、休闲的居住区级公园,笔者遵循了尊重场地精神、生态与景观并重、以人为本的原则,阐述了梅园公园改造前的状况、改造的目的和必要性等,以期为公园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唐山市凤凰山公园改造与景观设计的阐述,分析探讨了唐山市凤凰山公园改造设计原理和景观布局。公园改造和扩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展示了凤凰山山体自然景观,形成集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市中心区综合性公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