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蟹单养与套养“太湖1号”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在高淳区养殖面积较大,2012年河蟹养殖面积达22万亩.但由于河蟹上市比较集中,季节性较强,养殖效益受价格影响波动较大,河蟹价格走低会直接引起养殖效益减少甚至导致亏本的局面.近几年青虾的价格一直稳中有升,且上市周期时间较长,在河蟹塘中套养青虾,可以降低单一养殖河蟹的风险,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的养殖经济效益.本文通过比较单养河蟹、蟹池套养“太湖1号”青虾两种生态养殖模式,讨论了套养青虾的注意事项以及效益分析,为降低河蟹养殖风险,提高河蟹塘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由于各地河蟹养殖规模扩大,集约化程度提高,养殖成本增幅较大,河蟹养殖的比较效益近几年来有所下降。为此2005~2006年宜兴市水产指导站开展了“河蟹综合生态混套养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全面探索增加混套养地方特色名优品种,取得了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现将实施情况简要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河蟹养殖业发展迅猛,价格低迷,直接影响养蟹者的经济效益。为了探索新的养殖方式,寻找提高养殖效益的空间,在江苏省滨海县八巨镇进行了粗养蟹池套养龙虾(克氏螫虾)、鳜鱼生态混养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现将其套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水产养殖业综合经济效益 ,促进河蟹养殖的健康发展 ,2 0 0 1~ 2 0 0 2年 ,我们采取示范推广与生产相结合的方法 ,试验探讨并推广河蟹池套养鳜鱼健康养殖技术 ,取得了明显效果。2 0 0 2年 ,推广面积达 1 5 0 0亩 ,平均亩产商品蟹5 2 .6kg ,平均规格 1 48g ,鳜鱼 5 .5kg ,平均规格0 .64kg ,亩毛利 1 42 6.5元 ,鳜鱼占毛利的1 1 .6%。与单养河蟹池塘相比 ,亩均增收 2 80元 ,不但增加了鳜鱼产品 ,而且河蟹产量略有提高 ,品质也有所提升。现将河蟹池套养鳜鱼健康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试验地点与塘口条件试验地点选定在省级农业科…  相似文献   

5.
潘云俊  朱观平 《水产养殖》2012,33(11):31-32
为充分利用水面资源,提高蟹池综合养殖经济效益,在河蟹池套养青虾的基础上,增加青虾放养量,提高青虾产量,实施河蟹、青虾混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为此在南京市禄口街道黄令养殖场陈全圣养殖户的河蟹养殖基地开展了混养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6.
胡宝林 《水产养殖》2009,30(7):39-39
2008年楚州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利用科技人户工作进行主推龙虾池套养河蟹养殖技术,现将小龙虾池套养河蟹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江苏、安徽的河蟹养殖中出现的新模式是以河蟹为主,套养少量鱼、虾,如鳜鱼、鲢、鳙、青虾等。由于养殖鳜鱼和青虾的经济效益好,所以倍受养殖户的青睐。但在2005~2006年,江苏、安徽两地套养的鳜鱼出现了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死亡率在30%~60%,有的甚至全部死亡。笔者将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由于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有所滑坡,许多养殖户采取在蟹池套养黄颡鱼等名优鱼类的方法,以求增加经济效益。去年我区水产站大面积推广在河蟹池套养黄颡鱼技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有部分养殖户盲目实施套养,导致失败。笔者认为河蟹池套养黄颡鱼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注意以  相似文献   

9.
谢理伟 《中国水产》2009,409(12):41-42
为提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充分利用饵料资源与水域空间,在河蟹池中套养鳜鱼可以起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蟹池套养鳜鱼与单养河蟹相比:在河蟹养殖池中套养鳜鱼,两者互不相残,而且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龙虾肉质丰满、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因“中国龙虾节”而一举成为名贵的淡水虾类;河蟹因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因此,龙虾、河蟹已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之一.2012年,江苏省金湖县在渔业科技入户项目实施中,将龙虾、河蟹确定为主推品种,在示范户韦爱良的40亩的池塘内进行龙虾与河蟹套养技术试验,有效地解决了单养龙虾产量不稳定,虾池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取得了667m2产龙虾141kg、河蟹31.3kg、鱼类225kg,效益5,030.25元的喜人成绩,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又培育出了新亮点.现将养殖方法与结果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蟹池套养优质鳜鱼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平 《内陆水产》2008,33(4):21-22
近几年,河蟹养殖大都采用生态养殖的方法.为了充分利用饵料资源与水域空间,提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在河蟹养殖池中套养优质鳜鱼,蟹池中野杂鱼类利用河蟹残饵,鳜鱼捕食野杂鱼类,以低值鱼类养殖优质鳜鱼,同时,解决了野杂鱼类与河蟹争食、争溶氧的问题,更有利于河蟹生长。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每667m2蟹池套养4cm的鳜鱼种20尾左右,成活率普遍80%左右,出池规格0.75kg左右,每667m2增加净利润300元左右。与单养河蟹的池塘相比,不但增加了鳜鱼产量和收入,河蟹规格产量也得到了提高。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封琦 《水产养殖》2014,(6):25-27
<正>河蟹养殖历史悠久,但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过高经济效益,导致的养殖水体生态的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再加上市场行情波动很大,很多养殖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常州溧阳地区逐步探索出一套河蟹生态养殖模式,即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将青虾作为一个套养品种,增加了池塘二次收入,同时利用虾的净水作用稳定水质。俗话说"三分养,七分管",下面笔者对该模式的养殖管理方法的理解进行简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杨金林 《科学养鱼》2004,(12):23-23
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挖掘水体生产潜力,提高养殖效益,在不影响河蟹产量的情况下,我们利用蟹池套放青虾、鳜鱼等特种水产品进行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亩水面可增加效益200~500元,目前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套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大纵湖镇鱼范村渔业科技示范户李仁顺,通过创新,探索了蟹池套养龙虾(克氏原螯虾)、鳜鱼高效生态养殖新模式。2008年,22亩水面收获大规格河蟹1500千克、龙虾2500千克、鳜鱼231千克,总收入8.793万元,扣除各种成本获纯利5.27万元,高于当地养殖户效益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陈永祥 《内陆水产》2005,30(4):42-42
蟹池套养鳜鱼,作为河蟹养殖提质增效的新亮点,己在全国各地大力推广。投入少量的鳜鱼苗种成本,可提高养殖效益300~500元/667m^2。但近几年蟹池套养鳜鱼成活率偏低,有的甚至“全军覆没”。笔者根据对养殖户的调查和长期推广的经验,将其原因和对策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河蟹养殖规模扩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2004年河蟹市场价格下落幅度较大,养殖效益受到较大影响,并且中小规格河蟹市场滞销。河蟹养殖发展至今,降本增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一是以提高完善技术水平来降低成本(提高回捕率):二是以加大其它名优品种套养求增加收入。围绕“降本增收”,本文结合养殖实际,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河蟹池塘养殖改良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杨金林 《水产养殖》2007,28(6):34-35
河蟹是淮安市楚州区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其效益高低直接关系到当地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进一步提高全区水产养殖效益,近两年楚州区水产站积极探索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同时开展龙虾、鳜鱼混养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养殖塘口亩产河蟹50kg(平均规格150g/只)、龙虾50kg、鳜鱼7.5kg以上,亩效益2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水产养殖示范户陈文全,为了探索河蟹套养新模式,在现有河蟹池塘养殖基础上大胆探索套养罗氏沼虾和部分青虾进行养殖,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2014年河蟹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实现产值242600元,亩纯利润4161元,套养罗氏沼虾亩平均增加效益1429元。现在将其养殖情况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28亩,东西向长190米、南北向宽100米,沙质土壤,池塘坡比1∶2.5,沿池埂四周向池内有4米宽环形深沟,比塘底深30厘米,夏季平均水深能达到1.2米,池塘中间浅滩面积占池塘面积  相似文献   

19.
河蟹、龙虾、鳜鱼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大规格河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龙虾由于天然产量的减少,人工养殖产量又不高,始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大力发展河蟹、龙虾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在池塘里进行河蟹、龙虾、鳜鱼微孔增氧养殖,是利用池塘环境,辅以人为增氧措施,以提高池塘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  相似文献   

20.
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提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促进河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2000年至2001年,我们采取示范推广与生产相结合的方法,试验探讨和推广应用了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取得了明显效果。2001年,推广应用面积达31936亩,平均亩产商品蟹42.7公斤,规格141克,鳜鱼5.1公斤,规格0.62公斤,亩毛利1328.293元,鳜鱼占毛利的11.3%。与单养河蟹池塘相比,推广应用面积亩均增收260元,不但增加了鳜鱼产品,而且河蟹产量非但未减却略有提高,同时品质也有所提升。现将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