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控释氮肥对洋葱-棉花套作体系产量及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2—2013年在济宁市鱼台县,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速效氮肥和控释氮肥在0、100、200、300 kg·hm-2 4个氮素水平下对洋葱-棉花套作体系产量及土壤氮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用量200、300 kg·hm-2时,速效氮肥和控释氮肥处理棉花产量显著高于氮素用量100 kg·hm-2处理;氮素用量100、200 kg·hm-2时,控释氮肥棉花产量较速效氮肥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7.3%和7.7%;施氮200 kg·hm-2的控释氮肥处理较氮素用量100 kg·hm-2的控释氮肥处理的籽棉显著增产14.5%,但与施氮300 kg·hm-2的控释氮肥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控释氮肥较速效氮肥更能提高0~20 cm土层NO-3-N的含量,但对土壤中NH+4-N含量无显著影响。施用控释氮肥能够提高洋葱和棉花产量,施氮量为200 kg·hm-2的控释氮肥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氮水平对丘北辣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丘北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辣椒株高、分枝数、茎叶重、根重和根冠比等农艺性状指标均随之增加。N 180 kg.hm-2处理时,辣椒的株高和分杈数最高。(2)辣椒生物量和产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N 240 kg.hm-2处理时,生物量达到最高,为3 679.6kg.hm-2;N180 kg.hm-2处理时,产量和产值达到最高,分别为3 718.8 kg.hm-2和20 553.4元.hm-2。(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辣椒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硝酸盐积累量升高。综合考虑丘北辣椒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丘北辣椒最佳施氮量为180 kg.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氮肥水平的田间小区试验,设计了施氮的5个水平,分别测定了蒲公英产量及品质指标,研究施氮肥对蒲公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60 kg·hm-2时蒲公英达到最高产量1 291.24 kg·hm-2。施氮量超过160 kg·hm-2时产量逐渐降低;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氮肥320 kg·hm-2时叶绿素达最高55.32;适量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蒲公英的VC、总糖、粗蛋白的含量;当施氮量为240 kg·hm-2时蒲公英的VC和总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1.57 mg·g-1和19.77%,施氮量为160 kg·hm-2时粗蛋白含量达最高值0.16 mg·g-1;从结果中可知人工种植蒲公英的施氮量在160~240 kg·hm-2之间品质和产量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滴灌条件下设施番茄适宜的氮肥施用量,选择北京市顺义区代表性日光温室进行田间试验,设置0、90、180、270、360、450 kg·hm-2 6个氮肥水平,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设施滴灌栽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累积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为0~360 kg·hm-2时,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增高;当施氮量超过360 kg·hm-2时,番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却呈下降趋势。番茄品质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施氮量为450 kg·hm-2时,番茄果实的糖酸比最高,风味较佳。随着施N量的增加,各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增加,尤其当施氮量大于270 kg·hm-2时,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施氮量360 kg·hm-2为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增加的拐点,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与0~360 kg·hm-2施氮量呈线性相关。结合北京郊区土壤肥力状况,番茄氮肥推荐施用量为270~360 kg·hm-2,在当前农民习惯施氮量450 kg·hm-2条件下,减少氮肥用量20%~40%,可以达到设施番茄高产、优质,且环境风险较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探求冬小麦高产生产中氮肥合理施用技术,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及基追比对冬小麦子粒和蛋白质产量、氮素积累量及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冬小麦施氮增产6.62%~12.57%,基肥氮∶返青追氮∶拔节追氮质量比为1∶3∶2时增施氮肥冬小麦子粒和蛋白质产量显著增加,基肥氮∶返青追氮∶拔节追氮为1:1:1时增施氮肥对子粒和蛋白质产量影响不明显;施氮120 kg·hm-2时,增加基肥比例具有增产效果,施氮180 kg·hm-2时,增加追肥比例显著改善品质,对子粒产量无影响.冬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追肥比例增加,返青期前氮素积累量降低,返青期后增加.施氮120 kg·hm-2时整个生育期内耕层土壤无机氮含量缓慢下降,以施氮180 kg·hm-2,基肥氮∶返青追氮∶拔节追氮为1∶3∶2运筹氮肥可维持土壤氮素平衡.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及土壤氮素平衡,施氮量180 kg·hm-2,基肥氮∶返青追氮∶拔节追氮为1∶3∶2是本地区冬小麦生产较好的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氮量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及最佳用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二代日光节能温室不同施氮量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全盐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pH则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番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量超过600 kg.hm-2时,冠幅显著增加,造成枝叶徒长。番茄产量与施氮量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即施氮量低于600 kg.hm-2时,随施氮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增加;但进一步增加的施氮量导致产量下降,产投比也显著降低。施氮使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总酸度下降,糖酸比的增大,Vc含量的增加,硝态氮的累积均达显著水平。设施番茄最高产量施氮量为646 kg.hm-2,最大经济效益施氮量为604 kg.hm-2。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丘北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辣椒株高、分枝数、茎叶重、根重和根冠比等农艺性状指标均随之增加。N 180 kg·hm-2处理时, 辣椒的株高和分杈数最高。(2)辣椒生物量和产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N 240 kg·hm-2处理时,生物量达到最高,为3 679.6 kg·hm-2;N 180 kg·hm-2处理时,产量和产值达到最高,分别为3 718.8 kg·hm-2和20 553.4元·hm-2。(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辣椒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硝酸盐积累量升高。综合考虑丘北辣椒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丘北辣椒最佳施氮量为180 kg·hm-2。

  相似文献   

8.
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番茄为指示植物,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农民习惯施氮量(N1,尿素,纯氮1 000kg·hm-2)、70%农民习惯施氮量(N2、尿素,纯氮700 kg·hm-2)、70%农民习惯施氮量结合调节土壤C/N(N3,尿素,纯氮700 kg·hm-2)、50%农民习惯施氮量结合调节土壤C/N和采用滴灌(N4,尿素,纯氮500 kg·hm-2)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用氮肥相比,减施氮肥处理(N2、N3和N4)的番茄产量没有降低.N4处理产量最高,比N1增产9.7%.N2和N4处理氮肥的农学效率和肥料的产投比均显著高于N1处理(P<0.05),其中N4处理最高,为28.9 kg·kg-1和12.6,施肥效益最高.不同施氮肥处理间果实Vc含量虽没有显著差异,但N4处理是N1处理的1.2倍.番笳果实的硝酸盐含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旱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8307,P<0.05),N3和N4处理果实硝酸盐含量均显著低于Nl处理(P<0.05).0~100 cm土层累积的硝态氮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N1处理土层累积的硝态氮含量最高,减施氮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对硝态氮的累积.土壤硝态氮多累积在0~40 cm土层,硝态氮的相对累积量约为50%,这部分残留的氮素可被下季作物吸收利用.果实硝酸盐含量与土壤累积的硝态氮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2=0.800 3,P<0.05),说明土壤硝态氮含量过高能够增加果实对氮素的吸收和积累.在寿光设施蔬菜生产条件下,在农民习惯施氮量基础上减氮30%~50%既町以保证较高产量和较好的果实品质,同时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累积.从产量、肥料效益和土壤可持续利用角度来看,N4处理更具优势,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对双季稻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季稻鄱优364和K优117为材料,设置6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经济效益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施氮量范围内,水稻产量先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后有所下降,早稻鄱优364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为184 kg·hm-2,晚稻K优117最高产量时的氮肥施用量为228 kg·hm-2。根据当年水稻价格、投肥成本,拟合出水稻纯增收入与施氮量的一元二次曲线,即早稻为 y=-0219 7x2+75787x+2 9547;晚稻为 y=-0167x2+7107x+5 2028。由此得出双季早稻经济效益最高时的施氮量为173 kg·hm-2, 双季晚稻经济效益最高时的施氮量为213 kg·hm-2。增施氮肥可提高稻谷的吸氮量,但双季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早、晚稻氮肥回收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抛物线状。根据双季稻高产、高效并适当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原则,确定了双季水稻最佳施氮量范围。  相似文献   

10.
北方平原区春玉米化学氮肥投入阈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北方平原区春玉米化学氮肥投入阈值,2011至201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绿洲灌区农业生态环境重点野外台站进行小区试验,研究施氮量(0、202.5、270、337.5、405、540kg·hm-2)对春玉米的产量、矿质氮累积及氮素平衡的影响,提出北方平原区春玉米化学氮肥投入阈值。结果表明:春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施氮量为270kg·hm-2时达到最大,氮肥利用率为26.6%。春玉米的吸氮量呈抛物线型,在实际施氮为309.3kg·hm-2时,吸氮量最高。施氮量为337.5kg·hm-2为氮的表观损失量迅速增加的拐点;随着施氮量增加,收获期NO-3-N残留量显著增加。各处理表观损失率高达70%左右,氮肥土壤的残留率为17.5%左右,说明过量施氮会使表观损失量迅速增加。当施氮量为282.6kg·hm-2时,氮输入与氮输出达到平衡(平衡值为0),也就是说明此施氮量水平能满足作物的需氮量。结合土壤肥力状况,综合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的累积情况考虑,北方平原区氮肥投入阈值为270~337.5kg·hm-2,能保证春玉米高产,并且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玉米氮肥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玉米主产区农民长期盲目施肥现象严重,导致氮素在土壤中积累,肥料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开展了玉米氮肥肥效和适宜用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产氮肥仍然是高产的关键因素,氮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施氮的适宜用量为N 100~180 kg.hm-2,可增产24.3%~72.9%,平均增收1 624~3 088元.hm-2;从产量和经济效益考虑,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氮肥最佳用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12.
沼液农田消解利用对辣椒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沼液对大棚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探讨沼液农田消解安全用量。结果表明,沼液可全部替代辣椒生产所需化学肥料,施用相当于2~3倍化肥氮的沼液量可获得与常规化肥处理相近的辣椒产量,且辣椒品质得到改善,省肥节本效益明显;沼液消解利用还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钾含量;从充分利用土壤最大限度地消解沼液,同时又能避免过量施用沼液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综合考虑,推荐大棚辣椒当季安全消解沼液量为900 t/hm2,可减排N 530.6 kg/hm2,P2O5 37.8 kg /hm2,K2O 311.4 kg/hm2,COD 900 kg/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设施辣椒最适施氮量,为减少化肥投入,提供种子依据。【方法】采用“2+x”试验设计方案,以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为基础,进行氮肥总量控制研究,分析氮肥对设施辣椒生长、产量、经济效益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优化氮区辣椒生长发育综合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均高于其它处理,产量为4 560.23 kg/667 m2,纯收入11 211.17元/ 667 m2,产投比60.19。经线性模拟分析,辣椒产量和用氮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当纯氮施用量为25.9 kg/667m2时,产量达到最大值4 586.3 kg/667 m2。优化施肥处理的氮肥贡献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最大,分别为49.56%、150.67 kg/kg、21.7%,且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规律,氮肥偏生产力随氮肥用量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适量水平的氮肥能促进辣椒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高收益,发挥氮肥的最佳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以规模经营农场4000hm^2粮田为研究区,在地理信息平台ARCGIS上,利用GPS定位网格化采集土壤样品2002个,建立22个水稻高产千亩方示范基地。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土壤快速测定方法为当季水稻进行推荐施肥,水稻平均产量10402.5kg·hm^-2比常规9429.0kg·hm^-2,增产973.5kg·hm^-2,平均增产10.33%,增收1786.8元·hm^-1。研究结果为精准施肥技术示范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黑龙江省北部黑土和东部白浆土大豆主产区设置大豆磷肥用量试验,以明确该地区大豆施磷效果和适宜的磷肥用量。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磷肥适宜用量为P2O590 kg.hm-2,平均增产775 kg.hm-2,平均增产率为36.2%,平均增收2 260元.hm-2。在施磷量为(P2O5)45、90、1351、80 kg.hm-2条件下,磷肥利用率分别为19.33%、18.85%、13.46%和9.58%;磷肥农学效率分别为8.90、8.61、5.72和3.57 kg.kg-1,适量施用磷肥是大豆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是中国重要的强筋春小麦产区,虽然培育出了多个优质强筋麦品种,但是如何通过合理的施肥技术等保证小麦品质已成为黑龙江小麦生产的重要问题。作为品质鉴定指标,麦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含量比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更具代表性。为此,在相同HMW-GS背景下研究了氮肥与硫肥施用对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含量的影响。试验分设4个施肥处理(未施肥、单施纯硫50 kg.hm-2、单施纯氮150 kg.hm-2、纯硫50 kg.hm-2+纯氮150 kg.hm-2)。结果表明:氮肥与硫肥的不同处理对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和麦谷蛋白大聚合体有明显影响。施硫肥、氮肥以及2种肥料混施提高了上述2个品质指标及其比值。综合研究表明,在3种处理方式上,氮肥与硫肥混合施用对蛋白质、麦谷蛋白大聚合体影响最大。因此,生产上在提高氮肥用量的同时,可通过增施硫肥,达到小麦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对汉油9号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栽培因子对汉油9号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施氮量>施钾量>播期>磷肥>密度.用降维法分析各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纯氮167.85 kg产量最高,每公顷施纯磷96.6 kg产量最高,每公顷施纯钾75.6 kg产量最高;播期为9月11日产量最高,密度为12.3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经过计算机模拟寻优,产量大于3 150 kg· hm^-2栽培方案有93套,相应的农艺措施为播期9月9-11日,密度11.70~12.30万株·hm^-2,纯氮量174 ~186 kg· hm^-2,纯磷量为85.95 ~94.05 kg· hm^-2,纯钾量为84.90 ~95.10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为在水稻生产中合理使用氮、磷、钾肥,以适合寒地种植的11叶品种空育131为试材,采用"3414"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的氮、磷、钾配比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6(N2P2K2)、处理10(N2P2K3)和处理11(N3P2K2)可较明显地增加水稻的茎数;合理配施可明显提高水稻的干物质积累,成熟期各处理组合以处理10(N2P2K3)总干重最多,比对照高12.2%;增施氮、磷、钾可增加水稻产量,其中处理11产量和效益最高,产量达10 519.5kg·hm-2;经回归分析优化出空育131最高产量为12 555kg·hm-2,相应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纯量为135.0,67.5和58.5kg·hm-2。  相似文献   

19.
以粮饲兼用型玉米主栽品种龙单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水平对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在施肥量为N160 kg·hm^-2、P2O575 kg·hm^-2、K2O50 kg·hm^-2时,籽粒产量、淀粉含量和赖氨酸含量最高,在施肥量为N160 kg·hm^-2、P2O5100 kg·hm^-2、K2O50 kg·hm^-2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