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优良家系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和林分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林分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林分保存率随造林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林分蓄积量随造林密度增大而增大;造林密度对林分径级结构影响明显;高密度林分保存率过低会对林分蓄积量产生不利影响。使用优良家系造林对提升林分生产力效果显著,培育中、大径材的造林密度以2 500株/hm2为宜,若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则以4 444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优良家系人工林生长及直径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种不同造林密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优良家系人工林的林分生长及直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及两者的年均生长量均随密度增大明显减小;密度对林分蓄积量和树高的影响不显著。密度从低到高的数量成熟林龄分别为13年、12年、12年和11年,较广西工业原料林主伐林龄早。林分直径结构近似服从正态分布;2 500株/hm~2密度林分直径分布的偏度逐年增大,直径分布变异系数低,利于大径材的培育;4 500株/hm~2密度林分蓄积量大,适合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  相似文献   

3.
以7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造林密度对樟树幼林林分生长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樟树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呈现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最大;2)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的影响较小,枝下高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高,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时林分枝下高最高;3)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林分蓄积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时林分蓄积量达到最大值;4)各密度条件下林分胸径生长过程相似,但胸径生长旺盛期的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胸径生长旺盛期持续时间最长;5)不同密度林分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林分单株材积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少;6)综合考虑,樟树人工林适宜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合理造林密度范围为1 111~1 667株·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1、22年生的闽中湿地松人工林不同造林密度和不同立地条件的生长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坡位、表土层厚度对优势木树高有显著影响,但对林分平均树高无显著影响;坡向(阴、阳坡)对平均胸径存在显著差异,且阳坡明显优于阴坡。不同经营密度的林分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差异显著,且随密度增大而减少;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少;在合理密度范围内,单株胸径、材积随密度增大而减少,但蓄积量却随密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5年生马尾松造纸工艺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树高受造林密度的影响较小,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平均胸径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单位面积的材积、生物量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综合林分生长、生物量结构和经济效益等因素,马尾松造纸工艺林造林密度3333株/hm2较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6.
以当前桉树生产上常用的造林密度1666株/hm^2为试验的最低造林密度,与5种更高造林密度作为构成本试验的6种不同造林密度的高密度试验,分析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试验林2年生时的林分密度生长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间的林分生长量有极显著差异,密度越大,其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越小,林分蓄积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与其它许多桉树密度试验结果相似。但林分生长效应提早,可能是林分密度过高缘故,最后结果有待继续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闽南沿海山地进行不同密度的厚荚相思造林试验,造林密度分别为1 665株/hm~2、2 505株/hm~2和3 330株/hm~2。试验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大,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降低,密度为1 665株/hm~2的林分其单株生长量最大,而总蓄积量以密度为2 505株/hm~2的林分最大,达到99.22 m~3/hm~2。不同密度林分土壤的肥力状况表现出随密度增大而变差的趋势。研究认为厚荚相思造林适宜的密度为1 665株/hm~2~2 505株/hm~2。  相似文献   

8.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21年生造林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不同造林密度(A1 667、B 3 333、C 5000、D6667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但16年生后,林分胸径、单株材积、...  相似文献   

9.
以11年生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优良无性系造林密度试验林连续10 a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造林密度对落叶松无性系林分结构的影响,为人工落叶松林的营建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3~11年生期间,落叶松优良无性系的胸径、单株材积和树高在中等密度B下林木个体间分化加剧,树高在高密度C下林木个体间分化最低,造林初期胸径、单株材积在高密度C下林木个体间分化最低,随林龄增大在低密度A下最低。落叶松无性系在中等及以上径级株数率随密度减小而增大,而在较小径阶株数率随密度的减小而减小的分布规律,密度A、B林分直径结构近似正态分布。在3种密度处理中,最大树高株数率高度级均为14 m,在中等偏上(14 m)高度级密度A林分树高株数率最大,在中等偏下(12 m)高度级密度B、C林分树高株数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对秃杉人工林开展不同造林密度和抚育间伐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随秃杉造林密度增加 ,其胸径、冠幅和整齐度减少 ,枝下高增大。单株生物量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减少 ,林分生物量及树干和根系占全部生物量比率随密度增大而增加 ,枝条和针叶所占比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 ,根据培育目标 ,用下层间伐及中度间伐可切实有效地提高林分生物量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