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两年育王,我采用了一次性移虫育王的办法。因为前年分蜂育王时,我用两种方法进行了两次育王。育出的蜂王不一样。4月27日,我复式移虫育王1框26个王台,第3天又育了1框一次性移虫育王27个王台,蜂群都是8框蜂。出王后的育王方法不一样,出的蜂王也不一样。复式移虫的蜂王体小,产卵后经对比,没有一次性移虫育出的蜂王产卵好。一次性移虫育出的蜂王,维持群势的能力也比复式移虫的蜂王强,产生分蜂热较复式移虫的蜂王晚。所以,经两年来的使用,我认为还是一次性的移卵刚孵化出的小幼虫育出的王好。在实际的养蜂生产中,利用…  相似文献   

2.
马培德 《中国蜂业》2006,57(3):16-16
误区一:人工育的蜂王一定比自然蜂王好不可否认,人工育王是养蜂技术上的一大突破,有了人工育王,蜂场随时可以补充蜂王.换王或换种。但在同等条件下,自然蜂王的素质远远超过人工育王.,根据笔者数十年的观察和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3.
黄成泰 《蜜蜂杂志》2002,(11):16-16
近年来,侏儒蜂王问题在我地发生日益严重,有时整个育王框育出的都是侏儒蜂王,对养蜂影响很大。现将本人多年来对其观察所得与大家一起探讨,希望对大家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造成侏儒蜂王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是在王台封盖后蜂王幼虫吃浆不足或不愿吃浆所致。若用塑料台基育王,在王台封盖后,将王台对着阳光一……  相似文献   

4.
人工育王是养蜂工作中的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明智的养蜂员必须在做好蜂场其它工作的同时,抓紧做好育王工作,使蜂场的每群蜂都有优质的蜂王产卵繁殖,强大的群势投入生产,这是提高养蜂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但要培育优质的蜂王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笔者就自己多年育王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发表以下看法,供养蜂者育王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强群是丰收的保证,王好是强群的根本。育出一批好蜂王是每个养蜂人的共同愿望。怎样才能育出好蜂王呢?作者经过数年的观察、对比、试验,发现一条规律,凡是强群自然分蜂留下的自然王台,育出的蜂王,不但形体粗壮、健康,而且交尾快、成功率高,产子节率陡,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敏感,其优良品性都超过人工培育的蜂王。然而,这些王台再优越,却远满足不了大型蜂场的需要。为此,笔者以蜜蜂生物学为理论指导,以蜂群自然生活规律为依据,总结了一套模拟自然王台的育王方法。1良种的选育良好的育王方法必须以良种为前提。所谓良种,就是以自己蜂场所在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蜜源情况及其本人的客观条件选定一个当家品种,然后从信誉好的种蜂场引进种王。如果当地蜂场较密,还要协调起来,统一引种,统一时间育王,统一时间培育雄蜂,统一时间杀净非种用雄蜂。当年邮寄的种王,本年不能使用,必须观察1年等其优良性状稳定以后,方可大力推广。只有认真做好以上工作,才有可能得到良好的后代。2良好的育王方法2.1育王时间的选定蜂场习惯什么时候缺王就什么时间培育,那是绝对错误的。应该选在春秋2个自然分蜂期,和自然分蜂相吻合。因此时气候适宜,蜜源丰富,群势强大,一般蜂群有轻微的...  相似文献   

6.
<正>中蜂一旦失王,容易出现工蜂产卵。因此,养中蜂育王是关键。中蜂蜂王宜选择枣红色王蜂群作为种群,蜂王健壮才能保持最好的产卵能力,蜂王只能用一年,及时换王十分有必要。换王要采用有王群育王,具体做法是:一、淘汰劣王在选定的育王群中把左右两区隔堵板纱网的封纸撕开,让群味混合,两蜂王选优去劣,合并成1群。二、移虫育王用纱网隔堵板将老王隔在副区,5个小时后移虫,将育王框放在主区的2框幼虫脾中间,每次育王20只。  相似文献   

7.
在育王工作的許多年來,我曾试用过各种形式的核群裝置,來飼养交尾期的蜂王和越冬期的蜂王。但是这些核群不是太小不成为一个蜂巢而大大减低蜜蜂的積極性,或因脫离基本群后易受外界气溫影响而难以保溫,就是耗費飼料多而效率不高。我所設計而且經廣泛試用的一种核群結構对于越冬期飼养备用蜂王和在大規模育王的条件下,飼养交尾期蜂王都是適宜的。  相似文献   

8.
郭永红 《中国蜂业》2006,57(4):44-44
我是一名养蜂爱好者,家住山西沁县,长期订阅《中国养蜂》杂志,2005年5月,从杂志上了解到,蜜蜂所育种中心向各地养蜂爱好者提供优种蜂王,于是我从育种中心邮购了4只不同品种的蜂王。养蜂中发现,其中高加索蜂王人工再次育出的蜂王不太理想,立即打电话给育种中心,试着想更换1只,该中心的负责人耐心地回答了我提出的问题,并表示同意给予调换。  相似文献   

9.
正人工培育蜂王是蜜蜂育种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育种技术措施,选育良种蜂王的主要技术保障,也是中蜂良种选育的关键所在,对于初学者来说,技术含量高,难度较大。人工育王是养蜂生产中每年要做的基本工作,人工育王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实施人工养王,蜂场规模大,自然王台很难实施大批量更换老弱蜂王,所以必须进行人工育王。要养好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蜂王的质量,优质蜂王具有良好的遗传性状,能维持强大的群势,不易分蜂,工蜂采集力强,蜂群  相似文献   

10.
如何获得和使用优质高产蜂王邢世文一、优良品种与优质高产蜂王的关系优质高产蜂王(以下简称好王)来源于优良品种。良种是前提,辅以正确的育王技术手段,才能育出好王。劣种出会育出蜂王,但受劣种自身遗传因素的制约,不能表现出优质高产的性能,生产效益不会好。有了...  相似文献   

11.
我也谈育王     
我也谈育王在具备适宜育王条件下,如何培育出健壮的新蜂王,我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做法:我采用的是复式移虫育王法,其目的是让复移后的蜂王幼虫先天发育良好。至于什么时间进行复式移虫,并非关键。在育王1日后,只要王台中的王浆量便于复移操作即可。如果不是在大流蜜...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随着浆型蜂王的推广利用,蜂王浆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这是一件大好事,但也给育王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侏儒蜂王的产生和蜂王蛹的死亡,给养蜂生产带来了不少麻烦和损失.许多蜂友因育王成功率低,错过一年中最佳育王时间,大量利用老蜂王,给养蜂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在兴 《蜜蜂杂志》2007,27(4):16-16
近些年来,随着浆型蜂王的推广利用,蜂王浆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这是一件大好事,但也给育王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侏儒蜂王的产生和蜂王蛹的死亡,给养蜂生产带来了不少麻烦和损失.许多蜂友因育王成功率低,错过一年中最佳育王时间,大量利用老蜂王,给养蜂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人养蜂已近 30年 ,以前都是饲养喀意杂交蜂种 ,因王浆产量低 ,育王时王台小 ,就很少有侏儒蜂王。自从引进浆蜂种后 ,培育蜂王时常遇到侏儒蜂王现象 ,育出的蜂王个体小 ,产卵差 ,不能维持强群 ,还时常爬上继箱影响王浆生产 ,我地其他蜂友都有同样情况 ,常感到束手无策。本人认为侏儒蜂王的产生是浆蜂种特殊喂浆功能的体现 ,只有浆蜂种产浆量高 ,喂浆足 ,才会有这种现象 (当然群势弱小或王台过多也会产生侏儒蜂王现象 )。当外界条件不好或气温偏低时移虫育王 ,侏儒蜂王现象就会减少 ,但不可能育出高质量的蜂王来。春季蜜粉源丰富 ,产浆量高 …  相似文献   

15.
也谈交尾群的组织在养蜂生产中每年都要培育蜂王,用来组织新分群,更换衰老的蜂王和补充丧失的蜂王。蜂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蜂群的优劣和产量的高低,因此培育好蜂王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而组织好交尾群又是培养好蜂王的关键措施。对此,笔者有着深刻的教训和体验。从移虫...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育王     
人工育王技术是杜利特尔(G.M.Doolittle)于1888年首先总结出来的。运用这一技术,养蜂者就可根据自已的需要,适时培育出大量蜂王,或是用于生产,或是用于选种,而不必依靠自然王台来获得新蜂王了。一育王前的准备在着手进行人工育王以前,必须做好下列几项工作。1.父母群的选择有两个倾向必须要防止:一是选母群时,只注重蜂王的体色,这是不全面的。因纯意王也有黑尾的,纯喀王也有“花”的。二是不注意对父群的选择,认为只要母群选好了,随便使用什么雄蜂交尾都可以,这是不对的。因为蜂王  相似文献   

17.
蜂王质量的好坏在发展养蜂事业上起着决定的作用,也是致富的一项关键措施,在三十多年养蜂的实践中体会尤深。下面就育王问题写几点意见:一、蜂种的选择:实践证明杂交优势的利用是一项增产的措施。目前普遍饲养的西方蜂种有意蜂、苏联黑蜂和喀蜂等,通过适当组合,能获得很好的杂交蜂。意×黑(♂)杂交一代、杂交二代是较理想的定地和转地饲养的蜂种。我在近十年的定地饲养中都选用了这个品系而获得较好的  相似文献   

18.
李怀军 《蜜蜂杂志》2002,(10):23-24
2001年春天,我地的几家蜂场同时产生了侏儒蜂王。我3次育王,3次失败,延误了分蜂时间,油菜流蜜期不能正常生产,损失上万元。这一件事,使我联想起近几年在育王过程中的失败经过,现总结分析如下,供广大同行研究探讨。 1 蜂种的混杂退化……  相似文献   

19.
张兴绵 《中国蜂业》2004,55(4):33-33
王台内王浆太多,育出的蜂王个体反而小,我认为原因是小虫食老浆. 笔者在前年8月份进行了一次育王试验,采取复式移虫,两次移虫间隔40小时,在同一育王框上移大、小两种幼虫,以蜂王出房时间计算,相差12~18小时.虽然大幼虫在王台内时间短,但新王个体大小与正常蜂王体型大小相同;较小的幼虫在王台内时间长,其蜂王个体大小反而与工蜂相似.  相似文献   

20.
徐继轨 《中国蜂业》2001,52(6):40-40
王台内王浆太多 ,育出的蜂王个体反而小 ,真有其事 ,原因是淌浆。 [首见有此说法———编者 ]我地一位蜂友养蜂管理水平是上乘的 ,一次对我说 :养了几十年蜂 ,养蜂养蜂 ,养到牛角尖里去了 ,培育出来的蜂王跟工蜂一样大 ,出房后一收身 ,有的比工蜂还小。问我有没有碰到这种情况。我当时还没有碰到这种情况 ,但我留心了这个问题。后来真碰上了 ,注意观察 ,进行思考。七八年前 ,我的那位蜂友 ,开始引进浆王 ,蜜浆兼用种蜂王 ,育王还是那么认真 ;强群、复式移虫 ,一次只育 1 3~ 1 5只王 ,有时只移八九条虫 ,问题就出在这里。浆王群、蜜浆兼用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