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防工事的温度一般为15℃左右,用来栽培食用菌,养菌阶段的温度偏低。近年来,我们试验地上养菌地下出菇结合式的栽培工艺,效果较好。菇房布局:地面菇房选在地下菇房的进口处,栽培面积200米~2。地下菇房是利用人防通道式工事,在通道两边制菌板,竖井上建五米高抽风筒一座。  相似文献   

2.
孙宏 《食用菌》1999,21(1):37-38
在食用菌生产中,菇房是其主要栽培设施。就目前我国城镇乡村食用菌栽培设施来看,普遍使用的有砖瓦结构改良式菇房、因陋就简的旧房舍、地下或半地下式土菇房、竹木结构塑料棚、简易遮阳棚,以及楼房地下室等等,这些设施虽然在食用菌生产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综合起来有以下几方面:①保温、保湿效果不理想,不容易调节;②通风换气不良,造成子实体畸形;③光线不均匀;④杂菌污染严重,特别是墙壁、地面、屋顶粗糙的设施,病虫滋生不易彻底消除,且由于常年潮湿、房檀、苇箔板易霉烂腐朽,石灰或泥土墙壁提早脱落,缩短房屋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北方香菇生产效益分析(山东省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55033)袁金荣我国北方的香菇生产,主要是人工代用料栽培。栽培场所多数为改造旧房作菇房,或新建菇房,有的利用地下坑道或人防设施,但也开始建造半地下式塑料拱棚。香菇生产为熟料栽培,培养料要经过高温高压...  相似文献   

4.
巴西蘑菇又名小松菇 ,商品名姬松茸。福建省自 1992年引种至今 ,产品一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栽规模逐年扩大 ,栽培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 ,产量和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本文着重介绍巴西蘑菇规范化高效优质栽培技术。1 标准化菇房的建造 菇房以座南朝北方向为佳 ,保湿、保温性能要好 ,空气流通、无直射阳光、保持内外部环境整洁。一座标准菇房的栽培面积为 15 0 m2 ,占地面积为宽 7m,长 11m。实际生产中一般为 2~ 4座甚至更多座的连体菇房规模栽培 ,省料 ,且省占地面积 ,每座菇房占地宽仅为 5 m,长 11m。其结构主要是借鉴蘑菇规范…  相似文献   

5.
史卫东  常春祺 《食用菌》1992,14(2):38-38
笔者在石家庄西部山区的冬季,采用半地下式菇房栽培金针菇,取得了较好效果.从1986~1990年共栽培19.63万m~2,总产642.58万kg,总经济效益1093.93万元.现将菇房建造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居民室内采用悬挂式袋栽平菇,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方法简介如下:(一)菇房的选建城市居民住房都比较紧,栽培平菇可选室内的墙角边、浴室上部的空间作菇房,也可用废弃的木箱子直接栽培。菇房要求保温、保湿,有散射光。如果是浴室,只需将四壁洗刷干净,再用5%漂白粉液喷施后即可使用;若是用墙角作菇房,则要先做一个蚊帐式塑料罩子,再在罩里搭3~4层简易床架,用4%的  相似文献   

7.
地沟菇房袋栽香菇是北方黄土高原室外种香菇一项开发性的新课题,既保证了香菇在风沙大、气候干燥、寒冷北方地区的野外露地栽培成功,又能使香菇袋栽管理比南方更方便,并达到高产优质的要求,它是利用袋栽香菇的方法,将发菌好的菌筒排放到半地下式地沟菇房出菇管理,或将接好菌的栽堵袋堆放在半地下式地沟菇房发菌管理和出菇管理的一种栽培方法。它是发展北方香菇生产的一条好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长根菇生物学特性以及长根菇反季节栽培适宜制袋日期、简易保温增温出菇房的搭建和栽培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9.
地沟菇房     
随着食用菌栽培业的发展,在我省中部和南部新建了许多半地式和地下式的菇房,菇农称之为地沟菇房。我们于1984~1987年,先后调查了临猗、霍县、运城、稷山等七个市的地沟菇房,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地沟菇房的优点1.造价低廉。以投料2500公斤地沟菇房为例,除投工外,仅需40~65元的材料费;而建造一座同样投料量的地面菇房,需投资4000~5000元。且地沟菇房可就地取材,一些非规格的竹片,竹竿、树条等也可用。2.冬暖夏凉。地沟菇房是以土做墙壁,  相似文献   

10.
陈天泰 《食用菌》2007,29(4):41-42
试验表明在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双孢蘑菇,应选用半地下式菇棚栽培。主要是因为半地下式菇棚投资少,保温保湿效果好,表现在栽培上,出菇时间长,单位面积的产量高,可在冷凉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自笔者的拙作“薄膜棚栽培草菇高产技术”发表后(《食用菌》1994第4期),该技术得到菇农的广泛运用,不少菇农提出了在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现归纳解答如下:1建造多大的菇房为宜? 目前,有的菇农建大菇房;分4床,每床6~8层,每次可栽培300m2左右,有的建小菇房,分3床,每床3~4层,每次可栽培80~100m2;顶部呈屋脊形,不再另建简易屋顶。遮阳物直接覆盖在薄膜四周及顶部。大菇房可以节省成本,但上下层温差较大,出菇时间不一致,中上层出菇较早较快,中下层出菇较慢,整个菇房出菇期较长,一般需35~…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菇房不足和老菇房病虫害多等问题,我们于1983年在冬闲水稻田搭简易草棚种菇180米~2。在投料量偏少(40斤/米~2)的情况下,单产也达到11斤/米~2,接近我区室内栽培水平。1984年全乡栽培面积5770米~2,投料量增至54.2斤/米~2,平均单产达13.5斤/米~2,纯收入6.90元/米~2。其中有25%的菇房单产达到17.3斤/米~2,纯收入10元/米~2。现将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草把堆式老法栽培草菇,占地面积大,菇房利用率低,单产不高,经济效益甚小。据报道,草把堆式栽培的产量,国内一般为稻草重量的7~10%,台湾省为6~7%,香港为3.81%,马来西亚为4.76%。草菇罐头是我厂出口产品之一,为了发展我区的草菇生产,探讨草菇高产的栽培方法,我们进行了巴氏灭菌处理草料床栽草菇试验。  相似文献   

14.
蒋炳和 《食用菌》2011,(5):44-45
金针菇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它滑嫩鲜美,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由于金针菇出菇期要求较低温度,特别适合在我国北方地区栽培。所以近年来在我地区栽培较广泛,2010年9月,笔者利用新建的4座半地下式菇房进行栽培金针菇获得较好收益。现介绍如下。1金针菇栽培季节的选择金针菇是一种低温型食用菌,在无人工控温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自然温度,掌握好栽培季节是促进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前较广泛栽培的20多种食用菌,都属于好气性真菌,特别是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有氧呼吸强度增强,对CO_2比较敏感.CO_2浓度过高时,轻则子实体生长受抑制,多畸形,产量品质下降,重则菌体窒息死亡而绝收.笔者针对目前食用菌生产中盲目通风的现象,以猴头的半地下式菇房栽培为例,探讨了菇房中CO_2浓度变化及通风调节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草菇产业的发展和人们对草菇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草菇栽培方式已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几年来笔者尝试草菇设施化筐式栽培技术的研究,现将设施化草菇筐式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1菇房要求1.1栽培菇房面积50m2左右,宽度4.5m、高度不低于4.5m的保温彩钢夹心板结构的栽培房。  相似文献   

17.
草菇是一种质嫩味鲜的食用菌,最早栽培于中国华南诸省,而后传入东南亚各国。香港是世界上草菇销售量最多的地区。自1973年以后,香港已完全利用废棉取代传统的稻草栽培草菇。香港栽培草菇是在一种专门设计的能够调温、调湿、调光和通风换气的封闭式菇房里进行的。菇房顶部呈人字型和弓型。以人字型菇房较为实用,冷凝水不会直接掉落在菇床上。菇房夏天能隔热,冬天能保温,一年四季均可种草菇。菇房建筑材料为塑胶板和塑胶泡沫板。菇房内放置四排床架,每排五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设计了配合工厂化操作的培养基杀菌和人工气候调控方法,通过菌种稳定性试验、原料配伍试验、发酵预处理试验和栽培模式试验,创新获得草菇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与常规的简易菇房栽培相比,可实现自动机械化操作,周年稳定产菇,避免使用农药,人工强度大减,缩短生产周期,而平均生物学效率持平,为建立现代的草菇工厂化栽培工艺创造了可靠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市传统的草菇栽培方法是室内搭床架栽培和室外搭建泡沫大棚栽培。然而由于连续的栽培(每个菇房每年利用6次以上),从而导致“老菇房效应”严重,平均转化率不足20%。为了提高草菇生产效益,笔者于2002年夏季开展了室外地沟式栽培草菇试验。  相似文献   

20.
白蘑菇是世界第一大宗食用菌,它洁白细腻,营养和药用价值很高,很受城乡人民喜爱,是最佳的高级食品蔬菜。 1菇房建造 1.1菇房选择 菇房应选择地势高燥、近水源、土质好的地方建造。 1.2菇房规格 采用坐北朝南的简易半地下式菇房,高3m(其中地上2m),宽4m。地上四周筑土墙,两侧高1.5m,厚0.8~1m,每隔3m设一个通气口,留有通气门,房顶用竹片搭成拱棚,棚中央高50cm,每隔5m设一个拔风筒,拱棚龙骨每根相距50cm,大棚盖薄膜。房内纵设床架,宽1m,高2m,共4层,每层距50cm,底层距地面20~30cm,距南北墙60cm、东西墙50cm,中间通道70cm,两边通道5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