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新型抗菌药——喹诺酮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0年代初,第1代喹诺酮类(Quinolones)药物──萘啶酸(Nalidikicacid)问世,因抗菌谱狭窄,口服吸收慢,副反应大,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很快被淘汰了。70年代初推出了第2代峻诺酮药物吧赈酸(Pipemidicacid),抗菌谱有所扩大,抗菌活性也有提高,比氨等青霉素及头抱氨十的作用强,适用于呼吸系统感染与尿路感染、肠道感染性疾病;但长期使用,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SO年代后,第3代喷诺酮类不断推出。它们在化学结构中均含有氟原子,故又称为氟隆诺酮类。药物研究表明,氟咬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作用强、较低浓度即具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氧氟沙星(OFLX)是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其用量少、抗菌谱广、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该类药物对多种致病菌,特别是肠道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随着该药物在临床中的大量应用,发现不少病原菌对其敏感性降低,甚至形成耐药。如何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是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含4一咬诺酮母核的合成抗菌药称峻诺酮类(Quinolones)(oNs),1992年Leshes等发表了第一个喷诺酮类抗菌药——第唤醒,随后恶隆酸也应用于临床,由于它们只对G一菌有诈用,对绿脓杆菌无诈用,在体内的分布范围有限,称第一地喷诺酮类。此后合成的吐皈酸作用增强称第二比*NS。到SO年代初期,在喳诺酿类结构改造上取得了新进展,合成了一系列6一氟、7一版酸的喷诺酮衍生物.称第三代QNs,也称氟喷诺酮类(Fluorequinolones)(FQN。),由于这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吸收快、分布广泛,抗菌机制独特,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兽药缓释制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兽药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时间有长有短,但从兽医临床药理学对用药剂量的要求看,剂量是药物能产生一定生物效应的用量。多数兽药在临床应用时需每日使用多次才能满足治疗要求,这样,兽药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如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支原体、勾端螺旋体等感染的抗生素类药北里霉素(Ki-tasamycin)、主用于治疗畜禽细菌及支原体感染的抗菌药环丙沙星(可溶性粉及注射液)、恩诺沙星(溶液及注射液)、氧氟沙星(可溶性粉)、乳酸诺氟沙星(可溶性粉)、烟酸诺氟沙星(注射液)、硫酸庆大-小诺霉素(注射液)等都需要每日用药1-2次。个…  相似文献   

5.
一、牛羊驱虫药物的选择靠放牧饲养的牛羊,极易患寄生虫病。现就驱虫药物的选用提几点看法,供参考。根据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规律,牛羊一般应注意驱除线虫类的蛔虫、钩虫等;吸虫类的肝片形吸虫、前后盘吸虫等;绦虫类的莫尼茨绦虫、马探头绦虫等。其药物协选择安全、驱虫港广、疗效显著、简便易行、价格低廉的药物。1.驱线虫:首选虫克星(阿维菌素),按体重0.2~0.3毫克/R斤体重给药,可口服、肌肉或皮下注射,对牛羊的多种线虫、螨、蝉、虱。蝇蛆等,驱杀率可达到95~100%。虫克星是北京农业大学的最新成果,一种新型的抗寄生虫…  相似文献   

6.
氧氟沙星系第三代喹诺酮类药,具有吸收迅速,血药浓度高,生物利用度大,穿透力强,组织分布广,毒副作用小,与其它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等优点,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养禽业上防治禽类大肠杆菌病。近些年来,笔者将此药应用于家兔大肠杆菌病的防治,经临床观察,其效果显著。1 防治情况1.1 预防 应用氧氟沙星(商品名:泰利康,齐鲁动物保健品厂生产,批号:农兽药试〔字〕X150085,规格:4%,100mL)预防兔大肠杆菌病296窝2078只兔,其保护率达100%。其中长毛兔213窝1492只、肉兔83窝586只;其中受…  相似文献   

7.
意诺沙星是咬诺酮类药物中的代表性药物,近几年广泛应用于商品肉仔鸡的败血霉形体、大肠杆菌、白痢杆菌、副伤寒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现将笔者应用的情况总结如下:1防治亚.且用于育推前期(l-7日龄)白痢、大肠杆菌、霉形体病的防治。这3种病都可通过种蛋垂直感染雏鸡,危害严重。几年来,笔者推广应用50XI沪的意诺沙星溶液从接雏第id始连续服用5-7d,雏鸡成活率98%以上。如果用其他药物预防失败而发病,也可用此法治疗。1.2用于免疫应激期霉形体的防治。雏鸡免疫后因应激而发生霉形体病,影响生长并易继发其他疾病。如果在每次免…  相似文献   

8.
动物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概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喹诺酮类(Quinolones,Qs)抗菌药自20世纪60年代萘啶酸(Nalidixic acid)(第一代喹诺酮)问世以来,至今已发展到第四代.有关氟喹诺酮类药物合成和报道有数篇,但开发应用最成功的该类兽医药物包括胺氟沙星、环丙沙星、单诺沙星、恩诺沙星、麻保沙星、诺氟沙星、倍诺沙星、奥比沙星、诺氟沙星尼古丁、沙拉沙星、二氟沙星、洛美沙星、倍氟沙星、氟甲喹、恶喹酸等;其它被使用在动物上的人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还有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司帕沙星、替马沙星、托氟沙星等;尚在开发中的动物专用产品有宾氟沙星、依巴沙星、普马沙星等.  相似文献   

9.
小肽促进微量元素吸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微量元素添加剂产品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代产品是无机盐类微量元素添加剂,如硫酸亚铁、硫酸锌、氧化锌、硫酸铜和硫酸锰等。但这类无机盐添加剂稳定性差,对动物胃肠刺激性大.消化吸收率低,因而研究者开发出了第二代微量元素产品。第二代微量元素添加剂为简单有机酸盐类,如葡萄糖酸、柠檬酸和富马酸等微量元素盐类.但也存在稳定性差、受肠内容物干扰大等缺点.吸收利用率并不高。近年来发展的第三代微量元素添加剂氨基酸螯合盐(AAC)克服了前两类产品的弊端,微量元素能以游离氨基酸(FAA)为载体,具有抗干扰力强、稳定性好、易吸收等优点.其生物效价为无机盐类添加剂的2~3倍。小肽(SP,主要是二肽、三肽)吸收理论已被人们所接受,与氨基酸(AA)的吸收相比,具有吸收快、不易饱和、耗能低,且与FAA的吸收无竞争等特点。因此,不少研究者将目光转向了第四代微量元素添加剂——小肽螫合盐(SPC)。该类产品可依靠小肽独特的吸收体系促进微量元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一.常用药物的使用禁忌 (一)以下药物配合后容易导致效用降低。临床上应禁止配合应用(1)青霉素与庆大霉素、四环素类、碘胺类、甲砜霉素、NaHCO3;(2)红霉素与林可霉素;(3)磺胺类与普鲁卡因、丁卡因、苯佐卡因、酵母片,  相似文献   

11.
建立水产品中有12种喹诺酮类(QNs)和磺胺类(SAs)药物残留量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以氘代试剂做内标,选择乙腈提取,用正己烷脱脂,旋转蒸发浓缩,采用LC—MS/MS选择反应监测(SRM)正离子模式测定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种喹诺酮类(QNs)和磺胺类(SAs)药物的检出限(LOD)为1.0μg/kg,定量限(LOQ)为2.0μg/kg,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5%~14.6%(n=6),加标回收率达到69.5%~121.9%。该方法具有比较高的重现性和选择性,在水产品中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测定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头孢喹诺(cefquinome)是第一个动物专用第4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能够快速的透过细菌外膜,高浓的到达作用靶位.对临床分离到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MIC50、MIC90值均较小(明显优于第三代头孢——头孢噻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续上期)5.喹诺酮类是指一类有4-喹诺酮环结构的药物,该类药物研究进展迅速,近年我国新开发成功的有氟甲喹、达氟沙星、沙拉沙星、二氟沙星、麻保沙星,国外上市的还有奥比沙星。其中氟甲喹为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其他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药物。该类药物在水中极微溶解,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解。(1)药理作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为广谱杀菌性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支原体、某些厌氧菌均有效,例如对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巴氏杆菌、绿脓杆菌、金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均敏感。对耐甲氧苯青霉素的金…  相似文献   

14.
氧氟沙星在禽病防治上的应用吴增坚,吴连清,朱琴亚(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氧氟沙星(Ofloxacin)又称氟嗪酸(Tarivid“)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喹诺酮类抗菌兽药,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肠道等器官的感染。作者曾以江苏昆山康壮...  相似文献   

15.
氟喹诺酮类(F-quinolones,FQS)是近十多年来研究最多、发展最快的一类合成抗菌药。从1962年Leshes发表第卫个隆诺酮类药茶院酸以来,目前进人临床用有40多个品种,已发展至第3代产品。早期隆诺团类药(也称毗陡酮酸类)第1代有茶陵酸、昭喷酸、毗咯咪酸等,由于主要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目前仍为水产鱼类(包括鳗缅)细菌性疾病防治中最常用药物之一。第2代有毗呢酸、氯甲峻、呼口③酸等,较第1代有更广的抗菌谱,除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外,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有效。用于急性痢疾、肠炎以及泌尿道的感染等。80年…  相似文献   

16.
(上接第7期)2 磺胺类药物与抗菌增效剂2.1 磺胺类药物与抗菌增效剂的药理作用特点 磺胺类药的应用已有50年的历史,由于其抗菌谱广、性质稳定、与其它抗菌药无交叉耐药现象、品种齐备、价格低廉,特别是与抗菌增效剂(TMP、DVD)合用能显著提高其疗效(由抑菌作用变为杀菌作用),所以在动物医疗上的应用,与抗生素,喹诺酮类一样,都是化疗的重要药剂品种。 磺胺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对氨基苯磺酰胺(氨苯碘胺)的衍生物,呈广谱慢效抑菌作用,对G+菌、G-菌及衣原体、某些原虫(如球虫)都有效,其敏感菌有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伊氏锥虫对安锥赛抗药性的分子机理,以布氏锥虫对砷剂药物抗药性相关的TbTA1基因设计引物,以55℃、57℃、60℃、63℃和65℃不同退火温度,分别从伊氏锥虫敏感株的cDNA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TbTA1基因的全长序列,但是从安锥赛抗药株伊氏锥虫的cDNA和基因组DNA中都未扩增出TbTA1基因,这表明基因TbTA1可能与伊氏锥虫安锥赛抗药性的产生有关。伊氏锥虫与布氏锥虫的,TbTA1基因序列比较,它们有10个碱基不同,即第88位的G(T.e)-A(T.b)、第144位的T(T.e)-C(T.b)、第224位的C(T.e)-T(T.b)、第471位的C(T.e)-T(T.b)、第472位的A(T.e)-G(T.b)、第549位的G(T.e)-T(T.b)、第1008位的C(T.e)-T(T.b)、第1033位的A(T.e)-G(T.b)、第1293位的A(T.e)-G(T.b)和第1384位的T(T.e)-C(T.b),其中有5个碱基所编码的氨基酸不同,即Val^30(T.e)Ile(T.b)、Ala^75(T.e)-Val(T.b)、Ile^158(T.e)-Val(T.b)、Thr^345(T.e)-Ala(T.b)和Ser^462(T.e)-Pro(T.b),这表明伊氏锥虫与布氏锥虫的TbTA1差异可能是它们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8.
单诺沙星(Danofloxacin)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诺沙星(Danofloxacin,DAN,又称CP-36,136),与恩诺沙星(enrofloxacin)和沙拉沙星(Sarafloxacin)一样属第三代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兽医专用药物。其作用特点与这类药物其他产品有很多...  相似文献   

19.
鸭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06年10月—2008年5月,从国内5个省的9个规模型鸭场的发病鸭或死亡鸭分离、鉴定大肠杆菌67株,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头孢3代、4代,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试验菌株对以上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曲松钠(56.7%)、头孢噻呋(71.6%)、头孢吡肟(31.3%)、头孢噻肟(49.3%)、左氧氟沙星(50.7%)、环丙沙星(71.6%)、加替沙星(62.7%)、亚胺培南(0%)、氨曲南(56.7%),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比较严重,且同类药物的交叉耐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恩诺沙星的特性及其在猪病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诺沙星(Enrofloxacin)为化学合成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又名乙基环丙氟哌酸、乙基环丙沙星。其研发历程始于20世纪60年代,首创第一代喹诺酮类,代表药有萘啶酸恶喹酸;70年代第二代喹诺酮类吡啶酸先后问世;80年代初期,喹诺酮的化学结构改造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喹啉环的第6位接上氟原子而形成氟喹诺酮类,亦即第三代喹诺酮类,其中的恩诺沙星作为动物专用抗菌药物,倍受兽医界重视。我国于1993年研制成功,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兽医临床(赵晶等,1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